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干预组,每组各30只.各组分别于伤后各个时间点进行运动功能(BBB)评分,并随机处死5只,损伤部位取材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计算VEGF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结果 假手术组的BBB评分为21分,对照组、干预组在各时间点评分明显降低,干预组在5d及之后的各时间点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7d、14 d、28 d时间点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脊髓损伤后对照组VEGF在脊髓损伤及损伤周边区高表达,5d达高峰,7d、14d表达仍较明显,28 d见少量表达.干预组各时间点VEGF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其中3d、5d、7d、14 d时间点差异显著(P<0.01).凋亡细胞在脊髓损伤后逐渐增多,1d达高峰,此后逐渐减少;干预组各个时间点凋亡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其中3d、5d、7d时间点差异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对照组1~5d时间点VEGF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凋亡数呈负相关(r=-0.90052,P<0.05).结论 降纤酶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对急性脊髓损伤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酮对兔脊髓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脊髓损伤组(n=30)与孕酮治疗组(n=30),各组又进一步分为12 h、24 h、36 h、48 h、72 h、14 d等6个亚组,每亚组5只。假手术组只行腹部切开术但不阻断腹主动脉。脊髓损伤组和孕酮治疗组均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制模成功后孕酮治疗组每24h注射孕酮1次(将孕酮溶于玉米油,浓度10 mg/ml,注射剂量为8 ml/kg),脊髓损伤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采用BBB评分评估运动功能。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脊髓形态正常;脊髓损伤组可见脊髓结构被破坏,正常神经元数目减少;孕酮治疗组较脊髓损伤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TUNEL染色结果显示,脊髓损伤组和孕酮治疗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孕酮治疗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的数目均明显少于脊髓损伤组(P0.05)。假手术组术后12 h BBB评分为17.3分,术后14 d时升高到21.0分;脊髓损伤组术后12 h BBB评分为0.6分,随后缓慢升高,术后14 d时评分为9.2分。孕酮治疗组BBB评分变化与脊髓损伤组相似,但术后36 h开始,各时间点评分均明显高于相应脊髓损伤组(P0.05)。结论孕酮治疗可改善脊髓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运动功能,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大脑、骨髓和脂肪组织3种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来源于同一大鼠成体中大脑、骨髓和脂肪的3个部位的组织,分离、诱导分化为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应用自由落体损伤模型装置造成大鼠脊髓挫伤.将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别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通过BBB评分比较修复脊髓损伤功能的效果,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不同移植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存活、分布、迁移的情况.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3个细胞处理组BBB评分在2~8周开始增加,9周以后更加明显,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周和4周,细胞移植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SVZ-NSs)组Brdu/nestin+>神经元存活的数目明显高于其他2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了第8周,3组均仅有少量Brdu/nestin+>细胞存活,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入来源于大脑、骨髓和脂肪组织的神经干细胞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但SVZ-NSs组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要比脂肪来源的神经干细胞(AD-NSs)组及骨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BM-NSs)组更好.AD-NSs由于来源广泛和强有力的增殖能力,相比其他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miRNA-9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基因修饰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MSCs并构建miRNA-9-1慢病毒载体.成功建立84只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MSCs组及miRNA组,每组28只.脊髓损伤后1周,对MSCs组大鼠进行MSCs移植,对miRNA组大鼠移植miRNA-9-1慢病毒载体感染的MSCs,对照组大鼠仅在损伤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选择不同时间点对大鼠后肢进行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并行神经丝蛋白200(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各组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进行比较.结果 细胞移植4周后,各组大鼠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iRNA组评分较MSCs组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miRNA组的NF-200阳性面积较MSCs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大,GFAP阳性面积较MSCs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小,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9在MSCs横向分化为神经元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并通过促进轴突再生,减少脊髓损伤部位反应性胶质细胞的数量等机制促进脊髓损伤后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脊髓损伤对照组(对照组)、脊髓损伤高频磁刺激组(高频组)、脊髓损伤低频磁刺激组(低频组),每组6只.利用重物撞击法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磁刺激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给予刺激,高频组频率为10Hz,低频组频率为1 Hz,均为阈值刺激.500个脉冲,每天1次,连续4周,脊髓损伤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 d、3d、7d、11 d、14d、21 d、28 d进行BBB行为学评分,于14、28 d时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应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变化. 结果 高频组、低频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高频组BBB评分明显高于低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低频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较短,与对照组、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频组较低频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低频组NF-20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频组较低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轴突再生有关.高频组较低频组效果明显可能与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许旺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脊髓损伤功能的恢复。