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是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只有皮试阴性者才可以用药。但在皮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患者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此类患者在试验后按常规观察20min,无全身反应,但局部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即为疑似阳性:皮丘无增大,周围红晕大于1cm,并有密集的小红点;皮丘增大,较硬,周围红晕大于1cm;皮丘增大,较硬,周围有伪足;皮肤消毒处出现整片红晕。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右旋糖酐穴以下简称低右雪是临床上常用的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但此药的过敏反应时有发生,且来势凶猛。为防止低右过敏反应的发生,我院自1997年1月~2004年3月对1080例使用低右的患者行了用药前皮试,对皮试呈阳性者采取更换药物措施。在1080例接受皮试患者中,皮试呈阳性30例,强阳性1例。皮试后呈阴性患者经低右输液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1临床资料1.1低右皮试患者1080例,男931例,女149例,年龄45~72岁。1.2方法皮试前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取低右原液0.1ml,在前臂侧下段,做皮试注射,20min后观察结果并记录眼1演,呈阳性者禁用低右。1.3判断方法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肿块,肿块直径大于1cm,或者周围出现伪足,有痒感。强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硬块直径大于2.5cm以上,并带有痛感且全身瘙痒。1.4结果皮试1080例,阳性30例,强阳性1例。经皮试呈阴性1049例,静脉输液后均无再发生过敏反应。2讨论2.1低右皮试是预防低右过敏反应的重要措施,临床上通过先皮试后再进行静脉滴注的方法,可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又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小儿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6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60树青霉素皮试结果阳性的小儿,采用注射用水做对照皮试,其中57例患儿接受了青霉素注射,无1例出现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且对冷与方法1.l观察对象1996年10月至1997年10月青霉素皮试结果阳性小儿6O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5.1岁。1.2皮试方法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做皮内过敏试验。20mln后观察结果,当皮试局部出现皮丘增大;皮丘周围皮肤红星直径>Icm;周围皮肤发痒及小丘疹。以上四种反应患者可有一种表现,也可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表现。无法判断患者是否真正青霉素过敏时,作…  相似文献   

4.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各种外伤病人发生破伤风而经常采用的被动免疫方法.教科书中规定TAT皮试阳性结果判断标准是:局部反应为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 cm,红晕大于4.0 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全身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和青霉素反应相同[1].我院1例罕见TAT阳性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青霉素过敏试验判断标准探讨中国人民解放军289医院(043014)刘云霞婴幼儿青霉素过敏试验的判断,多年来一直沿用与成人相同的标准,即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为阴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发痒等为阳性 ̄[1...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左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一年,入院后拟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前一天遵医嘱行青霉素(PG)和普鲁卡因皮试。取氯化钠注射液(10ml装)先配制出普鲁卡因皮试液,后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各取0.1ml逐行双前臂皮内注射,注射初始,患者即感刺痛难忍,有烧灼感,皮丘迅速增至1cm,表面苍白,周围有1cm红晕,皮试后疼痛减轻,无其他不适,20min后观察上述症状无改变,即认为结果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7.
我们随机对1000例青霉素皮试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皮试阴性占84.3%,阳性者占5.1%,假阳性者占10.6%,现就其假阳性反应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6例青霉素皮试假阳性患儿中男54例.女52例、年龄1个月~1岁42例,2~3岁30例,4~6岁21例,7~12岁13例.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而从未使用过青霉素类药物者79例(占75%),青霉素皮试结果阴阳交替出现,而曾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无过敏反应者27例(占25%).  相似文献   

8.
青霉素皮试期间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们多年的用药经验 ,将青霉素皮试期间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归纳如下 ,供临床参考。1 皮试消毒液对结果判别的影响青霉素皮试前 ,采用何种消毒剂做皮肤消毒 ,对皮试结果判断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如采用传统的消毒剂 (75 %酒精 ) ,假阳性的出现机率明显增多。据笔者随机观察 ,可占受试者的10 %~ 15 %。主要表现为局部皮丘隆起、偏硬 ,红晕直径可≥1cm。其产生原因可能系注药时消毒区酒精尚未完全挥发 ,残留者随穿刺动作渗入针孔 ,刺激局部皮肤所致。小儿因皮肤细嫩 ,皮下组织松弛 ,更容易出现假阳性。我们将 10例被基层卫生所判为“…  相似文献   

