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女儿4岁半时,迫于生活的压力,我忍痛把她送回了老家。因怕女儿到一个新的环境不适应,我总会隔三差五给她打电话。刚开始的时候,女儿还接,也会告诉我她很想妈妈,可渐渐地,女儿却不再愿接我的电话,即便是接了,也很少主动和我说话。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打电话回老家,想听听女儿  相似文献   

2.
<正>坐飞机出行,怕飞机晚点或出事;跟孩子逛超市,怕孩子走丢;送孩子上学,怕遇到禽兽校长或变态老师;到餐馆吃饭,怕吃到地沟油;在网吧上网、酒吧喝酒,怕突然失火或者有人冲进来砍人……当今社会,无论你我的外表如何光鲜,工作生活如何波澜不惊,心底里的不安却与日俱增。"缺乏安全感"如影随行,正在悄然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病。两个故事的启示故事一当先生不在身边时,冲冲妈妈可以像个好朋友似的对待儿子;而先生在家时,她就  相似文献   

3.
到邻居家串门,邻居正在呵斥上四年级的孩子。一问才知,原来孩子不做作业,一直摆弄自己的小零件。妈妈满脸无奈地说,孩子在班里成绩平平,但还不往学习上下功夫,却将时间都花费在他这些小玩意儿上。妈妈眼中的小玩意儿,是堆满孩子卧室一角的玩具、小电器、工具等等。这些小玩意儿,在孩子卧室里摆放得井井有条。妈妈不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往往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与自己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突然驾鹤西去,不管这几十年来是真的爱着对方,还是凑和生活,毕竟已经习惯了他(她)的存在。冷丁留下自己在这世上,看着儿女们已各有爱巢,自己又没有了需要投入其中、聊以忘怀的事业,如何能让不多的余生更有光彩、更显意义呢?很多人想到了再婚,可是再婚的路那么好走吗?田大妈一辈子要强利索,却摊上个不争气的丈夫,整天喝酒、赌博、游手好闲,对田大妈非打即骂。田大妈几次想到离婚,可是看着年幼的一双儿女,田大妈又几次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怕自己找到了幸福,却给孩子在…  相似文献   

5.
李茂云,一位养育着两个十几岁孩子的农村妇女,除了种地,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两任好丈夫先后去世……苦难,像魔鬼一样缠着她!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她没有因命运的挫折而倒下去,并且,她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是什么让她能够不被苦难打倒?她又是怎样哺育两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李茂云的儿子,如今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的徐胜说,当爱一次次离我们而去的时候,当亲人一个个离我们而去的时候,却也一次又一次再来!我们失去了很多爱,也得到很多爱,否则,我不可能健康成长,不可能继续求学,可以说是伤逝之痛1995年的春天,那是我们家遭遇第一个不幸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病人与医生     
牙医的解释 小杰克的妈妈打电话给孩子的牙科医生,“我不明白你是怎么收费的?”她抱怨说:“我认为他的治疗费只要10美元就可以了,而你却收了40美元。” “太太,一般是收10美元。”他赞同地说,“但是,杰克大声地喊叫了三声。把我的三位病人都吓跑了。”  相似文献   

7.
李苹 《家庭中医药》2005,12(4):61-61
时下,大多数年轻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说得上是衔在嘴里怕烫着,吐出来怕冻着。可真正将孩子作为有人格尊严的人看待的父母却并不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在向父母诉说时,稍不如意,就打断孩子的话,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对此,孩子只能将话咽回去。据某校的一项调查,70%的父母承认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  相似文献   

8.
皮铎 《家庭中医药》2004,11(6):36-36
百货店里,有个穷苦的女人,带着一个约莫4岁的男孩在转圈子。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  相似文献   

9.
正每个教育焦虑的妈妈很可能教出一个焦虑的孩子,而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修复,那么他为人父母后,仍会把焦虑的情绪带给他的后代。现在很多家长的焦虑是有"家族遗传史"的,如果父母自己仍然不注意改变自己的话,很可能将焦虑继续"遗传"下去。父母焦虑源于上一辈遗传一位妈妈的问题让人非常吃惊:她的孩子有一个坏习惯,如果考试考得不好就会发火、失眠,甚至有一次把考卷撕碎吃掉。不久前,孩子对妈妈说:"我  相似文献   

