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60例不同类型CHD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浓度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02、8.43,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和对照组(F=31.48、24.60,q=4.32~12.84,P<0.01);UAP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3.98~8.51,P<0.01);SAP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q=3.63、2.90,P<0.05)。CHD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287,P<0.05)。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在AMI、UAP组AUCROC均大于0.9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0.95和0.85、0.95,对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85和0.90、0.90。结论血清HMGB1和hs-CRP浓度的变化对AMI和UAP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和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可以作为评价CHD危险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血清MMP-9、Hcy浓度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MMP-9、Hcy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6.73、6.40,P<0.01)。AMI组血清MMP-9、Hcy浓度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F=35.91、40.75,q=4.95~14.14,P<0.01),UAP组高于SAP组及对照组(q=5.08~7.49,P<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39、1.48,P>0.05)。CHD病人血清MMP-9、Hcy浓度呈正相关(r=0.490,P<0.01),AMI、UAP组血清MMP-9、Hcy浓度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均>0.9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5和0.90、0.95;对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0.95和0.85、0.80。结论血清MMP-9及Hcy浓度的变化对AMI及UA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对评估CHD的病变程度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血清VE-cadherin、hs-CRP浓度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VE-cadherin、hs-CRP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02、6.27,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VE-cadherin和hs-CRP浓度依次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5.66、36.12,q=4.56~9.83,P0.01)。CHD病人血清VE-cadherin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507,P0.01)。AMI病人血清VE-cadherin、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975、0.988,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5、0.95;UAP病人的AUCROC分别为0.915和0.9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0.85和0.90、0.95;SAP病人的AUCROC分别为0.801、0.813。血清VE-cadherin、hs-CRP对于AMI、UAP病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57、0.195,P0.05)。结论血清VE-cadherin和hs-CRP浓度的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CHD病变程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病人血清OXLDL与sICAM-1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血清OXLDL、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病人血清OXLDL、sICAM-1水平均高于UAP病人、SAP病人和对照组(F=37.85、27.37,q=6.1~1.09,P<0.01);UAP病人血清OXLDL、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7~7.67,P<0.01);SAP病人血清OXLDL与sICAM-1水平与对照组之间亦有显著差异(q=2.93、2.90,P<0.05).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血清OXLDL、sICAM-1水平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770~0.862,P<0.01).血清OXLDL、sICAM-1水平在AMI、UAP组ROC曲线下的面积均大于0.90,血清OXLDL、sICAM-1对AMI病人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0.90和0.90、0.95,对UAP病人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0.90和0.80、0.85.结论 血清OXLDL、sICAM-1浓度的变化对AMI和UAP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和较高的诊断准确度,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其升高的程度可以作为炎症反应增强和病情严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缺血修饰蛋白(I M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20例,测定其血清I MA、SICAM-1及hs-CRP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均高于UAP病人、SAP病人和对照组(F=76.52、29.75、12.90,q=6.08~59.02,P<0.01);UAP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4.30~181.90,P<0.01);SAP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q=2.82~8.58,P<0.01)。不同类型的CHD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7~0.699,P<0.01)。结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病人血清sCD14和hs-CR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可溶性CD14(sCD14)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CHD病人(CHD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4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sCD14浓度,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sCD1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5.75,P<0.01);AMI、UAP、SAP病人sCD14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2.94,q=9.70~27.58,P<0.01);AMI、UAP、SAP病人sCD14浓度差异有显著性(q=5.86~17.88,P<0.01),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CHD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0.68,P<0.01);AMI、UAP病人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F=80.25,q=5.91~20.11,P<0.01),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结论 血清sCD14和hs-CRP浓度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载脂蛋白B(apo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59例CHD病人血清apoB和hs-CRP浓度变化,并与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apoB和hs-CRP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31,t′=9.17,P<0.01)。CHD病人血清apoB和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和0.879。CHD病人各组间血清apoB和hs-CRP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F=11.73、17.47,q=3.155~8.359,P<0.05、0.01)。UAP病人血清apoB和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病人(q=4.639、4.906,P<0.01)。