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方出自《伤寒论》,在原文32条中提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按应依新辑宋本伤寒论32条文中注语即指葛根黄芩黄连汤也)原文34条又提:“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由葛根、  相似文献   

2.
葛根黄芩黄连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篇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因《伤寒论》有“表未解”句,故不少学者多视本方为表里双解剂,如尤在泾曰:“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病,故其法亦宜表里两解之。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解肌于表,  相似文献   

3.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本方原是仲景治疗伤寒表证未解,医反误下,邪陷阳明致热利不止之方。此证候常被称为二阳合病,即太阳、阳明合病。方中葛  相似文献   

4.
葛根桑叶辨     
<正> 或谓陆九芝之治温病,与叶派轻以祛实、辛凉透邪的观点趋一致,是说也,因其小同,遂勿大异,有肺胃不分之弊焉。观陆氏书,有“葛根桂枝辨”,有“葛根麻黄辨”,乃仿之而作葛根桑叶辨。叶派之轻以去实,辛凉透邪,用药如桑叶者,治肺也;陆氏之轻以去实,辛凉透邪,用药如葛根者,治胃也。轻以去实虽同,治肺治胃大别。盖叶氏之治温病,独重肺系,故谓“温  相似文献   

5.
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等组成,出白《伤寒论》原文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在《伤寒论》中主治太阳病邪热内传、大肠传导失司所致的下利,属于太阳病变证,其病机是湿热蕴结于阳明。清代伤寒家用之治疗温病表热证。作为经方,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扩大了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粉葛根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粉葛一名则见载于清代·刘兴(刘善)所著《草本便方》:"粉葛壳甘平治痢,花祛肠风醒酒易,叶涂刀伤善治血,藤治喉痹煅服利。"古代已将葛根和粉葛视为两种药,将粉葛,除药用外,将其作为食品,入药为葛根。《本草经集注》:"葛根,味甘,平,无毒……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日干之。生者捣汁饮之,解温病发热……多肉而少筋,甘美。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是指现今葛根。说明粉葛主要用于充饥和养生,而入药则用葛根为宜。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原文14条指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31条又提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而颈椎肥大性改变者,主要病变是骨质增生,致患处活动不灵活,状似项背强几几。从上述两条原文之启迪,再考葛根,气味皆薄,属轻扬升举之药,性味甘辛平,入脾胃、膀胱经,能升阳解肌,凡邪郁肌表、身热不退,不论  相似文献   

8.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葛根黄芩黄连汤(下称葛根芩连汤)是解表清里的常用方剂。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太阳病因误用攻下之法致伤胃肠,因而利遂不止。后世医家据其表里双解作用,用以治疗急性肠炎、痢疾等,属于表里俱热者。葛根芩连汤证的证候,是“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 葛根芩连汤证是太阳病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本应投以桂枝汤,当发汗而解。反用泻下之法,致使胃肠受损,因而下利不止。表证仍有,虽邪热内传,但未完全入里。今见  相似文献   

9.
<正> 近观世医,凡项背强痛则辄用葛根,且云本乎仲景,然效与不效参半矣。其效者自然归之于仲师立法之灵验,其不效者则每令滋生疑窦,甚或有责之于仲景大论欠确者。稽葛根用治项背强痛出自《伤寒论·太阳  相似文献   

10.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是太阳病误下,表证未解,热邪下利证。《伤寒论》原文: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太阳病桂枝汤证,必有发热恶寒汗出等表证,由于误下表未尽解,热入大肠必有里热之象,粪便恶臭,肛门灼热,脉滑数、口渴、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第34条的原文是:“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我认为此条的方证不相吻合,疑是传抄之  相似文献   

12.
<正>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甘草(炙)、黄芩、黄连,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渣分温再服。小儿脾胃虚弱,腹泻为儿科常见病症,夏秋季节尤为常见,多因脾胃素虚,喂养不当,内伤乳食,或感受时邪、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而成泄泻,以表  相似文献   

