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索右美托咪定和体外循环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的拟择期行CABG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n=20):右美托咪定体外循环组(D1组)、右美托咪定非体外循环组(D2组)、生理盐水体外循环组(N1组)和生理盐水非体外循环组(N2组).D1组和D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以0.5μg/(kg·h)速度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N1组和N2组患者则以0.5μg/(kg·h)速度持续泵注等量生理盐水.D1组和N1组患者于体外循环下行CABG,D2组和N2组患者则于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比较患者术后1 d(T1)、3 d(T2)和7 d(T3)的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3 d采集患者血液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T1与T2两个时间点,N1、N2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较D1、D2组患者低,N1组患者POCD发生率较D1组患者高,N2组患者POCD发生率较D2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D2组患者IL-6水平相比,N1组和N2组患者的IL-6水平均较高;D1组较D2组患者的IL-6水平高、N1组较N2组患者的IL-6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N1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D1组患者低,N1、N2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均较D1、D2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相比,D2组患者IL-6水平较低,N1组和N2组患者的IL-6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改善老年患者体外循环CABG后早期MMSE评分,降低POCD的发生率,减轻炎症介质IL-6的血浆浓度;同时可改善老年非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术后早期MMSE评分,降低POCD的发生率,减轻炎症介质IL-6的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2.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美托咪定的右旋异构体(其α2与α1受体亲合力之比为1620∶1)[1]。其为咪唑类衍生物,化学名为α-4-[1-(2,3-二甲基)乙基]-1H-咪唑,能发挥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镇痛,抗焦虑,抗交感活性等多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POCD)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麻患者 91 例,性别不限,年龄 63~80 岁,ASAI 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 组)46 例和对照组(C 组)45 例。常规咪达唑仑,顺苯磺 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诱导前 10min,D 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针,负荷量 0.5滋g/kg,再分别恒速静脉输注右美 托咪定针 0.5滋g·kg-1·h-1 至术毕前 30 min,C 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 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异丙酚 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压、尿量及输液量。于术前 1d、手术结束后 1、3、7d 时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采用免疫夹心 双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1 (HMGB1)、TNF-α、IL-1β、IL-6。并于上述时点采用简易智能量表 (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记录 POCD 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 C 组比较,D 组瑞芬太尼针和丙泊酚针用量明显减少(P<0.01),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 TNF-α、IL-6、IL-1β 和 HMGB1 水平在术后 1、3、7d 三个时点均明显降 低;D 组 MMSE 评分升高(P<0.05)。C 组、D 组发生 POCD 的例数分别为 13 例和 4 例,其发生率分别为 28.9%、8.7%,C 组显著高于 D 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抑制机体炎症因子释放,预防老年患者全麻术后 POCD 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解放军第117医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33例,2组麻醉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所用药物及剂量相同,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持续输注15 min,然后以0.3 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到手术结束前30 min。采用ELISA法测定2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和认知功能相关的血清标志物S-100β蛋白(S-100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浓度,采用简易智能评分量表(MMSE)观察认知障碍(POCD)的发生率。 结果 经t检验,对照组术后1、4、8、12 h的Cor水平均较麻醉前10 min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1、4、8、12、24 h的AngⅡ、NE、E水平均较麻醉前10 min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3、5 d的S-100β、TNF-α、IL-6均较术前1 d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同时间点的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1、3、5 d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1 d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的观察组(P<0.05);经χ2检验,观察组术后1、3.5 d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降低术后24 h的应激反应和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张奕文  何忠承  石世坚  邢祖民 《广东医学》2012,33(14):2172-2174
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Dex)复合七氟烷全麻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开腹手术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D组):七氟烷全麻加用Dex,在气管插管后采用注射泵以0.5μg/(kg.h)速率持续静脉输注Dex,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输注;对照组(C组)以相同方法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分别在术前(T0)、术后5 min(T1)、拔管前15 min(T2)、拔管后30 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值。记录患者从停止吸入药到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并在手术前1 d(术前)和手术后1 d(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的测试,计算出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 D组术后MAP、HR、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苏醒时间为(11.7±3.0)min,C组为(11.1±2.7)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MMSE评分为26.35±4.69,C组为22.81±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手术后POCD发生率为20.0%,比C组低(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七氟烷用药基础上加用Dex,能使七氟烷全麻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延长拔管和苏醒时间,能使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双盲法将病人分为右美托咪定不同的给药剂量组(D1组、D2组和D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30 min D1组、D2组和D3组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分别为0.2、0.4和0.8 μg/kg,随后以0.5 μg·kg-1·h-1的速率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于入室后麻醉诱导前(T0)、CPB开始后(T1)、CPB结束(T2)、术毕(T3)、术后24 h(T4)及术后72 h(T4)6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术前1 d,术后1、3、7 d分别进行MMSE评分同时统计POCD发生率。结果相比C组,T1~T4时D1组、D2组和D3组TNF-α、IL-6、NSE及S100β水平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POCD发生率更低(P < 0.05)。D1组、D2组和D3组病人术后1 d和3 d时病人MMSE评分更高于C组(P < 0.05)。结论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人POCD的发生率,其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临床应用剂量下与POCD发生率无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将我院老年患者(60例)分为安慰剂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30)。安慰剂组给予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术前1d,术后3 d、7 d、30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以及麻醉诱导前至术后24 h(T1~T7)各时段血清S100β蛋白及NSE水平,记录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3 d,两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T1~T7时血浆S100β蛋白及血清NSE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T4时达高峰。与安慰剂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T3~T6时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腹腔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右美托咪定,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以及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 d、2 d、3 d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防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杰  黄河  杨天德  陶军  吴悦维  李永旺 《重庆医学》2008,37(17):1904-1905
