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胶质瘤占神经外科颅内肿瘤的35%~40%[1].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治疗困难.在侧裂区的胶质瘤,由于肿瘤与侧裂血管关系密切,侧裂血管往往贯穿于肿瘤中,预后更不乐观.作者对1995年以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侧裂区附近的胶质瘤患者的治疗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额底纵裂入路”是指经由前颅凹底分开纵裂到达鞍区,可直视由鞍结节至胼胝体膝部以下鞍区的所有重要结构,可用来切除位于鞍区中线的各类肿瘤,包括视神经胶质瘤、鞍结节脑膜瘤、巨大垂体瘤、颅咽管瘤、鞍上生殖细胞肿瘤等。术中依据切除肿瘤需要,可联合终板入路切除侵入三脑室内或三脑室底的肿瘤,或磨除鞍结节切除鞍内生长的肿瘤。现就其相关手术解剖和显微手术技巧等作一总结,旨在提高该区肿瘤的切除程度,有效保护该区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外侧裂区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外侧裂区脑动静脉畸形的预后.方法 对1995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5例侧裂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显微外科治疗外侧裂区脑血管畸形15例,12例完全切除病灶,3例未完全切除,术后行γ刀辅助治疗.手术效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8例,中度残废5例,严重残废2例,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结论 显微镜下外科治疗侧裂区脑动静脉畸形,切除病灶彻底,手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外侧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偏侧四脑室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优点。方法以小脑后下动脉入小脑处为分界点,将小脑延髓裂分为内、外侧两部分。21例偏侧四脑室区肿瘤患者均经后颅凹正中开颅,经外侧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占位性病变。结果病变全切除18例,近全切除3例;全切除率85.7%,近全切除率14%。术后无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和小脑缄默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将小脑延髓裂分为内、外侧两部分方便、实用。经外侧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偏侧四脑室区肿瘤显露充分,不损伤任何小脑组织,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裂区/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5例侧裂区/中颅窝底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颅锁孔显微手术、囊肿壁部分切除加囊肿-脑池交通术,观察手术情况、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后无1例死亡,有2例发生硬膜下出血,保守治疗后吸收,术后并发症均得到较好控制;随访6~36个月,影像学复查囊肿完全消失6例,缩小17例,有效率92.0%。结论显微手术囊壁部分切除、颅底脑池显微交通术是目前治疗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确诊的胶质瘤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21例,次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运动及语言等神经功能未受影响,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显微手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是手术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侧颅底肿瘤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颅底即通过颅底下面沿眶下裂和岩枕裂各做一延长线,向内角于鼻咽顶,向外指向颧骨和乳突后缘,两线夹角之区域[1].侧颅底肿瘤主要有颈静脉球体瘤、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中耳癌、听神经瘤、颞骨巨细胞瘤和母细胞瘤、腮腺混合瘤和斜坡脊索瘤等[2].由于该区域解剖复杂、术野狭小、暴露困难,以往侧颅底肿瘤手术开展较少、成功率低、术后并发症多,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彻底切除肿瘤而保留重要神经、血管和结构提供了有效保障.近5年来,我科与脑外科合作行侧颅底肿瘤切除18例,由于手术得当,加上术后严密观察监测及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临床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岛叶及岛盖胶质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5年内手术治疗的312例胶质瘤中误诊的19例岛叶及岛盖胶质瘤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对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CT显示岛叶及额、颞、顶的岛盖皮层低密度病变。MRI提示额、颞、顶岛盖区及岛叶T1低信号区域,T2高信号区域,Flair像上环侧裂血管大脑皮层的高信号区,没有明显的边界和典型的肿瘤团块,中线无明显移位。手术中显微镜下所见:肿瘤组织生长于额叶、颞叶、顶叶岛盖面及岛叶表面的软膜下或/和突破软膜到蛛网膜下腔,侵蚀皮层,肿瘤呈灰白色或灰紫色,质地较软,易于吸除,与正常组织边界模糊,肿瘤供血不丰富,肿瘤切除后可见动脉血管深穿枝向正常脑组织供血。手术后病理报告星形细胞瘤Ⅰ-Ⅱ级或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瘤Ⅰ-Ⅱ级。手术后CT或MRI显示肿瘤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癫痫症状及头痛症状消失15例,改善3例,手术后1例患者增加对侧下肢力弱的症状。所有患者都进行了随访,仅1例失访,随访期限6个月-3年4个月,患者没有新增加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2例提示肿瘤复发。所有患者能够正常生活,11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岛叶及岛盖胶质瘤有其独特的病史及影像特征,掌握其演变规律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侧裂区减压引流治疗重型额颞部脑损伤2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冲性伤是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引起额颞部的广泛脑挫裂伤和相应部位的血肿,由于累及侧裂区和颅底,病情常危重,病死率高。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重型额颞部脑损伤246例,强调切除蝶骨嵴外侧及侧裂池打开引流,明显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10.