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移位骨折的效果。方法:24例(26足)跟骨粉碎移位骨折,按Sanders分型II型16足,III型10足,采用跗骨窦间隙切口行锁定钛板螺钉内固定,恢复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跟踪随访6~48个月,术后患足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优16足,良10足,无1例发生软组织并发症。结论:跗骨窦切口入路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后关节面显露满意,临床疗效良好,是SanderII、III型跟骨移位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和传统手术入路对跟骨骨折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病人60例,其中34例行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跗骨窦组),26例行传统手术入路(传统组)。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Gissane角、Bohler角,并通过踝-后足评分(AOFAS)对病人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组病人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 < 0.01)。术后3个月,2组病人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且跗骨窦组病人术后Gissane角明显优于传统组术后(P < 0.01)。跗骨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 < 0.05),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情况优于传统组(P < 0.05)。结论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较传统手术好,可有效提高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67-69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并需要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型标准。微创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16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对照组采用经传统"L"形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14例、Ⅲ型9例、Ⅳ型7例)。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足功能的恢复情况,评定治疗的优良率。结果经7~18个月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种患者治疗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对照组有5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伤口换药后约4~8周伤口愈合。结论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固定可靠,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2例患者分为对,服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L型切口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经跗骨窦切口微创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微创后再行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操作简单,能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30例(32足)。结果:患者VAS评分2~4分(平均2.2分),AOFAS评分72~96分(平均80.3分),优12例,良1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7.5%。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和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4例足外侧感觉异常,术后3个月均明显改善。无术后感染、皮肤软组织坏死、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及骨畸形愈合发生。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Ⅰ级13足,Ⅱ级17足,Ⅲ级2足。结论: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应用跗骨窦切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尽量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跗骨窦有限切口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和疗效,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30例30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口长4—6cm,平均随访13个月,运用美国足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OFAS)进行统计,分值为92-99分,平均为96分,该方法治疗跟骨骨折优良率为100%。手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深部感染、腓骨肌腱炎、神经炎等并发症。结论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不仅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暴露范围较充分,利于手术操作,而且术后愈合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比分析经跗骨窦入路及传统外侧L型扩展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入院治疗并符合标准的47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25例和跗骨窦切口入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随访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大小进行测量。术后随访1~18个月,采用AOF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较跗骨窦切口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术后Bohler及Gissane角恢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对比,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结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者需有传统术式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行性.方法 选取茂名市中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诊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经跗骨窦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