目的 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异丙酚、异氟烷复合全身麻醉,持续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静脉桥116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3例,瓣膜置换30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5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4例,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患者并发低心排死亡,死亡率5.89%;结论 术前尽量改善心功能并给予充分的镇静,降低心肌耗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静脉桥116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3例,瓣膜置换30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5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4例,1例 者于术后第3天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患者并发低心排死亡,死亡率5.89%;结论 术前尽量改善心功能并给予充分的镇静,降低心肌耗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 943例患者按年龄分成A组 (≥ 70岁 ) 187例和B组 ( <70岁 ) 75 6例 ,并对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围术期处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术后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呼吸机支持时间 ,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结论 高龄患者可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其死亡率无明显增加 ,但围术期的正确处理 ,尤其是对合并症的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和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8)和乌司他丁组(U组,n=18).U组将乌司他丁40万单位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自切皮开始静脉输注,30 min内输注完毕,另将40万单位加入CPB预充液中,另外20万单位以4~6万单位/h速率输注至术毕,总量100万单位,C组不用乌司他丁及任何抗纤溶药物.分别于切皮前1 min(基础值,T0),肝素化前1 min(此时U组已用乌司他丁40万单位,T1),术毕(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T4)经颈内静脉导管采血5 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CD62p),用比浊法测定激活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用硅藻土激活剂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记录患者术后24 h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 组间GPⅡb/Ⅲa、CD62p和PT,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同种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U组APTT在T1、T3和T4均缩短(均P<0.05).与C组比较,U组:APTT在T1~4均缩短(均P<0.05),体外循环中ACT缩短,补充肝素量增加(P<0.01).结论 乌司他丁对血小板聚集和活性无影响,它能缩短APTT及肝素化后的ACT,增加CPB中补充肝素量,对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该实验所用剂量未见减少CPB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冠脉搭桥手术中发生压疮的形成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行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搭桥手术38例,术前进行压疮风险因素评估,术中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发生压疮2例,压疮发生率为5%。结论对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术中压疮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早期预后及术后6月预后,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 连续性选取4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男女不限,随机分为二组,CCABGCE20例,OPCABG组20例,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电图、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等临床指标及术前、入ICU时、出ICU时、出院时cTnI浓度.结果 CCABG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高于OPCABG组,且cTnI峰值浓度明显高于OPCABG组,两组参数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CABG组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与OPCABG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早期预后优干CCABG组,两组术后6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ON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OPCABG).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1 650例男性患者施行OPCABG和不停跳ONCABG临床资料进行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2007年至2009年CABG数据库的有关数据.比较OPCABG组和不停跳ONCABG组近期疗效,并分别以术后死亡和术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危险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OPCABG组搭桥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小于ONCABG组(P〈0.01).OPCABG组搭桥数大于3的病例明显多于ONCABG组(20.9% vs 13.3%) (P〈0.01),应用CRRT(1.33% vs 3.98%)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23% vs 6.63%)患者的比例较ONCABG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术后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BG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P=0.000,OR=8.321)、年龄〉70岁(P=0.003,OR=4.870)和术后应用CRRT(P=0.000,OR=45.500).术后应用CRR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高血压病史(P=0.049,OR=2.665)、术前肾功能异常(P=0.045,OR=3.598),OPCABG可以减少2/3的术后CRRT的使用率(P=0.008,OR=0.333).结论 OPCABG可以降低术后CRRT和IABP的使用率,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在年龄〉70岁,术前肾脏功能下降,心功能差等患者施行OPCABG手术对早期恢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赵雨辰  王城  徐东辉  吕锋 《西部医学》2020,32(3):374-378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及心肌力学特性(MM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的老年CHD患者12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OPCABG组(n=64)与CCABG组(n=64)。OPCABG组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CCABG组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 d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桥血管数、血液制品用量、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术前、术后7 d血清TM水平,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值(GAS)、径向应变值(GRS)、圆周应变值(GCS)、左室整体长轴应变值(GLS)等MMP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 OPCABG组手术时间、术后1 d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血液制品用量、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小于CCABG组(P<0.05)。两组桥血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OPCABG组GAS、GRS、GLS均高于CCABG组,TM低于CCABG组(P<0.05)。术后7d,两组G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病率低于CCABG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CHD创伤小,可减轻血管内皮及心功能损伤,减少生成TM,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手术疗效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所有单纯行CABG患者(≤45岁51例;≥65岁386例)与同期行心脏手术的非冠心病患者(≤45岁68例,≥65岁247例)。比较CHD组与非CHD组的术前因素、CHD组两个年龄段术中及术后指标、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并进行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青年CHD组在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小于老年CHD组(P〈0.05),在男性、阳性家族史、吸烟、超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方面明显高于老年CHD组(P〈0.05)。结论青年CHD组手术疗效好于老年组,老年CHD组手术近期效果令人满意;青年CHD危险因素以男性、阳性家族史、吸烟、超重、低-HDL为主,应针对可控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 60例冠心病行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组);复合组(全身麻醉复合高位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0例.在手术前(T1)、术终(T2)和术后24 h(T3)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 两组血浆中ET-1,AngⅡ,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终和术后24 h 复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显著降低OPCAB患者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麻醉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