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钧蔚  王林  葛红岩  刘平 《眼科研究》2011,29(2):145-150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生情况,了解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取人LECs系(HLE283)在含质量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和传代。将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01、0.1、1、10、100μmol/L)分别加入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作为不同浓度地塞米松组,不含地塞米松的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的LECs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别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检测LECs中NF—κB/IκB α浓度的改变及LECs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扩增的基因片段与所设计片段大小一致。地塞米松作用后NF—α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77,P=0.004);IκBα蛋白的表达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41,P=0.002)。在同浓度地塞米松组,NF—κB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作用时间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06,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时的NF—κB核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IκBα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LECs的凋亡率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通过上调IκBα的表达而过度抑制了NF—κB的活性,并导致LECs凋亡,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性及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及15例正常人LECs中的凋亡细胞及c-fos、c-jun等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LECs凋亡率为15·10%±7·83%,正常对照组为0(P<0·01),先天性白内障组0·01%±0·028%(P>0·05)。老年性白内障组中c-fos及c-jun阳性表达的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凋亡细胞率呈正相关(r=0·8660,0.4021);先天性白内障及正常组中均极少或未见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LECs凋亡与老年性白内障密切相关,c-fos与c-jun蛋白的表达可能与LECs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热休克蛋白(HSPs)是生物体在各种应激情况下产生的高度保守蛋白,HSP27与人晶状体中α-晶状体蛋白在氨基酸和基因水平上高度同源,其结构和表达的异常与白内障的形成密切相关。此研究先前的研究证实水杨酸钠对H2O2造成的人品状体上皮细胞(LE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的探讨水杨酸钠诱导的人LECs中HSP27的表达及与丝裂素蛋白激活激酶(MAPK)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人LECs—B3系在含质量分数15%胎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钠(0~55mmol/L)加入培养基中刺激人LECs不同时间,然后去除刺激再分别培养。在阻断实验中,分别给予P38MAPK、ERK1/2及JNK/SAPK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SB20350(10μmol/L)、PD98059(20μmol/L)及SP600125(10μmol/L)预孵育细胞1h,在给予水杨酸钠刺激后检测相关指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种处理情况下人LECs中HSP27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SP27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27蛋白在人LECs中的表达。结果正常人LECs仅有微弱的HSP27表达,35~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1h去除刺激再培养6h后可使HSP27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9.953,P〈0.01);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I~5h不能诱导HSP27的表达(F=2.119,P〉0.05),而去除刺激再分别培养6h后可诱导HSP2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534,P〈0.01);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1h后去除刺激再培养3h后HSP27表达明显增加,6h达到高峰,直至24h恢复到基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234,P〈0.01)。水杨酸钠刺激30min时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加,1h表达显著,各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680,P〈0.01);磷酸化ERK1/2在水杨酸钠刺激时间内未见升高;去除水杨酸钠刺激再培养1h后开始增加,6h达到高峰,各时间点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840,P〈0.01);水杨酸钠刺激1h及去除刺激再培养过程中未见到磷酸化JNK的表达;加入P38MAPK、ERK1/2特异性阻断剂预处理人LECs1h后可使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加入JNK特异性阻断剂未见对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表达产生影响。结论水杨酸钠可诱导人LECs中HSP27的表达,P38MAPK和ERK1/2信号途径促进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在人LECs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氧分压对兔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氧分压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兔晶状体分别置于氧分压为2%×760mmHg和21%×760mmHg的玻璃体切割灌注液中,分别于1、4、8、12h用前节分析仪测量两组晶状体密度值,计算平均密度。