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荨麻疹大鼠血清IgE水平及背部待测区域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和5-羟色胺含量,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Lyn、Syk(p-Lyn、p-Syk)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预防和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抗卵蛋白血清致敏建立大鼠荨麻疹模型。造模前14 d,阳性药物组大鼠予以氯雷他定灌胃(0.1 mg/100 g),针刺组给予针刺双侧"曲池""血海",留针30 min,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干预14 d。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皮肤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组织组胺和5-羟色胺表达及p-Lyn和p-Sy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表皮明显增厚,真皮肿胀,小血管炎性浸润严重,肥大细胞肿胀变形,边缘轮廓模糊,有颗粒脱出,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P0.05),皮肤组织组胺、5-羟色胺表达及p-Lyn、p-Syk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的表皮略有增厚,真皮轻度水肿,偶有炎性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减少,血清IgE水平明显降低(P0.05),皮肤组织组胺、5-羟色胺及p-Lyn和p-Syk表达明显降低(P0.05)。针刺组和阳性药物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曲池""血海"穴可以防治荨麻疹,抑制Ⅰ型超敏反应及肥大细胞脱颗粒,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对皮肤组织p-Lyn、p-Syk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过敏煎治疗荨麻疹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IgE组、模型组、过敏煎组、加味过敏煎组、氯雷他定组,每组10只。过敏煎组给予过敏煎10. 27 g/(kg·d)灌胃,加味过敏煎组给予加味过敏煎14. 39 g/(kg·d)灌胃,氯雷他定组给予氯雷他定片2. 10 mg/(kg·d)灌胃,模型组、空白组及单纯IgE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7次。第6日给药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予尾静脉注射抗DNP IgE单克隆抗体0. 5 ml,次日除空白组和单纯IEg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耳部涂抹2,4-二硝基氟苯50μl激发建立荨麻疹动物模型。第8日检测各组小鼠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 (PAR-2) mRNA表达和血清组胺浓度。结果显微镜下观察,空白组与单纯Ig E组未见明显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明显,各给药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均较模型组低,加味过敏煎组脱颗粒数相对较少。与空白组、单纯IgE组比较,模型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PAR-2 mRNA及组胺表达明显增加(P 0. 05或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过敏煎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PAR-2 mRNA及组胺表达均明显降低(P 0. 01),且均低于过敏煎组与氯雷他定组(P 0. 05或P 0. 01)。结论加味过敏煎可能通过下调皮肤PAR-2 mRNA表达,降低血清组胺释放,进而抑制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稳定肥大细胞,以达到防治荨麻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鼻炎口服液的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抗血清致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卵蛋白(OA)引起豚鼠鼻黏膜过敏反应、磷酸组胺致豚鼠过敏反应与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的DTH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模型,观察鼻炎口服液的抗过敏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鼻炎口服液能显著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和豚鼠鼻黏膜过敏反应,阻止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提高豚鼠对磷酸组胺的致敏阈并缩短过敏反应的持续时间,抵制DTH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结论:鼻炎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曲池”“血海”对荨麻疹大鼠致敏区域皮肤组织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抑制素2(ST2)表达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针刺预处理“曲池”“血海”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针刺组针刺双侧“曲池”“血海”;阳性药物组给予氯雷他定(1 mg·kg-1·d-1)灌胃,均每日干预1次,连续干预7 d,并于第5天进行背部致敏造模,第7天进行抗原攻击并取材。测量各组大鼠背部皮肤组织蓝斑的直径;HE染色法观察致敏区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致敏区域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E及组胺(HI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致敏区域皮肤组织IL-33、ST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蓝斑直径明显增大(P<0.01),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升高(P<0.01),血清IgE、HI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皮肤组织IL-33、ST2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苍耳子含药血清对免疫球蛋白E(IgE)致敏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和调控途径。方法:小鼠喂服苍耳子水溶液,制备含药血清;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苍耳子含药血清对肥大细胞活性的影响。IgE致敏肥大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10%苍耳子含药血清组和富马酸酮替芬组。药物干预后,乳酸脱氢酶(LDH)法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毒性和脱颗粒率;ELISA检测细胞炎症活性介质β氨基己糖苷酶A (β-hexosaminidase A)、白三烯C4(LTC4)和组胺(histamine)的释放情况;F-actin微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苍耳子含药血清对正常肥大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与正常对照细胞相比,模型对照组细胞毒性和脱颗粒率增加,β氨基己糖苷酶A白三烯C4、组胺的释放显著增加,细胞变形数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10%苍耳子含药血清和富马酸酮替芬组细胞毒性和脱颗粒率显著降低,β氨基己糖苷酶A、白三烯C4、组胺的释放显著下降,细胞变形数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苍耳子含药血清可抑制肥大细胞变形...  相似文献   

6.
