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独症儿童17例家庭训练情况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的现状及效果。 方法:观察对象为1998年武汉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作组调查的17例孤独症儿童,均为独生子女,其中男12例,女5例,当时年龄4.1~12.7岁,平均(8.1&;#177;2.5)岁。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标准。2006年该协作组采用自编的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情况调查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对17例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情况进行8年后的追踪调查,并作比较分析。 结果:1例女孩失踪,2例男孩失访,最后有14名孤独症儿童进入结果分析。①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人员以母亲为主(占93%),常用训练方法是游戏疗法(占36%);患儿家长对孤独症知识比较了解(占86%),对长期训练的评价认为有效(占57%),而且对训练仍抱有信心(占64%)并坚持治疗。②经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检测,训练后儿童孤独症状有明显好转,1998年的平均总分77.02&;#177;18.35,2006年平均总分52.52&;#177;16.50,减分24.50&;#177;1.85,减分率为31.81%。但有7名儿童滞留家中。 结论:家庭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重要场所,长期家庭训练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孤独症患儿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孤独症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45例完成研究,对照组共43例完成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儿使用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中发展量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ABC量表、发展量表、ATE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1年后两组患儿ABC量表、ATEC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1年后两组患儿发展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有效方法,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提高发展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康复效果。方法:对63例孤独症患儿采取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音乐治疗、游戏治疗等综合康复训练10月,并请家长培训后参与医院的部分训练过程,训练前后分别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评估康复效果。结果:康复训练后,63例孤独症儿童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较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CARS量表评估综合分较前下降,SM量表评估标准分较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儿童孤独症的各种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17例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孤独症起源于婴儿时期的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病因未明。孤独症的教育属于特殊教育,在教育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个别代[’],“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训练教育”是目前较切合实际的有效康复方式。为了解我市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情况,对本市17例孤独症儿童家庭进行了调查。回资料和方法1.1对象1995年加入武汉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作组的儿童17例,均为独生子女,男12例,女5例。年龄4.l~127岁,平均8.l土2.5岁。均符合CCMD-2-R标准。1.2方法自编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情况调查表,包括7项内容,分别是母亲文化程度、儿童就读场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智力水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特点和行为特征,为不同智力水平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提供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于2003-04/2005-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及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就诊的,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穴第四版雪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209例,其中高智商(总智商≥115)儿童67例(男50例,女17例),一般智商穴总智商<115雪儿童142例(男110例,女32例)。随机选取附近小学无任何躯体及精神疾病的正常儿童240名(男173名,女67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穴第四版雪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449名儿童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初次就诊年龄小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就诊年龄眼(7.71±1.44雪岁,穴8.63±2.14雪岁,t=8.898熏P=0.001演。②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中多动与冲动第1项发生率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79%熏35.21%熏χ2=5.26熏P=0.02),其余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③在行为问题发生率方面,不论男女,两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而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④3组男童行为总分及9个行为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抑郁和体诉得分高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6.40±4.79熏5.25±4.52;3.40±3.10熏2.58±2.26),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多动和违纪得分低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穴9.16±3.88,10.09±3.25;5.06±3.53,5.84±3.78雪,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3组女童行为总分及9个行为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抑郁、社交退缩和违纪得分明显比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高(9.47±6.23,8.00±4.16;6.18±3.63,5.34±2.72;1.76±2.02,1.53±1.30,P<0.05)。结论:①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初次就诊时间早,且常常有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现象。②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更容易发生抑郁和体诉等行为问题,而多动和违纪等行为问题在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中更常见。③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女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和违纪等行为问题较常见。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押观察抑郁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熏分析神经肽Y与抑郁症状群之间的关系。方法押病例组来源为2003-10/2004-1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符合CCMD-3之抑郁症诊断标准,并排除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单相)熏纳入患者32例,对照组为既往无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职工32人。