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达菲抗原(Duffy antigen)是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谜一样的分子.从其发现至今已近60年,在过去的时间里,人们对其认识经历了不断翻新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而又模糊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到间日疟原虫受体,再到趋化因子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受体,达菲抗原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其在人类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为人们所重视.尽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有关达菲抗原的许多问题仍不清楚,现今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热点分子.根据认识的顺序,重点对达菲抗原分子功能及其生理和病理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D6与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表达水平,探讨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相关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120例,均为病理确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在各标本中D6和DARC表达水平,统计分析D6、DAR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6、DARC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中均有表达,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68.3%,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65.0%.D6、DARC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是否发生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D6、DARC的表达与患者ER、PR及HER-2的表达等病理指标无关(P>0.05).结论 D6、DARC在乳腺癌发展中呈现负性调节作用,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高低与HER-2、ER及PR等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Wang J  Ou ZL  Hou YF  Luo JM  Chen Y  Zhou J  Shen ZZ  Ding J  Shao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33-2037
目的 探讨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对人乳腺癌细胞株成瘤性和肺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DARC过表达的MDA-MB-435肺高转移性细胞株(MDA-MB-435HM-DARC),观察体外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检测培养上清中DARC配体CXCL8(IL-8)和CCL2(MCP-1,JE)浓度;建立人乳腺癌BALB/c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曲线与肺内转移灶,检测瘤内DARC、JE、CD3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DA-MB-435HM-DARC在体外的增殖及侵袭性未见明显改变,但培养上清中CXCL8、CCL2的浓度明显降低。体内实验显示MDA-MB-435HM-DARC移植瘤生长延迟而且体积缩小,肺内转移灶数目减少,同时瘤内CCL2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MVD)降低,MMP-9的产生也减少。结论 DARC作为促血管生成趋化因子的清除槽,可抑制由趋化因子诱导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肺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XCR4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XCR4的表达,分析其不同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46例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率为61%,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旁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高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结论CXCR4在乳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可能在协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 (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行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共154例,同时选取49例正常食管鳞形上皮组织标本做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食管鳞形上皮组织中CXCR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XCR7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正常食管鳞形上皮组织中的CXCR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1%(4/49),肿瘤组织中的CXCR7阳性表达率为76.0%(116/154);CXCR7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密切相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及CXCR7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NM分期和CXCR7表达水平是患者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CXCR7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推测CXCR7在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趋化性细胞因子介导白细胞移行是炎症反应的基本方式,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在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平衡和消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内皮细胞和红细胞DARC表达的变化与多种人类炎症性和感染性疾病相关.该文就DARC的结构和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在炎症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趋化性细胞因子介导白细胞移行是炎症反应的基本方式,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在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平衡和消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内皮细胞和红细胞DARC表达的变化与多种人类炎症性和感染性疾病相关.该文就DARC的结构和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在炎症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赵焕芬  何春年  翟金萍  张秀智  李萍 《医学争鸣》2007,28(23):2126-212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不同类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鳞癌40,腺癌40,小细胞癌30)例肺癌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CR7的表达.结果:在110例肺癌组织中有77例CCR7表达阳性(70.0%),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仅5例表达阳性(16.7%,P<0.05).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CCR7阳性率分别为60.0%,92.5%,53.3%(P<0.01);腺癌CCR7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分别P<0.01,P<0.01).68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CCR7阳性率83.3%,42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CCR7阳性率47.6%(P<0.01).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肺癌病例CCR7阳性率分别为59.5%,76.2%,69.2%,100.0%(P<0.05).不同性别患者肺癌组织中CCR7阳性率分别为男66.7%,女80.8%(P>0.05).小于等于60岁和大于60岁年龄组肺癌组织中CCR7阳性率分别为70.3%,69.6%(P>0.05).结论:CCR7上调表达是肺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的一个普遍特征,高水平的CCR7表达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高TNM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朱丽华 《西部医学》2010,22(7):1332-1334,1337