肤敏水煎剂抗过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肤敏水煎剂的抗皮肤过敏作用进行试验研究,探讨肤敏水煎剂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同种和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右旋糖酐所致的小鼠全身瘙痒试验、组胺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试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试验、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豚鼠由牛血清致敏的Ⅰ型超敏反应的发敏和死亡时间测定试验及致敏豚鼠血清 IgE水平测定试验.结果与结论肤敏水煎剂对以上 9个试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肤敏水煎剂具有抗过敏、抗炎及调节免疫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黄止咳颗粒平喘止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颗粒平喘、止咳、祛痰作用。方法:采用乙酰胆碱与组织胺等量混合液引喘法、致敏动物抗原攻击法、豚鼠气管段法观察其平喘作用;采用氨水、枸橼酸喷雾致咳法观察其止咳作用;采用气管段酚红排出法观察其祛痰作用。结果:苏黄止咳颗粒可显著延长乙酰胆碱与组织胺混合液引发豚鼠抽搐的潜伏期,降低致敏动物抗原攻击致哮喘豚鼠气管肺灌流液中白细胞数及腹腔液中肥大细胞脱颗粒发生率,明显降低气管平滑肌张力;显著延长枸橼酸喷雾引咳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其咳嗽次数,延长氨水喷雾致咳小鼠的半数小鼠咳嗽时间;并增加小鼠气管对酚红的排出量。结论:苏黄止咳颗粒具有明显平喘、止咳、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8.
绿原酸对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对未致敏和致敏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绿原酸的致敏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正确评价绿原酸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地位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未致敏RBL-2H3细胞和致敏RBL-2H3细胞模型,观察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比色法检测过敏介质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中性红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法检测 Annexin V阳性细胞率.结果: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直接刺激RBL-2H3细胞并未引起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将RBL-2H3细胞与绿原酸或双黄连致敏血清共孵育致敏后,绿原酸完全抗原再次作用于细胞,可引起细胞组胺释放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Annexin V阳性细胞率和中性红染色脱颗粒细胞率均明显增加.结论:绿原酸作为小分子物质,以半抗原形式存在,本身不具有致敏性,但它能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产生免疫原性,从而引起过敏反应.绿原酸作为双黄连注射剂的一种有效成分,同时也是双黄连注射剂引起变态反应的一种致敏原.  相似文献   

9.
不同偶联率绿原酸全抗原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偶联率人工抗原绿原酸-牛血清(CGA-BSA)的免疫原性,为确定绿原酸全抗原的致敏性研究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方法:将不同数量的CGA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得不同偶联率的完全抗原后,用这些抗原免疫BALB/c小鼠和SD大鼠,制备抗血清,通过ELISA法检测其IgE抗体和组胺水平,并对不同偶联率的CGA-BSA进行被动皮肤过敏实验(PCA),测定其抗体效价。结果:CGA-BSA偶联率为20时所免疫的BALB/c小鼠产生的IgE和组胺抗体水平最高。PCA实验也证明偶联率为20的CGA-BSA致敏动物产生的IgE抗体滴度比其他偶联率的CGA-BSA致敏动物产生的IgE抗体滴度高,组胺含量也高于其他组。结论:CGA-BSA的偶联率为10~20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应用于绿原酸免疫原性的鉴定,其中以偶联率20的CGA-BSA免疫原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鼻舒滴丸抗过敏作用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中药鼻舒滴丸 (BSDW)对 2 .4-二异氰酸甲苯酯 (TDI)和组织胺造型豚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 10%TDI橄榄油溶液为致敏剂造成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 ,观察BSDW对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部症状、病理组织学及对血和鼻粘膜中组织胺含量及血清IgE含量的影响。采用组织胺造成豚鼠休克模型 ,观察BSDW对组织胺造型豚鼠的症状影响。结果 :BSDW可显著减轻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鼻粘膜病理改变 ,与造型对照组相比可使鼻粘膜柱状上皮和固有层腺体增生显著减轻 ,固有层嗜酸性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明显减少 ,纤毛明显修复。还可明显降低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血清IgE的水平 ,减少血清及鼻粘膜中组胺的含量 ,可显著延长变应性鼻炎模型和组织胺造型豚鼠喘息和惊厥出现的时间 ,明显减少豚鼠哮喘的次数及延长组织胺造型豚鼠休克死亡时间。结论 :鼻舒滴丸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其抗过敏作用的机理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IgE的含量、抑制全血和鼻粘膜中组织胺的释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