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药冷却后用于烧伤创面换药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洽的Ⅱ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换药前在室温下应用0.5%利多卡因对患者喷涂创面,实验组换药前应用经冷却为10℃的0.5%利多卡因喷涂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换药前和喷药后5、10、30、60 min时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换药前和换药后60 min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均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喷药后5、10、30 min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表面麻醉药冷却至10℃时喷涂烧伤创面后进行换药,可有效缓解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时引起的疼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质水胶敷料(商品名:优拓Urgotul S.S.D)与普通凡士林敷料在Ⅱ度烧伤换药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106例门诊Ⅱ度烧伤换药患者,随机分成脂质水胶敷料换药组(A组,n=53)和普通凡士林敷料换药组(B组,n=53)。采用VRS疼痛评分表,分别在换药前及换药结束后10 min评分1次。结果:A、B两组患者换药前创面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结束后10 min两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分别高于各自换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水胶敷料较之普通凡士林敷料能减轻烧伤患者换药所致的创面疼痛、减轻创面的出血情况、降低烧伤创面的继发感染率、缩短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冷却后治疗烧伤患者创面瘙痒的效果。方法将120例Ⅱ度烧伤愈合过程中创面瘙痒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室温生理盐水组、低温10℃生理盐水组、室温0.5%利多卡因组、低温10℃0.5%利多卡因组),分别用各自组的溶液按规定计量予以创面喷涂治疗,比较各组间止痒效果、止痒起效时间和缓解间隔时间。结果低温10℃0.5%利多卡因组止痒的有效率达93%,与另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生理盐水组与0.5%利多卡因组相比较,低温10℃比室温条件下在止痒的起效时间方面有显著效果;低温10℃0.5%利多卡因组在止痒的缓解间隔时间与低温10℃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利多卡因冷却后喷涂烧伤创面可有效缓解Ⅱ度烧伤患者的瘙痒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减轻伤口清创疼痛的效果,为减轻伤口清创疼痛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方法。方法将2011年1-8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伤口治疗中心的64例切开排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研究过程中脱落5例,最终A组30例、B组29例。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第1次换药时,A组清创前给予2%利多卡因喷雾麻醉3min,B组给予生理盐水喷雾3min;第2次换药时,A组清创前给予生理盐水喷雾3min,B组给予2%利多卡因喷雾3min。观察清创前、清创中及清创结束后5min各组疼痛数字等级评分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在减轻伤口机械清创时疼痛、影响患者心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换药阶段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结论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可减轻伤口清创的疼痛,促进换药后心率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清创和不清创两种换药方法联合比亚芬加氧气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首程放疗并发生颈部湿性放射性皮炎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清创,观察组不清创,两组均联合使用比亚芬软膏加7L/min氧气吹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过程中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换药过程中主观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清创较生理盐水清创换药法更能促进放射性皮炎的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在门诊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创面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就诊换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方法,试验组患者给予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换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愈合天数及换药次数、疼痛评分、伤口二次创伤评分、伤口周围皮肤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二次创伤评分及伤口周围皮肤评分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二次创伤评分低于对照组,伤口周围皮肤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天数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天数少于或短于对照组。结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在门诊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具有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频率及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复合季铵盐、0.1%醋酸氯己定、0.5%碘伏对烧伤创面清创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9月收治的120例需要清创的烧伤科门诊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复合季铵组、醋酸氯己定组和碘伏组,每组各40例患者。清创前后取样行细菌培养并计算单位面积菌落数及各组清创剂对不同细菌的有效率。清创时行疼痛程度评分,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对数据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本次试验烧伤创面细菌培养结果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复合季铵盐组的清创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醋酸氯己定组(70.59%)和碘伏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季铵盐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清创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在清创时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120例患者试验期间均未见与清创剂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烧伤创面使用复合季铵盐消毒剂消毒能更有效地清除致病菌,相较于传统的消毒剂,其对创面表面的耐药菌可能有更好的清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锡类散联合创面护理凝胶对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锡类散组、护理凝胶组、合用组,每组20例,均行肛瘘切除术,术后2d各组分别使用不同的纱条换药治疗,2次/d,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在术后2d、7d采血,检测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分泌物评分法记录各组患者创面疼痛、分泌物情况,创面脓液细菌培养计算细菌清除率.结果:术后7d,锡类散组与创面凝胶组术后创面疼痛评分、炎性因子(IL-1β、IL-8、TNF-α)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这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合用组与其他3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合用组创面分泌物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对照组、锡类散组、护理凝胶组各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合用组创面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其他3组(P<0.05),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均低于其他3组(P<0.05),锡类散组与创面凝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锡类散联合创面护理凝胶用于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换药,可以通过减轻患者创面疼痛、减少创面分泌物,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8、TNF-α浓度,提高细菌清除率,进而加速创面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敷料更换过程疼痛对伤口愈合速率的影响.方法 按入选标准选择慢性伤口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促渗剂水溶性氮酮和盐酸利多卡因湿敷的方法用于局部麻醉,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敷.规定观察周期为3周,清创之后均选用湿性愈合敷料覆盖伤口.