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84例窒息新生儿纳入研究,按照器官损害情况将284例患儿分为多器官损害组(n=118)与无多器官损害组(n=166),对影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器官损害组在重度窒息、过期产、异常分娩、羊水减少、羊水污染、宫内窘迫、第二产程延长、全身麻醉比例显著高于无多器官损害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无多器官损害组中,72例无器官损害,94例1个器官受累;器官损害组中,65例2个器官损害,38例3个器官损害,15例3个以上器官损害,其中脑、肺、心、肝脏、胃肠、肾受累率分别为81.3%、62.9%、52.8%、40.1%、40.1%。结论:导致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宫内窘迫、重度窒息、羊水减少、异常分娩等,在临床中需要做好围产期监护工作,控制好剖宫产指征,进行科学有效的复苏与评估,降低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我院17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的临床资料、各脏器受累及损伤程度进行分析,了解其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04年3月我院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收治的17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0例中死亡22例,病死率为12.5%。165例出现各脏器损伤,占97.1%;各脏器受累的先后次序依次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严重程度依次为代谢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胎龄、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呼吸系统受累、呼吸衰竭、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电解质异常及心脏、代谢系统、血液系统、肝脏受损为死亡的危险因素。3个以上脏器受损或1个脏器严重受损亦与死亡相关;10min Apgar评分≤3分以及5和10min Apgar评分的分值均与死亡相关。结论 重度窒息新生儿易发生多脏器受损,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因此应做好围产期监护,避免胎儿宫内缺氧,一旦发现宫内缺氧,应及时处理,尽早终止妊娠。对重度窒息新生儿,更应加强对各系统的整体监护,减少并减轻脏器的受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符合条件在我院分娩的5987例新生儿中162例新生儿窒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产科因素、分娩方式等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研究中脐带因素、羊水异常、胎盘因素、早产和胎膜早破等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以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应以预防为主,做好围生期胎儿监护,早期判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选择恰当分娩方式,以及熟练掌握新生儿抢救措施,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琴  程功 《安徽医学》2006,27(4):295-29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8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各种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窒息后脏器损害发生率达87.61%,多脏器损害发生率为60.09%。重度窒息组中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与窒息程度及是否及时合理复苏有密切关系。结论预防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应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产儿科合作,及时合理复苏和重视复苏后的监护。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1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各种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 11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 74例 ,发生率为 6 7 2 7%。②重度窒息中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为 78 84% ,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 5 6 9% ( χ2 =5 99 P <0 0 2 5 )。③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与窒息程度、胎龄、Apgar评分、宫内窘迫、羊水情况、分娩状态、窒息持续时间、能否及时合理复苏有密切关系。结论 :预防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 ,应重视围产期保健 ,分娩前的严密监测 ,加强产儿科合作 ,及时合理复苏和重视复苏后的监护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了窒息患儿179例,其中颅内出血103例,提出早产,低体重或体重过高,难产,产道分娩,低Apgar评分是新生儿窒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强调窒息后及时合理复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6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非心肌损害患儿89例(非心肌损害组),发生心肌损害患儿67例(心肌损害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特征、母亲基本特征及母亲分娩时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窒息新生儿发生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意义的变量为7个,分别为胎龄、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孕妇的年龄、羊水异常、宫内窘迫、窒息程度;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窒息新生儿发生心肌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比值比(OR)从大到小依次为羊水异常(OR=4.951)、母亲年龄(OR=3.191)、宫内窘迫(OR=3.172)。结论 窒息新生儿发生心肌损害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早发现可能导致心肌损害的异常状况,尽早进行干预,以减少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降低窒息新生儿致残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多器官损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关注。我科自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新生儿窒息 10 1例 ,其中发生多器官损害者 2 5例 ,占 2 4.8%。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轻度窒息 6 6例 ,重度窒息 35例 ;男 6 4例 ,女 37例 ;入NICU时间 <1h 46例 (45 .5 % ) ,2 4h内 98例 (97% ) ;孕周 <37周 15例 ,~ 42周 80例 ,>42周 6例 ;出生体重 <2 5 0 0 g 17例 ,~ 3999g82例 ,>40 0 0 g2例 ;主要合并症 :胎粪吸入综合征 9例 ,吸入性肺炎 18例 ,湿肺 2例 ,RDS3例 ,硬肿症 2例 ,高胆红素血症 7例 ,低血糖 7例 …  相似文献   

9.
