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蓓 《民航医学》1997,7(3):45-47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病人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如果忽视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就会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有利于增加临床护理的效果,提高医疗质量。下面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各种病人进行不同生理和心理护理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心理护理是运用心理学和护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病人的心理规律,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性别、民族、籍贯、文化、职业和经历等心理差异,采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使病人安心治疗,早日康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使护理质量层次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将所学的心理护理学知识运用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不断分析并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心理反映,既取得病人的信任,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护理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因为心理护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病人的接受、精神上的支持、保证、劝慰、疏导及简单的环境调整来完成的。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部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总结对面部烧伤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方法:186例伴有面部烧伤的病人采用心理调查、咨询分析,查找心理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并同时加强常规护理。结果:全部病人均痊愈出院,身心恢复健康。结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的前提;全部准确的护理计划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是保证面部烧伤患者身心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缓解手术病人恐惧、不安心理的作用。方法:对本组57例病人,采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既:术前访视,术中引导,术后随访,常握病人各时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结果:本组57例病人均能以较好的心态配合手术。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能缓解手术病人恐惧、不安的心理,使病人情绪稳定,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整体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体护理是以人的基本需求理论为依据,以护理程度为框架,以病人为中心,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身心护理。整体护理不仅要求重视做好病人的生理护理,还特别强调和重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变化,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与健康。怎样做好心理护理,是当前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做好病人的整体护理,必须从四方面入手,摸清病人的“心理脉搏”;做好心理护理;搞好基础护理;并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心理护理对乳腺癌病人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生理机能非常重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生理需求,根据病人的心理变化,针对性的、科学性的进行心理护理,让病人与医护人员配合默契,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我院普外科2000年至2006年共行肠造口术60例,探讨60例肠造口病人的心理护理,总结临床经验,应用于临床。方法:我们对60例病人在住院期间存在的心理行为及反应特点予以分析,分别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结论:通过对肠造口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病人能够适应疾病本身和肠造口带来的变化,增加了病人社会归复的信心,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如何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怎样使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医疗的同时也得到一个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摆在每一个医护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老年人由于体力、精力衰减、免疫力降低,易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在护理这个特定的年龄组病人时,首先应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解放军小汤山医院护理SARS病人的临床实践,小结并探讨了SARS病人的常见心理特点:(1)否认心理(2)恐惧悲哀心理(3)孤独抑郁心理(4)自卑心理(5)依赖心理(6)无所谓心理。同时也探讨了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的相应心理护理措施。实践证明,耐心、细致并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促进SARS病人的身心全面康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普及,深化。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围手术期是指病人因需手术治疗住院时起到出院时止的期限,包括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可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室,安全的耐受手术,保证手术成功,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医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应用广泛,但手术对病人又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由于病人对疾病和将要施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对手术和麻醉想象得很可怕,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怕发生意外,对手术后康复问题也忐忑不安,怕留下残疾。所以病人就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甚至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这种不良心理的出现,将会给手术带来困难,亦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应进一步加强相应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术前持有积极的态度,使身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介人性治疗是一项微创技术,大多数病人不甚了解。对病人特殊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及时发现并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才能使病人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稳定战胜疾病的情绪及信心,保证诊治操作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是身心疾病,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波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当症状明显,甚至出现并发症等病情变化时,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不良的心理因素会给疾病带来不利的影响,帮助病人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等,针对病人的各种情况给予心理上的护理,这对控制血压,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60例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洁 《西南军医》2007,9(4):141-14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人性化,人们不仅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爱护病人是心理护理的关键环节,更是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外又兴起了术前诊视制度,这些都说明术前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可有效沟通护患关系,减少因手术产生的强烈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因此,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已成为外科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不可忽视的特征。本文对术前术后的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转变病人对脑梗死的认识,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对我院2008-02~2009-03住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共166例,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激励病人自觉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和康复计划。结论:脑梗死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转变病人对脑梗死的认识,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对我院2008-02~2009-03住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共166例,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激励病人自觉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和康复计划。结论:脑梗死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贾玉英 《西南军医》2008,10(1):154-154
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恢复,心理状态不佳则起反作用。通过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分型,并针对性进行护理,调动了病人的积极因素,使其产生积极心理,促其产生积极行动,配合治疗,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康复,提高病后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