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焦化厂及其周围环境中苯并[a]芘检测分析汪严华,洪连荣,栾俞清,高华玲,赵海英焦化厂的主要生产车间之一是炼焦车间,在炼焦过程中逸出的气体、蒸气和烟尘统称为焦炉逸散物,煤焦油挥发物是其中一重要组成成份,含有各种多环芳烃,包括苯并[a]芘、苯并[b]荧...  相似文献   

2.
苯并(a)芘多次灌胃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北京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100083)雷志明,赵西龙,薛彬苯并(a)芘[B(a)P]是环境中重要的致癌物之一。近年来的大量动物实验表明[1~3],用B(a)P对小鼠进行皮下、腹腔或气管内注入的途径染毒...  相似文献   

3.
绿茶对石棉和苯并(a)芘联合诱发大鼠肺癌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茶对石棉和苯并(a)芘联合诱发大鼠肺癌的预防效果罗素琼,刘学泽,王朝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接触石棉的工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高[1,2]。许多国家的调查资料也表明,大气已受到石棉、苯并(a)芘[B(a)P]等多种致癌物的污染。职业和非职业人...  相似文献   

4.
利用蚕豆叶尖微核技术检测香烟致突变性研究张兴曾萍陈实蚕豆叶尖微核技术是检测大气诱变物的一种新的生物检测系统[1,2]。本文模拟人的吸烟状况,以叶尖微核技术为手段,对香烟烟气产生的遗传学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检测了几种降毒产品对降低烟气致突变性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应用TritonX-100进行食品中苯并(a)芘的快速测定方法杨貌端,李爱师,张勐为了实现食品中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快速测定,我们在国标法 ̄[1]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1986年以特异性“咖啡因分配法 ̄[2]”代替了“二甲基甲酰胺分配”,取...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尿中苯并(a)芘的方法应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怡乐路,510260)梁丹涛,黄春英苯并(a)芘(BaP)是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1],广泛存在于大气、水、土壤、动物及植物中,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为深...  相似文献   

7.
吸烟是肺癌病因学中的重要因素。因此,鉴定和研究一些可以减少吸烟的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的化合物,对保护人们的健康是有益的。本文研究了食物中几种化合物对香烟凝聚物(CSC)及苯并(a)芘(B(a)P)的抗突变作用。对Ames试验略加改良,来检测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8.
炼焦致癌物浓度测定结果分析山西焦化工业公司职业病防治所(031606)李先龙,张红明在冶金焦生产过程中释放的苯并(a)芘[B(a)p和二苯并(a,h)蒽[DB(a,h)A]均可导致肺癌的发生。我国东北、华北及我省太原各炼焦厂职工肺癌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某焦化厂及其周围环境中苯并[a]芘检测分析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杭州310009)汪严华洪连荣栾俞清赵海英杭钢安环处监测站沈国强林曼群焦化厂的主要生产车间之一为炼焦车间,在炼焦过程中逸出的气体、蒸气和烟尘统称为焦炉逸散物,煤焦油挥发物是其中一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炼焦工职业性肺癌的病因,寻求新型抗癌剂。方法:用小鼠作五环烃(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诱发肺癌的剂量-效应相关对比实验。结果:成功建立小动物肺癌模型,以DB〔a,h〕A诱发的肺癌率在5.0μmol.kg-1组高达90%以上,明显高于B[a]P,硒~沙棘抗癌复合剂在阻断肿瘤生成上具有一定的效果。结论:五环烃,尤其是DB[a,h]A,作为多环芳烃致癌原的代表,是炼焦工职业性肺癌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1.
应用Ames试验对胃癌高发区庄河县三种腌制食品咸鱼干、咸猪肉及酸菜中可能存在的致突变物或致癌物进行了筛选。结果发现N-亚硝基化合物、苯并(a)芘、霉菌毒素、杂环胺类及一些其它致突变物在三种腌制食品中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但三种腌制食品亚硝化后均有较强的直接诱变性,提示该地区胃癌高发可能与食品中存在的致突变物前体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粒径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致突变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五段分级采样器采集太原市三个功能分区空气中颗粒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上五种PAH的含量,用SCE试验观察不同粒径颗粒物致突变性,结果表明,三个采样点大气颗粒物五种PAH(Bei、芘、苯并(a)蒽、苯并(a)芘Qu)浓度均很高,工业区明显高于住宅区及郊区(P<0.01),BaP含量分别超标158、62、52倍,60~70%PAH富集在粒径≤2μm颗粒上。颗粒物粒径愈小,致突变性愈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兴工业区环境致癌物污染。「方法」对某一工业开发区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进行致癌物含量及其致突变性的测定。「结果」大气的飘尘浓度多数超过国家标准,苯并(a)芘浓度也接近或超过建议标准;自来水厂大氯污染较重,自来水厂的沉淀池水和出厂水苯并(a)芘含量增加且超标,其致突变强度也比水源水增加;土壤表层、水管只灰和树叶的苯并(a)芘含量也增加,认为主要是大气污染物沉降的结果。「结论」要降低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气颗粒提取物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五段分级采样器采集太原某焦化厂厂区大气颗粒物,用液相色谱测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上5种多环芳烃(PAH)的含量,并用Ames试验及CHL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试验,观察不同粒径颗粒提取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5种PAH浓度均很高,芘为14.89μg/100m3、为19.35μg/100m3、苯并(a)蒽(BaA)为18.9μg/100m3、为114.67μg/100m3、苯并(a)芘(BaP)为15.9μg/100m3。47~70%的PAH富集在≤2μm细颗粒上,其质量中值直径芘、、BaA、、BaP分别为2.2、2.1、1.6、1.9、1.3。Ames试验和SCE试验结果均表明,分级颗粒粒径愈小其提取物致突变作用愈强。  相似文献   