病例组采用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回收抑制剂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剂量20mg/d,1次/d,早晨口服。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神经肽Y的含量。对照组仅测定1次血浆神经肽Y。同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穴24项雪、汉密顿焦虑量表穴18项雪评定症状严重程度,于治疗前、治疗后2,4,6周各评定1次。以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指标。评定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75%为症状消失;50%≤减分率<75%为显著进步;25%≤减分率<50%为进步;<25%为无效。结果:病例组32例均完成治疗和量表评定,对照组32例均测得各项指标,并完成量表测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浆神经肽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眼穴119.18±36.3雪,穴139.18±41.0雪ng/L熏t=-2.065,P=0.043演;治疗后血浆神经肽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眼穴128.20±36.9雪熏穴119.18±36.3雪ng/L熏t=-2.696,P=0.011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127,P=0.264)。②随治疗的进展病例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值逐次减低,第2,4,6周末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眼(23.53±6.8),(17.62±6.9),(14.31±5.1),(34.59±7.3)分,P均<0.01演;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值也逐次减低,第4,6周末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眼(18.34±6.5),(15.19±7.0),(11.60±6.7),(20.52±7.2)分,P均<0.01演。③病例组32例患者症状消失15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④以血浆神经肽Y水平为因变量,以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疗效、量表中各因子分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治疗前血浆神经肽Y的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中的体质量减轻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s=-0.606,P<0.001);而与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疗效结果以及量表中其他因子评分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降低,选择性5-羟色胺再回收抑制剂干预后能够逆转这种改变,较低的神经肽Y水平与抑郁症患者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症状群有关。神经肽Y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家庭坚韧性在学龄前孤独症儿童母亲心理弹性和疾病获益感间的中介效应,为制订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莆田市4所机构进行干预治疗的205名学龄前孤独症儿童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疾病获益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家庭坚韧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AMOS 23.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205名孤独症儿童母亲疾病获益感总分为(65.27±15.41)分,心理弹性总分为(54.89±17.04)分,家庭坚韧性总分为(34.98±6.89)分,三者均呈正相关(P<0.001)。家庭坚韧性在心理弹性与疾病获益感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3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44%。结论 :家庭坚韧性在孤独症儿童母亲心理弹性与疾病获益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母亲的心理弹性和家庭坚韧性,以提高其疾病获益感水平。  相似文献   

8.
观察属于儿童心理广泛发育障碍的儿童孤独症特教培训方法短期住院个体化培训与家庭培训疗效差异。方法:纳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1998-10/2001-05期间部分住院个体化培训患儿和跟踪随访家庭培训患儿77例,住院个体化培训患儿40例和家庭培训患儿37例。住院个体化培训组由专业孤独症培训师根据患儿症状制定个体化培训方案,每位教师全日负责培训1位患儿,内容涉及言语、社交、行为、认知、生活自理等。家庭培训组主要由父母根据培训师的指导建议,在家自行培训。培训时间3~4个月。均于短期培训前后分别接受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儿童适应行为量表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参与者共77例均进入数据分析。①两组患儿培训前,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总分及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独立、认知、社会/自制3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39~1.517,P>0.05)。②培训后,住院个体化培训组较培训前病情全面缓解,包括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总分及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独立、认知、社会/自制分等(t=2.469~6.008,P<0.05)。而家庭培训组除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独立因子较培训前无改善(t=1.383,P>0.05)外,其他量表分亦显著下降(t=2.427~4.902,P<0.05)。③培训后,住院个体化培训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总分较家庭培训组低(t=2.508,P<0.05),住院个体化培训组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独立和社会/自制因子分较家庭培训组高(t=1.803~2.205,P<0.05)。结论:短期家庭培训和住院个体化培训都可能对孤独症儿童的功能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对于孤独症儿童独立能力的改善,住院个体化培训疗效优于家庭培训,提示对孤独症社会能力的改善需要采用多方位的策略完成,而不能孤立于社会或集体之外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专业人员指导下的个性化家庭康复护理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进行随访并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60例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患儿及其家长。对照组患儿家长进行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的理论培训, 研究组患儿家长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家长进行个性化家庭康复护理方案, 干预时间为4周。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ABC)量表和卡氏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两组患儿进行孤独症情况评估。结果干预前, 两组患儿ABC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研究组患儿ABC量表总分和躯体运动、语言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两组患儿CAR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研究组患儿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人员指导下的个性化家庭康复护理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相关症状和...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儿童3年随访及相关康复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9名孤独症儿童进行3年随访及相关康复情况调查。方法:对家长进行康复相关情况的访谈,对患儿进行Gesell量表和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autismratingscale,CARS)量表检查。结果:随访到完整资料的22名孤独症儿童中,45.5%从未接受过康复,66.7%在4—6岁时才开始康复,41.7%患儿父母未接受过康复方面的业务培训,接受过康复的患儿回到家中仅有41.7%按照专业人员要求继续系统训练,家庭训练中最大的困难是患儿不配合,患儿未接受康复训练的原因主要是费用过高。与3年前相比,大部分患儿各种能力及一半患儿核心症状都得到改善,改善比例最高和最低的领域分别是大运动和核心症状。接受过康复的患儿比未接受过康复的患儿适应性和言语改善明显较好。结论:康复可以改善患儿的短期预后,但患儿的早期康复时机未得到充分利用,家长缺乏相关知识,也受到经济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