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艳 《大家健康》2014,(8):222-223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治未病"是一种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构建的健康医疗模式,有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理念,降低社会医疗负担,节约医疗资源,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为中西医结合搭建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治未病"是一种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构建的健康医疗模式,有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理念,降低社会医疗负担,节约医疗资源,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为中西医结合搭建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中医治未病工程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中医治未病能否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却成为学术界讨论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中医治未病学科体系,并分析论证中医治未病学科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中医治未病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对中医治未病学科化核心的基础理论性问题(学术内涵、学术范式)进行回顾与梳理,通过分析、归纳等方法,论证其在学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从学科定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临床实践以及学术交流平台构建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治未病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政府一系列大力扶持中医药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春风下,随着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深入和健康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医治未病的学术传承与创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秉持着开放与包容的原则,中医治未病的学术发展要做到中医学科内部相互融合、中医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碰撞、学术与产业等三方面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也是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未病"包括无疾之身、疾病隐而不发、发而未传三种状态;探讨治未病的渊源,进而从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等方面深入了解治未病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和运用中医治未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涵义深远,在中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治未病"的中医特色以及优势,在近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系统梳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十余年来在预防保健服务、学科理论体系构建、专业人才培养、学术平台搭建、科研体系构建、治未病文化传播与推广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升级版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治未病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为全国KY3H健康管理中心、上海市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振贤教授。学科融合中医学、现代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健康管理学等,在治未病理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理论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本文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强调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预防腐败产生、防止腐败发展、腐败控制后防止复发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慢病管理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乳腺癌慢病管理体系,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贯彻到患者的日常自我管理中,并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是中医药在乳腺癌研究领域的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衡阳城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并制定相关发展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2019年5月-2019年8月在衡阳市城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共48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涉及内容包括居民一般情况、居民健康状况、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情况、影响参与中医治未病服务因素、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意愿尝试情况。结果:共发放4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4份,有效率为94.58%。社区居民慢性病发病率为28.19%(128/454);所调查居民中,有198人(占43.61%)“听说过中医治未病”。影响居民参与中医治未病的因素有:(1)服务机构的专业性;(2)有关服务项目的选择;(3)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效果的总体满意度;(4)居民对治未病服务自费意愿承受水平:44.27%的居民期望支出在500~1000元/年(201/454);(5)在医保支持度方面,绝大多数居民期望通过医保和政府的支持。结论:衡阳城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一般,应当进一步加大治未病理念宣传力度,做好治未病人才队伍建设,拓展中医治未病优势项目,政府应推动治未病服务入医保,使更多人群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用中医治未病原理,采取事先干预的方法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情况以及进行骨密度筛查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3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进行干预,重点评估中医治未病对老年人(被教育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进行骨密度筛查行为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人员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以及进行骨密度筛查行为的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中医治未病方法干预能显著提高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从而规范地进行骨密度检测,做到早防早治。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相应于中医学之“鼾症”。现代中医学认为,“痰瘀”为滞,“虚”亦可成滞,“痰瘀虚”是导致“滞”而不通及气机不利的关键病机,贯彻OSA病程始末。临床以“化痰祛瘀,补虚扶正”理论为基,结合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方面进行OSA的防治,可为OSA不同发病阶段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启迪。  相似文献   

14.
科学认识和理解中医的“治未病”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未病,代表着人类新健康观的主流意识和方向,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中医学以“治未病”构建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其科学认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表现出的优势,让人类看到了希望和感到振奋。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它是源远流长的,是在长期医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形成、完善的系统学说,代表着医学的前沿和方向,它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其最基本的和最具共性的要素: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强身壮体,充实健康动力科学用药,提供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治未病”的发展及现状进行分析。方法:在分析既往对治未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与中医治未病的相通之处,对中医治未病的发展方向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结论:新时期中医治未病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治未病思想的历史渊源,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角度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等慢性肝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医治未病学与传统生物预防医学在历史源流、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整体医学模式下治未病学理论思想和方法对现代预防医学的启示和补充作用,以"疫病"的治未病学结合目前对于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其在现代医学及疾病预防中的参考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导引治未病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是中医具原创性的观点 [1] .导引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历代医家在以导引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的成功经验对指导当前正在广泛开展的治未病工作,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方剂学>是研究中医治法、方剂配伍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基础课程之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系统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及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其应用规律,对于学生学习临床各学科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符文彬教授"一针二灸三巩固"针灸治疗模式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是中医学之精髓,符文彬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秉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提出了"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治疗模式,该模式对临床一些疑难病以及易复发的疾病起到了更好的治疗及巩固作用,与中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相契合。该整合模式丰富了针灸治未病手段,使针灸在治未病中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