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随意尿和晨尿中自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白蛋白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参加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的社区人群共443名(男234例,女209例),平均年龄(59±8)岁。收集筛查当日的随意尿和晨尿以及随后2次晨尿,每次间隔2周以上,测定尿ACR。以3次晨尿中2次或2次以上尿ACR≥30mg/g为白蛋白尿诊断标准。结果根据白蛋白尿诊断标准,白蛋白尿患病率为6.3%(28/443)。筛查当日的随意尿ACR水平高于晨尿(7.1mg,/g与3.2mg/g,P〈0.01);随意尿筛查白蛋白尿的阳性率高于晨尿(14.9%与5.9%,P〈0.05);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NPV)与晨尿相似(96.4%与92.9%;99.7%与99.5%,均P〉0.05),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PPV)低于晨尿(90.6%与100.0%;40.9%与100.0%,均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随意尿ACR筛查白蛋白尿的适宜切点为40.0mg/g,其敏感度96.4%,特异度95.2%,PPV57.5%,NPV99.8%。与晨尿和随意尿白蛋白均阴性者相比,晨尿白蛋白阴性而随意尿阳性者具有更多的心血管病和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结论社区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白蛋白尿以晨尿为佳,但作为筛查手段,随意尿也有其优势,建议将尿ACR40.0mg/g作为该人群随意尿筛查白蛋白尿的适宜切点。  相似文献   

2.
广西柳州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宁  唐柳巧  黄丽华  谢莉 《当代医学》2009,15(21):34-35
目的 总结近6年来柳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苯丙酮尿症(PKU)的筛查情况。方法采集柳州市辖区内150个接产机构采集的166826份足跟滤纸干血片,用荧光法进行苯丙氨酸(Phe)的定量检测筛查苯丙酮尿症。阳性切割值为21mg/L。初筛阳性者招回复查确诊。结果初筛阳性506人,初筛阳性率为0.3%。检出PKu病例4例。本地区PKU发病率为1:41707。结论使用荧光法进行PKU筛查,为PKU患儿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因方法简便、速度快、可实现自动化,适于大批量样本筛查,大大提高了检验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通过尿液的实验室检查,试带能对71%~92%受试人群的肾脏和泌尿道疾病提供精确结果。因而尿液分析已成为肾脏疾病主要的诊断工具,而血尿、白细胞尿、蛋白尿是肾脏和泌尿道疾病的直接和早期指标。要清楚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干扰因素,要从掌握其检测原理人手。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成都地区6314名2~14岁幼儿和儿童进行了血尿、蛋白尿及菌尿三项筛查。结果表明:最后检查三项均阳性者102名,患病率为16.15‰,以无症状性血尿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可疑肾炎、尿路感染,后者以8岁以下的女性为多。102名检出者中仅8名既往有泌尿系统疾病史,表明尿筛查系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治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脏损害临床病理表现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365例确诊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时间〈7d、8~14d、15~30d、31~60d及〉60d进行临床分组(A、B、C、D、E组),并进行尿微量蛋白、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小时尿液addis计数、免疫学指标的检查。36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前有明确感染诱因的82.47%,其中呼吸道感染占70.76%。结果:尿检异常342例(93.69%),其中A组155例(42.47%),尿检异常133例(88.6%);B组,以尿微量蛋白异常、单纯蛋白尿、血尿为主,尿检异常94例(94.0%);C、D、E组尿检异常率均达100%,临床以蛋白尿+血尿为主,病程和肾脏损害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0.005)。急性期免疫学指标IgA、IgG、IgM、IgE、C3均高于正常同龄儿童水平的2SD以上,以IgA、C3为主,并与病程的长短无关。结论:过敏性紫癜早期即存在肾脏损害,病程以超过14d者肾脏损害为重;血清IgA、C3在不同病程均较同龄儿有所升高,临床上可作为指导HSPN(紫癜性肾炎)治疗的疗效观察及减药、停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提高初筛通过率,降低复筛率。方法 采用耳声发射技术,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通过560例,通过率93. 3%,需复查40例,复查率6.7%。对照组新生儿通过481例,通过率80.2%,需复查119例,复查率19.8%;两组筛查复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影响因素干预,明显提高了初筛通过率,降低了复筛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尿患者2次晨尿中红细胞形态的差异,从中选择较好的尿液标本留取方式。方法:采用尿液分析仪筛选出尿潜血阳性的空腹患者147例,留取同一患者的第1次晨尿,并间隔1h后留取第2次晨尿,2h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尿中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分别计算特异性、临床诊断总符合率、误诊率、敏感性以及漏诊率。结果: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血尿患者第1次晨尿和第2次晨尿红细胞形态检测结果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第1次晨尿和第2次晨尿的特异性分别为65.0%和93.3%,临床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80.3%和90.5%,误诊率分别为35.0%和6.7%,敏感性分别为96.6%和94.3%,漏诊率分别为3.4%和5.8%。结论: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纠正用第1次晨尿做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选择第2次晨尿做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荆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TEOAE对住院分娩新生儿进行普遍性听力筛查情况,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方法采用丹麦生产的Accuscreen T型耳声发射仪,对正常新生儿实施循环的听力筛查,分析新生儿初筛覆盖率、初筛通过日龄、复筛率、复筛通过日龄。