TUNEL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LECs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作用1h,大体观察两组晶状体均保持透明,可见少量LECs凋亡;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作用4h、8h和12h4g-组晶状体逐渐变混浊,平均密度不断增加;发生凋亡的LECs逐渐增多;透射电镜下见核染色质凝集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作用1、4、8h和12h时,2%×760mmHg组的晶状体平均密度明显高于21%×760mm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h时,2%×760mmHg组和21%×760mmHg组的凋亡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8h和12h时,2%×760mmHg组的凋亡细胞数量少于21%×760mmHg组,且两组的凋亡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晶状体周围环境中的氧分压水平可减少LECs的凋亡,晶状体周围环境中氧分压的不同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冯希敏  张凤妍  祁颖 《眼科研究》2010,28(5):412-415
目的探讨LY294002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兔眼LECs经培养后,将10^-8、10^-7、10^-6、10^-5、10^-4mol/LLY294002分别加入LECs培养基中培养48h为LY294002组。另将10^-8、10^-7、10^-6、10^-5、10^-4mol/LLY294002+bFGF(10mg/L)加入培养基中培养LECs48h。bFGF(10mg/L)诱导LECs增生48h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仅用无血清DMEM。MTT比色法测定吸光度(A)值,分析各组药物对LECs增生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周期的LECs百分率。结果bFGF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值升高,LY294002组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4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GF+LY294002组与LY294002组相比,A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LY294002对LECs的抑制作用与MTT呈现相同趋势,随着LY294002浓度的增加,处于G0/G1期的LECs逐渐增加(P〈0.01),而S期和G2/M期逐渐减少。结论LY294002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bFGF诱导的兔LECs的增生,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为临床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背景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可以影响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过程,而LECs可终生表达PDGF-α受体(PDGFR-α),PDGFR-α活化后与PDGF结合能促进细胞的DNA合成.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技术沉默PDGFR-α基因表达可抑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过程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并诱导细胞凋亡,但通过该技术是否能够抑制LECs的增生鲜见报道. 目的 研究PDGFR-α沉默对LECs增生的影响,为防治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含胎牛血清的改良型α-MEM培养液体外培养人LECs系SRA01/04细胞株并传代,转染前1d用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胞至30% ~ 50%融合后将细胞以5×104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接种24 h后采用脂质体进行LECs转染,按照转染物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PDGFR-α ASODN的空白脂质体)、PDGFR-α错义寡核苷酸(MSODN)组(含PDGFR-α ASODN和脂质体)、0.5μmol/L PDGFR-α ASODN组(含0.5 μmol/L PDGFR-αASODN和脂质体)和1.0μmol/L PDGFR-α ASODN组(含1.0 μmol/L PDGFR-α ASODN和脂质体).转染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人LECs的形态学变化,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各组LECs中PDGFR-αmRNA的表达;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A490)值,计算转染物对LECs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LECs的细胞周期. 结果 转染后24 h,空白对照组及PDGFR-α MSODN组LECs生长良好,细胞呈多边形,数目多;而PDGFR-α ASODN组细胞呈圆形,细胞数目明显减少.RT-PCR检测表明,空白对照组及PDGFR-α MSODN组PDGFR-α mRNA在LECs中的表达较强,而在PDGFR-α ASODN组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以1.0 μmol/L PDGFR-α ASODN组更为明显.空白对照组、PDGFR-α MSODN组、0.5μmol/L PDGFR-αASODN组及1.0μmol/L PDGFR-α ASODN组的A490值分别为0.661±0.036、0.655 ±40.016、0.529±0.030和0.441 ±0.039,其中0.5μmol/L PDGFR-α ASODN组及1.0μmol/L PDGFR-α ASODN组的A490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PDGFR-α MSODN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8,P<0.01).空白对照组、PDGFR-αMSODN组、0.5 μmol/L PDGFR-α ASODN组及1.0 μmol/L PDGFR-α ASODN组G1期细胞百分数分别为(47.73±1.18)%、(49.48±1.09)%、(53.31±1.30)%和(59.98±0.9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41,P<0.01),其中0.5 μmoL/L PDGFR-αASODN组及1.0 μmol/L PDGFR-α ASODN组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GFR-α沉默能抑制人LECs的增生.  相似文献   

7.
