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幕上脑膜瘤伴有癫痫的手术治疗(附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幕上脑膜瘤伴有癫痫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对20例幕上脑膜瘤伴有癫痫的患者行了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了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术均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进行.结果 本组20例脑膜瘤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的有16例,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的有4例.根据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结果,12例加行了皮层热灼术,8例加行了MST.术后3个月以上的随访发现,19例患者疗效满意,无癫痫发作,效果较差1例,手术有效率为95%.结论 幕上脑膜瘤伴有癫痫的手术治疗提倡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应该一并处理癫痫灶,且手术必须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405例颅内脑膜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37例脑膜瘤术后复发,其特点表现为患者年轻、术前存在癫痫、肿瘤基底位于矢状窦旁及鞍结节、蝶骨嵴、颅眶沟通等颅底部位、体积大、不规则形、瘤周水肿明显或瘤内存在低密度、手术切除程度低或病理级别高.结论 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术前癫痫、肿瘤部位、最大径、形状、瘤周水肿、病理类型以及手术切除程度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膜瘤手术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58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主要症状、术前癫痫史、阳性体征、肿瘤部位、手术操作时间、皮质牵拉伤、动静脉损伤、术后血肿、颅内感染、术后水肿、肿瘤切除程度、手术次数、放射治疗、肿瘤复发等16项可能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术后发生癫痫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癫痫史、肿瘤部位、术后水肿、肿瘤切除程度、肿瘤复发等5个因素为脑膜瘤术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膜瘤术后癫痫的发生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防治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望减少脑膜瘤术后癫痫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小脑幕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和总结不同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特点。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50例,Ⅳ级切除7例。静脉窦受累率为51.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4%,病死率为2.8%。术后随访54例,平均62.7个月;肿瘤复发3例。结论应根据肿瘤位置和扩展方向选择手术入路.肿瘤侵蚀静脉窦或与脑干、深静脉及脑神经紧密黏连,是影响手术全切除的因素。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fMRI对皮层运动功能区脑膜瘤外科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脑皮层运动功能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12例皮层运动功能区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行CT、MRI及fMRI检查,5例行DSA检查,7例行MRA检查。术中在显微镜下分离肿瘤包膜,肿瘤予以瘤内分块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肌力好转4例,肌力无改变6例,肌力下降或加重2例,其中1例经脱水、激素及高压氧治疗后好转,1例无变化。功能保护率91.7%(11/12)。12例术后随访1~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提高皮层运动功能区脑膜瘤的全切率,术前行fMRI及DSA或MRA检查,则有助于术中保护脑功能区皮质、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对继发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7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癫痫预后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影响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发作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脑膜瘤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17.2%(46/26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脑膜瘤位于围中央区皮质(P<0.01)、男性(P=0.01)、青年患者(<45岁,P<0.01)以及伴有脑积水(P<0.01)与脑膜瘤术前继发癫痫有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脑膜瘤位于围中央区皮质(HR=2.21,95% CI:1.23~3.97,P=0.008)以及青年患者(<45岁)(HR=2.03,95%CI:1.11~3.68,P=0.021)是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213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24±13)个月。术前伴发癫痫的患者行脑膜瘤切除术后的癫痫无发作率为80.4%(37/46)。结论癫痫是脑膜瘤较常见的临床表现,肿瘤位于运动相关皮质以及青年患者更易伴发癫痫发作。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患者单纯行肿瘤切除可获得较好的癫痫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继发性癫痫在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中的发生机制及危害,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肿瘤相关性癫痫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2016年6月我科住院手术的23例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不同肿瘤特征的手术方法及继发性癫痫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肿瘤I级切除19例,II级切除4例。术前有癫痫发作7例,术后24小时癫痫发作1例,术后24小时~7天发生癫痫5例,2年内新增癫痫病例5例,3例部分运动性失语,4例出现对侧不同程度肢体偏瘫,卡方检验比较得出瘤周有无水肿(p=0.007)及术前有无使用抗癫痫药物(p=0.027)对术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具有影响。结论肿瘤相关性癫痫对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危害极大,术前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积极给予抗癫痫治疗,对于有明显瘤周水肿、术中脑挫伤、回流静脉损伤等高危患者术后应积极给予药物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8.