趋化因子在生理以及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诱导各种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浸润,淋巴器官的形成,控制肿瘤的淋巴细胞浸润、调节肿瘤相关血管生成、激活宿主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刺激肿瘤细胞增殖、控制肿瘤细胞运动等。不同的肿瘤表达不同的趋化因子受体,而有些器官则表达其相应的趋化因子,肿瘤细胞籍趋化因子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最终向这些器官特异性迁移。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受体在生理及乳腺癌形成、转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CXCR4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3B肝癌细胞株对人工基底膜穿透能力的差异获得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亚系,并通过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比较两细胞亚系的侵袭能力从而对其进行验证, 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4在两细胞亚系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两细胞亚系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细胞亚系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成功筛选出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亚系,并通过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证实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高于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均显示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CXCR4表达均显著高于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且两细胞亚系体外生长速度、倍增时间、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均具有明显差异。结论上述结果表明CXCR4在肝癌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能为未来肝癌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逆病毒介导的可溶型尿激酶受体基因转移系统,并分析可溶型尿激酶受体(suPAR)基因转移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克隆suPAR基因,并建立逆病毒介导的suPAR基因转移系统;用获得的病毒感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PCR检测靶细胞中suPAR基因的整合与表达;在裸鼠体内观察基因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从内皮细胞中克隆的suPAR基因可编码301个氨基酸,其GenBank注册号为AY029180;通过脂质体转染与交互感染策略获得病毒生产细胞PT67/suPAR,其病毒滴度约为3.5×105CFU/ml;PCR分析显示靶细胞中有suPAR基因的整合和表达;转染该基因的MDA-MB-231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受到抑制(P<0.0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逆病毒介导的可溶型尿激酶受体基因转移系统;可溶型尿激酶受体基因表达具有抗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人不同乳腺瘤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及其 2Gy的存活分数 (SF2 )的相关性 ,探讨端粒酶活性是否能成为检测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一个指标。方法 :8株人不同肿瘤细胞株 (Hep 2、Hela、U2 5 1、ZR 75 30、MCF 7、MDA MB 4 35S、T 4 7 D、F5 39 15 90 )在指数增长期留取细胞 ,然后分别用TRAP ELISA检测其端粒酶活性 ,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放射敏感性参数SF2 。结果 :8株人乳腺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各不相同 (P <0 .0 1) ,其中ZR 75 \|30端粒酶活性检测呈阴性 ,余 7株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呈阳性 ,SF2 亦不相同 (P <0 .0 1) ,但端粒酶活性与SF2 之间无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 (P =0 .341)。结论 :8株人不同肿瘤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及其放射敏感性各不相同 ,但其端粒酶活性不能成为检测其放射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PCNA、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S-P法检测乳腺癌、乳腺增生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中CXCR4表达,分析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PCNA相互关系。结果: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9.4%(38/64),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PCNA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CXCR4高表达,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较高PCNA表达,有望成为新的乳腺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赵迎春  李勇  朱永云  罗传瑜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172-1173,124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提高保乳及可手术率,评价化疗敏感性,消除全身微转移灶等方面的优越性;肿瘤组织中ER、P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态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预测的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8例Ⅱ/Ⅲ期的乳腺癌病例在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PCNA的表达。术前采用空心针穿刺活检予以病理确诊并行ER、PR、PCNA的测定。化疗方法统一采用CEF方案[氟尿嘧啶(5-Fu)500mg/m^2,表柔比星(Epi.ADM)75mg/m^2,环磷酰胺(CTX)500mg/m^2],经过3个疗程的化疗,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比较化疗前后以上各指标表达的变化。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通过体检和乳腺B超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按WHO判定的统一标准来评价。结果78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经3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65例(83.3%)获得了临床部分缓解,无完全缓解病例,无进展病例。化疗前后ER、PR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78例患者中ER发生变化为22例,PR为24例;化疗后29例PCNA由高表达变为低表达(P〈0.01),化疗前后表达强度显著变化(P〈0.05),且化疗疗效提高PCN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NAC)可能部分通过抑制PCNA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的增值,但对ER、PR的表达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paxillin在人高、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亚系中的表达以及对肿瘤转移、黏附的影响.方法 以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为研究对象,利用细胞穿透人工基底膜能力的差异筛选出高、低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系,利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axillin在高、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黏附率.结果 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检测显示在高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中paxillin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高于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TT法检测高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的黏附率高于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xillin在人乳腺癌转移和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抑制肿瘤增殖和转移的关键性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组织蛋白酶D在其转移、预后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3例乳腺癌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和组织蛋白酶D(Cath-D)染色。结果33例乳腺癌微血管F8染色均阳性(100%)。癌组织内染色阳性在70%以上者7例(21.21%),癌周组织阳性在70%以上者25例(71.67%),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F8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1)。33例乳腺癌Cath-D阳性者30例,占90.09%。结论F8、Cath-D免疫组化染色对判断乳腺癌转移、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两项同时检测可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