结果新生儿初筛覆盖率94.16%,新生儿监护人拒绝进行听力筛查的家庭占5.84%,男女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x^2=36.33,P〈0.01);复筛率8.91%;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3日龄通过率最高,占33.81%,依次是2日龄、4日龄、5日龄、6日龄,在2~7d内91.09%的正常新生儿初筛能通过,复筛在15日龄和满月后的通过率基本相当。结论增加测试日龄可明显减少出院前的复筛率,选择日龄为2~7d的新生儿进行初筛较为合适;TEOAEs作为一种筛查手段,TEOAEs的假阳性可在循环初筛中和复筛时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瞬态耳声发射仪对992例NICU中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进行复筛。结果初次筛查阳性率为21.8%,初筛阳性者1个月后复筛阳性率为39.1%,未复筛率为30.0%,最后确诊听力障碍6例。结论选择合适的筛查时机,做好筛查环境及仪器准备,维持患儿安静良好的状态是保证听力筛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对于高危新生儿应加大其对听力的随访和监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1038例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新生儿1 038例于出生24—96 h和出生1—3个月分别用DPOAE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者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性检查,异常者在6个月再次复查ABR,仍未通过者即为听力损失。结果 新生儿1 038例中有855例在出生24—96 h内1次通过听力筛查,通过率82.37%;男婴通过率低于女婴(P<0.05),通过率分别为79.22%(427/539)和84.77%(423/499)。有16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在出生1—3个月时接受了DPOAE复筛,总复查率达89.07%,3个月内筛查阶段(包括初筛、复筛)总通过率98.65%。复查未通过的婴儿在3个月内有14例接受了初次ABR,中耳分析诊断性检查,结果 6例未通过,异常率5.78‰,经6个月时再次ABR复查有2例转为正常,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4例,占筛查新生儿总数的3.85‰。结论 DPOAE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方法,住院期间普遍听力初筛和出生1—3个月复筛有重要临床意义。两次ABR确诊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我院所属保健地段7522例小儿尿筛查的分析,研究小儿肾脏病的发病情况及转归。7522例中7461例尿pH值5.0~7.0、61例尿pH值8.0。两次连续尿筛查蛋白尿、血尿、蛋白尿 血尿与尿糖阳性率分列为1.72%(130/7522)、0.31%(24/7522)、0.1%(8/7522)。本组小儿尿检异常率为2.14%。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使一些听力障碍的儿童能“聋而不哑”。方法:对在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选用美国DPOAE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初筛和复筛。对初筛阳性者进行复筛,对复筛阳性的患儿转诊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进行确认。结果:共初筛新生儿1973人,初筛阳性患儿201人,阳性率为10.19%;复筛179人,阳性患儿为14人,阳性率为7、82%,对复筛阳性的患儿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听力学检查,确认有2例为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01‰。结论: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使一些有听力障碍的儿童能早期发现、早诊断、及时给予干预,使其听力和语言的发育接近正常同龄儿童的水平,避免发展成聋哑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14256名无症状小儿尿液分析及肾脏B超在大规模筛查小儿无症状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9~10月因问题奶粉事件于本院行尿常规及肾脏B超筛查的小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尿常规筛查出尿异常者572例,其中尿液分析仪检出569例(隐血354例,白细胞尿218例,蛋白尿40例);尿沉渣显微镜检出239例;(2)B超筛出泌尿系统异常者409例,其中先天性肾脏形态及结构异常者97例。结论常规在小儿体检中开展尿常规筛查并辅以肾脏B超技术,有利于各种无症状或亚临床症状泌尿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减少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听力筛查36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红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52-52,56
目的通过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宣传及早期诊断和干预。方法应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在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1月以来出生的369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性筛查,对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于生后5月龄时转北京市儿童听力筛查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3768例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有3696例(筛查率98.09%)接受了听力筛查,初筛通过3397例(通过率91.91%)。299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中有290例接受42天门诊最终复筛,最终复筛率96.99%,通过262例(复筛通过率90.54%),未通过最终复筛的28例新生儿全部进入诊断评估程序,确诊听力损失15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5.52‰,初筛假阳性率为7.11%,全部筛查程序的假阳性率为O.41%。假阴性率为0.00%。结论平谷区局部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高于国内外标准。通过筛查可使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期宣传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更为有效地促进婴幼儿正常的语言发育,同时提高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对本院产科出生及新生儿科收治的986例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5d,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TEOAE和从BR于出生后42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6个月。结果筛查新生儿986例,初筛、复筛通过953例,通过率为96.65%。