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亚硝基硫醇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有氧环境中可以与某些含巯基的硫醇结合形成-亚硝基硫醇(S-nitrosothiols,RSNO).NO与硫醇之间,RSNO与硫醇之间,RSNO与蛋白质之间的转亚硝基反应是NO在生物体内进行贮存和运输的重要机制。生物体内RSNO含量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体内结合态NO含量,准确定量生物体内RSNO含量比定量NO代谢产物硝酸盐(NO3^-)、亚硝盐(NO2^-)浓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与造血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体内的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反应极强的效应分子,不仅参与杀灭病源微生物和攻击肿瘤细胞,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O能够影响造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参与造血凋控。现就此加以综述。1NO概述NO是L精氨酸上胍基的氮经氧化产生的,它属于一种自由基...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一种新型的细胞信使分子和细胞毒性因子,它对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双重作用,研究NO对肿瘤细胞对杀伤作用及其机制对临床防治肿瘤意义深远。本文简要介绍了NO的产生机制及其生物活性,并着重概述了NO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与疼痛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非经典的新型递质和信息传递分子,尤其是与其合成相关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外周和中枢不同水平的痛觉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国内外近年来NO在疼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NO及NOS的合成、生物特性无机小分子NO是结构简单的气体物质,其特点为作用范围局限,易扩散,反应性强,且很不稳定,半衰期短,其生物学活性在4s内可衰减50%。NO在多种细胞中均能生成,例如中枢神经系统(CNS)、外周神经系统(PNS)、内皮细胞、血小板和免疫细胞等1。NOS可分为3种亚…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的生物效应与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氧化氮的生物效应与临床的应用河北省人民医院陈伯銮过去只认为一氧化氮(NO)是一种有害的气体,存在于机动车排出的废气中污染环境,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且破坏臭氧层。近十余年,随着生物和生物化学的进展,才进一步认识到NO在人体生理、免疫和病因学诸方面都起...  相似文献   

6.
硝酸盐还原酶两点法测定硝酸盐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一氧化氮(NO)在生物体内半衰期很短,直接测定困难,NO代谢终产物NO-2与NO-3分析已成为NO间接定量的常用手段。NO-2分析方法受干扰因素多,应用范围窄,在某些环境中很容易向NO-3转变[1],因此一定时间内NO-3的定量更能反应NO的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多数关于NO对痛觉调制的报道,认为NO在脑内有痛敏作用。本工作研究NO在脊髓中的作用。方法:由于NO的半衰期很短,因此本工作采用给动物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NO的前体,精氨酸、精精二肽和在体内自发释放NO的硝普钠(SNP)以及NO合成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NLA),借以调制脊髓中NO的释放,并用大鼠幅射热甩尾实验观察脊髓中NO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ith不同剂量(10μg、20μg、40μg)的L精氨酸、精精二肽以及三种剂量(1.0μg、2.0μg、4.0μg)的SNP,均引起明显的痛敏效应,并在该剂量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三种剂量的精精二肽的痛敏作用,要比L精氨酸的痛敏作用强,并持续更长的时间。ith三种剂量(2.5μg、5μg、10μg)的NOS抑制剂NNLA则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镇痛可持续20min以上,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提高脊髓中NO水平具有痛敏作用,降低脊髓中NO水平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55例置换于二尖瓣位的三种不同生物瓣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置换于二尖瓣位三种生物瓣的有效瓣口面积(EOA)分别为:BN型2.6±0.4cm2,Perfect型为2.3±0.2cm2,Carpentier-Edwards瓣为2.3±0.62cm,其中BN瓣的EOA最大(P值<0.05),后两种瓣间的EOA无显著差别(P值>0.05),三种生物瓣的峰值流速(Vmax)、峰值压差(PG)、及平均压差(MG)无显著差别(P值均>0.05)。  相似文献   

