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公众防护意识及行为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0年2月15-22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来到、返回或居住在江苏省≥15岁居民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居民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的病例与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六安市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为防控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积累经验.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六安市2020年1-2月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梳理分析确诊病例间的传播关系,回顾疫情防控过程.结果 2020年1月22日-2月18日,六安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9例,其中普通型65例(94....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治期间兰州市某定点医院非新冠病房护理人员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2020年3月16日至2020年3月25日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调查.结果:非新冠病房护理人员在新冠肺炎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防控、预防及隔离出院四个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苏省居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管理期间相关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为开展健康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8—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26个区/县15~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调查2 892人,对新冠肺炎相关健康知识总是或经常关注率为89.00%;获取途径前3位是手机(87.14%)、电视(74.35%)、社区或医疗机构(23.25%);手机应用前3位是新闻/资讯类(73.96%)、微信(71.72%)、短视频(40.76%)。χ2检验和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对居民获取新冠肺炎相关健康知识主要途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健康传播应针对不同人群采用适宜传播途径,以取得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为今后开展中小学生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20年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工作中的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知识专项调查数据,对不同性别、学段、经济片区以及城乡间81 517名学生的知识知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南省中小学生对新冠肺炎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山东省居民卫生应急健康素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提升居民应急能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2020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范围内抽取437名,年龄为18~60岁的居民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居民中对"卫生应急健康素养"概念"非常了解"的有89人(20.37%);完全知道佩戴口罩正确方法的有382人(87.41%),有224人(51.26%)每次都会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完全知道洗手正确步骤的有362人(82.84%),有131人(29.98%)每次都会严格按照步骤操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家里储备医药物资的居民有237人(54.23%);居民卫生应急信念调查中,风险感知(8.58±2.63)水平要高于社会联系(8.96±2.74),对"卫生应急健康素养"概念了解程度不同的居民,风险感知和社会联系程度均不相同(P0.05)。结论山东省居民卫生应急认知水平偏低,卫生应急技能认知与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同时社会联系水平相对偏低,对社区服务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湖北省60~69岁老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况与变化趋势,为开展老年居民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湖北省的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对其中60~69岁老年居民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调查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调整,并对标化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湖北省60~69岁老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 52%、3. 40%和6. 13%;城市老年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 86%、6. 57%和18. 37%,均高于农村的2. 05%、2. 10%和3.59%(P 0.01);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以及脑力劳动的老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高(P 0.01);老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X_(趋势)~2=11.492, P0. 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X_(趋势)~2=13. 858, P 0.01)和健康技能素养水平(X_(趋势)~2=4. 143, P 0.05)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湖北省60~69岁老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上海地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行为,为针对老年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1—10日分别在上海市16个区中随机抽取1社区服务中心招募上海市常住老年居民参与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心理健康状态、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认知及防护行为遵守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本调查共发放28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4份,回收率为98.95%。调查对象年龄60~81岁,以60~74岁为主,占65.6%,男女性别比为1.6∶1,以城市居民为主,占68.4%。上海市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8.09%,SAS≥50分者201例,焦虑症状发生率为68.37%。对新冠肺炎易感性(49.65%)和新冠肺炎潜伏时期(86.27%)的正确率较低,个人卫生习惯、个人防护意识的正确率较高(均为80%以上),对个人防护、个人卫生、作息规律问答的正确率较高,均为90%以上,饮食健康正确率较低(52.82%)。公共场所规范佩戴口罩率为88.09%、减少出行聚餐率为89.46%、配合扫码测温等疫情防控措施率为83.67%、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为89.12%、密闭环境内常通风率为87.07%、外出、餐前勤洗手率为81.29%。