欧瑜  袁志军  耿培  吴梧桐 《眼科研究》2011,29(7):581-584
背景重组水蛭素Ⅲ(rHV3)对半乳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rHV3对半乳糖损伤的人LECs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本课题组构建的表达重组水蛭素工程菌,参照Markwardt的凝血酶滴定方法进行水蛭素生物学活性的测定。将培养的人LECs分为3组,培养于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D/F12培养液作为正常组、用含125×10^-3mol/LD一半乳糖的D/F12培养液建立人LECs株SRAOI/04损伤模型为模型组,用2000U/ml(商品单位)rHV3加入部分损伤模型培养液中进行干预作为rHV3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人LECs内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包括醛糖还原酶(AR)、bcl2、bax、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各目的基因表达丰度用目的基因的吸光度(A)值与3一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A值的比值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人LECs中ARmRNA/GAPDHmRNA、baxmRNA/GAPDHmRNA和p53mRNA/GAPDHmRN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E一06、t=8.44E一04、t=5.15E一08,P〈0.叭),而水蛭素干预组人LECs中ARmRNA/GAPDHmRNA、baxmRNA/GAPDHmRNA和p53mRNA/GAPDHmRNA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0E一06、t=1.51E.04、t=3.42E一06,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人LECs中的bcl2mRNA/GAPDHmRNA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E一05,P〈O.01),与模型组相比,水蛭素干预后人LECs中的bcl2mRNA/GAPDHmRNA值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E一05,P〈0.01)。结论D一半乳糖导致人LECs损伤,rHV3可能通过抑制多元醇途径和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对人LECs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侯敏  刘红玲  尹增伟  张晓梅 《眼科研究》2011,29(10):879-883
背景雷帕霉素(RAPA)是哺乳动物RAPA靶蛋白(mTOR)特异性抑制剂,能有效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及多种肿瘤细胞增生并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否具有类似作用对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RAPA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对人RPE细胞(D407细胞株)进行体外传代培养,按照培养基中加入药物的不同将培养的细胞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进行常规培养;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0.1%。DMSO;实验各组将5、10、20、40、80、160、320nmol/LRAPA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并分别培养12、24、48h。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吸光度(A490)值并计算各组人RPE细胞增生的抑制率,应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各组人RPE细胞的凋亡率,评价上述各浓度RAPA作用不同时间后对人RPE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RAPA组对人RPE细胞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高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451,P〈0.01),20~320nmol/LRAPA组在各时间点所测细胞增生抑制率均明显高于DMSO溶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APA对细胞增生的抑制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262,P〈0.01),各浓度的RAPA作用24h和48h后细胞增生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1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比较,10nmol/LRAPA作用12、24、48h均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20nmol/LRAP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各浓度RAPA组随作用时间的延长人RPE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F=625.584,P〈0.01)。Hoechst33258染色可见凋亡细胞核碎裂并呈块状致密浓染,染色质固缩。结论RAPA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增生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刘芳  孔珺  张劲松 《眼科研究》2007,25(4):273-276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方法通过集落实验和四唑溴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染料木黄酮作用12、24、48、72h后对LECs增生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人LECs周期的影响及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12.5、25、50、75mg/L组对细胞集落形成均有抑制作用(P〈0.05),随质量浓度增加,集落形成率减少。作用12h、24h组质量浓度75mg/L、48h组质量浓度12.5、25、50、75mg/L以及72h组各质量浓度对LECs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随质量浓度的增大,S期细胞明显增多。作用12h、24h诱导凋亡不明显;48h组12.5mg/L组出现凋亡峰,50mg/L组凋亡明显;72h组6.25mg/L组出现凋亡,随质量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数量增加。结论不同质量浓度的染料木黄酮可以抑制LECs的增生,有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作用一定时间,达到一定浓度可诱导人LECs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色素c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取手术中取下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色素c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与细胞色素c表达的关系。透射电镜观察分析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可见细胞色素c均匀胞浆低表达。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在细胞色素c胞浆低表达细胞中,可见散在分布的胞浆高表达细胞。TUNEL阳性细胞仅存在于白内障组。细胞色素c表达与凋亡指数成正相关(P〈0.01)。电镜下可见染色质边集、凋亡小体和线粒体肿胀等特征。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线粒体细胞色素c凋亡途径可能在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半乳糖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游离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ang F  He S  Li N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52-354
