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岩 《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0):637-638
本研究从我院14年间剖宫产率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中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与围产儿病死率的关系,以找出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咏  贺海林 《现代医院》2010,10(8):31-3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9488例作统计分析。结果 5年总的剖宫产率为37.41%,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5~2008年剖宫产指征第一位为胎儿窘迫,2009年第一位为疤痕子宫。疤痕子宫及社会因素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涉及医学、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小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17-1818
目的:总结近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6年来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②剖宫产指征中自2001年始社会因素呈迅速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力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近5年上海市闵行区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闵行区近5年妇婴卫生工作季度报表和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仍呈上升趋势,阴道难产助产率呈下降趋势;2上海户籍孕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上海户籍孕妇,但差距逐年缩小;3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前4位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瘢痕子宫顺位逐年上升,2012年升为第一位,胎儿窘迫、头盆不称逐年下降,社会因素无明显变化。[结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医疗、经济等因素导致剖宫产指征的放宽。需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干预,将剖宫产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1至2015年之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指导如何进一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5之间总分娩例数5 291,总剖宫产1 823例,比较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2011年至2015年剖宫产率分别为42.02%、42.95%、35.00%、25.43%、26.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2013年破宫产率较2011年和2012年明显偏低(χ2值分别为4.13、4.53,均P<0.05),2014年较2011年至2013年水平均明显降低(χ2值分别为4.21、4.77、5.12,均P<0.05),2015年与2014年组间破宫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1.02,P>0.05)。至2013年社会因素导致的产程异常和胎儿窘迫比例明显低于2011年水平(χ2值分别为4.21、7.46,均P<0.05),2014年及2015年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明显回升,较2013年显著升高(χ2值分别为4.31、4.02,均P<0.05),社会因素比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水平较2011年水平明显偏低(χ2值分别为12.64、5.43、7.32、4.94、5.33、5.01,均P<0.05),而瘢痕子宫、双胎妊娠、臀位、脐带绕颈、前置胎盘以及其他等非社会因素比例呈现总体显著上升趋势(χ2值分别为6.21、4.67、5.23、4.37、5.83,均P<0.05)。结论近5年来泉州市泉港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呈现下降趋势,剖宫产指征构成也出现明显的改变,对于之后的剖宫产率的进一步控制做出干预方向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2000-2009年间剖宫产指征的比较,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0-2009年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已经上升为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不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04~2007年我县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为指导合理的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3年来我县(县医院、县保健院)分娩及剖宫产资料。结果3年间住院分娩总数为4227例,剖宫产率为:43.44%,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顺位前6位,共1040例,占75.22%。指征顺位前6位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头盆不称、脐带绕颈、臀位、妊高征。结论发挥健康教育的先导作用,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及职业操守,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推广使用适宜产科技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银花  王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36-2637
目的:总结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5年为8.9%,2004年上升至47.5%,增加5.6倍。②1995~2001年剖宫产的指征难产为第一位,而近3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9.
张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576-2577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指征变迁及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安阳市妇幼保健院1986、1996和2006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剖宫产率为8.7%,1996年为22.02%,2006年为45.30%,3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986年剖宫产指征分别为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头盆因素和社会因素;2006年社会因素跃居首位,其次为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头盆因素。结论: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时监护技术及助产技术,将剖宫产率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靖丽娟  陈红越  滕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31-5132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社会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2000~2008年各年剖宫产率变化情况。从1990年、1995年、2001年、2004年、2008年各抽查200份病例,对各年的剖宫产指征进行比较。结果:2000~2008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近20年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剖宫产指征中头盆因素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者所占比例居剖宫产指征的首位。结论:目前,较高的剖宫产率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肖鸿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33+135-133,13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2010-2012年足月分娩病例,就各年度阴道助产与具体剖宫产情况,各年度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分析2010-2012年总足月分娩资料,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表现,剖宫产率表现为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因素、臀位、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为剖宫产手术主要指征,在构成比及顺序上各年度指征存有差异。结论针对诱导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以降低不良事件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近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中的变化,对如何降低剖宫产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该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面对当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在整个剖宫产的指征中,既包括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包括母体自身的因素。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在造成剖宫产率持续升高这一现象中,其基本原因在于无医学指征,而要想降低剖宫产率,其关键因素在于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将社会因素降到最低,在提高产科质量的同时,还能为母体健康提供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术指征构成,探讨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0年9月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剖宫产率及指征构成。结果 2905例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率为46.66%;疤痕子宫、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六种指征占81.13%。结论社会因素是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蔡圣芸  惠宁  费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47-1849
目的:分析近10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长海医院1993~1995年的剖宫产病例944例、2003~2005年间的剖宫产病例19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前后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3~1995年剖宫产率为39.95%,2003~2005年剖宫产率为73.69%,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两组前4位剖宫产指征均为胎儿宫内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妊高征及臀位,但胎儿宫内窘迫所占比例有明显上升。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适当控制剖宫产率,选择最有利于母婴健康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在江苏省金坛市中医医院分娩的25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不同时期剖宫产率及其指征比率的变化。结果2010—2013年我院剖宫产率分别为57.43%、55.94%、56.71%、55.51%,平均剖宫产率为56.18%。剖宫产指征前五位分别为: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结论高剖宫产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加强围产保健宣传力度,更新产科医生服务理念等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宇  林春晓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72-2973
目的:观察10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探讨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21685例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995年为14.53%,2004年为34.10%;②1995~2002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1位,而近2年,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因此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6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翠金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54-1255,1265
[目的]剖析近6年剖宫产率逐步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间某院剖宫产病例的主要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及主要排序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迁因素:剖宫产构成比中,社会因素、羊水过少、巨大儿有显著升高;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有所下降;胎位异常、剖宫产再孕、骨盆狭窄变化不大。[结论]社会因素是造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要降低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必须全社会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本院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动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201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4206例(阴道分娩2342例,剖宫产1864例)分析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2010—2014年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平均剖宫产率仍为44.3%。2010—2014年,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13.5%上升至26.6%;瘢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12.9%上升至17.7%;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29.2%下降到18.3%,以难产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29.8%下降到22.4%;而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及其他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无明显变化。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等导致的不必要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城乡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城乡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差别。方法:分析城乡两所医院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城市剖宫产率明显高于乡村;剖宫产指征城市以脐带绕颈占第1位,而乡村以难产占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与医患双方有关。为减少对产妇和新生儿不必要的伤害,应该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以维护母婴利益。  相似文献   

20.
郭政  张润香  郭皓靖  李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089-3092
目的:探讨近20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990~1999年(前10年组)与2000~2009年(后10年组)的剖宫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10年剖宫产率分别为16.31%、3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8.94,P=0.000);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4.52‰、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7,P=0.000)。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呈负相关,前10年相关系数-0.738,P=0.015;后10年相关系数-0.638,P=0.047。前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臀位、胎儿窘迫、剖宫产史、子痫前期;后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剖宫产史、臀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结论:1990~2009年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指征明显变化,超出单纯医学指征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