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患者,男,70岁,因“间断头晕、头痛,伴心慌1月余”于2020年6月9日入我院心内科,住院期间血常规提示RBC、PLT计数明显降低,WBC计数偏低,遂转入我院血液科进行进一步诊治。既往有冠心病支架植入病史2年,近2年常规体检未发现血常规结果异常。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肿大。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WBC计数3.4×109/L,RBC计数2.39×1012/L,PLT计数20×109/L。外周血涂片检查:原始粒细胞占58%;PLT单个、小簇分布,散在易见,形态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9岁。主因血小板增多6年,面色苍白,乏力2个月,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于6年前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当时查血常规示:WBC16.9×109/L,Hb124g/L,PLT1230×109/L,骨髓象示巨核细胞29只,骨髓及血液涂片中血小板成堆多见。给予羟基脲及皮下注射干扰素治疗后,P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3岁。因“乏力、四肢皮肤淤点、淤斑3个月”于2005年9月7日收入我科。患者于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乏力、皮肤淤点、淤斑,反复发作。入院体检:皮肤可见散在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胸骨压痛阳性,肝、脾肋下均4cm;血象Hb114g/L,WBC59.8×10^9/L,PLT 9×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82,该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可见伪足,浆量多,浆内可见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认识Ph1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病程中向BCR-ABL1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转变。方法密切监测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BCR/ABL P210融合基因转录水平、FISH法Ph1染色体、JAK2基因V617F突变。结果初诊时患者骨髓巨核细胞胞体大、多分叶核,BCR/ABL P210融合基因阴性,Ph1染色体阴性,JAK2基因为野生型;33个月后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形态转为单圆核小巨核细胞,BCR/ABL P210融合基因转为阳性,Ph1染色体转为阳性,JAK2基因仍为野生型。结论该患者由Ph1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治疗过程中转为BCR-ABL1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患者,女,78岁,于8年前在本市某医院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长期使用羟基脲进行治疗,依据血常规结果调整剂量,维持在0.5~1.5g/d至今。2009-02-02因“发热”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9.22×10^9/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478×10^9/L,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16、单核细胞0.02,红细胞形态未见异常,门诊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患者,女,41岁。因头晕、乏力、反复鼻衄、皮肤瘀斑1月余入院。查体:肝肋下2cm,脾肋下3cm,双下肢散在瘀点,胸骨体无压痛,浅表淋巴结不肿大。2次血象显示:Hb100、110g/L;WBC5.25,6.8×10~9/L,分类无幼稚细胞;PLT2010,3700×10~9/L。骨髓液涂片:有核细胞量中等,白红比为1.8:1。各系列细胞形态无异常。巨核细胞1010个/片,功能差,血小板大小不等,数量多。肝、肾功能均正常。大便卵化2次均阴性。NAP积分105。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用…  相似文献   

7.
周滨  施举红  吴炜  李菁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0):856-856
患者男,90岁。因查体发现血清钾升高6年,于2005年9月9日入我院。患者自1999年开始间断于常规检查时发现血清钾升高表现,血钠及血氯正常。饮食及药物中无补钾过多情况。每次给予静脉补液降钾(高糖+胰岛素)及利尿治疗,复查血清钾降至正常。既往1997年发现血WBC及PLT升高,1999年行骨髓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给予干扰素治疗至2005年9月停用。入院体检: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啰音。心率70次/min,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8岁。2005年3月10日因发现双踝凹陷性水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象:WBC 11×10~9/L、嗜酸粒0.40。3月14日就诊于我院门诊,血象:WBC 39.8×10~9/L、中性粒0.12,淋巴0.17,嗜酸粒0.68,单核0.03,Hb140g/L,PLT75×10~9/L,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于3月16日收住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体检:全身皮肤无出血点或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可疑,肝脾肋下均有4 cm,质偏硬,无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患者韩某,女,50岁,主因"阵发性胸痛3年,再发1周"收住我院心内科。该患者自3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胸痛,呈针刺样,多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静息后可缓解,未规律诊治。既往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10.
11.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dlemia,ET)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由于症状不典型,易被医生忽视而漏诊、漏治。本文报道2冽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AM/并作文献复习,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外周血总容量绝对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常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脾大,病程中可有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多转归为骨髓纤维化,少部分直接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我院2011年1月收治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一、临床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突发剑突下剧痛20小时于2003年7月20日入院。既往8年前因头晕,左侧肢体活动受限曾诊为高血压病、脑梗塞,当时测血常规未见异常,经治疗后左侧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平时使用卡托普利、心痛定等药物治疗。偶有牙龈出血及鼻衄,因症状不重未诊治,亦未再测血常规。体检:体温36.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国产全长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非随机自身对照。 2 8例AML诱导缓解后的患者在试验周期化疗后 ,皮下注射rhTPO1.0 μg/kg ,每日 1次 ,疗程 14d。对照周期不用rhTPO。动态观察全血细胞计数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心电图。结果 :试验周期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为(16 .93± 2 0 .2 7)× 10 9/L ,血小板 <2 0× 10 9/L的持续天数为 (4 .75± 5 .97)d ,输血小板的次数和量分别为 (1.5 4± 1.79)次和 (2 1.6 1± 2 9.73)u ,与对照周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化疗后血小板最高值及血小板计数恢复的增加值 (差值 )试验周期分别为 (2 5 5 .89± 2 13.0 7)× 10 9/L和 (2 38.96± 2 10 .4 3)× 10 9/L ,明显高于对照周期的 (15 0 .2 2± 10 7.6 4 )× 10 9/L和 (135 .0 7± 10 5 .75 )× 10 9/L(P <0 .0 5 )。用rhTPO对其他监测指标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也少而轻微。结论 :国产全长rhTPO治疗AML耐受性良好 ,确实能提高AML化疗后的血小板计数 ,但对总体血小板恢复时间及血小板输注的需要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正>患者男,49岁。因"胸痛5 d,发热4 d",于2014年4月10日入院。患者2014年4月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肩部、腰背部疼痛,持续30 min不能自行缓解,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可见ST-T段异常抬高,结合病史。考虑急性下壁心  相似文献   

18.
患女性,62岁。以间断呕血,黑便3个月入院。患3个月前反复呕血、黑便。查体:贫血貌,无黄染及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不大,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胃镜及食道钡餐示:食道静脉重度曲张。肝脾彩色多普勒超声:(1)肝脏形态正常;(2)门静脉、肝静脉血流通畅,门静脉主干内经1.0cm;(3)脾肿大;(4)少量腹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3b)伴骨髓网状细胞增多,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现象,国内未见报道。我院通过骨髓细胞检查、织织化学染色,证实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1月前受凉,初觉发热,继而四周出现痕疹,牙龈出血。曾就诊某院五官科,按“牙周炎”给“牙周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