10.
身边的家长都在给孩子报培训班,占筝、围棋、书法、画画、舞蹈等等,各种各样的都有。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又怕剥夺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这种矛盾的心情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我的女儿竟然对我说:"妈妈,给我报个培训班吧。""你想去上培训班,为什么?"我惊讶地问。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从我记事起,母亲对我的爱就很淡,她对我的疼爱不及对哥哥姐姐的十分之一。小时候,姐姐经常欺负我,我的胳膊总留着永不消退的青紫。有一次,她甚至把我的胳膊拉脱了臼。我疼得一直蜷缩在床上哭喊,直到母亲下班回来把我送到医院。后来我却不恨姐姐,只怨母亲,因为她在医院流过泪后,回家就没有再提,甚至没有埋怨一句姐姐的过失。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自己不是母亲亲生的。一切疑团在母亲重病时揭开,当时母亲因为严重的胃出血被送到医院,在做住院基本情况登记时,医生问道:"你生过几个孩子?"母亲用微弱的声音答道:"一个!"她虚弱得已经没有力气看我,父亲和哥哥姐姐很有默契地同时把目光投向我,我冷静  相似文献   

12.
莲儿送鬼     
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妈妈身体不好,整天病病歪歪的。一次。妈妈又病了,昏睡了2天还不醒,有时说话也不是她自己的声音。言语颠三倒四的。请来医生,妈妈立刻好了,查也没有毛病,医生走了说话又前言不搭后语的,村里人说妈妈怕是有神经病,爸爸不相信,没  相似文献   

13.
每位妈妈都时时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如果孩子稍有发烧不适,很快就会被细心的妈妈发现,但很多妈妈却没有注意留心观察一下孩子的小舌头有什么变化。只有孩子吃饭不好或是诉说舌头疼痛时,妈妈才会让他张开嘴巴,看看嗓子红不红,可也不会注意孩子的小舌头有什么变化。即使发现孩子的小舌头上有一层厚厚的东西,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更不知道应如何预防和处理这种情况。其实,孩子的小舌头上大有学问,妈妈可透过孩子的小舌头巧识一些疾病——  相似文献   

14.
正心理咨询室中,一位年轻女士愁眉不展:"我是一个女孩的妈妈。孩子今年4岁,本该去幼儿园了,可是孩子不愿意去,经常为去幼儿园不高兴。这不是,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又为去不去幼儿园而郁闷了……""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呢?"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我感觉是孩子自卑。"年轻妈妈说,"是这样的。孩子由于先天的原因右手手指有点残疾,不能正常抓握东西。虽然经过手术,但还是跟正常孩子不一样。我感觉孩子因此而自卑,不敢和同伴一起玩,怕同伴说她的手,就不愿意去幼儿园。在幼儿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节日     
每年的6月,都是儿童的节日。这些祖国的小花朵,从一诞生起就获得了甜蜜的呵护,就无时无刻地接受着人们对他们的爱护。 让孩子感到被爱是教给他学会爱别人的最好方式,但被爱的孩子却未必一定会想到去回应别人的爱。常言道:“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所以对父母而言,有意识地教给孩子爱别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一串糖葫芦     
妈妈刚和爸爸结婚那几年,日子过得很拮据。寒冬腊月出门,看见糖葫芦,又红又亮很是诱人,妈妈想吃,可是却舍不得那几毛钱。因为她怀中有嘤嘤啼哭的我,她想还是先给孩子买点吃的吧。糖葫芦年年冬天都有,以后会有机会吃的。三十几岁,一向健康的妈妈牙齿便出了点问题,着急上火时就会  相似文献   

17.
据我一个当教师的姐姐说,经常有一些家长跟她反映孩子以前的情况,似乎是想让老师对孩子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但大多数人都是在控诉孩子,有的家长能把孩子描述得比少年犯不差什么。还有的家长跟姐姐说,家里的孩子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说着说着竟然激动不已地泄愤道,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边长大的孩子,没有一个好玩意儿。  相似文献   

18.
母亲在我家小住,结果被我气走了.她抱怨道:"没见过你这样的懒妈妈,咋这样对待孩子?我实在看不下去!"是呀,我的母亲和千千万万母亲一样,秉承着中国传统的育儿观念:吃,宁多勿少;穿,越厚越好;家务活,自己再累也不让孩子插手.而我则笃信:依赖别人会滋生懒惰,使人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如果处处替孩子包办,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相似文献   

19.
薄咏 《家庭中医药》2001,8(3):42-42
据媒体报道,成都一位28岁的女士因6次恋爱受挫,对婚姻丧失信心。至今孤身的她却非常地想自己生一个孩子来抚养。于是希望能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生一个孩子,做一个未婚妈妈,并向媒体求助,一时间社会上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20.
长期住在香港的如君不久前回家过节,总觉得妈妈烧的菜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淡,每次都咸得她猛喝水,但妈妈却吃得津津有味。当她告诉妈妈菜做得太咸时,妈妈却回答:“没有啊,我吃着刚刚好,再淡的话就没有味道了。”妈妈的身体一向很好,前段时间刚做过体检,基本都“合格”,而前几年妈妈还不喜欢咸食呢。如君奇怪了,莫非人越老口味越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