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白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不同性别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测查。结果: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发病年龄显著低于男性,HAMD的躯体化/焦虑、睡眠因子显著高于男性,而认识障碍、迟缓和绝望因子评分显著较男性为低。另外,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共病显著高于男性。结论: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男女住院抑郁症患者的起病年龄、症状等的差异。方法:收集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和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性别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女性患者首发年龄早于男性,且20岁以前发病者多于男性;女性患者病程长于男性,发病次数也多于男性;男性患者未婚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男性患者在迟滞、疑病、自知力缺乏和阻滞等症状突出,而女性患者以激越、全身症状、躯体焦虑和睡眠障碍等为主。女性患者发病前生活事件多于男性。结论:男性和女性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年龄、发病诱因、症状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进行随访检测,探讨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检测63例首发老年男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并设20名健康对照.半年后根据疗效分为临床症状控制组(41例)和临床症状未控制组(22例),分别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首发老年男性抑郁症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半年后临床症状控制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改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临床症状未控制组则与首次检测结果相仿. 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可能是老年男性抑郁症的免疫学标志之一,检测其含量有助于判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不同性别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抑郁症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对我院1995年1-12月出院的抑郁症病历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结果男女抑郁症病人具有相同的发病年龄,多数起病有一定诱因,病前性格均以内向主;女性结婚率较高,男性的阳性家族史多于女性;在症状上女性以自杀企图,躯体不适多见,而男性以自杀行动,自责自罪多见。结论抑郁症在不同性别间确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性别的抑郁症病人在其初发年龄、病程、复发频率、临床表现及其预后等方面均有显著区别[1]。目前已有学者报道,女性抑郁症病人其初发年龄较男性早,且病程长,疗效缓慢,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焦虑,躯体化障碍、惊恐发作、进食障碍及自责;而男性病人则以绝望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收集240例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病程、阳性家族史、临床症状、病前人格和诊断分型等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首次发病年龄、病程和阳性家族史无性别差异,读心症、钟情妄想、其他妄想、思维逻辑性障碍和怪异行为等阳性症状在男性患者组和女性患者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其他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7.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现象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现象学特征。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收集33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患者(老年组),30例18—50岁首次发作的患者(青壮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组焦虑、激越、疑病、记忆减退、胃肠症状和伴发躯体疾病明显多于青壮年组,焦虑程度较青壮年组严重。老年组近期疗效比青壮年组差。结论:老年抑郁症症状特征及预后各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季节性发作规律抑胡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对23例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与非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的发病情况,症状特点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组的睡眠过度,进食亢进等发生频率显著高于非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P<0.05),其发病年龄较早,女性多见,精神病性症状及自杀观念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较轻(P<0.05),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的临床相有一定的特点。对丰富抑郁症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首发与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异同点.方法 应用自制量表调查109例老年期首发抑郁症患者(老年首发组)与89例老年期复发抑郁症患者(老年复发组)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首发组患者的激越、疑病症状、躯体症状和记忆减退,均显著高于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首发组躯体症状中的心血管系统症状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首发抑郁症不同于老年复发抑郁症,激越、疑病、躯体症状和记忆障碍等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作者对1981~1991年连续住院的370例(男212,女158)情感性精神病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发现男性阳性家族史比率低于女性,首次以躁狂发病者男多于女,首次抑郁相发病者女多于男;男性患者双相型比女性多,而女性患者单相超过男性。在双相患者中,男性首发年龄显著高于女性,且男性双相的首次住院年龄大于女性。男性病例的病程、住院次数和发作次数均高于女性,男性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这些结果提示情感疾病在临床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作者对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性首发抑郁症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及差异。方法:入组首次发作且未经治疗的男性抑郁症患者50例(抑郁症组)、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精神分裂症组)与健康对照者45名(对照组)。使用听觉Oddball诱发模式测量P300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抑郁症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与精神分裂症组的P300电位均表现为N2、P3潜伏期延长(P0.01),P3波幅减低(P0.01),但两病例组间N2、P3潜伏期及P3波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HAMD评分、精神分裂症组BPRS评分与P300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首发男性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受损,但尚未发现两种疾病之间存在认知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有自杀风险的急性期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临床症状的性别差 异。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 2021 年 7 月— 2022 年 12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 院的 143 例有自杀风险的急性期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 63 例,女性 80 例。收集患者的一般 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焦虑、 抑郁症状。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血清总甲状腺素(TT4 )、总三 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游离甲状腺素(FT4 )、促甲状腺素(TSH)及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血脂水平与 HAMD-24、HAMA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离异/丧偶的女性患 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32.50%(26/80)比 7.94%(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525,P< 0.001)。男 性患者的体重减轻因子评分[0(0,2.00)比 0(0,1.00)分]、HAMD-24 总分[31.00(28.00,36.00)比 28.00 (25.25,33.75)分]、躯 体 焦 虑 因 子 评 分[8.00(6.00,11.00)比 6.00(4.00,8.00)分]、HAMA 总 分[23.00 (20.00,27.00)比 21.00(19.00,25.00)分]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男性患者的 TC[(4.30±1.05)比(4.97±0.96)mmol/L]、HDL-C[(1.18±0.30)比(1.29±0.28)mmol/L]、LDC-C[(2.70±0.81)比 (3.16±0.75)mmol/L]及 TG [1.09(0.87,1.46)比 1.45(1.09,2.02)mmol/L]水平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P< 0.05)。