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疫情下组建隔离病区院感防控机制的构建及防控经验,为类似事件中院感防控应对提供借鉴方法.方法:以相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基础,在当前疫情下疫区二级医院建立特殊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结果:通过一系列感染管理的实施,医护人员对防控技能逐渐熟练掌握,新组建病区各项感控流程及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结论:针对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为重危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提供了条件。危重病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ICU病房作为现代化医院的标志,是集中进行治疗、护理和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由于收治病人的特殊性,同时也是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1]。为了降低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文首先对ICU的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ICU病房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门诊护士手卫生正确性的执行情况,观察感控护士专职管理对提高手卫生正确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2月门诊护士采血前后洗手650次,对照组由护士长及预防科监管,观察组由科室专职感控护士管理手卫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洗手正确率经比较,采血前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P<0.05),采血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P>0.05)。结论感控护士加强监管,提高门诊护士手卫生的正确性,降低感染发生,为整个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肖丙莲 《大家健康》2016,(3):291-292
目的:探讨医院感控中护士执业教育的作用.方法:采取回顾分析对比的方法对我院院感科2013年入职的60名应届护士(对照组)与2014年入职的院感科60名应届护士(实验组)进行回顾对比.对比其在受到不同教育后的手卫生、职业防护、暴露、多重耐药、感控等方面的技能熟练掌握度.结果:在接受了护士职业教育后,实验组护士的职业执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的效果进行对比后,两组护士的专业知识能力掌握度都得到了有效提升.结论:在现代医疗机构招收实习护士的过程中,执业教育能够更全面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在职教育,从而完成与课堂活动的有效联系,在招聘的过程中,可进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导致的突发疫情进入关键时期。麻醉科和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平台和枢纽科室,其感控工作已成为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之一。麻醉过程中患者常规使用麻醉机进行氧疗和机械通气,由于2019-nCoV主要经呼吸道飞沫等传播,因此为避免交叉感染,麻醉机的感控管理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诊疗指南、防护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以及以往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经验和麻醉临床工作特点,总结了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麻醉机使用感控管理建议,以供临床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风险,重点介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门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产时与产后新生儿管理的相关措施,为围产期新生儿感染风险防控管理提出临床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广东省收治新冠确诊患者最多、收治新冠相关病例种类最全、参与救治人数最多、参与单位来源最广的医院,通过创新性优化流程、路线与布局;对患者实行人性化、闭环及精细化管理;全方位的全员健康监测管理,超强力度进行培训和考核、督导、后勤保障等措施减少暴露风险,对新冠定点救治医院以及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本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1997年1月至2008年8月人住48h以上的4060例患者分别进行医院感染的回顾性调查及目标性监测。结果目标性监测得到医院感染率为30.77%(489/1589),与回顾性调查的医院感染率35.25%(871/24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30,P〈0.01),两种监测方法获得的感染例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7%比45.25%,χ2=2.2836,P〉0.05)。目标性监测后泛耐药不动杆菌的发生率较前增加。ICU实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使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肺部感染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12月入住我院RICU的PA感染组(21例)和非PA感染组(4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疾...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不仅可发生在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和AIDS等经典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近年来ICU的重症患者由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外科手术指征和范围的扩大、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与留置,以及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等,IFI发病率也迅速增加。据统计,IFI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IFI病情进展快速、凶险,已日益成为导致ICU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ICUIFI的病原体包括念珠菌、曲霉、隐球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血流感染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5例血流感染患者共获得病原菌80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52.50%、25.00%和22.50%.葡萄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静脉留置导管和滥用抗菌药物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血培养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综合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195例监护病房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感染率为15.5%(22例),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22例次,71.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5.1%),居前两位的为大肠埃希菌(32.6%)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1.6%);女性、高龄、有创机械通气、人住监护病房时间长、多器官功能障碍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血流感染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5例血流感染患者共获得病原菌80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52.50%、25.00%和22.50%.葡萄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静脉留置导管和滥用抗菌药物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血培养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唐春莲  毛晓清  杨超群 《西部医学》2010,22(11):2179-2181
目的监测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入住综合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转出ICU后随访48小时。结果监测85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7例,感染率6.65%,67例次,例次感染率7.8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为主;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天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系统疾病。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和消毒隔离,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有创性操作,尽量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普通外科ICU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6月普外科I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期间ICU共收治患者353名,其中37人诊断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0.48%.普通外科ICU院内感染可能与患者住ICU时间长短、镇静药和人工气道的使用等因素有关(P<0.05),与抗酸剂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院内感染是危害患者健康,影响疾病康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早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地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ICU 2010年9月~2012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61例次,发生CRBSI 34例次,阳性率13.03%.其中颈内静脉导管179例,阳性25例,阳性率13.97%;锁骨下静脉导管82例,阳性9例,阳性率10.98%.共培养出细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61.77%),革兰阴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性别、导管留置部位与感染无关(P 〉 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 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留置导管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注意局部清洁及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