但异体许旺细胞移植可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且在移植方式上,局部移植无法避免二次损伤,静脉移植虽可以透过血脊髓屏障到达损伤局部,但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目的:探讨经蛛网膜下腔移植自体激活许旺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66只大鼠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自体激活许旺细胞组通过结扎单侧隐神经从而激活许旺细胞,自体未激活许旺细胞组、模型对照组仅在相同部位手术但不结扎神经。切除各组手术远端1 cm神经,采用组织块法进行许旺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1周后,自体激活许旺细胞组、自体未激活许旺细胞组分别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入经Hoechst33342标记的对应许旺细胞悬液,模型对照组仅注入等量DMEM。对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脚印分析,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GFAP染色从组织学角度评价脊髓损伤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从术后第4周开始,自体激活许旺细胞组BBB后肢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另两组(P < 0.05)。移植后2周,可见迁移至大鼠脊髓损伤局部的许旺细胞。与自体未激活许旺细胞组比较,移植后5周自体激活许旺细胞组的前后足中心距离、后肢第3足趾外旋角度均显著减小(P < 0.05),移植后13周损伤区胶质瘢痕面积明显减小(P < 0.05),损伤区空洞面积明显减小(P < 0.05)。证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自体激活许旺细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组织工程脊髓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半切块状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组织工程脊髓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半切块状损伤的疗效.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细胞支架,多聚赖氨酸为细胞外基质,神经十细胞(NSCs)为种子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脊髓.制作大鼠T10脊髓右半切块状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在损伤区移植组织工程脊髓,对照组A移植NSCs,对照组B移植PLGA.移植治疗12周,每周均行BBB评分定量评价肢体运动功能.伤后第12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逆行示踪评价脊髓传导束的恢复程度,并取损伤处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区的形态结构修复.结果 伤后12周实验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P神经逆行示踪显示:实验组鼠右侧大脑组织中可见大量的HRP标记阳性神经元,而两对照组仅见有少量HRP阳性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移植区NF阳性神经元和GAP-43阳性神经轴索数量较多,修复了缺损,而对照组极少,仍留下不同程度的缺损.结论 组织工程脊髓移植治疗促进了半切块状损伤脊髓的形态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NSCs移植和PLGA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Bcl-2表达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许旺细胞组、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组。后3组制作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不进行移植处理,许旺细胞组植入吸附许旺细胞悬液的明胶海绵块、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组植入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分别于 12 h,1,3,7,21 d对动物进行BBB评分后处死,取损伤区脊髓节段制成石蜡切片进行TUNEL、Bcl-2染色,观察脊髓内凋亡细胞、Bcl-2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变化。 结果:正常对照组仅有少量淡染Bcl-2阳性细胞;单纯损伤组神经元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的高峰在第3天,14 d时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接近正常水平。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移植后损伤脊髓细胞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具有显著增高(P < 0.05),7 d高度表达并持续2周以上。单纯损伤组脊髓内细胞凋亡最多,并于损伤后1,7 d形成两个高峰,多分布于白质中。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组BBB评分较单纯损伤组及许旺细胞组明显提高(P < 0.05)。 结论: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移植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细胞凋亡、促进Bcl-2的表达,提高了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但未达到正常水平。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凋亡;许旺细胞;Bcl-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在遭受到持续进行性压迫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TrkB受体的变化。方法 将75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各25只;根据造模后取材时间,各组再分为1、7、14、21、28 d 5亚组,每亚组5只。胸11~12椎板和硬脊膜之间置入缓膨材料(3 mm×5 mm,厚0.8 mm)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BBB评分评估行为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变化。结果 造模后7、14、21、28 d,模型组大鼠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而对照组和正常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可观察到从脊髓受压开始,神经细胞开始出现凋亡,中央管及前角区域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邻近灰质的白质部分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而对照组和正常大鼠未见明显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呈强阳性,尤其是神经元部位,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明显,且主要表达在运动类神经元中,随压迫进行,表达逐渐增强,至相对稳定;对照组和正常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较少。结论 大鼠脊髓在受到慢性压迫性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明显,BDNF、TrkB受体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使用西维来司他钠(Sivelestat sodium)抑制细胞凋亡,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Allen's脊髓损伤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Sivelestat sodium 1.6 mg/kg,4.8 mg/kg,10 mg/kg,50 mg/kg,并连续7 d(1次/d),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并采用脊髓运动功能评分(BBB scale)对大鼠进行双下肢神经功能评分。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炎症因子。免疫印迹法检测甘油醛-3-磷酸脱氢_E3泛素连接酶-1(GAPDH-Siah1)细胞凋亡序列。结果以BBB标准评价大鼠的双下肢运动功能,治疗组的下肢活动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4.8 mg/kg和10 mg/kg剂量组双下肢神经功能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50 mg/kg剂量组未见明显保护作用,因此未加入统计结果。TUNEL染色显示,sivelestat sodium明显减少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表达。sivelestat sodium显著抑制GAPDH-Siah1凋亡序列的表达。结论 sivelestat sodium通过抑制GAPDH-Siah1凋亡序列,减少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