15.
卷烟烟气焦油量与B(a)P含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香烟烟气焦油和苯并(a)芘「B(a)P」含量的关系。「方法」测定9种市售香烟烟气焦油和B(a)P含量,并测定了滤嘴对焦油中B(a)P的吸附效果。「结果」香烟烟气中焦油含量为4.6~19.7mg/支,焦油中B(a)P含量为15.7~27.1mg/支,滤嘴对焦油中B(a)p的哨附率达57.6%~84.7%。」结论「不同牌号香烟烟气中焦油含量与B(a)P含量无相关性,滤嘴可胡附部分烟气焦油中  相似文献   

16.
炼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与血浆苯并(a)芘浓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炼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与血浆苯并(a)芘浓度的关系。方法分别抽取炼焦和非炼焦职工各100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每一位对象进行微核检测计数和血浆苯并(a)芘浓度的检测,并检测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结果炼焦工人与非炼焦职工血浆苯并(a)芘的浓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且人体苯并(a)芘浓度与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有相关性。微核阳性率和微核细胞率:炼焦工人分别为60%和1.79‰,非炼焦职工分别为29%和1.0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以不同血浆浓度为暴露指标分级,显示微核阳性率与血浆苯并(a)芘浓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对微核阳性率起作用的因素依次为血浆苯并(a)芘浓度、经济水平、生活是否规律和吸烟。结论血浆苯并(a)芘的蓄积是导致微核形成的主要因素。对炼焦工人进行微核检测,可反映炼焦作业对机体早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石油沥青生产车间投产后的三个阶段中有害物质浓度情况,苯并(a)芘,沥青烟与参考标准[苯并(a)芘140ng/m3]和国外标准(沥青烟5mg/m3)比较,从超标严重逐步改善到目前已大大低于标准,说明该车间经过采取各种治理措施,效果相当满意。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测定浓度均很低,我们认为目前该车间的作业环境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姜黄素对香烟主流烟气凝聚物诱变性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滤嘴中加入姜黄素对香烟主流烟气的抗突变作用及其对主要诱变成分的滤除作用。方手 采用八孔道全自动模拟人吸烟机,采集香烟主流烟气凝聚物,用Ames试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紫外丝光光度法,对滤嘴中加入和未加入姜黄素处理的香烟主流烟气凝聚物的致突变性及其主要诱变成分进行检测。至于滤嘴中未加姜黄素样品各剂且组致突变性均为阳性;加入姜黄素2.4mg/m1时,即可降低其致突变作用;且滤嘴加入姜黄素处理后,能有效减少香烟主流烟气凝聚物中BaP、焦油、总颗粒相物质(TPM)、烟碱的含量。结论 姜黄素可降低香烟凝聚物的致突变性,能有效减少香烟主流烟气凝聚物BaP、焦油、TPM、烟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二种国内外代表性香烟主流烟雾中主要致癌成分:苯并(a)花、挥发性亚硝胺、粒相物自由基和致突变活性.说明了不同成分在主侧流中不同比例.其中二甲基亚硝胺在侧流中浓度几十倍于主流烟中浓度,苯并(a)芘有约五倍于主流烟中浓度.自由基和致突变活性在主侧流中浓度相近.结果与国外材料进行了比较。文中讨论了这些结果对吸烟健康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环芳烃氯衍生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直接致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种常见的多环芳烃以氯胺T进行氯化作用,对其粗产物以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TA100菌株测试了直接致突变性。在每皿25~250μg的剂量范围内,蒽、菲、芘、苯并(a)蒽、(艹屈)、苝、苯并(a)芘、苯并(g,h,i)苝和荧蒽的氯化粗产物是直接作用的致突变物,但萘的氯化粗产物未显示致突变性。氯化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在环境水中氯化多环芳烃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