结论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老年群体对新冠肺炎特点及预防措施的认知水平较好,但关系新冠肺炎危险因素的认知水平较低;老年人文化水平、原职业类型等差异均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与防护行为的遵守性有关,在日常需加以关注并进行适当的宣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后续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策略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结合人口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法,对浙江省15~69岁常住居民(不包括集体居住)进行问卷调查,健康素养水平根据2010年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数据进行标化处理,采用频数统计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016—2020年每年调查15~69岁常住居民1万余人。各年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0.69%、23.03%、26.64%、29.49%、33.08%,年均增涨2.48%,增长率为59.88%。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5年间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不同。结论 2016—2020年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增长,在今后健康促进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维度健康素养,以及着力推进重点人群健康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新冠疫情前后苏北某市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 抽样)方法,2018年、2020年分别抽取苏北某市804名和829名15~69岁主城区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测评。结果 2018年和2020年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0.27%(95%CI:17.49%~23.06%)和26.30%(95%CI:23.29%~2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8.278,P=0.004)。2020年城市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的素养分别为35.22%、29.43%、26.78%,比2018年增加了2.38%(〖XC小五号.EPS;P〗=1.036,P=0.309)、3.68%(〖XC小五号.EPS;P〗=2.775,P=0.096)、4.52%(〖XC小五号.EPS;P〗=4.492,P=0.034)。2020年城市居民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6类健康问题素养分别为52.59%、34.14%、24.00%、62.24%、29.07%、56.82%,比2018年增加了1.35%(〖XC小五号.EPS;P〗=0.298,P=0.585)、7.03%(〖XC小五号.EPS;P〗=9.466,P=0.002)、2.61%(〖XC小五号.EPS;P〗=1.586,P=0.208)、1.54%(〖XC小五号.EPS;P〗=0.413,P=0.521)、2.20%(〖XC小五号.EPS;P〗=0.985,P=0.321)、7.07%(〖XC小五号.EPS;P〗=8.184,P=0.004)。2020年15~59岁组人群部分健康素养水平高于2018年(P<0.05),老年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图显示,2020年15~44岁人群与“科学健康观”、 “健康信息” 和“传染病防治”这3类问题的距离减小;45~59岁人群与 “基本医疗”的距离减小;而60~69岁人群与全部6类问题的距离增大。提示老年人对疫情防控措施反应不灵敏,是健康素养水平提高的薄弱环节。结论 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实施前后15~59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有明显提高,但对老年人提高不大,应开展形式更多、内容更广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健康素养对江西省居民自我防护行为的影响,针对性采取措施以提升江西省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12个地区2 882位居民的健康素养及新冠防护行为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健康素养与新冠疫情防护行为之间的关联,检验水准α= 0.05。结果 2021年江西省居民健康素养合格率为15.37%;5类自我防护行为中做到减少不必要聚会、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回家后洗手、保持1 m社交距离、外出规范佩戴口罩的比例依次为84.87%、82.48%、81.78 %、64.75%和43.20%;基本健康素养水平以上的居民做到外出规范佩戴口罩(OR = 1.319,95%CI:1.052~1.654)、外出回家后洗手(OR = 2.818,95%CI:2.235~3.552)、减少不必要聚会(OR = 4.124,95%CI: 3.218~5.285)、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OR =4.885,95%CI:3.837~6.220)、保持1 m社交距离 (OR = 3.128,95%CI:2.536~3.858)的可能性均高于低于基本健康素养水平者。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阶段江西省居民的个体防护意识相对较强,健康素养越高,居民做到自我防护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健康素养与居民自我防护行为之间存在关联,为提升江西省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大学生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和2021年底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认知、态度、行为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为做好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在2021年11—12月面向上海市12所普通高等本专科学校,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913名大学生进行线下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  疫情发生初期大学生对于防控政策的了解度为(2.93±0.94)分,信息判断力为(3.10±0.89)分,对于疫情防控的满意度为(4.11±1.09)分,配合度为(4.31±0.96)分,传播意愿为(3.91±1.15)分;至2021年底,防控政策了解度为(2.95±0.98)分,信息判断力为(3.77±0.94)分,疫情防控满意度为(4.22±1.10)分,配合度为(4.36±0.99)分,传播意愿为(3.97±1.20)分,不同阶段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知信行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学科门类为社科类(OR=0.62)、理科类(OR=0.62),健康状况自评为较好(OR=0.62)、一般(OR=0.28)与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根据合理的健康信息改变健康行为”中选择“比较符合”(OR=3.31)与大学生对新冠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呈正相关(P<0.05)。上海大学生疫情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测评“较高”(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健康素养得分>80)者占79.4%,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自评“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82.6%。  