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手法复位牵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牵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4例病人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 (A组 ) 6 3例 (在进行牵引手法复位治疗同时 ,配合中药鹿丹汤内服 )和手法牵引组 (B组 ) 6 1例 (只进行手法复位及牵引治疗 ) ,两组均经过 2 0d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综合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手法牵引组 (P <0 0 1)。结论 手法复位牵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肩关节脱位是伤科常见症。因为肩关节是上肢持物及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关节盂如盘形,小而浅,关节囊前下部薄弱,故肩关节容易发生脱位。治疗方法甚多,有足蹬法、拔伸托入法、屈肘旋转法等,均有一定疗效。笔者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自1987年以来在上述多种手法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总结出一种治疗肩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3.
“分型论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31-132
目的探讨"分型论治"治疗法在临床治疗颈性眩晕上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通过笔者对2010年6月至2011年5在浙江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就诊的62例临床颈性眩晕的确诊患者进行的运用推拿手法治疗法的疗效观察进行讨论。结果上颈性眩晕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3%,下颈性眩晕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3%。结论 "分型论治"治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保证远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指在头位改变时出现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前庭半规管疾病,约占所有周围性眩晕患者的20%左右[1],近年来通过应用新的治疗技术——耳石手法复位法,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应用此技术治疗BPPV患者82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均选自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院的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病例。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器械检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诊断为BPPV。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对照组78例。治疗组男…  相似文献   

5.
仰卧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257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苏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08-109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6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美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加西比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29%、97.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患者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出现的短暂旋转性眩晕与眼震 ,它是一种外周前庭性疾患 ,占所有眩晕患者的17 %~22 % [1],多具有自限性 ,但也有部分患者长期迁延不愈。既往BPPV以保守治疗为主 ,主要采用前庭习服训练 ,患者常因不能耐受反复头位改变引起的眩晕而难以坚持。而各种手术治疗因固有的并发症、危险性及疗效的不确定性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国内外相继成功开展了新的治疗技术———耳石复位法 [2~5],并逐步…  相似文献   

8.
贾松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14-41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颈部水针刀松解药物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6例临床症状典型的患者,应用手法复位结合颈部水针刀松解药物注射进行治疗。结果取得97.5%的总有效率。结论手法复位、水针刀松解及药物注射可恢复颈椎诸关节的生理平衡,增加椎动脉血供,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状态,是治疗治疗颈性眩晕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吴氏手法对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性眩晕病人196例.根据手法治疗方式分为吴氏手法组(手法组)100例和常规手法组(对照组)96例,均进行4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其中手法组接受吴氏手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头晕评估问卷(DHI)评估眩晕症状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程度和头晕评分量表(DARS)评估病人眩晕的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手法组DHI和DARS评分与对照组DHI和DAR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4周康复治疗后,两组病人DHI评分和DA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手法组病人治疗后DHI及DAR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病致颈性眩晕在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能取得较满意疗效,而吴氏手法相较于常规颈部推拿手法,在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中更具优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BPPV)的效果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5-70岁,后半规管BPPV31例,水平半规管BPPV9例,分别采用Ep-ley法、Semont法、Barbecue翻滚法及Gufoni复位法治疗。结果:后半规管BPPV31例,27例经用Epley法,4例经用Ep-ley法联合Semont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9例,6例采用Barbecue翻滚法,3例采用Gufoni复位法;其中38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9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的20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15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痊愈15例(75%),其中12例(60%)在首次治疗后即无复发;好转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 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门诊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次仰卧位拔伸法区分颈椎病变所致血压增高和颈椎病变同时患原发高血压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38例,均为既往或此次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颈椎病并高血压患者,就诊时给予所有对象单次仰卧位拔伸法治疗,将SBP或DBP下降≥10mmHg或DBP降至正常的患者共17例归为实验组,余21例血压无明显改变者归为对照组。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推拿结合颈椎持续牵引手法针对颈椎病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按颈椎病对症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无效这一原理鉴别颈性高血压和颈椎病合并高血压。结果实验组患者疗后SBP、DBP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且两组SBP、DBP对比P均<0.05。结论单次仰卧位拔伸法可帮助临床医师提高颈性高血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BPPV患者,均采取耳石复位法治疗,2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50例BPPV患者治疗均顺利结束,2周后治愈38例(占76.0%)、改善7例(占14.0%)、无效5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结论 耳石复位疗法可安全有效地治疗BPPV,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颗粒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门诊采用颗粒昨位法治疗的1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回顾分析。结果:10例眩晕和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4例症状改善,2例无效。总有效率87.5%,结论:颗粒复位法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改正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候群.多由颈部不同疾患而引起.笔者对67例患者进行了针刺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辩证分型用药结合西药常规用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西药常规用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63.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是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原因[1].症状可因头位改变而突然出现,如坐位躺下、低头或仰头时,以短暂发作(数秒至数十秒)的严重眩晕及眼震为特征,可伴恶心、呕吐,但无听力丧失,变位眼震试验阳性.笔者利用Epley及Barbecue翻滚法治疗BPPV患者5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永忠 《海峡药学》2003,15(3):55-56
目的  探讨盐酸川芎嗪对中老年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中老年颈椎病引起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 78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0例 ,对照组 3 8例。采用 5 %葡萄糖盐水或 0 .9%氯化钠溶液 2 5 ml,加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80 mg静滴 ,1日 1次 ,10 d为一疗程。 结果  加用盐酸川芎嗪组 ,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川芎嗪有类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能促进血管分泌一氧化氮 ( NO) ,明显扩张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 ,对中老年眩晕症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风府穴封闭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52例)采用风府穴封闭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夹脊穴封闭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