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的手术过程中,角膜上皮瓣保留与否及其对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视力恢复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的系统评价去除和保留上皮瓣对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有关比较去上皮瓣Epi—LASIK和留上皮瓣Epi,LASIK临床疗效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内容包括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采用RevMan4.2.2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加权均数差(WMD)(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数资料则用优势比(OR)(95%cI)。对检索文献的证据等级按照Jada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共有8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251例患者502眼(等效球镜范围0~-10D)纳入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按Jadad量表评分2篇评为3分,其他6篇评为1~2分,文献质量等级较低。分析显示去上皮瓣组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留上皮瓣组Epi—LASIK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32,95%CI:-1.82~-082,P〈0.01)。术后第1天,2组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7,95%CI:-0.55~0.20,P=0.37),而术后第3天和第5天,去上皮瓣组疼痛情况较留上皮瓣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0.99,95%CI:-1.71~-0.28,P〈0.01)、(WMD=-0.94,95%CI:-1.35~-0.54,P〈0.01)。术后1、3、6个月,2组haze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62,95%CI:0.34~1.12,P=0.11)、(OR=0.70,95%CI:0.31~1.55,P=0.38)、(OR=1.14,95%CI:0.58~2.26,P=0.71)。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与留上皮瓣Epi—LASIK相比,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更短,眼部疼痛程度更轻,而角膜haze情况二者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角膜上皮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德国Allegretto鹰视准分子激光器对近视110例(218眼)施行LASEK术。对在术中和术后出现不同类型角膜上皮瓣并发症进行相关原因分析。结果LASEK术中上皮瓣的主要并发症有:上皮瓣剥离困难,瓣撕裂或破碎,瓣游离、瓣皱褶、瓣偏离中心及瓣蒂位置变更等;术后瓣并发症主要有:迟发性(术后48~72h)上皮瓣局限性缺损、瓣下异物、上皮瓣丢失等。结论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成活与否,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完好的角膜上皮瓣是LASEK优越性的基础,通过提高LASEK的手术技巧,充分保持上皮细胞的活性,正确处理上皮瓣的各种并发症是LASEK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矫治近视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46例(468只眼)近视患者行Epi-LASIK,术后配戴高透氧的角膜接触镜,5~7d摘镜。对术后患者的刺激症状、角膜上皮生长情况、视力、眼压、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刺激症状多发生在手术后第1天,一般术后第2天就会好转,术后第3天基本正常。术后第1天检查,386只眼(82.5%)角膜上皮瓣基本透明;5~7d摘镜时,448只眼(95.7%)角膜上皮愈合良好。术后2周检查,裸眼视力为0.15~1.5;术后3个月检查,453只眼(96.8%)视力达到和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6个月检查,413只眼(88.2%)屈光度在预期值±1.00D以内,55只眼(11.8%)屈光度在预期值±1.00D以外。术后6个月检查,7只眼(1.5%)角膜Haze0.5级,4只眼(0.9%)角膜Haze1级,其余患者角膜透明。结论 Epi-LASIK手术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高度近视,对中低度近视也非常好。该方法安全、有效、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角膜上皮瓣异常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Zhou X  Wu L  Dai J  Zhu R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69-7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 ,LASEK)角膜上皮瓣异常的类型和相关原因 ,总结保护角膜上皮瓣完好的技术和重要性。方法 在行LASEK的16 7例 (30 9只眼 )患者中 ,对在术中和术后出现不同类型角膜上皮瓣异常的 9例患者 (14只眼 )进行相关原因分析 ,并观察术后视力、角膜雾状混浊和角膜刺激症状的程度。平均随访时间 (6 1± 3 7)个月。结果 LASEK术中和术后角膜上皮瓣异常表现为上皮瓣游离、溶解、碎片、皱褶、滑动 ,以及术后4 8~ 72h迟发性角膜上皮瓣局限缺损和存留穿透上皮层异物。角膜上皮瓣异常的发生与微环钻切角膜上皮过浅、角膜上皮瓣预制环过小、酒精溶液浓度不当、溶液预置渗漏、角膜上皮瓣中心区干燥、冲洗性角膜上皮损害、角膜接触镜过早取出等因素有关。术后平均残余屈光度数为 0 0 7D。