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很早就开始探讨剂型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神农本草经》发现了服药方法对于疗效的影响,汉代张仲景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汤、散、丸对疗效的影响,沈括、李东垣进一步论述了剂型理论。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与现代药物动力学的经典房室理论观念相符,中药剂型理论包含了现代药物动力学最基本的观点,能够被药物动力学理论所诠释。  相似文献   

2.
抗敏药物是经中药提取后研制的制剂,具有抗敏消炎的功效。抗敏1号胶囊是利用其剂型特点,掩盖不良气味,便于服用,是合理研制中药的适宜剂型。  相似文献   

3.
片剂是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但中药片剂的生产和研究仅在50年代才开始,在近40年里中药片剂随着中药化学、药理、制剂、新型辅料与临床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工艺技术日益改进,片剂质量逐年提高。本文就我国中药片剂研究发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以利于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任何药物用于临床,必须予以一定的物质形式,而此形式即为剂型。科学地讲,所谓中药剂型就是为了发挥中药的最好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便于临床应用及贮藏、运输,根据中药的性质、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将原料药(药材、饮片)通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制成适宜的一种物态形式,它是联结中医与中药,使其很好地应用于临床的桥梁,是中药制剂中不可忽视的主体部分。中药剂型的先进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医药乃至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中药剂型的研究。1中药剂型的发展概况我国的传统药物,作为剂型应用是从商代(…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传统剂型,还是中药给药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并由其决定药物成分的释放和疗效。本文从结构出发,结合组成、分类、释药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综述了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剂型特征,为其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中剂型的制备与应用分析总结,进一步挖掘古人对中药制剂的应用方法,为中医医院的中药制剂提供借鉴。方法:认真阅读学习《伤寒论》,结合现代中药制剂学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仲景在剂型的应用上,把药物质地、药性功效与药物剂型密切、灵活的联系起来,使药物最大的发挥临床疗效。结论:《伤寒论》剂型制备灵活多变、简便易行,为中医医院的制剂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海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94-4897
1中药药代动力学概念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动力学,系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给药途径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位置、数量、疗效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关系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科学。由于对Pharmacokinetics的译法尚未统一,药物动力学又被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其中的“代谢”概念是广义性的,包括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介于药学与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已成为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生物化学、药剂学、毒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并推动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同时药物动力学还与基础学科如数学、化学动力学、分析化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近20年来,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对指导新药研究、制定临床最佳给药方案、评价制剂质量、改进药物剂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曾强调指出:“对评价药物疗效与毒性来说,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在临床前药理研究阶段,而且在新药的所有阶段都很重要。”中药药代动力学,其研究对象是中药,是指在中...  相似文献   

8.
中药软膏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中药软膏剂研究概况及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原生药物处理、软膏基质、质量标准等,探讨中药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药制剂及剂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制剂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总结,使中药制剂学迅猛发展,许多新制剂、新剂型在传统制剂的基础上脱颖而出,许多先进技术、设备及方法被不断吸收和采用;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标志着中药制剂事业兴旺发达,方兴未艾。但总体而言,中药制剂研究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医药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制约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因素,所以剂型改革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药物剂型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中药口服制剂大多为固体和半固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药层出不穷,中药剂型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改进。但是,有的在改进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工艺的复杂,组合混合的配伍禁忌,药物疗效的高低等,为了保持中药方剂和成药的特点,改进中药剂型,提高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应  相似文献   

11.
乳剂型基质配制方法的改进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张春生,车道标,候孝云关键词乳剂型基质,处方制备,稳定性试验,溶出度试验乳剂型基质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剂型,目前我院制备的乳剂型基质是以南京市卫生局编印的《医院制备规范》中单乳膏Ⅵ的工艺过程为依据的(即单乳...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梦想能够有把药物导向特殊位点,能精确控制药物释放,使药效延长的传递系统。60年代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崛起可以测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定量关系,以及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这一药物在体内过程的研究结果为新剂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方法学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药学新领域。中药药物动力学主要是研究中药单体、单方、复方在体内过程动态变化的规律,用数学方程式和药物参数来表达应用,指导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有效单体不明确,血药浓度低,检测方法欠缺,单体成分的药动学参数难以完整地表达中药复方药物的体内作用规律,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研究受到限制。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研究主要以在实验动物药物动力学水平上的单药和复方药物中的单一成分研究为主。中医药理论提倡整体观念,临床用药以复方为主,中药复方药物能体现中药配伍的整体性,发挥综合性作用,临床疗效好;因此,探讨中药复方药物的药动学规律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自1994年以来,研究提出各种假设和学说,如黄熙等提出“辨证药动学”新假说,新学说有时辰药动学、群体药动学、中药复方药动学、临床药动学等。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是近年来中药复方研究的重点内容.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对于阐明中药复方的组方原理、作用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备受关注.自1979年第一篇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报告发表以来[1],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李端[2]、赫梅生[3]等先后将药理效应、药物累积法等引入药物动力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开展.而近10年来,随着高、精、尖分析测试手段的应用,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局面.本文拟根据近10年来国内研究文献,对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药剂型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无论在选择剂型方面,还是在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要,传统中药剂型亟需进一步改进。中药剂型改革是在传统中医药剂型的有效单方、复方、秘方和验方的基础上,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药剂学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的中药来源,原料加工,制法、剂型、剂量,用法的不同等药物因素;以及年龄、性别、体重、药物耐受和敏感能力等生理因素;机体内的肝、肾功能障碍等病理因素,对中成药的临床疗效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正确地、合理地把好中药的来源,以及原料的加工和合理的剂型关,是保证临床有效的前提,现将其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剂型是药物应用的必要形式,也是使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起点。药物必须制成不同的剂型,采用一定的给药途径接触或导入机体才能发挥疗效。剂型的不同可能导致药物的作用性质、作用速度、毒副作用的不同,从而影响到药物的临床疗效。因此,选择合理的药物剂型是保证和提高药物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淑华  黄雪梅 《广西医学》2004,26(11):1663-1665
药物是人类用于抵御和预防疾病的有利武器,但现有药物仍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如药物无法在血管内滞留并达到有效药物浓度,无法在某个局部形成较高浓度而同时不产生毒副作用等等。被公认为21世纪初关键技术纳米科技的出现,为药学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改进药物剂型的手段,以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药物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的影响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运用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中药和中药复方作用机制、设计及优选给药方案,促进其新药开发、剂型改良及标准化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中药作为临床防治疾病使用时,必须制成不同的剂型,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才能发挥疗效,合理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