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宁  李文刚 《北京中医》2003,22(3):50-51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 ,他毕生严谨治学 ,勤奋成家。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在医学理论、临床各科、外治、单方、验方、养生、养老防治各个方面有着突出成就 ,可以说是我国医学史上 1部百科全书。他的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对后世医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他的学术思想对整个中医学术发展起到了上承汉魏 ,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 ,具有崇高的地位 ,特别是对金元明清医家影响更为突出。1 孙思邈学术思想对易水学派的影响金元之际 ,学派蜂起 ,以张元素为代表的易水学派成就卓著。张氏的主要贡献在于根据脏腑的虚实寒热辨证及药…  相似文献   

2.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发展中不同的学术流派的争鸣和相互渗透,使中医理论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特色。金元时期正值中医学术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这个时期有不少的流派诞生,成为推动中医学进步的力量源泉。张从正创立的攻邪学派,也成为中医药学术百草园中的一支奇葩,为金元医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冯丽梅  薛芳芸  周蓉 《光明中医》2011,26(5):861-863
明清江南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域医学局面,医学文化中心的南移、金元医学的繁荣与流派纷呈、丹溪学派广泛传播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徐岩春  傅景华 《河北中医》1986,(5):39-40,29
晋唐以降,医遵一宗,论理者鲜而守方者众,特别是宋代《局方》之流弊,为害颇深。刘完素作为金元学术的带头人,打破了晋唐以来医学理论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沉闷局面,迎来了医学理论的争鸣时期,他的火热论对金元各家,以及温病学派等后世多种医学流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后世三大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病学派继承和发展了河间学派刘完素创立的"火热论"学术思想。正是在这种薪火相传和融汇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医自身的跨越发展,不仅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鼎足而立的局面,而且为明清温病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四库全书提要》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相似文献   

6.
以张子和学术思想为主线,分析了金元四大家相互的学术传承与渗透情况;讨论了其对明清温病学兴盛所起的启蒙作用;其攻邪理论与“百病生于郁滞”论,成为日本汉方医古方派的理论渊薮,对后世中外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医学流派属于自然科学学派,是中医学学科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医学流派划分的根本依据是"学术",目的 是为了昌明学术.在大学学科建设中,医学流派是一种学科组织形式,学派建设应致力于恢复学术传统,促进新学科形成.学派在传承中不断分化融合,推动学科发展与成熟.对医学流派规范与管理应从学科组织建设角度出发,使学派建设尽早...  相似文献   

8.
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以他们的学术思想广负盛名。文章通过分析总结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丹溪等四位金元医家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以了解四位医家、四大流派对于失眠症的不同解读、学说创新以及为中医治疗失眠症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金元时期民族碰撞融合、科技长足发展与多元文化交流的特点与当今时代有诸多相似之处。对金元时期诸位医家以及其医学成就的全面认识,为当今中医学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发展与守正创新提供宝贵的借鉴。目前学界多以“金元四大家”之说统括金元时期的医学发展与医家成就,但有关此说之起源与内涵仍存有一定争议。为全面认识金元时期的医学发展,本研究运用考据学方法,以有据可循的一手文献,肯定了金元时期医家的医学成就,厘清了“金元四大家”之说的源流,并对易水学派张元素在金元时期医学发展的学术地位与成就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为全面认识金元时期的医学发展与医家成就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依据,并为当今中医学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明锐  李林  任秀玲 《光明中医》2008,23(11):1663-1664
本文从哲学意义的宏观角度剖析了《中医各家学说》的范畴,从医学流派的产生、学派范畴的含义、学术思想范畴的建立与形成系统阐述了学派及医家学术思想是中医各家学说理论思维的基本单元、基本形式,从而阐明学派及医家学术思想是构建《中医各家学说》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医正骨理筋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发展传承至今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宫正骨流派是中医骨伤学派的经典流派之一。于清代中后期逐渐兴盛,推动了近现代中医骨伤科事业的成型与发展。清宫正骨流派传承脉络清晰,学术特点鲜明,对于骨伤科常见疾病有独到的见解理论和特色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学习体会,介绍清宫正骨流派传承历史渊源及学术思想理论,描述常见的清宫正骨理筋特色手法操作方式及治疗原理,结合当下清宫正骨手法的创新研究及应用现状,为现代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更好地启发中医骨伤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造诣最深、临床水平最高的群体,传承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临床服务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传承研究的内容应从医术、医理、医道3个层面把握,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师徒型传承、院校型传承、科研型传承等传承研究模式,以及整理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理论创新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促进名老中医有效传承研究模式与方法的发展,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胡冬裴  李小茜 《中医药学刊》2010,(11):2306-2309
中医美容历史悠久,其发展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柔医学与文化为一体,融美容保健和美容治疗为一身,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魏晋南北朝美容医学发展迅速,不仅具有先进的美学理论、关学思想,更不乏美容技术、美容手段、美容药物,精彩纷呈,花团锦簇,别具风格的学术内容,展示了这一时期医学美容的重要成就,也为后世医家所崇尚,询为医学美容之典范。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延续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途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中医药发展中至关重要,其传承模式也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多元化。然而,大量隐性知识存在于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极大地增加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难度。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已有了初步应用,它可以拓展人类局限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分析能力。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中医传承模式,可以深度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主要介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现状,探讨并展望人工智能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中的应用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澄江针灸学派10余位代表性人物的学术生平、思想与贡献,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该学派的学术源流。结果表明澄江针灸学派立足中医传统理论,接受中医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关注针灸临床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针灸的启发,是一个既注重承续中医理论体系,又能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开放、包容的中医学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理念与技术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中医学 术流派是中医学术发展与理论创新的重要形式,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鲜明特色。当前中医学术流派数据 具有异构性、广分布、多样性、海量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提出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 于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期望能为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大数据环境提供一个坚实的支撑平台,推动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纪军  夏勇 《中国针灸》2012,32(9):810-814
黄氏针灸流派以黄鸿舫、黄羡明为代表人物,是沪上针灸流派之一.本文介绍黄氏针灸流派代表人物的简略生平,阐述黄氏针灸流派的三大学术观点:①辨证求因,审因立法;②治重脾胃,以胃为先;③选穴精简,主次有方.总结了黄氏针灸流派的行针、运针、导气、补泻等针法特色,为进一步研究和传承黄氏针灸流派的学术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安医学作为一个区域特色明显的医学流派,为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文献资源、医学理论、临床应用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本文就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从继承与创新、学派纷呈与和谐融通、家族传承与学术传承、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地理新安”与“医学新安”、中医科学与徽学文化6个层面,论述了新安医学流派的学术特色及其对传统中医药发展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9.
名医经验传承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当前名医经验传承研究的基本现状以及名医学术经验整理与深度传承发展的核心需求,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名医经验传承模式研究构想。利用知识图谱在多维度知识及海量信息网络整合方面的优势,从名医学术源流整理,学术思想挖掘及临床经验整理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知识图谱构建和挖掘分析的研究思路。通过多主题、结构化的知识图谱构建,探索名医经验传承系统化、规范化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历代针灸学成就多媒体展示系统"系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科研项目。它以历史为主线,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及动画等多种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示针灸学发展各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及丰富的文博信息;另外,它还是一个集针灸科普知识、刺灸技法、医疗实景展示于一体的系统,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本文介绍其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展示的主要内容、系统制作特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