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探讨电针拮抗肌运动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和治疗组(电针拮抗肌运动点配合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ASS)、改良Barthel指数(MBI) 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观察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AD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电针拮抗肌运动点配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痉挛肌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肢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痉挛肌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U,对患者的上下肢肌痉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分别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上下肢的改良Ashwonh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MA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可显著降低痉挛肢体肌张力,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改善ADL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肌骨超声联合肌电图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骨超声联合肌电图引导下注射BTX-A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图引导下注射BTX-A治疗。比较两组BTX-A注射前和注射后第3个月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踝关节活动度、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第3个月两组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踝关节活动度、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肌骨超声联合肌电图引导下注射BTX-A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通过提高胫骨前肌兴奋性和降低腓肠肌兴奋性,可有效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和步行能力,从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和Ashworth评分(MAS)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S得分为(1.79±0.80)分、CSI得分为(7.55±2.14)分,对照组MAS得分为(1.79±0.69)分、CSI得分(9.27±2.87)分,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刺的方法较单纯康复训练可更有效地改善肢体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将69例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禁用其他抗痉挛药物,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痉挛,Fuge-Meyer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中药治疗组在降低肌张力减轻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能降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刺激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方法62例跖屈畸形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在电刺激引导下给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3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测量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并应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变化。结果62例患儿在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和踝关节活动度较注射前改善(P<0.05);注射前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越轻,则起效越快,维持时间越长。无一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结论电刺激引导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能在较短时间缓解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肉痉挛,改善异常姿势及其运功功能。  相似文献   

7.
金曦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63-264
目的探讨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对中风后肢体本研究为吉林省痉挛治疗疗效的观察。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组(治疗组)、现代康复训练组(对照组)二组,每组各30例。采用目前康复界通用的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反映患者各项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68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为(1.41±0.20)分,对照组为(2.40±0.21)分,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来说,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塬  邱晓玲 《贵州医药》2020,(4):605-606
目的观察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的影响性。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5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57例,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58例,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入组时、疗程完成后FMA、BI、Ash-worth评分、肌电图指标变化并比较。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FMA、BI较入组时均显著升高,Ash-worth评分显著下降,且研究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max、M/H较入组时均显著下降,Mmax显著升高,且研究组Mmax显著高于对照组,Hmax、M/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痉挛程度等级1级、2级明显上升,3级、4级显著下降,且研究组1级、2级显著高于对照组,3级、4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能改善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功能,改善FMA、BI功能,促进神经元恢复,改善肢体痉挛偏瘫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BTX-A)局部注射联合肌内效贴(KT)对脑卒中伴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伴痉挛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上肢痉挛肌群BTX-A局部注射治疗,试验组给予BTX-A局部注射联合KT治疗.采用改良Ashw...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侧肢体功能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发病早期病情平稳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始功能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对患侧肢体进行功能电刺激,治疗组同时对双侧肢体进行功能电刺激,两组疗程均为21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FMA、BI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FMA、B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双侧肢体功能电刺激较单侧更能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近年来针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有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随机的分为三组即针刺组(A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组(B组)和针刺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组(C组),每组都要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患者的恢复状况,与5周之前的病情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经过治疗之后的有效率分别为70.47%、72.29%、97.47%。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明显,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 IEMG)、协同收缩率( CR),Berg平衡功能量表( 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 FM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屈曲和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罗灏  刘君 《安徽医药》2014,(6):1077-1079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在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康复组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玻璃酸钠+曲安奈德+庆大霉素联合膝关节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腔内注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估、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中位频率和平均频率改善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腔内注射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治疗早期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有效提高股四头肌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康复训练1个月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Ful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进行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1个月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FMA、MBI 及BB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一定提高,观察组患者FMA、MBI及B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可增加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心理重建有重要意义,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电针配合推拿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及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推拿及功能训练组和对照组(推拿及功能训练组)。分别给予治疗1个月。采用Fuge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积分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电针配合推拿及功能训练组,治疗1个月效果明显优于推拿及功能训练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电针配合推拿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提高偏瘫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2组患者治疗药物方案相同,对照组给予社区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生物肌电反馈训练。6个月后,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含量,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仪对下肢肌力进行分析,比较患肢髋关节、膝关节伸肌群与踝关节曲肌群肌力,同时对下肢功能进行评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DSS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FAM)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对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DSS、QOLI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QOLI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研究组患肢骨骼肌含量、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下肢功能FMA评分、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肢体骨骼肌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社会功能障碍,促进卒中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神经促通针刺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分别采用神经促通针刺法针法(A组)与传统针法(B组)进行对照观察,于第一次治疗前后用肌电图测定患者患侧肱二头肌、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电运动单位动作电位(以后简称肌电动作电位)的变化,1个月后两组分别再做同样的测定。结果 比较第一次针灸前后、治疗前与治疗30d后两组患者肌张力协调性的改变和肌电动作电位数目的变化,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促通针刺法针法在改善脑卒中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协调性和运动功能方面优于传统针法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70例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组)35例和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组)35例,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3个月的FMA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8周上肢和下肢的FMA评分Ⅳ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较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上、下肢的肢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现代康复训练与传统中医按摩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30例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采取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和观察组15例(采取现代康复训练与传统中医按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痉挛状况均得到一定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4例(93.33%),对照组为10例(66.6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训练与传统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的帮助患者减轻症状,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