结论LASEK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但完好的角膜上皮瓣是LASEK优越性的基础 ,把握手术环节 ,避免角膜上皮瓣发生异常 ,是保证LASEK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与去瓣Epi-LASIK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基质细胞的凋亡,探讨2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创伤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4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编号,其中40只兔各取一侧眼行Epi-LASIK,对侧眼行去瓣Epi-LASIK,剩余2只兔4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h,1、3、7d共4个时间点取出角膜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兔角膜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2组兔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基质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兔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Epi-LASIK组术后1d及3d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去瓣Epi-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t=4.04,P〈0.05);Epi-LASI组术后1、3、7d角膜基质中IL-1β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去瓣Epi-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t=3.71,P〈0.05;t=3.06,P〈0.05)。Epi-LASIK组术后透射电镜下可见兔角膜基质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并可见凋亡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pi-LASIK组术后角膜基质中IL-1β的表达强于去瓣Epi-LASIK组。结论去瓣Epi-LASIK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损害较Epi-LASIK轻,提示去瓣Epi-LASIK术后早期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的程度较轻,有利于角膜组织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角膜相对较薄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术后1,3d,1wk,1,3,6mo,1a的眼部症状、屈光状态、裸眼及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并发症情况。结果德国蛇牌MEL7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相对较薄近视眼,结果显示LASEK术后刺激症状较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预测性、安全性。结论LASEK治疗角膜较薄的中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玉伟  徐文烽  刘曦 《眼科研究》2002,20(3):242-243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术后随访达到6个月的146例(280眼),观察术后3天、10天,1、2、3、6个月的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Nidek EC-5000准分子激光治疗结果表明,LASEK术后症状轻微,手术稳定性、预测性及安全性优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结论 LASEK手术有可能成为今后主要的屈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朝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64-1966
目的:观察去瓣与否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68例136眼,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去瓣EPi-LASIK术,对照组进行非去瓣EPi-LASIK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wk,1、4mo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等指标。

结果:术后1mo裸眼视力:研究组为1.33±0.22,对照组为1.22±0.19,有统计学差异(P<0.05); 柱镜度数:研究组为0.10±0.55D,对照组为0.30±0.82D,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1wk, haze: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去瓣EPi-LASIK术与非去瓣EPi-LASIK术均是目前临床治疗屈光不正较为安全、有效的表层切削手术。角膜上皮瓣的存在对患者术后极早期的临床结果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影响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陈静  韩苏宁  朱海萍  邓红燕 《眼科新进展》2011,31(11):1046-104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相对薄角膜近视的疗效。方法对62例(124眼)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SBK或LASEK。其中30例(60眼)行SBK,32例(64眼)行LASEK。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术后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早期LASEK组有轻度或中度不适感。2组术后角膜地形图检查均无圆锥角膜发生。术后1d、3d、7d SBK组平均视力为0.89±0.35、1.03±0.44、1.08±0.22,LASEK组平均视力为0.61±0.28、0.75±0.30、0.98±0.1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早期SBK组视力恢复快。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2组视力、残余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时SBK组58眼(96.7%)达到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ASEK组61眼(95.3%)达到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一例下降。LASEK组个别患者出现0.5级或1级haze,SBK组无haze产生。结论 SBK和LASEK矫正薄角膜近视均安全、有效,SBK在早期视力恢复和避免haze产生方面优于LASEK。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按屈光度分为2组:组Ⅰ74只眼(等效球镜-2.375~-6 D)及组Ⅱ65只眼(等效球镜-6.25 D~-11.75 D),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日本NIDEK公司ARK-10000对患者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合综合验光结果、眼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EK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8者占99.28%,裸眼视力≥1.0者占95.62%。