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技巧。方法对9例经显微外科治疗的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例,1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9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术中良好的病变显露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小脑幕切迹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小脑幕脑膜瘤病例资料,根据肿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的位置及肿瘤主体部位所在而分为6个类型:幕上内侧型6例,幕上外侧型8例,幕下内侧型7例,幕下外侧型4例,跨幕型6例和镰幕型5例,采取个体化手术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小脑幕脑膜瘤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18例(50.0%),Ⅱ级切除13例(36.1%),Ⅳ级切除5例(13.9%),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96个月,失访2例。术前KPS为(85.83±8.74),术后1个月为(65.83±10.52),术后6个月为(83.06±11.42)。5例肿瘤残留病人与2例复发病人,均采用伽玛刀治疗,随访中未见再次复发。结论根据小脑幕脑膜瘤不同分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并运用显微操作技术,可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经岩骨四种联合入路临床运用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告经岩骨四种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大型肿瘤30例。经迷路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听神经瘤18例,经乳突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其它桥小脑角肿瘤7例,后者与颞下入路联合切除中、后颅窝亚铃型肿瘤2例,与乙状窦后入路联合切除桥小脑角脑膜瘤3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术后重残或死亡3例。本文着重对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膜瘤手术后癫疒间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58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主要症状、术前癫疒间史、阳性体征、肿瘤部位、手术操作时间、皮质牵拉伤、动静脉损伤、术后血肿、颅内感染、术后水肿、肿瘤切除程度、手术次数、放射治疗、肿瘤复发等16项可能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术后发生癫间疒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癫间疒史、肿瘤部位、术后水肿、肿瘤切除程度、肿瘤复发等5个因素为脑膜瘤术后癫疒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膜瘤术后癫疒间的发生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防治癫疒间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望减少脑膜瘤术后癫疒间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程度、手术人路选择及放射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大小、累及部位及病人的状态等选择手术人路,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31例,乙状窦前人路3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7例。结果术后肿瘤SimpsonⅠ-Ⅱ级切除40例,SimpsonⅢ级切除9例,SimpsonⅣ级切除2例;SimpsonⅢ-Ⅳ级切除病人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术后出现昏迷8例,面神经麻痹7例,肢体肌力下降11例,动眼神经麻痹15例,展神经麻痹5例.颅内感染3例;死亡1例。50例随访6-18个月,术前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大部分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及残余肿瘤进展。结论手术全切除是岩斜区脑膜瘤的根治方法,但片面追求肿瘤全切除常产生严重并发症。术前应根据病人的综合情况为其选择个性化的手术人路。选择SimpsonⅢ-Ⅳ级切除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术后辅助放射治疗能有效控制残余肿瘤进展,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年龄≥65岁)脑膜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7例老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是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术后神经功能缺失或需行各项临床操作甚至二次手术的异常情况,分为神经系统并发症(如颅内出血、癫痫、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精神症状等)和全身并发症(如切口愈合不良、肺部感染、心功能异常、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等)。结果 227例中,术后56例(24.67%)有并发症,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39例,全身并发症2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KPS评分<80分、肿瘤最大直径≥6 cm、肿瘤未全切除是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中异体输血是术后发生全身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脑膜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肿瘤大小及切除程度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关,而术前身体状况(例如ASA分级、KPS评分、血清白蛋白)、术中输血与术后全身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幕上开颅手术术中硬膜缺损时所采用不同的硬膜修补方法,研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应用优势。 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35例幕上病变手术患者,在修补硬脑膜群缺损时,采用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法71例(实验组),同期采用自体骨膜或帽状腱膜连续缝合修补法64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修补耗时、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硬膜外积液、皮下积液及术后癫痫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硬膜修补耗时(12 min)较对照组(25 min)短,实验组的术后24 h平均硬膜外引流量(278 mL)高于对照组(245 mL),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1.41%)低于对照组(10.94%),实验组术后3个月内癫痫发作率(2.82%)低于对照组(14.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硬膜外积液发生率(5.63%)高于对照组(4.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硬膜外积液,无临床症状则无特殊处理,待其自行吸收;8例皮下积液患者均行腰大池引流治愈;10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出现癫痫发作,给予正规抗癫痫治疗后症状均控制,并在继续随访观察中。 结论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修补法适用于各类开颅手术患者的硬脑膜修补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癫痫发作等相关并发症中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共发生并发症44例(27.7%)。经统计学分析:性别、垂体腺瘤卒中、鞍旁侵袭、基础内分泌、手术全切除5种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其中手术全切除、性别、基础内分泌被纳入回归方程。结论手术全切除、性别、基础内分泌是影响本组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其中手术全切除与否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较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6例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6.2%。无手术死亡病例及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新出现4例眼球运动障碍,3个月后1例完全恢复,3例不全麻痹。术后出现10例上睑下垂,3个月后7例病人不同程度恢复上睑抬举功能,3例无恢复。术后1月全切病例行视神经管周伽玛刀治疗,次全切病例行肿瘤残余部分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3月,MRI检查示全切病例无肿瘤复发,未全切患者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 经额眶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结合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介入栓塞联合手术治疗巨大脑膜瘤(附1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巨大脑膜瘤术前介入栓塞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巨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分别位于颅前窝、岩部、矢镰旁,最大直径7.1~9.6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术前均经选择性血管内途径,应用颗粒、明胶海绵、丝线等材料进行栓塞治疗。栓塞后3~5d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8例。术中出血量300~1000ml。术后复查MR示肿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巨大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用介入造影可了解肿瘤血运情况,避免术中损伤重要血管;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222 surgically treated meningiomas, it was found that 26.6% of the patients presented epilepsy as their initial symptom. In this group, surgical excision of the intracranial meningiomas stopped the epilepsy in about 62.7% of the patients. But approximately one-fifth of the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meningiomas and no history of preoperative epilepsy developed new onset postoperative seizures. Of the patients with early onset of postoperative epilepsy, epilepsy appeared in 66.7% within first 48 h after surgery. Of the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epilepsy, 71.2% were seizure-free following 1 year of anticonvulsant therapy. Regarding preoperative existing factors, intracranial meningiomas located at supratentorium, convexity, and with evidence of or severe peritumoral edema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preoperative epilepsy. And in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epilepsy, those tumors with evidence of or severe perifocal edema and cerebral edema at the operative sit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postoperative epileps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癫痫的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病人癫痫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80例合并癫痫的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采用Engel分级评估癫痫预后,Ⅰ级为预后良好,Ⅱ~Ⅳ级为预后不良。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影响癫痫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癫痫发作频率预测癫痫预后的价值。结果80例中,术后癫痫预后良好59例,预后不良2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突变和术前癫痫发作频率高是胶质瘤病人术后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全切肿瘤和术后化疗是保护性因素(P<0.05)。术前癫痫发作频率预测癫痫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置信区间0.685~0.914;P<0.05);当术前癫痫发作频率≥2次/月时,预测术后癫痫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86%和46.85%。结论IDH1突变和术前癫痫发作频率高是合并癫痫的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病人癫痫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肿瘤全切除和术后化疗明显改善癫痫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