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中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介入治疗效果及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4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1例行介入治疗,包括TACE及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或125I粒子植入术(归为介入组),26例行全身静脉化疗(化疗组).统计分析ICC介入治疗患者的总生存期、肿瘤客观反应率及影响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同时观察介入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介入组6、12和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0.6%、50.5%和35.4%,中位生存期为12.1个月(95%CI 8.43~15.77);肿瘤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9.4%、70.6%.化疗组6、12和18个月年生存率分别为46.2%、7.7%和0,中位生存期为5.5个月(95%CI 3.38~7.61).单因素分析显示介入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对影响介入组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A125水平、TNM分期及是否有外科根治术史是影响这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栓塞后综合征及肝功能损害,均为Ⅰ、Ⅱ级.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中晚期ICC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皮经肝穿刺放置引流管、内涵管或金属内支架作胆汁外引流、内外引流或内引流,可缓解黄疸,改善由于梗阻性黄疸引起的各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于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等压迫和侵及胆管所致,外科手术切除率低。主要技术包括PTCD、胆管内外引流、胆管内涵管及内支架置入术。结论:可作为手术前辅助治疗,主要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或姑息性内外引流治疗以解除黄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体外放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n=13)和B组(n=21)。A组患者仅接受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B组患者接受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体外放疗。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胆道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胆道支架中位存活期,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B组胆道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15.6个月,明显长于A组的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胆道支架中位存活期为19.5个月,明显长于A组的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Bismuth-Corlett分型、治疗方式是肝门部胆管癌存活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体外放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延长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的存活期。  相似文献   

4.
5.
肝癌介入治疗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双途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动脉内栓塞术双介入途径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 对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采用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行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的双介入治疗。肝内肿瘤5例为巨块型,6例为多发结节型,1例为弥漫型,病变均累及肝门部或左右肝管。结果 12例患者共置入14枚支架,3支外引流管。7例左右肝管之间相通,各置入1枚支架;5例左右肝管之间无法相通,分别通过支架或外引流管进行内引流或外引流,其中1例于左右肝管间及左肝管与胆总管之间各置入1枚支架。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的(405.3±175.4)μmol/L降至(188.3±101.5)μmol/L(P<0.01),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均下降明显(P均<0.05)。术后1个月,TBIL均降至100μmol/L以下,其中5例降至正常范围。胆道引流术后进行肝内肿瘤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术1~4次(平均2.1次)。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平均生存9.5个月,5例仍存活。结论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内栓塞术双途径介入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原发性肝癌,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脏功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
Budd-Chiari综合征肝静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 评价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肝静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及中远期疗效。方法42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 ,男 17例 ,女 2 5例 ,年龄 18~ 5 7岁 (平均 34 5岁 ) ;肝功能ChildA级 2 3例 ,B级 6例 ,C级 13例。共计 92条肝静脉闭塞 ,其中左肝静脉 2 9条 ,中肝静脉 2 4条 ,右肝静脉 36条 ,副肝静脉 3条。34例伴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肝静脉治疗方法包括 :( 1)闭塞肝静脉穿通 (经颈、股静脉、经皮肝穿肝静脉或上述两种途径并用 ) ;( 2 )球囊导管扩张 ;( 3)内支架置入。 32例同时行下腔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或内支架治疗。结果  40例患者的 40条肝静脉均成功开通。PTA治疗后 8例置入内支架。 32例下腔静脉均获通畅。术前肝静脉压力为 34 5cmH2 O ( 2 5 .0~ 48.0cmH2 O) ( 1cmH2 O =0 .0 98kPa) ,术后降为 2 2 0cmH2 O( 12 .0~ 35 .0cmH2 O) (T =11.5 0 ,P <0 0 1)。术后患者症状体征完全缓解 32例 ,8例部分缓解。随访 1~ 5 4个月 (平均 2 7 5个月 ) ,1例因肝功能衰竭术后 1个月死亡 ,2例因肝静脉闭塞经 2次介入治疗再次获得开通。 5例未再接受复查和治疗。余32例均无症状再发 ,超声检查均无肝静脉再闭塞发生 (平均 2 8 9个月 )。结论 ( 1)肝静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多样 ,可综合应用 ;( 2 )介入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经皮穿刺胆道造影后进行介入治疗,其中PTCD19例,PTCD+胆道内支架11例,共使用金属支架16枚.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其中28例(占93.3%)黄疸消退满意,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相差的均数±标准误差为205.3±93.4μmol/L,P<0.01,直接胆红素相差的均数±标准误差为133.8±57.1祄μmol/L,P<0.01.2例因梗阻复杂及术后胆道感染,效果不满意.全组30天病死率3.3%(1/30).结论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PTCD是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巨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例巨大动脉瘤(包括肺动脉瘤2例,肾动脉瘤2例,肱动脉瘤1例,右髂总动脉瘤1例,右髂内动脉瘤1例;其中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2例;原因为先天性、外伤性以及动脉硬化所致)3例采用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治疗,2例采用动脉瘤内填塞治疗,2例采用部分动脉瘤内填塞加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结果7例巨大动脉瘤顺利完成了介入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6例动脉瘤闭塞,症状体征消失;1例右髂内动脉瘤复发破裂死亡。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方法是治疗巨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放射治疗在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门部胆管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预后因素,但手术切除率很低,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提高姑息切除者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绝大多数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就诊时为不可切除的晚期肿瘤,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胆道梗阻症状,各种胆汁引流术可以有效地缓解胆道梗阻,但并不能延长生存期。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在胆汁引流基础上的放射治疗可以进一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放疗方式可以分为单纯外照射、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以及新的放射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手段还有待于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多样化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胆道引流、胆道支架、125I粒子腔内近距离照射、胆道腔内射频消融以及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等5种方法.如何安全有效的解除胆汁淤积症状、避免胆道再狭窄的发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  相似文献   