组Ⅰ和组Ⅱ中分别有4只眼(5.4%)、6只眼(9.2%)的术后裸眼视力(UCVA)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行,而组Ⅱ中仅有1只眼(1.5%)下降2行,组Ⅰ和组Ⅱ视力改善无显著差异(χ2=1.37,P〉0.05)。LASEK术后眼压稳定,而模拟角膜镜读数(S im 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 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均较术前变化显著(P〈0.05)。结论 LASEK是手术治疗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去上皮瓣Epi-LASIK手术的临床特性及其与传统Epi-LASIK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对28例双眼近视患者(屈光度<-6.00D)一眼行去上皮瓣的Epi-LASIK(去上皮瓣组),另一眼行传统的Epi-LASIK(传统组),术毕均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身对比观察,随诊时间分别为1d、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术后角膜刺激征、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状态、Haze等指标进行评价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3~5d去上皮瓣组疼痛感和流泪症状明显轻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上皮瓣组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3.57±0.88)d,传统组为(4.22±0.9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去上皮瓣组裸眼视力即可达到0.95±0.19,明显高于传统组的0.83±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去上皮瓣组在术后7d、1个月时残余柱镜度数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3个月以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随访期末,两组Haze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去上皮瓣的Epi-LASIK能明显减轻术后角膜刺激征,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对散光的矫正效果明显,且不加重Haze的发生,是角膜厚度偏薄的中低度近视患者的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去瓣与留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结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6例(52眼)近视患者纳入本研究.每例患者随机选择在一眼行去上皮瓣Epi-LASIK(去瓣组);对侧眼则行常规保留上皮瓣Epi-LASIK(留瓣组).术后2h,1、3、5、12 d及1、3、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等效球镜度和裸眼视力;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比较角膜上皮愈合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疼痛评分、haze分级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与留瓣组相比,去瓣Epi-LASIK组术后第5天裸眼视力较好(t=-2.636,P=0.014);术后3d和5d角膜上皮愈合百分比较高(Z=-3.738、-3.589,P<0.01);术后5d疼痛评分较低(U=11.714,P=0.008).两组术后1、3、6个月的等效球镜度及haz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行数改变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瓣Epi-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屈光结果、最佳矫正视力及haze与留瓣Epi-LASIK类似,但其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更快,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弃瓣LASEK和留瓣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78例(156眼)接受LASEK的双眼近视患者,术中随机决定双眼中的一眼作为试验组,进行弃瓣处理,对侧眼则常规保留上皮瓣作为对照组,术后1d、3d、5d、10d,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角膜刺激症状、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屈光度、Haze、眼压、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试验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35±0.46)d,对照组为(4.47±0.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486,P=0.000);术后第1天角膜刺激症状的评分试验组为0.96±0.61,对照组为1.47±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1,P=0.000);术后6个月内2组裸眼视力、屈光度及Haze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地形图形态、SimK值及其差值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角膜直径为3mm、5mm的Irreg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弃瓣LASEK治疗近视有很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且术后刺激症状轻、上皮愈合及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眼与留瓣Epi-LASIK眼术后泪液中炎症因子释放率及临床结果的差异,并探讨导致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18名近视患者纳入本研究,一眼接受去瓣Epi-LASIK(去瓣组),对侧眼接受传统Epi-LASIK(留瓣组)。术前、术后2h、术后1d、术后5d分别收集每只眼的泪液。采用多通道免疫微珠分析测定泪液中IL-1β、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以浓度乘上泪液流量计算炎症因子的释放率。评估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角膜haze分级、角膜上皮愈合百分比。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与留瓣组相比,去瓣组在术后第5天裸眼视力更好(t=-4.832,P〈0.01),角膜上皮愈合百分比更高(压5.861,P〈0.01);术后1个月角膜haze程度更轻(U=6.045,P〈0.05)。