9.
铜离子活化镉还原法测定血清中硝酸盐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氧化氮(NO)间接测定方法。方法用铜离子活化镉将血清中的硝酸盐(NO-3)还原为亚硝酸盐(NO-2),NO-2通过与Griess试剂的重氮、偶氮反应进行定量。结果pH在9.7时,活化镉还原NO-3能力最强,整个反应90分钟到达平衡,最大还原率71%。血清NO-3浓度为41.76μmol/L时,批内变异系数(CV)为6.53%,批间CV为10.15%。测定31例健康人和30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NO-3浓度,分别为28.62±17.97μmol/L和71.17±25.09μmol/L,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该方法简单、实用,不需要昂贵的试剂与设备,能够反映生物体内NO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化学发光测定一氧化氮方法。方法用氩气将全血样品中一氧化氮(NO)排出进入发光仪中鲁米诺-过氧化氢(H2O2)体系,NO与H2O2反应氧化鲁米诺产生发光。用碘化钾(KI)在酸性环境中使部份NO代谢产物还原为NO,增加方法的灵敏度。用EDTA为络合剂,无水乙醇为去泡剂,去除金属离子和血气泡的干扰。结果NO含量与发光强度呈正相关,120~1000pmolNO含量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全血一氧化氮浓度为6.55μmol/L时,批内变异系数(CV)为8.71%。结论该方法用于全血NO测定,灵敏、特异,可避免液体介质中各种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11.
液体充气鲁米诺化学发光测定全血一氧化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化学发光测定一氧化氮方法。方法 用氩气将全血样品中一氧化氮(NO)排邮进入发光仪中鲁米诺-过氧化氢(H2O2)体系,NO与H2O2反应氧化鲁米诺产生发光。用碘化钾(KI)在酸性环境中使部份NO代谢产物还原为NO,增加方法的灵敏度。用EDTA为络合剂,无水乙醇为去泡剂,增除金属离子和血气泡的干扰。结果 NO含量与发光强度呈正相关,120-1000pmolNO含量范围内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的生物医学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一氧化氮的生物医学王逸民(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1)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这个小分子物质在生物体内作为重要的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是在80年代后期才被发现和证实的。进入90年代,国际有关NO的研究跨入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一种简单的吸入一氧化氮的输送系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解决国内在缺乏昂贵NO浓度监测仪的情况下应用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技术的难题。方法  17只犬随机分为二组,吸入性损伤模型成功后,对照组单纯吸氧(FiO2,0.45),治疗组吸氧(FiO2,0.45)+0.0045%(45ppm)NO。NO输送系统由三个转子流量计分别控制 O2,N2和 NO三种气体管道出口,按需调节三股气体流量比例,在呼吸回路的吸入支置钠石灰罐。 FiO2和二氧化氮((NO2)数据行多个样本均间方差分析,NO行两样本均数间t检验。结果FiO2实测值比预计值高10.8%(P>0.05),NO2在钻石灰处理后比钠石灰处理前降低80.2%(P<0.01),NO实测值比预计值高11%(P>0.05)。结论  本系统既避免了产生过高NO2的危险,同时又克服了NO浓度不恒定的缺点,能较好地满足基础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在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氧化氮(NO)是L-精氨酸上胍基的氮经氧化而产生的。这个反应由两个主要的NO合成酶催化,即诱生型和原生型,其中诱生型的功能是以细胞毒作用为主。大量研究表明NO可以介导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同时,NO具有双重作用,在生物体内持续超量的NO也可以引起基因突变和癌症。由于生物系中NO的半衰期很短,所以许多试验是用NO2^-+NO3^-代替NO或抑制NO合成酶等间接方法检测的。然而,直接检测具有更客观的  相似文献   

15.
刘郁  王燕 《中华理疗杂志》1999,22(4):224-226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高压氧(HBO)对其影响。方法建立实验性大鼠CO中毒模型。采用改良的Gries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CO染毒及HBO或常压氧治疗后大脑和小脑中NO、NOS活性。结果CO中毒后小脑NO明显增至(1.36±0.34)μmol/gprot,NOS活性受抑制,为(3.76±0.32)nmol/min·gprot;HBO治疗使NO、NOS均恢复正常水平,分别为(1.07±0.37)μmol/gprot,(5.33±0.93)nmol/min·gprot。CO中毒后大脑NO降低到(0.47±0.14)μmol/gprot,NOS活性受抑制,为(1.88±0.41)nmol/min·gprot,HBO治疗使NO增高至(0.73±0.24)μmol/gprot,NOS活性恢复正常(4.88±1.22)nmol/min·gprot。结论急性CO中毒使大脑及小脑NO、NOS活性均发生改变,此种改变可能参与CO造成的脑损伤。HBO治疗对NO、NOS变化有极为有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NO)在不同的生物系统中充当调节和效应因子〔1~5〕,如作为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松驰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介导细胞增殖抑制和非特异抗微生物防御反应。近来研究发现NO参与软骨破坏的病理过程。NO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多数关于NO对痛觉调制的报道,认为NO在脑内有痛敏作用。本工作研究NO在脊髓中的作用。方法:由于NO的半衰期很短,因此本工作采用给动物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NO的前体,精氨酸、精-精二肽和在体内自发释放NO的硝普钠(SNP)以及NO合成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NLA),借以调制脊髓中NO的释放,并用大鼠贴身热甩尾实验观察脊髓中NO以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ith不同剂  相似文献   

18.
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氧化氮(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递质,在人体的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尤其是在炎症、免疫和抗肿瘤方面起重要作用,我们对小儿急性白血病急性期和完全缓解期血清NO的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9.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害中的重要作用,并研究脑持续性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大鼠颈内动脉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依氧合血红蛋白(HbO2)NO法测定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内NO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3小时受损脑组织NO水平即增高〔(2.49±0.90)nmol/L〕,再灌注后NO逐步升高;而持续性缺血组NO则表现降低后再升高的变化,脑缺血51小时为(8.82±0.70)nmol/L,脑缺血171小时为(3.08±0.95)nmol/L,与脑缺血前比较,P均<0.01。NO在缺血3小时再灌注168小时和缺血171小时时均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脑缺血前水平(P均<0.01)。结论:两种不同脑缺血过程中脑缺血组织内NO的变化有不同的规律,可能与缺血过程中不同类型的NO合成酶被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内毒素损伤内皮细胞过程中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内皮细胞(EC)的损伤与内毒素的作用有密切关系〔1,2〕,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氧化氮(NO)既是一种信使分子,又是一种毒性分子〔3〕。炎性或免疫性刺激下产生的大量NO,可与超氧阴离子(O÷2)等自由基反应,生成毒性更强的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