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USP家族是去泛素化酶中数量最多的家族,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5(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35,USP35)是USP家族成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USP35在癌症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皮肤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肾透明细胞癌等多种癌组织中有表达。本文就USP35作用机制、结构、以及近年来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14,USP14)通过调控氧化固醇结合样蛋白2(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like 2,OSBPL2)的泛素化水平稳定OSBPL2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以HeLa细胞为工具细胞,通过对USP14过表达、敲降以及活性抑制,检测OSBPL2的表达水平;采用体外过表达实验考察USP14对OSBPL2的泛素信号和泛素化水平的调控;采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阐明USP14与OSBPL2相互作用的具体结构域、不同结构域在蛋白相互作用中的作用以及OSBPL2的关键泛素化位点。结果:USP14与OSBPL2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并稳定OSBPL2的表达而不改变其转录水平;体外过表达和Co?IP实验结果表明,USP14催化(catalytic,CAT)结构域与OSBPL2氧固醇结合蛋白相关结构域(OSBP?related domain,ORD)的相互作用降低OSBPL2的泛素化水平;类泛素(ubiquitin?like,UBL)结构域在USP14与OSBPL2相互作用中起到了促进作用;Lys209和Lys361是OSBPL2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的关键位点。结论:USP14通过调控OSBPL2蛋白Lys209和Lys361两个位点的泛素化进而调控其泛素化水平,稳定OSBPL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大多数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方式,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可以逆转这一过程,对其进行反向调节.此外,去泛素化酶可以稳定抑癌基因,从而抑制了肿瘤的发生.对去泛素化酶及其抑制剂的深入研究,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重点对去泛素化酶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蛋白质泛素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可参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靶向去泛素化酶的相关研究可阐明部分IBD信号通路机制。本文就去泛素化酶介导泛素化修饰在IB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泛素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具有76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分子量为8.6 kDa.泛素化,即泛素/泛素链与蛋白质共价结合的过程,是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途径之一[1].目前发现,线性泛素链(Linear ubiquitin/Met1-linked ubiquitin chains/Met1-Ub)中泛素连接方式由泛素蛋白N末端的蛋氨酸Met1的氨基基团与另一泛素分子C末端甘氨酸分子首尾相连形成[2].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泛素化、去泛素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素-蛋白水解酶体途径(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细胞质和核内蛋白ATP依赖性的非溶酶体降解途径,高效并高度选择性地进行细胞内蛋白转换,还参与某些重要蛋白质的编译后修饰和改造。因此,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对UPP研究的深入,发现蛋白泛素化调节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细胞内同时还存在一些特异的去泛素化蛋白酶进行负向调节。  相似文献   

7.
刘乃华  曾思恩 《华夏医学》2022,35(1):131-136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s,USPs)是一类通过切割泛素前体、对底物蛋白去泛素化,从而调节细胞内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的重要酶类家族.研究结果显示,USPs在癌症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USP s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成果,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8.
去泛素化酶(DUBs)是体内分解蛋白泛素链的一类蛋白酶体系,对蛋白泛素化降解过程起校正作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家族是DUBs中最大的家族,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免疫应答,且与一些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USP15是USP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p53、核因子κB等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与一些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USP15也可通过调节I型干扰素产生和T细胞活化参与免疫反应,并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包括维持基因稳定性、调节转录因子及抗病毒等重要的细胞活动。  相似文献   

9.
X染色体连锁的泛素特异肽酶9(ubiquitin-specifitin peptidase 9 x-Linked,USP9X)是去泛素化酶中的一种。泛素化与去泛素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去泛素化酶能从特异性底物上移除泛素异肽酶类从而逆转泛素化进程。USP9X在许多生物进程(包括胚胎发育、细胞黏着与极化、凋亡、转录调控等)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已发现USP9X在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都存在着表达异常,而且与肿瘤的分期及预后相关,甚至还可能参与了肿瘤化疗的耐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此,针对USP9X的靶点治疗将会为难治性肿瘤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对其更进一步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去泛素化酶2(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2,USP2)在白色脂肪棕色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USP2在小鼠代谢组织中的表达谱。检测米色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0、2、4、6、8天)USP2 mRNA和蛋白表达。建立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模型,检测USP2 mRNA的表达。利用药物干预成熟脂肪细胞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素通路,检测USP2 mRNA和蛋白表达。使用USP2特异性抑制剂ML364处理成熟米色脂肪细胞,检测产热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 USP2在小鼠代谢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肌肉中表达最高。USP2在米色脂肪细胞自然分化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增加。在寒冷刺激和游泳训练建立的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模型中,其皮下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和肩胛部棕色脂肪组织中USP2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利用ISO和cAMP干预成熟米色脂肪细胞后,USP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利用USP2特异性抑制剂ML364干预成熟米色脂肪细胞后,产热相关基因mRNA表达明显下调,UCP1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USP2参与米色脂肪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抑制USP2的活性会影响其产热功能。  相似文献   

