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亚  张艮甫  黄赤兵  贾维胜  贺伟峰 《重庆医学》2006,35(16):1471-1472
目的 探索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技术的改进,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供心升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供心肺动脉与受体颈外静脉吻合的方法进行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结果 应用本方法完成手术50例,成功46例,供心缺血时间平均为40min,总手术时间在90~100min之间.结论 经改进的手术方法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能够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2.
改良Cuff技术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改进Cuff技术制作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以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使用自制套管将供心肺动脉套接于受体右颈外静脉,将供心升主动脉套接于受体右颈总动脉。结果 正式实验40例,手术成功率92.5%。手术时间约60min,供心冷缺血时间小于30min。结论 改良Cuff技术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无需显微外科操作,是一种经济实用、稳定可靠、易于复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 引言随着移植免疫研究对供、受体间种系纯化程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小鼠正成为器官移植的理想动物. 我们在成功建立大鼠腹部、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对已建立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加以改进[1,2].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摸索稳定的手术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手术方法,将供者心脏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者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成功地建立了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果:手术25次,成功18次,手术成功率72%。结论:手术方法稳定,为以后进一步进行移植免疫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蔚  杨康  姜恒 《重庆医学》2004,33(12):1777-1778
目的为方便现代移植免疫学研究,我们建立了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为今后的器官移植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C57小鼠为受体,Balb/c小鼠为供体,参照Ono法并加以改良,将供体升主动脉、肺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连续吻合. 结果正式试验25次,4例在72h以内死亡,其余21例均长期存活,手术成功率为84%. 结论在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基础上,处理好心脏移植的5个关键步骤,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即可顺利建立.  相似文献   

6.
牟艳  杨洪吉 《四川医学》2012,33(1):24-25
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归纳总结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鼠60只,行30对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取供体心脏时,用4℃肝素水从下腔静脉持续灌注冲洗,待肝脏变色后,剪断腹主动脉,再持续冲洗,待流出液变淡后,进入胸腔取供体心脏,移植手术是在10倍显微镜下由单人操作完成,术中将供体小鼠心脏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小鼠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手术完毕后,用棉签压迫止血,1 min后缓慢放开,将供体心脏置于受体腹右侧.结果 共实施手术30例,成功27例,成功率为90%;移植心脏存活> 30d;移植心脏5min内复跳,并且活动有力.结论 通过不断优化操作流程和手术技巧,保证了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质量及成功性.  相似文献   

7.
两种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复制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两种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的优缺点 ,为不同实验中选择术式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放大 16倍的显微镜和显微外科手术器械 ,单人操作完成同品系或者同种异体小鼠腹部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两种术式 ,比较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结果 :腹部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85 %和 6 0 % ,前者失败原因主要为出血 ,后者主要为吻合口狭窄。两种术式同种异体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无明显差异〔(7.6±0 .9)天vs(7.5± 1.0 )天 ,P >0 .0 5〕 ,二者均明显短于同系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平均 >10 0天 ) ;两种术式手术时间存在明显差异 ,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的受者准备、动脉和静脉吻合以及总手术时间上均比腹部异位心脏移植短。结论 :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 ,如注重手术成功率时 ,应选择腹部异位心脏移植 ;注重缩短手术时间时则应选用颈部异位心脏移植。  相似文献   