3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进行了第3阶段筛查,通过30例,通过率为90.91%。3例未通过TEOAE和AABR筛查的新生儿在6个月龄时进行AABR测试及其他耳科学检查,最后确诊听力损失为2例,均为单侧耳聋,占所有筛查新生儿人数的2.03‰。其中中度耳聋1例,中重度耳聋1例。正常儿三组不同初筛时间通过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6d初筛通过率明显高于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P〈0.05),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比较元统计学意义。TEOAE筛查986例,假阳性30例,假阳性率为3.04%;第3阶段筛查33例,3例进入诊断程序,其中1例正常,复筛的假阳性率为3.03%。整个TEOAE筛查程序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65%,假阳性率为3.14%。结论对新生儿应进行早期听力筛查,TEOAE、AABR测试有利于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提高聋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两家社区和区妇幼保健院针对发育迟滞(development delay,DD)、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3种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跟踪随访情况,验证3种疾病的早期筛查流程,为形成此3种疾病的早期筛查流程提供有利的条件.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北京石景山苹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鲁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北京市石景山区妇幼保健院筛查的0~6岁儿童4029名,制定3种疾病的早期筛查流程,确立社区-区级妇幼保健院-医院联动模式,针对DD、ASD及ADHD进行早期筛查.结果 两家社区使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完成3577名0~3岁儿童的初筛,初筛阳性儿童52例(阳性率1.5%);石景山区妇幼保健院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完成452名3~6岁儿童初筛,初筛阳性儿童8例(阳性率1.8%).完成筛查的4029名儿童,初筛怀疑DD 26例(0.7%),最终确诊13例(50.0%);怀疑ASD 26例(0.7%),最终确诊9例(34.6%);怀疑ADHD 8例(1.8%),最终确诊5例(62.5%);不同性别的3种疾病初筛阳性率和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疾病的早期筛查流程有利于脑发育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基于社区-区级妇幼保健院-医院联动模式开展3种疾病的早期筛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陈海谊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272-2272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分析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病年龄多在6~12岁,平均在(8.4±3.1)岁。双下肢紫癜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96.9%)。胃肠道、关节症状发生率分别是57%、46.1%,55.3%出现尿检查异常,多出现在起病3个月以内,临床上蛋白尿、血尿最为常见。发病年龄超过10岁、反复出现紫癜超过1个月是肾脏受累的易感因素。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在学龄期儿童常见症状分别是双下肢紫癜、胃肠道症状、肾脏受累表现、关节炎症状。皮疹反复出现超过1个月是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选模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出生并经父母同意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共7860例。采用耳声发射(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技术进行筛查以及复查,并进行随访,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母亲孕周≥37周未通过率以及男婴未通过率分别为55.83%(2490/4460)和52.15%(2670/5180),均显著高于孕周<37周及女婴的未通过率47.06%(1600/3400),47.84%(1263/26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顺产新生儿未通过率为47.62%(1843/3870),明显低于剖宫产新生儿为通过率51.33%(2048/3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龄高低与新生儿听力初筛结果无明显影响,而通过初筛的新生儿筛查日龄为2.1±1.0天,明显高于未通过的新生儿筛查日龄1.2±0.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未通过率均显著高于女婴(OR=1.288,p<0.05)。筛查日龄越高,通过率越高(OR=0.501,p<0.05)。初筛未通过者3996例,其中有2186例接受复筛,复筛率54.7%。复筛未通过率6.2%(135/2186)。复筛未通过者继续接受诊断,其中有听力损失者393例,听力损失占总筛查人数5.0%(393/7860)。在放弃筛查人中,其中乡村孕妇占比68.8%(764/1110)。结论: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因素包括新生儿性别以及筛查日龄。  相似文献   

19.
彭娜  黄安兰 《湖南医学》2014,(2):376-378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疾病的认识。【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病例9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18~84(57.6±18.35)岁;病程1周至10个月,平均(2.11±3.09)个月。其中5例患者以发热、乏力、纳差等全身性症状起病,肾脏表现起病者6例;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肾脏受累,尿检以蛋白尿、血尿表现为主,尿检表现一过性蛋白尿血尿者3例。其中4例行肾活检检查。9例患者中治疗后3例需行维持透析治疗,1例患者肾功能异常暂可不行透析治疗,口服药物治疗,3例患者治疗后蛋白尿血尿消失,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确诊率低,本病晚期治疗方法十分有限,预后甚差,提高疾病认识,重视ANCA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变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血尿是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其发生率根据诊断标准和调查对象的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美国报道学龄儿童以每微升至少含5个红细胞为标准筛查则血尿的发生率为0.5%~2%;我国1986年对20余万2~14岁儿童的普查结果显示无症状血尿的发生率为0.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