目的研究半乳糖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中游离钙浓度变化规律。方法给28天鼠龄的Wistar大白鼠投喂50%的半乳糖饮食复制白内障模型后,分别于给药后第1,3,7,10,14及19天测量晶体上皮细胞中游离钙的浓度。结果半乳糖性白内障各时期晶体上皮细胞中游离钙的浓度均明显升高,第10天游离钙浓度最高,是正常对照组的4~5倍。结论半乳糖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中游离钙的浓度升高,各期上升的程度不同,以皮质混浊期升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研究证实紫外线B照射是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有关.微小RNA-133b(miR-133b)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LECs凋亡的调控过程,但其是否参与紫外线诱导白内障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 观察miR-133b对紫外线诱导白内障L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将20只8周龄SPF级C57 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内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白内障模型组小鼠用波长302 nm的紫外线直接照射眼部5 min,照射强度为300 W/cm2,每天照射1次,共照射1周;正常对照组小鼠不给于任何干预.于末次照射后24 h处死各组小鼠并摘出10只眼球以制备全眼球切片.取人LECs细胞系(SRA01/04)紫外线照射25 min,并继续培养4h作为紫外线照射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干预.取紫外线照射模型组细胞接种于96孔板并分为miR-133b模拟物组、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133b抑制物组和抑制物对照组,分别用lipofectamine2000联合50 nmol/L miR-133b模拟物、miR-133b模拟物对照剂、100 nmol/L miR-133b抑制物或miR-133b抑制物对照剂瞬时转染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晶状体组织和不同转染组入LECs中miR-133b mRNA及其预测靶基因BCL2L2mRNA的表达以评估转染效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晶状体组织中LECs和不同转染组人LECs的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晶状体前囊膜LECs排列规则,未发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白内障模型组小鼠LECs排列稀疏,可见凋亡细胞呈红色荧光.紫外线照射组细胞凋亡率为(43.90±9.3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3,P=0.015).白内障模型组小鼠晶状体组织和紫外线照射组细胞中miR-13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和正常人LE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8,P=0.042;t=-6.195,P=0.003).白内障模型组小鼠晶状体组织和紫外线照射组细胞中BCL2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和正常人LE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1,P=0.020;t 12.437,P=0.000).miR-133b模拟物组人LECs中miR-13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iR-133b模拟物对照组,而BCL2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iR-133b模拟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83、-5 927.617,均P<0.01);miR-133b抑制物组人LECs中miR-13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iR-133b抑制物对照组,而BCL2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iR-133b抑制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606.622、17.556,均P<0.01).miR-133b模拟物组LECs凋亡率明显低于miR-133b模拟物对照组[(17.55±4.24)%与(43.62±9.19)%],miR-133b抑制物组LECs凋亡率为(78.23±12.42)%,明显高于miR-133h抑制物对照组的(48.01±9.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62,P=0.011;t=3.324,P=0.029).结论 miR-133b可防止紫外线照射所致的白内障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负性调控BCL2L2基因从而调控LECs的凋亡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从健康的供体眼中分离出人晶状体囊膜,用组织块培养法将人晶状体囊膜分别置于1g/L葡萄糖+体积分数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对照组)或4.5g/L葡萄糖+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高糖组)。培养3d、28d后观察2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长状态。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QP-1在人LECs中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人LECs的凋亡和坏死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培养第3天2组LECs的生长形态近似,但培养28d高糖组坏死细胞增加。培养3d后高糖组人LECs的AQP-1免疫荧光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2组间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4,P=0.004),但2组间LECs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81,P=0.131;t=1.064,P=0.318)。培养28d后高糖组人LECs的AQP-1免疫荧光表达较对照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9,P=0.015),LECs凋亡率、坏死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13,P〈0.01;t=15.778,P〈0.01)。结论 AQP-1的异常表达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何花  张虹  罗爱珍 《眼科新进展》2003,23(5):323-327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凋亡、增殖特性的变化,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诱发兔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定期监测血糖和观察晶状体的变化.TUNEL技术标记凋亡的LECs,测定凋亡百分率和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并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LECs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积分光密度(A)值.结果TUNEL染色显示模型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有凋亡阳性细胞,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组与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其LECs凋亡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且随观察期内时间推移和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加重呈明显上升趋势;早期2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积分光密度(A)值的变化无显著性,但随着观察期内高血糖持续时间的延长(8周后),2组间差异日趋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特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郑广瑛  梁圆圆  王倩 《眼科研究》2010,28(4):351-355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前囊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mac、caspase-3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死亡方式。结果Smac、caspase-3蛋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LEC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1%、78.05%,与透明晶状体组比较染色阳性率及染色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透射电镜下均可见LECs多表现为肿胀,线粒体嵴缺失、空泡变、髓样化,粗面内质网扩张、颗粒融合和脱颗粒现象,仅1例核性白内障中可见到核膜皱缩向外呈锐角凸起,部分双层核膜融合,模糊不清,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未见凋亡小体。