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不同夹闭时间对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首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B、C、D、E五组,A组术后切口引流管持续开放,B、C、D、E组术后分别夹闭引流管1h、2h、3h、4h后放开引流管持续引流,均于术后24h拔管。观察各组术后24h切口引流量、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五组24h引流量、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引流管夹闭3h、4h组较其余三组显著减少(均P0.05);五组隐性失血量、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五组皮下淤斑、关节肿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术后夹管4h组发生率相对高于其余四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3h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和总失血量,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不影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骨关节炎需要行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氨甲环酸组即手术完成后松止血带前从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20 ml(1 000 mg)氨甲环酸。对照组采用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 ml,两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4 h,术后2 d拔出引流管。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与血液检测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氨甲环酸组术后24h和术后48 h的总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2 d的Hb、H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间术后2 d和2周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2周和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行彩超检查均未见有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能够显著减少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后的出血量,不增加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对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后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4-01—2017-01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160例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观察组80例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 h,对照组80例同法注射氯化钠注射液20 ml并夹闭引流管4 h。结果对照组输血例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个月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 h可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下降幅度更小,同时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TXA)后夹闭伤口引流管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揭阳市人民医院骨外一科因原发性骨关节炎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90例,排除感染或凝血、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经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术后关节腔灌注TXA 3.0 g配合术后不同夹闭伤口引流管时间,3组夹闭时间分别为1 h(夹闭1 h组)、2 h(夹闭2 h组)、4 h(夹闭4 h组)。对比3组患者术后失血量、膝关节肿胀周径、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输血率。年龄、体重指数、失血量等为计量资料,分类变量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多组比较使用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使用SNK检验。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 h、3 d总失血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447,P0.05;F=3.798,P0.05);术后24 h夹闭2 h组失血量(874±184)ml、夹闭4 h组失血量(852±169)ml均少于夹闭1 h组(1023±267)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7,P0.05;t=2.964,P0.05);而夹闭2 h组与夹闭4 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夹闭2 h组失血量(1084±246)ml、夹闭4 h组失血量(1027±273)ml均少于夹闭1 h组(1242±307)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5;t=2.866,P0.05);而夹闭2 h组与夹闭4 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夹闭2 h组、夹闭4 h组失血量均少于夹闭1 h组(t=3.461,P0.05;t=3.995,P0.05),夹闭2 h组与夹闭4 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24 h与3 d的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和肿胀周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周围瘀斑发生率、下肢血栓形成人数和输血人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灌注应用TXA 3.0 g配合夹闭伤口引流管2 h的方案可有效减少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总失血量,不影响膝关节肿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关节腔引流管不同处理方式在减少术后失血量及恢复髋关节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1-03—2012—08首次行单侧THA的105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暂时夹闭引流管4h(A组,n=34)和6h(B组,n=38)后开放,对照组(C组,n=33)持续引流。记录各组术后8、12、24、48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术后24h、术后48h血红蛋白含量(Hb)和红细胞压积(Ht)值,异体血输入量,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A、B组术后8h切口引流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h3组切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24、48h的Hb与Ht明显高于C组,异体血输入量明显少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出院时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THA术后早期短期夹闭引流管对于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和切口引流量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且早期夹闭4h较6h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引流管夹闭时间选择对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本院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不夹闭组,夹闭1 h组,夹闭2 h组,夹闭4 h组),每组各30例,分别记录术后总引流量,围手术期血细胞比容,并对隐性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四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在平均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所占比例上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隐性失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夹闭4 h组关节肿胀和皮下瘀斑发生率增加。[结论]引流管夹闭时间对隐性失血量无明显影响,夹管2 h为TKA术后引流管夹闭时间的较理想的选择,但应格外注意隐性失血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两种不同方式处理引流管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共选择50例全髋置换患者,对其中20例术后引流管采用间断夹闭的方式(间断夹闭组),另30例术后引流管采用持续引流作为对比(持续引流组)。分别比较患者术后24 h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后24 h及48 h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术后2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以及术后24h引流量、48h引流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第7天疼痛程度以及术后2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断夹闭引流管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及控制关节腔内渗血,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引流量的变化及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明置换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不同时间点对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引流管夹闭的时机。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80例,排除膝关节翻修、凝血异常、相对严重的膝关节畸形或者既往术侧下肢骨折病史的患者,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夹闭引流管,随机分为4组:未夹闭组、夹闭2 h组、夹闭4 h组及夹闭6 h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人数、肢体周径的变化、术后第3、6天膝关节活动度、术后第1、3、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周、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瘀斑及并发症。计量资料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分析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总失血量(F=267.042)、术后24 h引流量(F=293.997)、血红蛋白丢失量(F=153.010)、术后周径变化(F=192.188)、术后第3天膝关节活动度(F=6.281)、术后第1、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F=8.115,F=8.109)4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输血例数上,夹闭组较不夹闭组呈下降趋势。而术后第6天膝关节活动度、术后第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2周、3个月HSS评分、术后瘀斑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4 h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夹闭时间点,既能减少术后引流量及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又不增加术后短时间疼痛,且不影响膝关节活动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给药方式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140例,年龄55~83岁,平均70.32岁,病程3~15年。随机分为试验组(联合给药)和对照组(单一给药)(n=70)。试验组在松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mg/kg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对照组在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总的失血量、需要输血患者人数、不同时间血红蛋白的变化、是否合并深静脉血栓及肺栓。结果对照组显性失血量(316.6±92.3)m L,大于试验组(210.8±94.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隐性血量(746.6±96.4)m L,大于试验组(596.4±92.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7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0 d内均未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松止血带前10 min按10 mg/kg静脉注入氨甲环酸并结合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临时夹闭引流管2 h,可安全、有效控制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术后失血量及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TKA治疗99例(99膝)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23例,女76例;平均年龄68.7岁(58~75岁)。根据夹闭引流管时间不同,术前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 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闭2 h,33例)、4 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闭4 h,33例)及不夹闭组(引流管在术后不夹闭,33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 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2 h组和不夹闭组(P0.05),而2 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不夹闭组(P0.05)。三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显著高于2 h组和不夹闭组(P0.05),而2 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与不夹闭组相似(P0.05)。三组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结论相比引流管不夹闭,引流管夹闭2 h及4 h可显著减少术后总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但不影响隐性出血。尽管引流管夹闭4 h术后总失血量最少,但可显著增加患肢肿胀发生率及皮下瘀斑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