68例新生儿窒息相关脏器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6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对其多脏器损害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窒息后脏器损害发生率为58.82%,多脏器损害发生率为48.53%,重度窒息组中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多脏器损害的发生与羊水污染、脐带绕颈、窒息程度及合理复苏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如出现羊水污染及脐带因素所致的宫内窘迫应及时终止妊娠,进一步加强监护及产科与儿科合作,提高复苏技术,防止多脏器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62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病,探讨围生期窒息病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指导围生期医学保健和优生优育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减少新生儿病死率和残疾率,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3-2007年我院收治的262例住院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69例窒息新生儿MODS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窒息后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依次为脑(53.8%)、肺(45.6%)、心(30.2%)、肝(18.3%)、胃肠(13.0%)、肾(11.2%).(2)重度窒息致MODS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3)MOD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围产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重视围产期保健,分娩前严密监测,加强产儿合作,及时合理复苏和重视复苏后监测是降低MO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发生率及围生期因素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60例窒息新生儿脏器损害发生率进行评估,并对窒息新生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窒息发生多脏器损害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窒息后脑损害发生率占70.0%,肺损害占68.5%,心肌损害占61.9%,肝脏损害占46.9%,胃肠损害占27.7%,肾脏损害占12.3%.窒息后多脏器损害与出生地、点宫内窘迫、脐带异常、窒息程度及窒息的抢救及时与否有关。结论重视围生期保健,分娩前严密监测,加强产儿合作,及时合理复苏和重视复苏后监测,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邱洁勤  郭少桢 《当代医学》2021,27(27):63-64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原因,并探究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诊的10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窒息的发生原因及多脏器损害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所有患儿进行对症综合救治,统计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原因从高到低占比依次为羊水浑浊(45%)、脐带绕颈(33%)、难产(22%);轻度窒息72例,重度窒息28例,重度窒息患儿并发多脏器损害发生率为64.29%(18/28),高于轻度窒息患儿的16.67%(12/72)(P<0.05);患儿经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结论 羊水浑浊、脐带绕颈、难产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窒息程度越严重,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越高,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多器官损害(MOD)与出生时体质量(BW)、胎龄(GA)及1 min、5 min Apgar评分相关性.方法:对269例伴有MOD新生儿按BW<1500 g、1500~<2500 g、2500~4000 g分为3组,按GA<32周、32~<37周、37~42周分为3组,按Apgar评分1 min≤7分及8~10分、5 min≤7分及8~10分各分为2组,分别统计各组MOD发生率;比较不同BW及GA各组器官损害个数(2个、3个、3个以上).结果:随着BW和GA的增加,MOD发生率降低(P<0.01);3组3个及3个以上脏器损害发生率随BW下降、GA减小而增加(P<0.01).1 min、5 min Apgar评分≤7分组MOD发生率均>8~10分组(P<0.01).结论:低BW、早产儿、低Apgar评分尤其是5 min Apgar评分是新生儿MOD的危险因素,MOD发生率、脏器损害个数均与BW及G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诊断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36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过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比较不同窒息程度评分患儿代谢性酸中毒及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绘制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及BE诊断多器官损害的ROC曲线,选取上述指标的临界值,并比较不同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 结果 136例患儿中32例(23.52%)发生多器官损害,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性酸中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酸中毒患儿多器官损伤发生率为87.87%(29/33),非重度酸中毒患儿多器官损伤发生率为6.90%(2/29),非酸中毒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1.35%(1/74)。多器官及非多器官损害患儿1 min Apgar评分、pH及B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min 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AUC为0.535,临界值为3,敏感度为78.13%,特异度为65.38%;pH的AUC为0.712,临界值为7.05,敏感度为90.63%,特异度为96.15%;BE的AUC为0.627,临界值为-15.23 mmol/L,敏感度为78.13%,特异度为88.46%。 结论 与单纯应用Apgar评分相比,应用脐动脉血pH及BE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了解产时重度窒息生儿脑、肺、心、肾、胃肠道、肝脏、血液、代谢等损害的发生率、程度及影响因素。②方法 对11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作了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112例中除6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未详查外,104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脏器损害者90例(86.54%),其中轻中度61例(58.65%),重度29例(27.88%),脑损害发生率为80.77%,心脑损害36.54%,代谢紊乱41.35%,肾脏损害13.46%,肺损害10.58%,胃肠损害8.65%,肝脏损害4.81%,血液损害2.88%。④结论 脏器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重度窒息的程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韦红卫  邓曦和 《右江医学》2009,37(6):643-645
目的探讨不同孕龄新生儿窒息的产科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4年间分娩的窒息新生儿304例,根据其孕龄分为3组(<34周、≥34周~<37周、≥37周),专人记录每例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有可能危及新生儿安危的各种高危因素。结果随着孕周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逐渐增加,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逐渐下降,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儿窘迫所致的新生儿窒息比例随孕周增加而增加,而母亲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的比例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异常分娩所致的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2.08%,高于非早产儿的6.61%(P<0.05);因疤痕子宫所致窒息在早产儿和非早产儿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和非早产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不尽相同,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差别在产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14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患儿71例。给予观察组患儿1,6-二磷酸果糖复合丹参进行治疗,仅给予对照组患儿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心电图,并对心肌酶谱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儿心肌酶谱结果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在临床症状消失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6 6,P<0.05);观察组患儿ECG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儿ECG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2 3,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治疗后CK和CK-MB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1例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8.73%;对照组71例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1.83%。两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二磷酸果糖复合丹参对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对患儿心肌组的恢复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对预后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危险因素和病死率。方法:把130例AOPP病例分为MOF组及非MOF组,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口服有机磷农药的剂量、24h内ALT、TBIL、LDH、BUN、Cr、Glasgow昏迷评分(GCS),服药至洗胃时间、体温,既往病史、抢救过程中血液灌注与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洗胃与否与便潜血,CK、CKMB、CH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药至洗胃时间,慢性病史,TBIL和GCS分值对发生MOF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以用TBIL及GCS评分作为AOPP患者可能发生MOF的参考指标,服药至洗胃时间长,既往有慢性病史也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