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发病率高、预后差。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是临床常用指标,参与脑梗死后脑损伤过程。本文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D-D、CRP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旨在评价其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为脑梗死预后预测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10年11月~2011年4月住院3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Hcy、CRP、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探讨其脑梗死发病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b)进行检测,对其疗效和预后进行评估,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50例(男35,女15)肺癌患者来源于2011年3月~2012年1月本院肿瘤科和胸外科住院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60岁,其诊断符合《肺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极高的严重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常致肢体及脑部功能严重受损,并且随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加重,最终致残或死亡,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1]。本文旨在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FDP与CRP水平并探讨对急性脑梗死的辅助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常继发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本文报道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和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据文献报道,肝病患者血浆中纤维结合蛋白(FN)和纤维蛋白原(Fib)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而有关肝硬化患者血浆中FN、Fib含量的变化报道不多。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病理分型,临床上较为常见。研究表明血清脂蛋白(α)[Lp(α)]、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报道65例心绞痛患者和65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血清Lp(d)及血浆Fib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的特发性疾病,是威胁母婴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约占所有孕妇的5%。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三大特征。本文对妊高征待产孕妇和正常待产孕妇的血脂、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浓度进行检测,为临床诊断、病情判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b)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外伤患者86例及对照组30例,检测血浆D-D、CRP和Fb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入院后1个月内死亡20例(23.3%)。脑外伤患者血浆D-D、CRP和Fb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非生存患者血浆D-D、CRP和Fb浓度较生存患者明显升高(P<0.01),血浆D-D、CRP和Fb浓度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0.01)。结论:D-D、CRP和Fb共同参与了脑外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该些标志物适合作为一种常规的甄别方法,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30例脑出血患者及 30例正常人的血浆NPY进行了测定 ,并就临床意义作初步讨论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人 :30人 (男 11,女 19)。均为健康查体者 ,而无心、脑、肝、肾等疾患。年龄 30~ 6 0岁 ,平均 48岁。(二 )病人组 :30人 (男 14,女 16 )。均为发病 10天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每例均经颅脑CT证实。年龄 2 0~ 6 7岁 ,平均 5 2岁。二、方法 :(一 )标本的采集 :所有受检者均于安静状态下于上午 9点采集肘静脉血 2ml,分离血浆 ,贮存于 - 40℃。操作按说明书。(二 )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检测11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浆AT-Ⅲ活性,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旨在探讨肝脏疾病时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活动状态及其临床意义。1资料和方法1.1对象病例来自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均经临床、医学检验、X射线、B超或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肝脏疾病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 Fib)和血小板(platelet, PLT)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NM肿瘤分期进展及预后评判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首次确诊的2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TNM分期分成肝癌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Ⅴ期组,以同时期46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对照组血清TP、ALB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患者肝脏肿瘤细胞浸润逐渐降低;Fib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患者肝脏肿瘤细胞浸润逐渐上升;PL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患者肝脏肿瘤细胞浸润逐渐上升。结论 随着肝癌患者肿瘤细胞浸润,血清中白蛋白的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水平逐渐上升。通过对比肝癌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水平变化,可以为评估患者肿瘤进展及预后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极易导致血栓栓塞性疾病,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文献报道,我国孕产妇死亡中有49.9%孕妇死于产后出血,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比的87.8%[2]。本文对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及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是血栓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报道404例老年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情况,发现他们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正常对照组为高。其中以急性心肌梗塞组最明显,其次为脑梗塞组、冠心病组、陈旧性心肌梗塞组、高血压病组及单纯性肥胖组。用蝮蛇抗拴酶或益母草注射液静脉滴入。可以有效地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相似文献   

15.
AECOPD患者血浆Fbg与D-D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慢性缺氧、酸中毒可使血液呈高凝血状态或血栓前状态,可加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展,从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的浓度可以反映体内血栓前状态。D-二聚体(D—D)是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准物之一。我们检测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Fbg、D—D治疗前后的变化,以期探讨其在COPD急性加重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品  邓建中 《医学信息》2007,20(3):471-472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其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比检测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4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及46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P〈0.01〉。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这与其发生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和血常规检查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都检测血常规和纤维蛋白原两类指标,具体血常规检测项目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纤维蛋白原(Fbg)检测项目包括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S)、最大吸光度(A-max)、纤维蛋白原含量(FC)、反应延滞时间(DT)、纤维蛋白原功能指数(FI).结果 观察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淋巴细胞则显著增多(P<0.05).观察组的FMPS、A-max、FC、DT、FI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常规检测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可作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筛查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肝功能状态和肝细胞坏死程度,可作为早期诊断及判断乙型肝炎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实践中,动脉粥样硬化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常见原因,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作为心血管病的预后观察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动脉硬化和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微循环学杂志》2015,(3):51-54
目的:探讨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1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BPH组)、55例HGPIN患者(HGPIN组)、61例前列腺癌(PCa)患者(PCa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浆Fib浓度,采用双夹心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HGPIN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包括tPSA和cPSA)水平,统计学分析各组Fib水平差异及HGPIN组Fib与PSA的相关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Fib对HGPIN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者血浆Fib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55g/L,3.22g/L和4.09g/L,HGPIN组和PCa组显著高于BPH组(P0.01),PCa组又高于HGP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GPIN组血浆Fib水平与血清tPSA、cPS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04、0.334,P0.05)。血浆Fib诊断HGPIN的敏感度为23.64%,特异度为93.69%,误诊率为6.31%,漏诊率为76.36%。结论:HGPIN患者血浆Fib水平升高,可以作为HGPIN患者辅助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常规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在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HB患者(急性HB组32例、慢性HB组27例、重症HB组22例、肝硬化组17例);另选取同时间段健康体检者8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与健康者血常规及纤维蛋白原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