结论  上海大学生群体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至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知信行改变较高,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需针对不同特点开展更加精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传播,筑牢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屏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绵竹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促进措施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绵竹市居民中抽取1623名15~69岁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s回归法分析影响绵竹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绵竹市1623名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为14.1%;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41.7%,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素养水平为14.6%,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6.0%,呈现出基本知识水平高于基本技能、基本技能高于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特点;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安全与急救33.5%、科学健康观30.3%、慢性病防治16.5%、传染病防治10.2%、健康信息10.0%、基本医疗8.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健康素养水平越低;随着文化水平增高,健康素养水平逐步增高;在职业方面,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结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绵竹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今后应对老年人、低文化水平、农民等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创新宣传模式,加强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技能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疫情期间徐州市部分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防控的认知、态度、行为(简称知信行,KAP)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徐州市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大学生对COVID-19的知信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参与调查的2 842名大学生新冠肺炎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85%,高认知占比为70.8%,87.7%的大学生呈积极态度,97.2%在疫情期间采取良好防护行为。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专业以及对疫情的关注程度是徐州市大学生对COVID-19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不同年级、专业、疫情期间居住地、以往是否关注过传染病防控、所在学校是否开展过传染病防治的宣传、疫情期间健康情况、对疫情的关注程度、认知情况是徐州市大学生对COVID-19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不同年级、有无亲属从事医学相关工作、以往是否关注过传染病防控、所在学校是否开展过传染病防治的宣传、疫情期间健康情况、对疫情的关注程度、认知情况、态度情况是徐州市大学生对COVID-19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 842名大学生在 COVID-19 的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方面存在差异,高校应当采取多策略的健康教育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养成,不断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民预防措施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行为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当面访问为辅的问卷收集方法.[结果] 388名居民中,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居民比居住在城市地区的居民行为依从性低20%.自评健康与居民行为依从性呈正相关关系,自评健康每增加1个单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崇明区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情况,客观评价区内居民对于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制定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崇明区240名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结果 2019年,上海市崇明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13.75%;其中,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文化常识、中医药理解能力五方面的素养比例分别为40.4%、3.0%、32.1%、31.3%、65.0%.调查对象具备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率、阅读率、信任率、行动率比例分别为33.96%、25.06%、64.17%、50.42%.年龄、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因素;文化程度越高,素养水平越高;年龄越大,素养水平越低.结论 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率和阅读率,推动居民实现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由"信"到"行"的转化,进而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荆州地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2月10—15日应用微信小程序"问卷星"对荆州地区16~65岁的常住居民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调查居民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015名年龄在1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 2011年上海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是14.27%,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维度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是24.87%、17.98%和23.67%。上海市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科学健康观36.49%、安全与急救素养27.50%、传染病预防素养25.32%、基本医疗素养11.96%、慢性病预防素养10.95%。影响上海市居民基本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在业情况和家庭平均月收入。结论健康素养干预成效初显,今后应针对薄弱知识点、薄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两种传染病,为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报道,比较分析两种传染病在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结果 两种传染病均是由β冠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新型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与SARS比较,COVID - 19传染源除了患者之外,隐性感染者也是COVID - 19的主要传染源。此外,COVID - 19的传染性更强,但病情严重程度不及SARS。结论 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手段。结合SARS疫情的防控经验,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提高病毒检测技术及加强联防联控是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