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并与5-Fu联合作用,观察其对两种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克隆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UHD10-3-p53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分别转染人鼻咽癌CNE1和CNE2细胞,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5-Fu,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分析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人鼻咽癌CNE1和CNE2细胞分别加入含5-Fu的培养液后,第4天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9.46%、54.85%.CNE1和CNE2细胞分别转染wt-p53基因后,第4天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14%、45.90%.人鼻咽癌CNE1和CNE2细胞分别转染wt-p53基因后应用5-Fu处理,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第4天分别可达到84.74%、85.82%,其生长作用均明显受到抑制.结论:野生型p53基因与5-Fu联合作用,对人鼻咽癌CNE1及CNE2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通过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并联合5-FU诱导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将克隆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UHD10-3-p53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的方法转染人鼻咽癌CNE2细胞,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5-FU;以RT-PCR检测p53基因的表达,通过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经转染wt-p53基因后,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增加.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凋亡细胞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经转染质粒pUHDl0-3-p53后,细胞的凋亡率为35.2%,单纯用5-FU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3.8%,而联合作用组的细胞凋亡率可达53.9%.结论:野生型p53基因与5-FU均可诱导人鼻咽癌细胞CNE2发生凋亡,野生型p53基因与5-FU联合作用,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增加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胃癌细胞BGC-823,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单独及联合5-Fu用药的不同浓度处理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结果 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BGC-82348h,p53蛋白在BGC-823中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5-Fu用药增加5-Fu的敏感性,有剂量时间的依赖性。结论 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BGC-823细胞诱导凋亡并增加胃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本实验为p53基因治疗与胃癌化疗临床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转染野生型p53基因,观察其对鼻咽癌细胞CNE2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克隆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UHD10-3-p53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的方法转染人鼻咽癌CNE2细胞,以RT-PCR检测p53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生长曲线、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检测.结果 人鼻咽癌CNE2细胞转染p53基因后,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增加,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凋亡细胞增多,流式细胞技术显示细胞凋亡率增高.结论 采用脂质体转染野生型p53基因的方法,可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生长,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及检测5-氨基酮戊酸(5-ALA)对于人鼻咽癌CNE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方法 通过5-ALA与CNE细胞共培养后荧光检测确定适合的培养时间及药物浓度,从而观察5-ALA光动力治疗(5-ALA-PDT)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坏死、凋亡情况,并且通过MTT检测5-ALA浓度及激光器能量密度与细胞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5-ALA与CNE细胞共培养的适合时间为12 h,最大有效浓度1 mmol/L。5-ALA-PDT后能观察到细胞凋亡,能量密度越大,变化出现越早。并且,光动力后早期细胞主要凋亡,晚期细胞逐渐坏死。当激光能量密度不变时,细胞死亡率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增高,但并不呈线性相关;而5-ALA小于1 mmol/L且固定不变时,细胞生存率随能量密度增高而降低,且呈线性相关。结论 5-ALA对CNE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且PDT后的细胞生存率与5-ALA浓度及激光的能量密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病因学研究表明,鼻咽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遗传易感性、饮食习惯及某些环境理化因素有关。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活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p53基因是极为重要的抑癌基因,是迄今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它能与特异性DNA序列结合并激活靶基因转录,具有阻滞细胞周期、启动细胞凋亡、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作用。p53基因失活是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至少50%以上的人类肿瘤存在p53基因高频率突变失活。与其他肿瘤相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调miR-205-5p对3-溴丙酮酸诱导的鼻咽癌CNE2Z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鼻咽癌CNE2Z细胞株为研究
对象,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转染组(转染miR-205-5p-mimic或miR-205-5p-inhibitor)、3-溴丙酮酸组(80 μmol/L 3-溴丙
酮酸)、合用组(转染miR-205-5p-mimic或miR-205-5p-inhibitor后合用3-溴丙酮酸)。MTT法检测3-溴丙酮酸和miR-205-5p对
CNE2Z细胞增殖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情况;DA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形态变化以及
细胞晚期凋亡情况;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Mcl-1、Bak蛋白的表达。
结果3-溴丙酮酸对CNE2Z 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越明
显;80 μmol/L 3-溴丙酮酸处理CNE2Z细胞24、48、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45.7±1.21)%、(64.4±2.02)% 、(78.3±1.55)%;转染miR-
205-5p-mimic 后,80 μmol/L 3-溴丙酮酸作用24、48、72 h 的抑制率分别为(27.7±1.04)%、(34.8±2.10)%、(44.3±1.57)%;转染
miR-205-5p-inhibitor后,80 μmol/L 3-溴丙酮酸作用24、48、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80.5±0.94)%、(87.9±0.50)%、(93.8±1.16)%。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205-5p-inhibitor后3-溴丙酮酸组红绿荧光的相对比例明显降低;DAPI荧光检测结果显