术前。2组泪液中各个炎症因子的释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h,去瓣组泪液中IL-8和TNFα的平均释放率显著低于留瓣组(Z=-1.965、-2.145,P〈0.05),术后1d和5d2组泪液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瓣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及视力恢复更快,角膜haze程度更轻。去瓣组术后2h泪液IL-8和TNFα释放率较低可能是2组存在临床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去瓣Epi-LASIK和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术后病程和1年的临床结果.方法 使用Amadeus Ⅱ角膜上皮刀分离28位中高度近视病人的角膜上皮瓣.随机选择病人的一只眼接受去瓣Epi-LASIK;另一只眼接受Epi-LASIK.使用TECHNOLAS 217Z100准分子激光机切削角膜基质.术后4至7天询问疼痛评分和疼痛时间,测量裸眼视力.术后2周、l、3、6月和1年检查裸眼视力、等值球镜、最佳矫正视力和Haze评分.结果 术前Epi-LASIK眼和去瓣Epi-LASIK眼的等值球镜为(-7.39±2.21)D和(-7.69±2.38)D,P=0.12.术后4或5d、14 d,去瓣Epi-LASIK眼裸眼视力优于Epi-LASIK眼(P =0.01,0.046),且疼痛评分低于Epi-LASIK眼(P =0.049),两组术后疼痛时间相仿.术后其他时间点两组等值球镜和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和3个月去瓣Epi-LASIK眼haze评分小于留瓣Epi-LASIK眼(P =0.00,O.0l).结论 对于治疗中高度近视,去瓣Epi-LASIK比Epi-LASIK术后疼痛和Haze轻,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董坤峰  张印博 《眼科》2012,21(1):65-68
 目的 观察去瓣机械法上皮下准分子屈光手术(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短期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邢台市眼科医院连续行Epi-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213例,其中术中去除角膜上皮瓣者(去瓣组)110例,保留角膜上皮瓣者(传统组)103例。方法  回顾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屈光状态以及术后疼痛程度、Haze发生率、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 术后疼痛程度、Haze发生率、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 术前等效球镜度去瓣组与传统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t=1.62,P=0.11)。术后去瓣组上皮愈合时间(3.51±0.48天)比传统组(4.91±0.68天)快(t=17.25,P=0.0000)。去瓣组术后第3天和第5天疼痛程度比传统组轻(Z=11.89,P=0.000;Z=10.34,P=0.000)。术后6个月等效球镜两组无差别(t=17.25,P=0.21)。术后6个月去瓣组Haze发生率(2.0%)低于传统组(9.6%)(Z=2.06,P=0.04);两组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t=-8.05,P=0.00;t=-8.92,P=0.00)。术后6个月眩光对比敏感度在高频区(18cpd)去瓣组(1.21±0.13 )优于传统组(1.15±0.12)(t=2.18,P=0.03)。结论 去除角膜上皮瓣可以加快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的恢复,缩短疼痛时间,减少Haze形成,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眼科,2012,21:65-68)  相似文献   

17.
Epi-LASIK、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兔Epi-LASIK、PRK术后研究,探讨Epi-LAsIK手术在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及其机制.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双眼分别建立Epi-LASIK和PRK模型,观察术后1周、4周、8周角膜Haze的变化、角膜组织形态学结构的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的表达.结果术后1周、4周Epi-LASIK组Hazc(1.07±0.49、3.38±1.26)比PRK组(2.38±1.04、5.00±1.95)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7、Z4=-2.41,P均<0.05),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8=-0.96,P0.05);组织形态学:Epi-LASIK组角膜上皮细胞的紧密性,角膜上皮基底膜的完整性、上皮与基质黏合程度,胶原排列规则性比同时间段PRK组都具有优越性;Epi-LASIK、PRK角膜上皮TGF-β2表达:1周、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Epi-LASIK组表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5);1周、8周Epi-LASIK、PRK角膜基质TGF-β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Epi-LASIK表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结论Epi-LASIK手术在减轻Haze方面较PRK具有优越性,其上皮瓣的保留对减少Haze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兔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7只,双眼行-10.00DEpi—LASIK手术,随机分为阴性对照(NC)组、Tet组、艾氟龙(FML)组,每组18只眼。于术后0.5、1、2个月在裂隙灯下进行haze分级评估。各时间点随机选取各组动物6只眼,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口。(TGF—β2)的表达。结果Tet组和FML组haze分级水平在术后0.5个月、1个月均明显低于NC组(P〈0.01),术后2个月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术后各时间点Tet组和FML组TGF—β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术后各时间点Tet组和FML组TGF—β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0.01);TGF—β2的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在术后1个月达高峰。结论Tet能有效抑制兔Epi—LASIK术后haze的形成,可能是通过下调角膜TGF-β2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