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经穴组方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期下肢血流速度的影响,以寻找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经穴组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实施大手术后的老年患者16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术后按常规护理)、补气行气组(术后常规护理+电刺激太冲、足三里穴)、活血渗湿组(术后常规护理+电刺激阴陵泉、三阴交穴)以及联合穴位电刺激组(术后常规护理+电刺激四穴位),比较4组患者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补气行气组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比常规护理组及活血渗湿组明显加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联合穴位电刺激组相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太冲+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能加快下肢血流速度,能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穴位护理对老年术后卧床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探究其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9月老年大手术后卧床患者16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即术后按常规方法护理组)、补气行气组(即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电刺激太冲+足三里穴)、活血渗湿组(即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电刺激阴陵泉+三阴交穴)以及联合穴位组(即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电刺激太冲、足三理、阴陵泉和三阴交4穴)各40例,比较4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下肢皮温及下肢周径.结果 常规护理组术后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D-二聚体值及下肢周径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活血渗湿组与联合穴位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值及下肢周径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术后卧床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阴陵泉+三阴交穴位电刺激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简便、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护理在预防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以探索一种安全、高效的中医联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年龄≥60岁的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使用医用弹力袜组、常规护理+穴位电刺激组,术后对3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黏度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与常规护理组、弹力袜组相比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护理能加快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可有效地预防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1-12月年龄〉60岁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80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穴位刺激+肢体锻炼),进行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粘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肢体功能锻炼联合穴位刺激能有效地加快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可预防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方面应做好心理护理、宣教指导、加强观察,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均安排穿好医用弹力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医用弹力袜的基础上安排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变化情况、发生血栓情况以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除FIB外其他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 0.05),但组间差别不明显(P 0.05)。结论将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回流,使下肢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提高下肢深静脉的血流速度,达到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风险评估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评估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下肢肤色发绀发生率,干预前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风险评估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下肢肤色发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风险评估组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峰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评估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重症脑卒中,可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肤色发绀、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增强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58例外科手术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通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加快,且研究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下肢静脉通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对下肢深静脉靶部位进行理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收集两组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后即时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明显(P<0.0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有加快开胸术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作用,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红粉  徐静娟  何英 《护理研究》2010,24(3):603-605
[目的]探求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对下肢深静脉靶部位进行理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收集两组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后即时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明显(P〈0.0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有加快开胸术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作用,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杨佳 《妇幼护理》2022,2(21):4908-4910
目的 分析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值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40 例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2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组采用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静脉血流速度、术后不良反应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静脉血流速度高 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皮下淤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能够提升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 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徐萍 《当代护士》2017,(12):30-31
目的探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卧床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以及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组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有利于血流循环加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预见性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预防性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7 d,两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前有改善,但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占总数的12.5%,观察组有1例深静脉血栓,占总数的2.5%,两组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能有效地防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对预防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行腹部手术后下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6年12月年龄>60岁的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40例,术后分别予以下肢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锻炼按摩组)及使用医用弹力袜(弹力袜组),进行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锻炼按摩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与弹力袜组相比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地加快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可预防老年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侯黎莉  孙唯珺  姚丽文 《护理研究》2008,22(11):984-985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医用弹力袜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医用弹力袜.比较两组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流速度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能改变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加血流速度,从而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2021,41(5)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及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下肢肿胀、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在肝胆手术后应用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发生率,改善了下肢血流状况,减少了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把浸泡在红花注射液中的海浮石贴于脑梗死患者下肢穴位,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承山、三阴交,外包裹气压治疗仪,在下肢气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下肢穴位药物按压,预防股肿病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疾病康复。方法取该急诊病房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0例,穴位气压护理组30例,医嘱开具红花注射液气压穴位按压医嘱,多普勒双下肢B超检查深静脉下肢血流情况;来评价常规护理组及穴位气压护理组两组护理下肢护理的疗效。结果经多普勒双下肢B超检查,测得穴位气压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液流速快(P<0.05),平均反流时间短(P<0.05)。结论气压联合穴位按压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循环障碍有一定作用,能够使患者舒适,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黄颖  薛柏余  于雪 《护理研究》2007,21(16):1450-1451
[目的]观察术后卧床72h以上老年病人使用压力抗栓泵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术后卧床72h的老年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进行辅助治疗。两组均在术后固定时间抽血检测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结果]术后卧床72h以上老年病人应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明显,对病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术后卧床72h以上老年病人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应使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电刺激护理策略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1日~2020年9月30日接受腹部手术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电刺激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相关血流参数、术后恢复进程、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预防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5.71%)(P0.05);术后3、7 d,观察组股总静脉血流速、股浅静脉血流速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电刺激护理策略对腹部术后患者下肢DVT的预防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静脉血流速度,促进患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医用弹力袜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医用弹力袜,比较两组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流速度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能改变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加血流速度,从而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