结论血清apoB和hs-CRP浓度的变化对CH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也可作为评价CHD危险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发作时和缓解后血清sgp130和cTnI浓度的变化,并与36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UA病人发作时和缓解后、AMI病人胸痛发生后不同时间血清sgp130浓度明显降低,cTnI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084~75.459,q=3.092~21.404,P<0.05、0.01);UA病人发作时血清sgp130水平明显降低,cTnI浓度明显升高,与缓解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084、49.854,q=5.168、5.348,P<0.01)。AMI病人胸痛发生后不同时间的血清sgp130、cTnI浓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3.667、75.459,q=2.202~19.564,P<0.05、0.01)。AMI病人胸痛发生后24 h、3 d和7 d血清sgp130浓度变化与UA病人发作时和缓解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3.847~13.044,P<0.05、0.01),胸痛发生后24 h、3 d血清cTnI浓度与UA病人发作时和缓解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5.459,q=2.938~22.622,P<0.05、0.01)。结论血清sgp130和cTnI浓度的动态变化对AMI早期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其变化程度可以作为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了112例不同类型CHD病人血清IMA和hs-CRP浓度,并与3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IMA与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6.798、20.528,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IMA和hs-CRP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8.612、68.513,q=5.591~10.803,P<0.01)。不同类型CHD病人血清IMA与hs-CRP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0~0.757,P<0.01)。结论血清IMA和hs-CRP浓度变化参与CHD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脂联素(APN)表达及其与部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CHD病人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测定其A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1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和UAP组APN、TGF-β1均降低,IL-6、hs-CRP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F=10.36~16.16,q=3.26~10.08,P<0.05、0.01)。与SAP组比较,UAP组APN、TGF-β1降低,IL-6、hs-CRP增高,差异有显著性(q=3.26~3.97,P<0.05)。相关分析显示,IL-6、hs-CRP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0.339、-0.322,P<0.01),而TGF-β1与APN水平呈正相关(r=0.294,P<0.05)。结论 CHD病人APN、TGF-β1、IL-6和hs-CRP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评价CHD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清表达水平。方法 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UAP组(n=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8例),正常对照组(n=2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APP—A和超敏免疫透射比浊法测血浆hs—CRP的浓度。结果 UAP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及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 PAPP—A及hs—CRP在血清中的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均可作为预测UAP预后的新的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P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0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Ps、hs-CRP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MI组、UAP组和对照组Ps和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TC、LDL-C与Ps、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①AMI组和UAP组Ps和hs-CRP明显升高,是冠心病诊断的有用指标.②冠心病患者的TC、LDL-C可能有刺激血管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不同类型心绞痛的组间差异,观察hs-CRP水平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不稳定心绞痛(UAP)组hs-CRP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者(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反应冠心病的不稳定程度,并与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也是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军涛  牛凡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74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ACS患者2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比值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升高,hs—CRP/IL-10比值增大,示有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反应不平衡可能与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78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组46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组50例,自发型心绞痛组54例及梗死后心绞痛组28例;同期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免疫金标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初发型心绞痛组和恶化型心绞痛组的UAER及hs-CRP均有很大程度的增高,二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梗死后心绞痛组UAE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CRP在正常范围;自发型心绞痛组两项测定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在心绞痛的早期应该注意监测UAER和hs-CRP的变化,以其尽早干预心绞痛的病程进展,对于恶化型劳力型心绞痛需在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等监测的同时结合UAER和hs-CRP的改变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以阻止或延缓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程昌霞  周建华 《医学综述》2012,18(15):2510-2511
目的探讨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CHD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1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12例,以及对照组20例。测定Hcy和hs-CRP含量。结果CHD各组Hcy、hs-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cy、hs-CRP含量以AMI组为最高,显著高于UAP、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和hs-CRP与ACS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脾护心颗粒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调脾护心颗粒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NO、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NO显著升高,ET及hs-CRP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O、ET及hs-CRP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脾护心颗粒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减轻炎性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