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切除岛叶胶质瘤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例岛叶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8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偏瘫2例,失语2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岛叶胶质瘤是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侧裂入路的岛叶胶质瘤显微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岛叶胶质瘤患者65例,随机分 为显微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切除术治疗,显微组则予以经侧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 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微组术后脑脊液AVP、OT、β-EP水平均低于对 照组(P<0.05)。显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1)。显微组偏瘫、语言 障碍、残腔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显微组 NIHSS、ADL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 0.01)。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岛叶胶质瘤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 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区肿瘤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5例第四脑室区肿瘤患儿行经小脑延髓裂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0例(22.22%)次切除,35例(77.78%)全切除;术后患儿的耳鸣、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症状减轻;术后12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其中3例小脑缄默综合征,4例颅神经损伤后吞咽困难,5例皮下积液,均及时发现并处理,未出现不良后果。结论:对经小脑延髓裂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区肿瘤患儿加强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鞍区肿瘤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鞍区肿瘤主要有各种类型的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异位松果体瘤,视神经胶质瘤等。鞍区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手术切除体积大的肿瘤易损伤鞍区正常组织,特别是可能牵拉损伤丘脑下部,引起各种神经症状甚至导致死亡。据报道的常见并发症有视力、视野障碍加重,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4.
运动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薛洪利,孔会权,魏学忠,梁国标,孙荣君对于脑功能区的肿瘤,人们希望既切除肿瘤又保存功能。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自1986年1月至1993年6月对收治的28例运动区的胶质瘤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65例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GOS标准:死亡12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7例,中残8例。良好35例。【结论】术中注意对侧裂区血管的保护,采用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手术,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在脑深部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磁神经导航技术,对MRI诊断为脑深部15例胶质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脑深部胶质瘤,定位精确,具有微侵袭特点,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估应用荧光素钠引导的荧光显微镜下诊断胶质瘤边界,从而通过手术准确的切除胶质瘤。方法 29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前根据体征、查体及影像学表现,初步诊断为胶质瘤,术中应用荧光素钠所发出的黄荧光确定肿瘤边界来切除肿瘤,根据不同荧光强度取材进行病理诊断以确定荧光引导的边界是否准确。术后行MRI增强检查以明确肿瘤的切除情况。结果胶质瘤在荧光显微镜下被激发出黄荧光,而正常脑组织不发光。病理结果显示黄色荧光区含有大量的胶质瘤细胞,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淡黄色荧光区仅有少量的肿瘤细胞。患者术后MRI增强扫描证实肿瘤切除比较彻底。结论该方法能够确定肿瘤边界,降低肿瘤复发率,保护正常脑组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基本的治疗手段,而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精确、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作对23例脑胶质瘤进行神经导航下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岩斜区肿瘤是指起源于岩下、下窦之间岩斜裂的肿瘤。由于肿瘤部位深在,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手术切除困难。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特别是颅底外科技术的发展,岩斜区肿瘤的外科治疗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乙状窦前入路是目前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的最佳人路。  相似文献   

20.
鞍区肿瘤常累及下丘脑,其手术难度大,术后易产生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轻则加重病性,重则危及生命,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1988年以来,我院对12例鞍区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现就其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加以介绍。1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8-52岁,平均36.7岁。其中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2例,鞍结书脑膜瘤1例,左鞍旁胶质瘤1例,均经CT检查确诊。2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鞍区肿瘤的手术切除,由于肿瘤位置深,周围功能区多且重要,手术难度大,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