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王正龙  石蓓  许官学  刘志江 《重庆医学》2013,42(19):2208-2211
目的分析影响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为MVD病变并行PCI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MVD患者PCI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左室射血分数P=0.044,OR(95%CI)为2.617(1.025,6.679)、心力衰竭P=0.006,OR(95%CI)为4.379(1.529,12.538)、血管病变支数P=0.038,OR(95%CI)为2.663(1.055,6.723)及血运重建方式P=0.011,OR(95%CI)为0.431(0.226,0.821)。结论影响冠心病MVD患者PCI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EF、心力衰竭和血运重建方式;其中血运重建方式为影响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PCI术后发生MACE情况分为危险组(n=54)与对照组(n=142)。就2组患者基线资料、病情检查、生化指标、治疗措施等项目下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比较,将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伴有糖尿病、病变支数较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2 mmol/L、尿酸(UA)≥420μmol/L、发病至恢复灌注时间≥12 h均是引起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与糖尿病、病变支数、LDL-C、UA、发病至恢复灌注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与术后药物干预需对此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盱眙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MACE将其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34例(28.33%)患者PCI后出现MACE。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PCI后复流、术前强化他啶治疗、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心功能分级≥Ⅱ级、多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吸烟史、术前总胆固醇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心功能分级≥Ⅱ级、多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PCI后复流、术前强化他啶治疗是PCI后MACE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发生MACE并不少见,且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尿酸(UA)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20)和非MACE组(n=40),记录两组临床资料,检测血浆UA、Hcy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UA、Hcy水平对PCI术后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TG、UA、Hcy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LVEF低于非MACE组,糖尿病比例高于非MACE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TG≥1.70 mmol/L、UA≥420μmol/L、LVEF<55%、Hcy≥18μmol/L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A、Hcy水平联合预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MACE的特异度为1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进行一次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和分次完全性血运重建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0月接受PCI的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其中分次完全血运重建185例(88.1%),一次完全血运重建25例(11.9%)对比分析两组PCI术中及术后1年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中、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巨大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再次血运重建等)、严重夹层、心律失常、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次完全血运重建组均低于一次完全血运重建组;术后12月随访:再狭窄率、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次完全性血运重建组低于一次完全性血运重建组(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血运重建行分次PCI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60例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冠心病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CI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硝酸酯类、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CI行完全或部分血运重建,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1年内因再发心肌缺血事件或心衰再住院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BNP水平(196.17±16.26)ng/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3.08±15.34)(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再住院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中,PCI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明确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危险评分。 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计1 007例接受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年龄≥75岁)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危险评分模型。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计527例接受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年龄≥75岁)病例资料作为验证组,对该危险评分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判断其预测及判别性能。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7个独立危险因素最终入选PCI危险评分模型并赋予相应分值如下:急诊PCI治疗(3分)、肾功能不全(2分)、左主干病变(2分)、糖尿病(1分)、急性心肌梗死(1分)、C型病变(1分),植入支架≥3枚(1分)。验证提示该危险评分对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及校准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586)。 结论 最终建立的PCI危险评分包括7个危险因素,各因素得分为1~3分不等,总分共11分。该PCI危险因素评分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部分血运重建(IR)治疗对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79例MVD患者,仅对最可能的缺血相关血管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PCI)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及6个月时死亡率、6个月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98.7%,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率1.3%;6个月时死亡率2.5%,MI发生率2.5%,再次PCI率3.8%.结论:对MVD患者采取经皮IR治疗策略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高敏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e troponin T, hs-TNT)升高的危险因素。 方法 入选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因心绞痛接受PCI治疗的107例患者,根据介入治疗后hs-TNT分为两组: hs-TNT正常组(hs-TNT<0.013ng/mL,n=57)、hs-TNT升高组(hs-TNT>0.026ng/mL,n=50)。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冠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情况探讨PCI术后hs-TNT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血糖、Gensini评分、狭窄血管数、干预血管数、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置入支架数、球囊扩张时间、分叉病变和弥漫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 年龄、血糖、置入支架数是PCI术后hs-TN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血糖、置入支架数是经PCI术后hs-TN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二科实施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的追踪观察,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47例、非出血组177例,比较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饮酒、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OR值分别为1.527、1.908、2.246、1.803,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实施PCI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饮酒、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AC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Ⅰ 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minogen,AGT)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多态性对佛山地区汉族人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m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138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使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其ACE、AGT和eNOS基因多态性,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心血管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结果 随访36~48个月,联合终点: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或再血管化有39例,AGT基因TT基因型心血管事件组比无心血管事件组显著增加(P<0.05),ACE和eNOS基因多态性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短-中期随访,AG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佛山地区汉族人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8~12个月随访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136例,其中男性835例,女性301例,年龄(61.61 ±12.32)岁.根据随访造影结果支架相关病变血管是否狭窄及程度将其分成ISR组(n=72)和非ISR组(n=1 064),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合并症、用药情况以及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分析可能导致ISR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资料造影随访显示ISR发生率为6.3%.与非ISR组比较,ISR组患者在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术后服药依从性差、长病变和多支病变、支架直径和长度及最小管腔直径(MLD)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大剂量他汀类患者的比例,在非ISR组与ISR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是临床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与未控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治疗依从性以及支架治疗病变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5.
陈李红  杜媛  高渊 《安徽医学》2017,38(2):189-193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榆林市中医院及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并行PCI手术的患者570例,根据患者围术期有无出血将患者分为围术期出血组(82例)及未出血组(488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CI指标及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PCI围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与未出血组相比,围术期出血组患者年龄较大,体质量指数(BMI)≤20kg/m2、20~25kg/m2比例较高,术前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较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较高,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清除率较低,PCI途径经桡动脉比例较低,应用血管内超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较高,出院带药阿司匹林比例较低,西洛他唑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围术期出血组患者术后1年心脏源性死亡、死亡总数、心肌梗死与死亡发生率较未出血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围术期2级及以上出血是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2.394,95%CI=1.259~4.553,P=0.008).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PCI围术期2级及以上出血是术后1年不良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对随访的佛山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133例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进行比较,并使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其ACE和AGT基因多态性。结果随访36~48个月,联合终点: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或再血管化有38例,心血管事件组AGT基因多态性比无心血管事件组显著增加(P〈0.05),ACE基因I/D多态性在两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长期随访,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关,AGT基因M235T基因可能是该地区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龄老年冠心病(CAD)介入治疗的特点和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2010-06完成的12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和比较高龄老年组(≥75岁)与年轻老年组(60~〈75岁)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以及术中、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结果 高龄老年组(4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7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老年组多见冠脉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P〈0.01);高龄老年组即刻治疗成功率(95.8%)与年轻老年组(9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远期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高龄老年组(12.5%)均高于年轻老年组(5.4%),除1例死亡病例外,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高龄老年CAD患者常有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其冠脉病变的特点常为多支和复杂病变,PCI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虽然较高,但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预后良好,PCI是治疗高龄老年CAD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危险因素、
临床预后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总结123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91例并发CIN患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事件及防治策
略。结果术前伴随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大剂量使用造影剂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CIN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
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的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非CIN组患者的明显升高。结论慢性
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是3个独立的CIN危险因素,而且CIN可以影响病人的预后。目前加强冠脉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特别是水化疗法,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perioperativ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s) in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undergoing noncardiac surgery.This study exa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