结论Smac、caspase-3蛋白可能参与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存在凋亡、胀亡等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细胞凋亡与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存在部分分子机制的重叠。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表明线粒体形态改变和功能异常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热休克蛋白-70对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热休克蛋白-70对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strep-tavidin-alkalinephosphatase,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in-70,HSP-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23例)和正常晶状体(7例)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热休克蛋白-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中全部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全部为阴性表达,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4.67,P <0.01)。结论:热休克蛋白-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雯  姚克  王凯军  吴仁毅  叶娟 《眼科研究》2003,21(3):246-249
目的 探讨calpains住过氧化氢(H2O2)诱发大鼠离体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品状体,阴性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H2O2;阳性对照组加H2O2;实验组同时加入H2O2和ealpains抑制剂PD150606。光学显微镜下观察3组品状体混浊程度的改变并行图像分析,秩和检验分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2O2对大鼠LECs凋亡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LECs凋亡数量的改变。结果 H2O2可明显诱发大鼠离体品状体产生白内障及LECs凋亡,PD150606可部分抑制H2O2诱发大鼠晶状体的混浊和LECs的凋亡,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P=0.006)。结论 Calpains表达的激活并引发随之的大鼠LECs的凋亡,可能是H2O2诱发离体大鼠产生白内障的机制之。Calpains抑制剂PD150606可部分抑制H2O2诱发的大鼠LECs的凋亡,从而部分抑制大鼠白内障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研究发现,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组织修复反应可诱导房水中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增加,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移行、分化,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上皮-间质转化,导致后囊膜混浊(PCO)的发生.寻求有效的抑制LECs增生的药物对于临床上防治PCO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核心蛋白多糖( decorin)对兔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关系. 方法 兔LECs细胞株进行培养和传代,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以8×106个/L密度接种于96孔板,将0.1、1.0、10.0 mg/Ldecorin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培养24、48、72 h,加入体积分数0.1% DMSO培养的细胞为阳性对照组,常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MTT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decorin作用于LECs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上清中TGF-β的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TGF-βmRNA在LECs中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ELISA检测结果表明,各组培养基上清液中TGF-β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4,P=0.03),不同质量浓度组TGF-β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 mg/L、10.0 mg/L decorin组TGF-β水平均明显低于0.1 mg/L decorin组(P<0.05).MTT比色法结果显示,≥1.0 mg/L decorin组LECs增生的抑制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各质量浓度decorin组药物作用48 h和72 h后LECs增生的抑制率明显高于24 h的值,药物作用72 h后LECs增生的抑制率明显高于48 h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质量浓度decorin组G0/G1期LECs所占比例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TGF-β mRNA的表达随着decorin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10.0 mg/L decorin组α-SMA在LECs中的表达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 结论 Decorin可以抑制LECs的增生,也可以诱导LECs凋亡,其效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有望成为最具潜力的防治PCO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一些已知的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药物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寻找高效、安全的抑制LECs增生的药物是防治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对LECs增生的影响,并与盐酸表柔比星、盐酸吡柔比星和雷替曲塞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对永生系人LECs细胞株SRAOI/04进行培养及传代,将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盐酸表柔比星、盐酸吡柔比星和雷替曲塞加入LECs中分别作用24、48、72h,以MTT法评价不同浓度的多两他赛对人LECs增牛的抑制作用并与其他药物进行比较。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48h后对LECs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片jAnnexinV-FITC/PI标记法和蛋白印迹分析法评估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48h后LECs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和凋亡情况。结果8~519pmol/L多西他赛组LECs的增生率为100%,LECs形态正常,而66nmol/L多西他赛组干预48h和72h后LECs的增生率分别为34.7%和27.4%,LECs形态出现异常。23.22~523.56μmol/L雷替曲塞对人LECs的增生无明显抑制作用。多西他赛作用48h和72h时,半数抑制量(IC50)明显低于盐酸吡柔比星和盐酸表柔比星。多西他赛作用LECs48h后,随着多西他赛浓度的增高,处于G2/M期的LECs百分数明显增加,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3.05,P〈0.01);8.3nmol/L和266nmol/L多西他赛浓度组干预48h后,LECs的凋亡率分别为22.4%和27.9%,较细胞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1;χ2=42.68,P〈0.01)。Westernblot检测表明不同浓度多西他赛干预后bcl-2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条带均较对照组淡,8.3nmol/L多西他赛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更为明显。结论多西他赛、盐酸表柔比星和盐酸吡柔比星均可抑制人LECs的增生,而雷替曲塞对人LECs的增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多西他赛对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强于其他药物,其作用强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