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由于人们对中药的错误认识,认为中药无毒无副作用,在无医师诊断指导下自己使用偏方或增大药物剂量从而出现中毒。有毒中药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是泛指一切中药的作用或偏性。狭义的则指进入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产生病理  相似文献   

2.
凡是具有强烈作用,可能引起某些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及具有毒理作用,可能导致中毒的药物,都属于有毒性的。一般所理解的中药毒性是广义的:泛指药性的一部分;古代本草及药典所标明的“大毒”、“有毒”、“小毒”就是指狭义的中药毒性。综上所述,可以分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3.
中药毒性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药毒性理论在临床中药学中的意义、历史沿革、内容等进行回顾探讨,历代本草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主要包括三种含义:毒就是药,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毒是指药物的偏性;毒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又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广义“毒”即是药,就是药物的偏性,泛指一切药物。狭义的“毒”是指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就是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强调毒性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建议将毒性的概念与其相应的现代科学实验数据结合,以使其能科学化,精确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在现代应用中,时常会出现毒性的报道,本文试就中药毒性的定义、产生原因、预防措施等加以略述,希期对中药的毒性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药在治疗疾病产生疗效的同时,其毒性问题也不容忽视,部分中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肾脏等器官损害.中药肾毒性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总结中药产生肾毒性的原因及作用机制、肾毒性的常用评价方法、降低中药肾毒性的策略等,以期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中药的肾毒性,防止临床肾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毒性中药多药力宏大,用时毒副作用也大,而它们对许多疾病有着独特疗效,运用得当每可使沉疴立起,而使用不当则危害非浅,故对毒性中药的合理运用十分重要。本文试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毒性中药的合理应用作一探讨。1 对证用药 中医历来讲究对症下药,而对毒性中药更当如此,虽然毒性中药毒副作用大,容易中毒,我们也不必望而畏之不敢运用。只要我们辨证无误,用之对证则一般不会发生中毒现象,例如张仲景运用毒剧药半夏治疗妊娠恶阻;吴鞠通治疗一产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毒性一词至今尚无确切概念,或以毒解毒,或以毒药释毒性,引起思想混乱。为此,本文尝试为毒性确立概念,以正词义。方法从毒性的字意确立毒性的词义,进而确立毒性的概念。结果从《说文》到《辞海》逐步形成毒性的概念。结论毒性是指在相对小的剂量和相对短的时间内,药物对机体产生的影响生理功能或导致组织器官损害的药效反应。毒药是指具有毒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 ,各国住院病人经常发生药物 (西药)不良反应 ,最低为 1% ,最高达到 30 % ,一般为 10 %~2 0 %。西药不良反应如此高的发生率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不少国家制定了西药不良反应监查制度。 196 8年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由 4 6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药品监察合作计划 ,我国也于 1989年 11月成立了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查中心 ,1993年又在 2 6个省、市、自治区和部队中确立了 85个重点监查医院 ,并建立了药品不良监查报告制度。作为一个中西医并重的国家 ,我国中药的使用相当广泛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药是天然药物 ,没有…  相似文献   

9.
中药虽为天然药,毒副作用不如西药大和严重,却也有毒副反应。本文通过对中药毒性的含义、产生毒性的原因及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等方面的阐释,使大家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用药,从而减少和避免药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10.
尹晓娜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0):138-138,141
通过对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中药去毒的科学方法.为中药炮制和科学处理中药毒性提供参考依据.科学炮制和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对提高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作用,对中药炮制、制剂和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中药肾毒性的临床报道进行了研究,以探讨中药致肾损害的一般规律与有关特征,并对其病理改变、发病机理与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一些中药具有肾脏毒性,表现各异,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慎用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相似文献   

12.
中药伤肝、伤肾、致癌的社会报道,已经造成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在国内外的影响已经超过"废医存药"对中医药事业的伤害。如何正确面对中药毒性,如何在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避免脱离中医实际、求果而不证因,改变将中药毒副作用归责于整个中医学科的思维定势,正确运用科学逻辑原理,公正、客观、全面、系统、科学地评价中药药效和毒性,才能得出公允的结论。真正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才是中医科学化的唯一正途。  相似文献   

13.
治疗肾病常用中药的肝毒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难治性进展性疾病之一,为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的一种病症。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列举了肾科常用中药,从其功效、药理及肝毒性等方面作出简要的介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中药毒性及药物性肝病的含义,认为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如苷类、生物碱类、萜与内酯类以及毒蛋白类可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采用合理配伍、科学炮制等方法降低其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中药毒性特征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毒性是近年来中医药科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中药毒效二重性既是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外在体现,也是中医药未来生存发展的根本。从中药的毒性含义、毒性特征的辨析等方面对中药毒性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展望了信息技术在中药毒性特征研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几种中草药复配杀虫剂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开发植物杀虫剂资源及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用两种粉剂和两种醇剂的杀虫应用浓度给小白鼠灌,而家兔则行皮肤刺激试验。结果显示,除醒剂Y-13经口有中毒情况发生外,其它3种制剂均无中毒现象,醇剂Y-13的家兔皮肤也无刺激反应发生。作者认为:4种制剂在有杀虫效果的前提下,杀虫应用浓度对人和动物都较安全。有开发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研究现状、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毒增效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因而减毒增效实现的方法、途径和机制便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减少毒效物质溶出、阻断毒性物质或代谢产物与毒靶器官结合、影响毒性物质代谢速率等方面分析了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8.
开发有效、低毒的抗癌中药的有效途径为:①采取药效与毒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原药材、毒性成分(组分)和去毒药材的抗癌效果,建立科学的存效脱毒(减毒)方法。②建立符合中医理论的“抗癌中药癌症毒理实验动物模型”来评价抗癌中药的毒性。③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疗效为中心,确定抗癌新药的“效_毒”关系、建立与中医理论相适应的动物模型及多种靶点筛选模型,开展抗癌中药新药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窦灵合剂及浸膏的急性毒理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清窦灵合剂组按每次0.8mL/20g体积灌胃给药,24h内灌胃3次,每次间隔4h。对照组1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方法、剂量同清窦灵合剂组。清窦灵浸膏组按每次0.8mL/20g体积灌胃给药,1次/d,对照组2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方法、剂量同清窦灵浸膏组。观察14d,记录小鼠的外观、饮食、活动、排泄、体质量及死亡等情况,14d后解剖小鼠观察其重要脏器的变化。结果小鼠灌服清窦灵合剂120倍临床剂量,清窦灵浸膏162倍临床剂量,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清窦灵合剂组、清窦灵浸膏组、对照组1、2一般表现、主要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14d内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清窦灵合剂及浸膏临床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太海燕 《医学综述》2014,20(19):3569-357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酒精性肝病患者有迅速增多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酒精性肝病发展后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高效、低毒的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该文就中药抗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在动物模型的建立、药理指标、作用机制的研究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