相关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的 TC、LDL-C、TG 水平与 HAMD 中的绝望感因子评分呈负 相关(r=-0.280、-0341、-0.312;P< 0.05);而女性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与 HAMD、HAMA 评分不存在相 关性(均P>0.05)。结论 与女性患者相比,有自杀风险的男性急性期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 血脂水平更低,且血脂水平与临床症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对入组的难治性抑郁症和非难治性抑郁症进行调查和评定,并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难治性抑郁症组在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和慢性起病者的频率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两组在发作次数、住院次数、起病形式、绝望感、躯体焦虑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影响难治性抑郁症因素依次为: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首次发病年龄、慢性起病形式及躯体焦虑因子。结论发作次数频繁,病中绝望感重、躯体焦虑明显可能是难治性抑郁症的有效预测因子,临床上仅凭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不足以区分两组患者。抑郁症伴有其它慢性躯体疾病、首次发作年龄偏小、起病形式缓慢且躯体焦虑症状严重者,可能是导致抑郁症难治性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42例首次发作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就其症状、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农村患者多于城市患者;年龄越大,住院治疗人数越少;男女患者之间,城乡患者之间疗效比较无差异性。提出临床上要注意患者躯体疾病,治疗药量不宜过大,尽量单一用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抽取100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组(观察组)和冠心病未合并抑郁症组(对照组),并对比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发生原因,以及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和死亡情况。结果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为54%,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兴趣减退等。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以及缺血性ST-T波段改变等发生率均明显更高(P0.05)。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两年内死亡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概率较高,且多表现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其预后较差,临床上应对该疾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的抑郁症患者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方法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60名抑郁症患者和60名正常人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测定。结果正常被试与抑郁症被试在总体幸福感及各分量表分数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别(P<0.05)。不同性别的抑郁症患者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总体幸福感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女性在幸福感体验和情感体验上都比男性高。结论抑郁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相对正常人较低,女性抑郁症患者在幸福感体验和情感体验上都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住院男性及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认知功能等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收集临床资料,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检测认知功能。结果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年龄要早2.8岁,首次住院男性患者年龄比女性患者早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在男性患者中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患者单身(未婚或离异)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ANS、WCST测查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精神症状方面,男性患者的夸大症状及情感交流障碍比女性更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NSS总分、各分量表分及HAMD评分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发病年龄要早于女性;在精神症状方面男性于女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知功能两者之间无差异;男性患者单身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有自杀意念的青中年与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特征,为临床问诊及治疗的侧重点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共160例,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各8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分别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和自杀意念,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自杀意念的特征。结果 1两组患者的性别、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职业、有无配偶、受教育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1=18.051,t_2=11.487,t_3=80.906;P均0.01);2两组HAMD-24总评分、体重因子评分、认识障碍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中年患者的日夜变化和绝望感因子评分高于老年患者,焦虑/躯体化、迟缓和睡眠障碍因子评分低于老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1=2.157,t_2=5.642,t_3=-2.916,t_4=-2.223,t_5=-3.932,P0.05或0.01);3两组患者SIOSS总评分、乐观因子和掩饰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中年患者的绝望因子评分高于老年患者,睡眠因子评分低于老年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1=2.045,t_2=-3.953,P0.05或0.01)。结论新疆地区有自杀意念的青中年抑郁症患者与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自杀风险无差异,但在临床症状上不同,青中年患者绝望感更强烈、日夜变化更明显,老年患者躯体化症状更突出、睡眠更差、记忆力、注意力更差,行动更迟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部分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Psychogenic nonepileptic seizures, PNE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PNES患者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s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一般临床资料中,视频脑电图监测并记录到的PNES在性别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平均年龄、平均发作时间、有无家族癫痫史、有无头颅损伤史及婚姻状况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比不同性别患者发作时症状特征发现,其发作时表现在男女性别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有差异(P0.05)。在发病年龄对比中,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但PNES在各年龄组中发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西藏地区PNES患者在性别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但发作时间、是否结婚、有无癫痫家族史等方面则无。西藏地区PNES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内,发作时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3个汉族家族性PKD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详细的家系调查。结果3个家系共有患者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起病年龄1~10岁,发作由运动诱发,发作时意识清楚,发作持续时间在30s以内。查体未见异常,无明显智能障碍。发作次数10~50次/d,随年龄增长发作次数减少,卡马西平可完全缓解症状。家系遗传方式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家系中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比女性严重,未经治疗时,女性患者症状自然缓解的年龄比男性患者早。结论家族性PKD的主要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临床及遗传上可能存在异质性。男性患者临床表现比女性严重,可能与不同种族的遗传异质性有关。女性患者比男性症状轻,自然缓解年龄早,可能导致多数女性患者不完全外显,使得女性发病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