使用数字化疼痛计分尺及换药时的血压、脉率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伤口的清创时间和愈合率.结果 试验组疼痛计分、收缩压、脉率、清创时间、伤口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的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渗剂水溶性氮酮和盐酸利多卡因联合使用可以改善伤口疼痛,缩短清创期,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降低大面积烧伤病人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实施常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内容包括分散注意力干预(感觉干预和行为干预)来控制疼痛和局部麻醉药物喷涂创面干预。两组病人均在入院当天和入院第3天换药完成后10min进行疼痛评分、焦虑程度测定。[结果]大面积烧伤病人综合干预后,实验组疼痛评分、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降低大面积烧伤病人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握手抚慰联合呼吸指导对烧伤患者创面换药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换药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握手抚慰联合呼吸指导的方式.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医师使用相同的换药方法,并由同一名护士对换药前后进行疼痛评分,换药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3次换药前后疼痛评分.结果 换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为(3.79±2.27),(3.85 ±2.46)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7,P>0.05).换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为(2.17±1.53),(4.30±2.98)分,换药后实验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6,P<0.01).结论 握手抚慰联合呼吸指导可缓解患者换药时所产生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用于深Ⅱ°烧伤创面清创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0例深Ⅱ°烧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新型敷料进行清创及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烧伤湿润膏护理创面,比较两组换药时疼痛、对换药的满意度、换药次数、愈合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换药时疼痛、满意度、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敷料用于深Ⅱ°烧伤创面清创及治疗,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加速坏死组织溶解、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疼痛、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烧伤患者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传统换药治疗组(n=40)和负压封闭引流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术组患者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植皮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换药治疗组,局部用药费用明显高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抗菌药物应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0%、7.5%,均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的47.5%、1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较传统换药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烧伤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其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其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硅酮泡沫敷料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儿童小面积(5%)Ⅱ°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两组均常规采用1%聚维酮碘消毒创面,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后无菌纱布蘸干,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内层用优拓+1%碘伏油纱覆盖,外层用无菌纱布包扎;观察组在前3d内层用聚硅酮泡沫敷料覆盖创面,3d后渗液减少内层改用水胶体敷料,外层用无菌纱布包扎;分别观察2组愈合时间、换药疼痛程度、换药次数、并发症和愈合质量。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程度、愈合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硅酮泡沫敷料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儿童小面积(5%)Ⅱ°烧伤创面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和疼痛,效果确切,愈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静推组和微量泵组。比较2组患者换药开始前15 min、换药开始后15 min、换药开始后45 min以及换药结束后15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微量泵组在换药开始后15 min、换药开始后45 min、换药结束后15 min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静推组(P0.05)。2组患者在换药时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能减轻烧伤患者换药时的疼痛,换药时各项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揿针对二度烧伤患者换药时创面疼痛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1月—6月,将本科收治的二度烧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入院后给予烧伤常规护理,包括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病情、心理护理、防止创面感染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揿针疗法止痛,对照组换药前半小时采用口服布洛芬止痛。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疗法可以安全有效地缓解二度烧伤患者换药时创面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的术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的创面Ⅰ期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断蒂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手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和手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耳瘘管换药前利多卡因湿敷伤口后对换药时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法,选择60次耳瘘管切开换药患者,实验组换药前用2%利多卡因湿敷,对照组用无菌蒸馏水浸湿的棉球湿敷伤口3 min后常规换药,对2组换药时的疼痛分值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次利多卡因湿敷组的疼痛分值为(5.18±2.19),低于对照组(6.31±2.33),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23例自身对照实验的2组疼痛分值分别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利多卡因湿敷与无菌蒸馏水湿敷疼痛分值呈正相关关系(r=0.565,P<0.05).结论应用2%利多卡因湿敷伤口可以有效减轻换药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盐敷料在伤口肉芽水肿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伤口清创,实验组采用美盐敷料,对照组采用银离子油纱敷料。观察2组换药时疼痛程度和敷料二次创伤情况,记录2组换药次数和费用,比较2组愈合效果。结果实验组换药时疼痛评分和二次创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换药频次和换药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痊愈率56.67%(17/30),高于对照组的16.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盐敷料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减少敷料的二次创伤,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成人烧伤病人换药期间对创面操作性疼痛辅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112例烧伤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所有病人换药前常规进行创面水疗,由指定医师根据换药规范操作实施创面换药。试验组病人在换药前5 min使用虚拟现实系统分散病人注意力,对照组病人听音乐分散注意力。比较两组病人换药期间的3个疼痛主观评分。[结果]试验组换药中最痛得分为(5.0±1.8)分,疼痛关注时间为(3.7±1.9)min,疼痛不适得分为(4.3±2.0)分,对照组最痛得分为(7.7±1.7)分,疼痛关注时间为(7.5±1.8)min,疼痛不适得分为(6.6±1.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成人烧伤病人换药操作性疼痛,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