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雨 《自我保健》2007,(4):27-27
孩子经常在吃药时哭闹不肯配合,于是,一些家长常常扒开孩子的嘴,捏住鼻子硬灌。这样做可使药液流入气管,造成孩子剧烈呛咳。  相似文献   

2.
高朵 《药物与人》2007,20(9):24-25
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如果生个小病,多数父母认为只要到药店买点药让孩子吃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孩子的用药与成人不同,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生产周期长、利润低,国内90%以上的药物实际上没有儿童专用剂型,不少家长都是将成人剂型进行剂量折算后给儿童使用。而市场上出售的儿童专用剂型药物非常之少。仅有不到10%的药物专供孩子们服用,致使儿童用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如此“常识”,但凡体积或颗粒较大的药片,只要其表面刻有“槽”(包括“一”字或“十”字印痕),即说明可掰开来服用。换言之,“槽”,无疑是为了帮助服药者能方便地掰开。  相似文献   

4.
方瑛 《健康博览》2008,(6):39-39
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对营养需求比较高,需要吃一些高蛋白的食品,鸡蛋营养很丰富,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多吃一点。  相似文献   

5.
有些家长给孩子喂药时,不论什么药,都喜欢把药片掰开,或弄碎后用水冲服。还有的人会把胶囊内的粉末倒出来只吃里面的药。他们认为这样会使药物更快地发挥疗效,而且更便于给孩子喂药。殊不知,这种做法并不妥当。对于胶囊,  相似文献   

6.
李洁 《健康世界》2014,(12):86-88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对自己敞开心扉。但是,往往实际情况却是孩子越来越不喜欢与家长交流。孩子最初都是希望向父母吐露心声的,是父母不恰当的做法将孩子的话“憋”了回去。莫用言语添焦虑回家的路上,勤勤和妈妈说起了幼儿园的事情:“齐齐真讨厌,她又打开我的书包,拿走了我的小乌龟……”  相似文献   

7.
孩子生病,家长都很着急,急着给孩子吃药让孩子快点好,但由于孩子脏器娇嫩,对药物的耐受力也较低,因此,在给孩子服药过程中如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用药的特殊性,给孩子误用药物的事例屡见不鲜,轻则产生不良反应,重则发生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给孩子用药时,家长要特别谨慎。  相似文献   

9.
吴明  月文 《健康文摘》2006,(9):12-13
现在有不少家长规定,每天要给孩子服用一些特殊的“药丸子”,如一支补铁的口服液、一粒微量元素补充片以及维生素C泡腾片、维生素咀嚼片,甚至蔬菜精片。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坏不是大问题,但是,把钱花在营养和身体上,绝对是不能心疼的。  相似文献   

10.
韩颖 《家庭健康》2008,(3):15-15
过去不了解多动症,所以不少孩子耽误了诊治。现在对多动症的介绍多了,又让很多家长“草木皆兵”,既希望孩子活泼一点,又害怕孩子患上多动症。  相似文献   

11.
董艳 《大众医学》2010,(4):31-31
一天.一位20岁出头的漂亮女孩在妈妈的陪伴下.来我的门诊看病。当时.她的情绪非常低落,坐在一旁不说话。她妈妈告诉我.这孩子天资聪明.5岁开始上学.从小到大.读的都是重点学校的重点班。前年毕业于上海一所名牌大学,目前在一家全球500强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12.
《医药与保健》2012,20(7):44-45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88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很多导致死亡的疾病如果能合理用药是可以避免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EQ、IQ,同样离不开父母的"药Q"。  相似文献   

13.
梁颖 《家庭育儿》2010,(12):52-5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很多父母对孩子说“反话”,有的是因为觉得这样说话很幽默,有的是以此来表达他们强烈的情绪。  相似文献   

14.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犯错。如果家长事后错误地逼孩子认错,很容易造成“错上加错"的状态,让本来一心向善的孩子突然不愿买账。然而家长却浑然不觉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已经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禾 《婚育与健康》2014,(11):42-42
有一次,一对父母带着孩子来我这里咨询,孩子成绩很差,父母担心孩子不能考上高中,所以想让我跟孩子谈谈,让他有点紧迫感,努努力至少要能考上高中。  相似文献   

16.
月云  谊人 《健康文摘》2008,(5):10-10
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文文非常怕“鬼”,尤其是到了晚上,必须得有大人陪伴,就因为怕“鬼”来伤害他。 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表示,从表面上看,文文与其他小朋友并无不同,性格比较开朗,是个天真活泼、惹人喜爱的孩子。但当张老师问文文为何惧怕鬼怪时,他毫无顾忌地说:“鬼是很恐怖的,我怕他们会吃掉我,所以我不敢一个人呆着。”  相似文献   

17.
头癣,由于其易被发现,且影响较大,很多父母都很在意。可是,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癣,例如体癣、股癣和足癣,虽然也比较多见,但相对而言,却可能被父母们“冷落”了。  相似文献   

18.
晓燕 《健康人生》2008,(2):20-20
在生活中每个人可能或多或少地都说过谎话,但这并不等于我们有意欺骗谁,更不能推定我们的品德有问题。撒谎,多数情况下是“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譬如,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想得到某种荣誉而夸大自己的工作业绩,也可能为了躲避他人在某个问题上的“穷追不舍”而用一句谎言敷衍过去,还可能为了避免长者的唠叨而用一句假话来结束让自己烦心的话题等。这些谎话大多是出于无奈,并非我们愿意如此。  相似文献   

19.
吕斌 《药物与人》2013,(9):18-19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次因身体不适而服药的经历,但是,有些人随意服用抗菌药物,有些人稍有不适就自我药疗,有些人服药方法不正确。专家提醒,"是药三分毒",服药需慎重。实际上,药物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另一方面,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药物剂量是根据药物的理化特性等综合而定的,并非想服多少就服多少,服药过少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还可造成某些药物出现耐药性。如果服药过量,则易导致不良反应。药物的正确应用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准确把握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