9.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各种外伤病人发生破伤风而经常采用的被动免疫方法。教科书中规定TAT皮试阳性结果判断标准是:局部反应为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大于4.0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全身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和青霉素反应相同。我院1例罕见TAT阳性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病人,男,20岁,于2003年春节因右肩胛处刀伤,步入急诊科。查:裂口长1cm,深达皮下,呈横型裂口边缘整齐,局部渗血。予局部常规消毒、清洗,无麻醉下缝合一针(病人拒绝局部麻醉)。然后予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20min后看皮试结果,皮丘较前增大,但直径不大于1cm,颜色苍白、较硬,周围红晕小于2cm,无全身和局部自觉症状。考虑到皮丘颜色苍白、较硬,故予脱敏注射。将配好的皮试液予以臀部肌肉注射。注射后约2min~3min,病人流泪、结膜充血,询问时病人自认为有眼疾而被忽略。约5min~6min后,病人前胸、颈、背部奇痒,但局部皮肤无改变,随后面…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0岁,2004年7月18日15:30因手外伤来院就诊,局部伤口清创缝合给予常规破伤风抗毒素肌注。破伤风抗毒素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020702。皮试15分钟后观察皮试部位,皮丘直径为1.5cm,周围红晕约4cm,无伪足,患者无其它症状及不适。判断皮试结果为阳性,给予脱敏注射,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生理盐水和蒸馏水溶媒对皮试结果的影响 ,我们对 1 994~ 1 998年间入院病人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蒸馏水组 ,发现蒸馏水溶媒组阳性率高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方法  A组用蒸馏水做溶媒 ,常规配制试验至所需浓度 ,取无菌棉棒醮 75 %酒精消毒前臂掌侧皮肤 ,酒精挥发后做皮试 ;B组用生理盐水做溶媒配制试验液 ,按正规操作皮内注射。皮内注射后 1 5~ 2 0分钟观察结果。皮内试验结果判断 :阴性 ,皮丘无改变 ,周围不红肿 ,并无自觉症状。阳性 ,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 ,硬块直径大于 1厘米或周围有伪足 ,…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20岁,于2003年春节因右肩胛处刀伤,步入急诊科.查:裂口长1 cm,深达皮下,呈横型裂口边缘整齐,局部渗血.予局部常规消毒、清洗,无麻醉下缝合一针(病人拒绝局部麻醉).然后予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20 min后看皮试结果,皮丘较前增大,但直径不大于1 cm,颜色苍白、较硬,周围红晕小于2 cm,无全身和局部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皮试是临床上最普遍的试验。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很多假阳性反应,有的红晕直径在1cm以内,但是红,有的红晕直径就在1cm左右,且不明显很难判定,如果一律判断为阳性,用不上既便宜,又疗效好的青霉素,对治疗疾病不利,为了正确判断,我在临床工作中做了生理盐水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5.
知识角     
青霉素皮内试验的剂量是多少?如何判断皮试结果?答:青霉素皮内试验液的剂量,以每毫升100~500 U青霉素G生理盐水溶液0.1 ml(含10~50 U)注入皮内为标准。皮试阴性时才能注射青霉素。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应重新皮试。皮试结果判断: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与各种新型抗生素相比 ,青霉素虽然应用于临床已有 5 0多年的历史 ,具有抗菌作用强、疗效高和毒性低等优点 ,在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中 ,仍为首选药物 ,但在使用中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1 皮试阳性的问题青霉素皮试阳性结果的判定有关书籍已有明确标准。由于部分医务人员怕担风险而放宽了青霉素皮试阳性的判断 ,使某些患者本来可以选用此药而不能应用 ,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对10 0例青霉素皮试患者进行观察 ,结果皮试阴性者占 86 % ,阳性者占 4% ,假阳性者占 10 % ,对青霉素假阳性患者中 ,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 ,而从未使用过青霉素药物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碘伏对小儿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将364例病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2例,分别用0.5%碘伏和75%酒精作为皮肤消毒液,在皮试后20分钟对皮丘进行观察,并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现假阳性2例,对照组出现假阳性11例,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0.5%碘伏对皮肤无刺激,不影响皮试结果判断,能降低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可代替75%酒精作为小儿青霉素皮试的皮肤消毒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假阳性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 890例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阴性1 630例,阳性50例,可疑阳性210例(其中假阳性190例)。假阳性病例与全部青霉素皮试患者比较年龄小、女性比例高、夜间皮试多(P<0.05)。结论:青霉素过敏试验假阳性率高,与受试者个体差异、皮试液的配制、医务人员等因素有关,应正确判断受试者反应、提高业务水平、培养护士责任心及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9.
破伤风抗毒素的安全使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凡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病例.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常用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肌肉注射。按照教科书规定,TAT使用前须做皮内过敏试验,即用TAT 15U/0.1ml皮内注射,15min后观察皮试结果,如局部无红肿皮丘,红晕直径<1cm为阴性;有红肿、伪足、发痒,皮丘直径>1cm或有其他过敏症状为阳性。如果皮试结果为阳性,则须行脱敏注射疗法。  相似文献   

20.
皮内注射是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临床常用于做药物过敏试验,其试验结果的阴性、阳性是界定能否用药的标准。而操作者的人为因素却可引起假阳性反应,结合临床体会,现报告如下。1分析1.1操作不规范①酒精消毒未晾干便急于穿刺:过多的酒精随针头进入皮内,刺激皮肤,使皮丘四周红晕过大,造成过敏反应的假象[1]。②针头进入皮内过长:皮试要求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即可,如刺入过长,针梗在皮内穿行对皮肤产生刺激,使红晕增大,造成假阳性的判断。③针头进入皮肤过深:针头刺入过深达皮下组织,药液注入皮下,皮丘隆起不明显,但局部有硬块,也易造成假阳性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