12.
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左、右肝管起始部狭窄或闭塞。采用右腋中线入路穿刺右肝管,用导丝寻找右肝管与左肝管和胆总管之间的潜在腔隙,于左右肝管间以及右肝管-胆总管间分别植入支架。结果 18例患者均从右腋中线穿刺通道成功植入右肝管-左肝管间及右肝管-胆总管间的支架,实现了胆汁经左肝管-右肝管-胆总管的完全内引流,解除梗阻疗效显著。结论 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简化了高位胆管梗阻介入件引流的操作,减少了操作创伤,缩短了操作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介入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 2例患者均超选择插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 :治疗后 3周复查 ,肿瘤缩小 >5 0 %者 6例 ( 2 7.3 % ) ,肿瘤缩小 2 5 %~ 5 0 %者 10例 ( 4 5 .5 % )。肝功能损害轻。全部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 ,及时准确的术中、术后处理 ,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TACE后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各项指标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2.8作为最佳截断值,低NLR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27.0个月,高NLR组患者的mOS为10.8个月,...  相似文献   

15.
旋转DSA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快速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肿瘤经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Toshiba-2000DSA系统。42例肝肿瘤患者(肝癌39例,肝血管瘤3例),每一病例均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行肝固有动脉常规正位血管造影及旋转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显示肝内病灶个数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性。结果 快速旋转DSA能够显著提高前后重叠的小病灶检出率,旋转DSA发现9例常规DSA漏诊的小病灶。旋转DSA清晰地显示复杂的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行,并计算出导管的插入角度。但同时由于检查时间的延长,使得曝光剂量及对比剂的用量增加。结论 旋转DSA能够多方位清晰地显示迂曲走行的动脉和重叠隐匿的较小的肿瘤病灶,对提高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和降低肝脏肿瘤的漏诊率有着重要意义,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与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 11例为A组,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10例为B组.A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2~3周行TACE,以后根据复查结果按需行TACE.B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未行任何放、化疗.结果 A、B两组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总胆红素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3个月、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靶病灶进展率(PD)分别为9.1%、18.1%、36.4%和10.0%、30.0%、70.0%,A、B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胆道平均通畅时间分别为(8.68±1.06)个月和(6.15±1.12)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靶病灶进展率降低,胆道通畅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125I放射性胆道粒子支架及TACE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生性肝癌血供特点及经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疗效。方法5例外生性肝癌经股动脉插管,肿瘤供血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治疗,用榄香烯350 mg肿瘤血管内热灌注化疗和顺铂60~80 mg加碘油8~15 ml乳剂及明胶海绵化疗栓塞。结果5例患者共行10次经血管途径的化疗栓塞术。造影显示肿瘤供血动脉以肝外血管为主,肝动脉部分参与供血。5例患者术后瘤体缩小30%~50%,4例AFP下降。结论外生性肝癌有不同于肝内肝癌的血供特点,经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外生性肝癌同样有效,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肾癌介入治疗的规范化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肿瘤包括肾实质肿瘤及肾上皮肿瘤,85%为恶性。肾实质肿瘤包括肾癌(肾细胞癌、肾腺癌或透明细胞癌)、肾盂癌、肾母细胞瘤、间叶组织肿瘤和转移性肾肿瘤。其中肾癌是肾实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文主要针对肾癌的介入治疗,其他肾肿瘤亦可参照处理。肾癌的分期对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常用的是Robson分期法。Ⅰ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介入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在临床上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福音,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延长病人寿命。笔者在2003年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共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逐渐发展成为以手术切除、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移植等多种方法序贯联合的综合性治疗模式.尽管疗效得到提高,但因原发性肝癌起病时的隐匿性和治疗后相当高的复发和转移率使得远期生存率仍不能令人满意.新的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方式在不断地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