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于1984年1—9月用超声波测量仪测量正常人100例(男性50例,女性50例)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椎管内径的正常值,提供临床对腰椎管狭窄症诊断的参考。 测量方法 超声波诊断仪采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CS—3型,选用频率为1.25兆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在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38例腰椎椎管狭窄病人,用0.4%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麻醉。结果:病人术中脚趾会动,肌松、镇痛满意。结论: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手术,简单、安全、经济,深受病人、医生欢迎。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二)胡有谷3超声波诊断用超声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易实行且无创伤的检查方法。3.1Porter(1977年)用搏动回声超声波(pulsedechoultrasound)测量腰椎椎管斜矢状径。共测定了73例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4.
用超声波诊断仪侧量73例有症状的腰椎间盘损害者的腰椎椎管斜矢状径并与200名无症状者进行对比。结果指出椎管内可利用的空间对椎间盘损害的症状学和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方法 :单侧椎板显露后行棘突基底截骨、中央椎管潜式扩大治疗 13例腰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 ,术前和术后进行腰椎功能Oswestry问卷调查和椎管直径测量。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 2~ 4年 ,腰腿痛较术前平均改善 76 %~ 74% ,术后腰椎CT显示椎管中矢径平均增加2 1.6 % (P <0 .0 5 ) ,椎管横径平均增加 18.5 % (P <0 .0 5 )。结论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 ,具有操作简单、椎管中央和侧方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方张力带结构影响小等优点 ,术后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影响脊柱疾病的处理,有两大明显的变化,其一,调查研究的方法发生了重大进展,安全水溶性造影剂的利用引起脊髓造影的改进,CT扫描预示着非侵害性椎管影象的一种革命,超声波测量技术被用于脊柱,硬膜外静脉造影获得的一定普及;其二,增加了对椎管狭窄临床问题的注意,认识到由中央椎管和称之为外侧通道狭窄所产生症状  相似文献   

7.
用超声波诊断椎管疾病,无放射性的暴露,无损伤且经济。自Porter等1978年介绍超声波诊断腰椎管疾病的方法以来,人们已进行了不少研究。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超声波测量椎管的方法,而对超声波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报导不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改良T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56例采用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2~18个月,改良TLIF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4.6%,高于传统PLIF(后路椎间融合术)与TLIF术式。结论改良TLIF简化操作环节,相对扩大适应证,该入路安全、可行,减压彻底并有效降低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求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更合理的方法。方法 对12例Ⅱ-Ⅲ度腰椎滑脱患者行SF复位、椎管减压、TFC椎间融合。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滑脱椎体复位率98%,无内固定松动及矫正丢失,椎间融合良好。结论 SF复位、椎管减压、TFC椎间融合是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节段黄韧带骨化引起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对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8例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并进行了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10.3±4.1)分,恢复到术后平均(22.3±5.8)分,恢复率为(63.8±22.4)%,未见神经功能恶化及腰椎不稳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是一种治疗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患者应用AF系统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总结和分析手术的疗效情况。结果随访结果显示,手术满意度较高,优良率达88.6%。结论 AF系统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疾病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安全可靠、复位良好、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Cobb's角矫形充分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症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笔者回顾分析本院2003—2008年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症28例,疗效满意,且无感染,无1例神经损伤。说明对部分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症患者可以选择性使用椎间盘镜手术并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VAS、JOA和SRS - 22评分评价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 2007年1月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Cobb角均<25°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时均行VAS、JOA评分描述患者症状并分析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随访时对患者行SRS - 22国际标准量表评分主观评价患者情况,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32例患者术前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在术后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前与术后JOA和VAS评分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SRS-22评分结果尚可接受.[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轻度退变性腰椎侧凸可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VAS、JOA和SRS - 22评分作为脊柱外科普遍采用的痛觉评分标准,用于评价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主观症状,可操作性强,易于被患者接受,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腰椎及椎管内肿瘤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腰椎及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运用X线影像学诊断对腰椎及椎管内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鉴别诊断。结果:4例行腰椎管造影,1例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确诊。结论:在无MRI的医院,对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及椎管内肿瘤的鉴别诊断,腰椎管造影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明确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44例患者,其中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和RF内固定术,36例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不稳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原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40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2例植骨块部分吸收,2例融合欠佳,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CT、MRI等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彻底充分地减压及长期的骨性融合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腰椎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腰椎及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运用影像学诊断对腰椎椎体及椎管内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合理运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可以确诊。结论椎管造影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及椎管内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运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并观察分析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F系统治疗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随访总结手术疗效。结果:随访6-35个月,平均13个月,疗效满意,优良率84.6%。结论:AF系统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较好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复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Cobb's角矫形充分的优点,是值得推广运用的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里,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和腰椎椎管狭窄的方法一直在不断地改进与发展,单纯腰椎减压融合术逐渐被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腰椎椎间融合术所取代.该文主要对单纯腰椎减压融合术、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腰椎椎间融合术等3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和腰椎椎管狭窄中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宋超  刘祖德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4):248-251,253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是脊柱外科的新技术,可保留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完整性,维持或恢复节段间正常活动,且对邻近节段无明显影响。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可用于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椎间盘源性腰背痛、关节突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不稳等疾病。该文就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设计原理及适应证、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明确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44例患者,其中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和RF内固定术,36例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不稳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原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40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2例植骨块部分吸收,2例融合欠佳,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CT、MRI等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彻底充分地减压及长期的骨性融合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