8.
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和研究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及急性排异反应。方法 将Chen氏术式加以改进 ,将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 ,进行 6 0次小鼠颈部心脏移植。结果 新方法使供心总缺血时间缩短至 30min ,7d存活率提高到 98%。结论 改进后的模型简单实用 ,提高了小鼠颈部心脏移植存活率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改进法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方法:120只Lewis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对,行改进法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大鼠供心无名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者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行端侧吻合;对照组20对,行Chen氏法(陈忠华所创之术式)心脏移植。结果:实验组总缺血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74±1.67)min与(0.97±0.23)ml,移植心存活时间超过6周。对照组分别为(56.06±3.07)min与(2.18±0.27)ml,移植心存活时间超过6周。结论:改进术式可减少术中失血、提高手术速度、明显缩短供心总缺血时间,为安全、简便和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小鼠-大鼠异位心脏移植的手术方式,建立一种复跳率较高的心脏移植模型,并就手术技巧进行总结。方法改进麻醉剂为4%水合氯醛及手术方法技巧,颈部套袖法建立昆明小鼠-SD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150只。结果常规组和改进组供心复跳率分别为81.43%(57/70)及92.50%(74/80)。常规组总手术时间为72.57±10.52min,取供体时间为7.73±1.90min,而改进组分别为75.33±11.14min(P〉0.05)和8.96±1.93min(P〈0.05)。结论手术方法改进后供心获取时间虽然有所延长,但对手术总时间影响并不大,而供心的复跳率高,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近交系小鼠同种异体原位气管移植模型.方法:供受体体质量配对后,C57BL/6 和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对,A组为C57BL/6(供体) → BALB/c(受体)组,B组BALB/c(供体) →BALB/c(受体)组,昆明种小鼠10对作为C组即KM(供体) →KM(受体)组. 利用颈前肌肉及周围组织被覆移植气管提供血供建立同种异体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 使用HE染色以及扫描电镜对同种异体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进行评估,观察比较上皮积分、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无核软骨细胞/全部软骨细胞等指标.结果:A, B组全部存活,C组存活6只. A, C组移植气管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反应,B组无排斥反应发生. A, B, C三组上皮积分分别为: 1.094±0.120分,2.872±0.059分及0.995±0.444分;无核软骨细胞数/骨细胞总数比值分别为:(27.22±1.09)%, (10.60±1.01)% 及(31.40±6.43)%;淋巴细胞计数分别(20.18±1.31)个/HPF,≤5个/HPF及(22.55±4.87)个/HPF. A, B组及C,B组各项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C组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C组各数值离散程度均大于A组.结论:成功建立了C57BL/6(供体) → BALB/c(受体)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 近交系及封闭群模型均能反应移植气管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但封闭群模型稳定性较近交系差.  相似文献   

12.
近交系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近交系大鼠同种异位腹腔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ono术式建立Brown Norway到Lewis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将供心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采用分别结扎右上腔和下腔静脉后一次性集束结扎法取心,行端侧血管吻合连续缝合法。结果:共进行了48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经过预实验16只的技术总结,正式实验32只手术成功率为96.88%,供心冷、热缺血时间和心脏复跳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至60min。结论:加强供心的综合保护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是移植模型建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并改进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为研究器官移植免疫学提供支持。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将供者心脏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者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对受体准备和供体心脏摘取、修整以及血管吻合技术加以改良,观察改进后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其优势。结果 预实验完成50对。正式实验同系间移植完成20对,成功17对,成功率为85%。同种间移植完成15对,成功13对,成功率为86.7%。模型总成功率为85.7%。受体血管吻合前准备时间平均为11.2 ± 2.5分钟,供体心脏摘取、修整时间平均为13.6 ± 3.3分钟,供、受体血管吻合时间平均为21.7 ± 3.5分钟。改良后的心脏移植模型简化了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难度。结论 改进的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具有简便、成功率高等优势,为进一步进行移植免疫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术的改进和研究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及急性排异反应.方法将Chen术式加以改进,将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进行60次小鼠颈部心脏移植.结果新方法使供心总缺血时间缩短至30 min,7 d存活率提高到98%.结论改进后的术式简单实用,提高了小鼠颈部心脏移植存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可行的大鼠异位心肺联合移植模型,以利于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的研究及其实验性治疗研究.方法:分离受体Wistar大鼠颈部并形成皮囊,提供容受供体心肺的空间,分离颈总动脉.供体经过肝素化后,在0~4℃条件下取心肺,并作适当修剪,最后在0~4℃条件下将心肺供体SD大鼠的主动脉与受体Wistar大鼠的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并进行心肺复苏.结果:心肺联合移植正式手术50例,手术后通血复跳率96%.手术时间为(70±10)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40±10)min.手术主要并发症是动脉吻合口狭窄及出血,血栓形成,失血性休克.未作任何处理的移植心肺3天存活率82%.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颈部心、肺联合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近交系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并判断排斥反应发生的强度.方法:采用Kamada二袖套法,利用封闭群大鼠SD和Wistar进行建模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建立近交系大鼠DA→LEW肝移植模型,根据临床表现和Banff标准判断排斥反应发生的强度.结果:共施行DA→LEW大鼠肝移植模型15例,手术成功率86.7%,死亡原因为肝上下腔静脉漏血、肝下下腔静脉血栓、胆道梗阻.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Ⅰ级排斥反应,7 d以后逐渐达到高峰,除术后并发症致死外,剩余均在12 d内死于Ⅲ级排斥反应.结论:DA→LEW为稳定、强烈的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但近交系大鼠在组织结构上有其自身特点,给建模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制作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技巧并改良此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对传统Ono术式的受体准备、供心切取、供心移植等环节进行改良,建立Wistar和SD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果:共完成100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术,90例成功,手术成功率90%.结论:与传统0n0术式相比,此改良术式缩短供心冷缺血时问和腹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吻合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