13.
葛根在治消渴方中的配伍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根是治疗消渴的常用药物,通过正确的配伍方法可以增强葛根的治疗作用,减少毒副反应.葛根与人参配伍中人参以其固涩之效,能抑制葛根发散之力,葛根与甘草配伍后,甘草可抑制葛根升腾之性,而葛根抑制甘草壅滞之性,葛根与茯苓配伍有一补一行之效,葛根与收涩药五味子相配可增强生津止渴的作用,又能以五味子的收涩之性制约葛根的发散力量,葛根与补阴药生地配伍后可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葛根与清热药石膏、知母、天花粉配伍后,有助于气机通畅、津液输布.  相似文献   

14.
黄芩在上表方剂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有三个;(1)黄芩汤。(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3)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擘(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172条)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见前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34条)  相似文献   

15.
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4味药组成,见于<伤寒论>34条,原文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的病证.但本人在临床中,根据本方方剂配伍特点,运用于治疗以阳明经头痛为主的病证,临床获验甚丰,故撰此文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16.
正葛根黄芩黄连汤来源于《伤寒论·辨太阳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太阳病,桂枝汤证,反用泻下之药,是误治。误下则脾胃受伤,因而利下不止,此时当辨明表里。脉象急促或短促者,乃胃肠虽伤,但正气尚能抗邪,外邪尚未全陷于里,而表证仍在,治法当以解表为主,表解则利止。若见喘而汗出者,则邪热内传,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肺与大肠相表里,里热雍盛,  相似文献   

17.
曹毅  李洪剑  修洁 《光明中医》2014,29(12):2495-2497
《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论中葛根芩连汤只此一条,但该方在临证中却极为常用,略陈管见如下. 1 条文辨析 1.1 “表未解”探疑 1.1.1 各家述要 本条的难点之一是对“表未解”的认识,较主流的观点是,太阳病未罢,阳明里热已生。  相似文献   

18.
葛根属豆科藤本植物葛的肥大块根,富含淀粉,供食用,性味甘、辛、平,无毒,现代中医药教材等书将其列入“疗肌解表”退热之品。笔者综览古今资料,认为葛根还有健脾益肾、养筋除痹、通脉通乳、醒脑提神等作用,现综述如下。1治疗脾虚泄泻李东垣《用药法象》说:葛根“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王肯堂《证治准绳》七味白术散,即是重用葛根伍白术治疗脾虚泄泻的名方。程学生等单用葛根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属脾虚泄泻者7例,疗效满意〔1〕。2治疗消渴《神农本草经》载:葛根“主消渴”。朱良春治疗消渴,常重用葛根伍黄芪等,滋肾养脾,升举元气〔2〕…  相似文献   

19.
葛根健脾益肾通脉醒脑的补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翁工清 《中草药》2000,31(6):W002-W003
葛根为豆科藤本植物葛的肥大块根,富含淀粉,供食用,性味甘、辛、平,无毒。现代中医药教材等书将其列入“疗肌解表”退热之品。笔者查阅古今资料,认为葛根还有健脾益肾、养筋除痹、通脉通乳、醒脑提神等偏于补益作用的一方面,综述如下:1 葛根的补益作用1.1 治疗脾虚泄泻:金代李东垣《用药法象》说:葛根“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中七味白术散,即是重用葛根伍白术治疗脾虚泄泻的名方。程学生等报道,单用葛根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属脾虚泄泻者7例,疗效满意[1]。1.2 治疗消渴:《神农本草经》载:葛根“主消渴”。《朱良…  相似文献   

20.
葛根芩连汤证脉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34条说:“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其中对“脉促”的理解,历来不尽相同。兹不揣浅陋,略陈管见。1 诸家注疏喻昌曰:“太阳病,原无下法,当用桂枝解外,医反下之,则邪热之在太阳者,未传阳明之表,已入阳明之里。所以其脉促急,其汗外越,其热上奔则喘,下奔则泄,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以专主阳明之表,加芩、连以清里热,则不治喘而喘止,不治利而利止。”汪琥曰:“误下虚其肠胃,为热所乘,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