11.
罗铮铮 《海南医学》2016,(2):257-261
泛素化特异性蛋白酶22 (USP22)是一种去泛素化酶,其通过去除蛋白底物的泛素连接,影响c-Myc、Bmi-1、FBP-1等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胞周期进展、细胞生长分化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已发现USP22在甲状腺癌、喉癌、口腔鳞癌等多种肿瘤组织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恶性肿瘤的分期、预后密切相关,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肿瘤标记物,对USP22生理作用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目前肿瘤学方面的研究热点.USP22可能作为抗肿瘤治疗新的作用靶点,但相关药物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R信号转导途径的改变和重新激活是促进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发展和耐药性产生的核心因素。AR可变剪接异变体7(AR-V7)的表达是A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的重要原因之一,AR-V7具有与AR不同的结构及功能,在PCa发展、耐药和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具有作为CRPC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巨大潜力。现总结分析AR与AR-V7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以及在AR靶向药物作用下CRPC患者的疗效,为CRPC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阐述AR-V7在PCa治疗和耐药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其在判断CRPC疗效和预后方面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分析AR-V7特异性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以期取得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芨  邓世山  严达忠  刘海 《重庆医学》2016,(12):1616-1619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s(siRNA)干扰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在喉癌细胞中的表达,来探讨 USP7对喉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并使用高效siRNA在喉癌HEP2细胞株特异性干扰USP7表达,然后利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观察USP7干扰后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自行设计的siRNA可高效抑制喉癌 HEP2细胞USP7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促进喉癌细胞的凋亡。结论 siRNA‐USP7可以显著抑制喉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促进凋亡,提示USP7可能是晚期喉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NSCLC治疗耐药严 重影响了预后,研究NSCLC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非常必要。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能够通过选择性降解短期蛋白调节细胞内重要过程,如周期调控、转录调控、信号转导、凋亡和分化等,其表达的异常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F-box家族蛋白是UPS的重要组成部分,而F框/WD-40域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是F-box家族蛋白中研究的经典蛋白之一。研究表明FBXW7与NSCLC耐药有关,主要机制是FBXW7 突变减少其下游蛋白的泛素化降解,导致NSCLC患者药物治疗耐药,其下游蛋白包括Snail蛋白、骨髓细胞白血病因 子1(myeloid cell leukemia sequence 1,MCL-1)、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卷曲螺旋结构域6(coiled-coil-domain containing 6, CCDC6)。雷帕霉素、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MS-275及冬凌草素对治疗耐药的FBXW7突变的NSCLC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5.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其早期诊断率低,晚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致死率极高.外泌体在循环系统中含量丰富,稳定作用于靶细胞,是携带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囊泡.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信的重要媒介,参与了卵巢癌细胞及其微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在卵巢癌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日益成为人类男性健康的威胁.microRNA由于其特异性的转录后调节作用,在生命进化、发育以及肿瘤的发生、进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前列腺癌中异常表达的microRNA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microRN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谱改变、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进展和化疗药耐药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李勇  郭敏  康英英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2):298-301+351
微小RNAs(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短的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可以调控多种病理及生理过程的单链非编码RNA。研究发现其在组织以外的血液、尿液、外泌体等中也存在差异表达。随着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研究人员操作技能的不断提升,miRNA因其稳定的分子结构以及丰富的生物学功能而进入人们的视线,其在炎症发生、免疫调节、氧化应激、纤维化、信息传递、病毒播散及肿瘤恶性进展等生命进程中的差异表达以及具体的调控机制正在不断被发掘及证实,尤其在甲状腺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及耐药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提示其有望成为甲状腺癌精准诊疗及预后评估的新指标。且对于未知功能的miRNAs以及其在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中的特异性表达的研究不仅对于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鉴别以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动态观察甲状腺癌患者的病情演变。而对于不同甲状腺癌类型相关的特异性miRNA在前者进展中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miRNA的研究进程、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中的近期研究进行汇总,旨在为甲状腺癌的诊治提供参考,丰富甲状腺癌患者的诊疗策略以及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8.
最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依维莫司渐渐成为靶向药物的研究热点,其用于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前和临床实验已开始涌现。本文对近期关于依维莫司在乳腺癌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情况作一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发展改变了癌症治疗模式,然而,单药免疫治疗有效率低,通过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等改变肿瘤微环境能够大大提高其疗效。其中,氨基酸代谢,尤其是牛磺酸代谢可能通过肿瘤微环境的代谢重编程协同增强免疫治疗疗效。该文具体讨论了牛磺酸调控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代谢的潜在机制,可能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59-163
外泌体是一类由自体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小体,参与细胞及内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外泌体可以通过在肿瘤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运输细胞内的核酸、蛋白和脂类等物质,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可以影响肿瘤的治疗。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近来,与乳腺癌相关的外泌体逐渐成为一项新的研究热点,并发现乳腺癌细胞可以刺激分泌某些特定类型的外泌体,并有望成为早期乳腺癌筛查的新型生物学标志。外泌体传递的核酸、蛋白质等物质在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和治疗耐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外泌体也可以将抗肿瘤药物转运出乳腺癌细胞导致耐药。但外泌体作为肿瘤药物载体时,表现出极低的免疫原性和生物毒性,将为今后的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可行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