示,转染miR-205-5p-inhibitor后3-溴丙酮酸组的细胞核碎裂及核固缩明显增加;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转
染miR-205-5p-inhibitor 后3-溴丙酮酸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处理组的凋亡率(P<0.01);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转染
miR-205-5p-inhibitor后3-溴丙酮酸组的Bcl-2、Mcl-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Bak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3-溴
丙酮酸能诱导CNE2Z细胞凋亡,转染miR-205-5p-inhibitor 能增强3-溴丙酮酸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cl-1 和
Bcl-2表达,上调Bak和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鼻咽癌细胞中MDM2基因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MDM2基因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联系。方法: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46例NPC,12例慢性鼻咽炎症粘膜(CINE)进行了MDM2 mRNA,MDM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14例NPC为P53蛋白的高表达相联系(P〈0.05)。结论:MDM2蛋白可能通过与P53蛋白结合及相互作用而在NPC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方案(TPF)治疗晚期鼻咽癌病人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TPF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20例,紫杉醇135 mg/m2d 1,DDP 20mg/m2d 1-4,5-FU 500 mg/m2d 1-5CIV120小时,每3周重复,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两个周期以上化疗。结果本组病例近期治疗有效率为80%,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口腔粘膜反应及肌肉关节痛,多为Ⅱ、Ⅲ度,可耐受。结论TPF方案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P53和P21蛋白在鼻咽癌(NPC)、癌旁组织和鼻咽慢性炎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首程放疗前的NPC病人100例,癌旁组织和鼻咽慢性炎症对照组各20例,用SP法进行P53和P2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P53阳性细胞的标准为:癌巢内肿瘤细胞核有棕色沉着的细胞;P21阳性细胞的标准为:癌巢内肿瘤细胞浆有棕色沉着的细胞。结果:在鼻咽癌、癌旁组织和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8.0%、35.0%和0.0%,P=0.001;P2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3.0%、75.0%和65.0%,P=0.170。在鼻咽癌原发灶早期(T1+2)和晚期(T3+4),颈结阴性和阳性及临床早期(Ⅰ Ⅱ)和临床晚期(Ⅲ Ⅳ)各组中,P53蛋白和P21蛋白的阳性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P53基因的突变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P53蛋白可能是鼻咽癌癌病变的指标;P21的突变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无明显的关系,P53蛋白和P21蛋白的阳性率与鼻咽癌原发灶的早晚,颈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与鼻咽癌(NPC)放疗为主的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74例以放疗为主治疗的NPC患者,进行p53第72密码子Arg-Pro多态检测,治疗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携带Arg/72Pro基因型患者的疗效是携带72Arg/Arg与Pro/Pro基因型患者的2.49倍(95%CI=0.913~6.810,P=0.075);Ⅰ Ⅱ期患者的疗效是Ⅲ Ⅳ期的3.32倍(95%CI=1.028~10.720,P=0.045);男性患者的疗效是女性的2.39倍(95%CI=0.862~6.670,P=0.094);年龄不是影响敏感性的因素(P=0.194);治疗方式的不同,对疗效未见显著影响.结论 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的携带者相比,携带p53第72密码子Arg/Pro基因型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有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OX-2、PCNA及p53的基因产物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鼻咽癌及30例正常鼻咽组织中COX-2、PCNA及p5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鼻咽癌组织COX-2、PCNA及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5%和68%,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组织;(2)鼻咽癌组织COX-2、PCNA及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COX-2、PCNA及p53的表达密切相关;(4)鼻咽癌组织COX-2、PCNA阳性表达和生存率呈负相关,是鼻咽癌复发的显著预后因素。结论:鼻咽癌组织中COX-2、PC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良有关,免疫组化检测COX-2、PCNA表达可用以判断鼻咽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p14ARF upregulation of p53 and enhanced effects of 5-fluorouracil in pancreatic cance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ancreaticcancerisaleadingcauseofcancerdeathamongChinese Only 5 %ofpatientsdiagnosedwithpancreaticcancersurvivefor5years Atthetimeofdiagnosis ,in 85 %ofpatientswithpancreaticcancer,thediseaseisnolongerconfinedtothepancreas 1 Thedevelopmentofnewtreatmentsis,therefore ,ofgreatimportance Severalgenetherapystrategieshavebeenexaminedfortheirtherapeuticpotentialinthetreatmentofthecancer 2 6Chromosome 9p2 1demonstratesahighrateoflossofheterozygosityinpancreaticcancer,suggestingthatthisregionharbor…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 P53、P63和 P73在鼻咽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鼻咽癌患者89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咽黏膜慢性炎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组织中 P53、P63和 P73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不同临床病例特征的意义。结果:观察组 P53、P63和 P73阳性率为67.4%(60/89)、87.6%(78/89)以及53.0%(48/89),均高于对照组的28.0%(14/50)、36.0%(18/50)、20.0%(10/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中 p53、p63和 p73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具有颈淋巴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中 p53、p63表达阳性率更高、在 TNM 分期为Ⅲ~Ⅳ期的鼻咽癌患者中 p63、p73表达阳性率更高以及病理类型为非角化癌鼻咽癌患者中 p63表达阳性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组织中 P53、P63和 P73基因高表达,并且对临床分期、淋巴转移以及病理分型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 P53、P63和 P73在两种基因的监测,对鼻咽癌临床治疗和预后都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