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相关研究表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优于尸体供肾移植,但不同亲属活体.肾移植效果是否有差异的相关研究较少.文章旨在揭示不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方法:供者中男36名,女58名,年龄(42.6±8.8)岁.受者中男72例,女22例,年龄(33.9±8.7)岁.血缘亲属供.肾88例,其中父母供给子女35例,兄弟姐妹间供肾53例,非血缘亲属(妻子给丈夫)供肾6例.供、受者HLA全相合者18例,1个抗原错配者2例,2个抗原错配者5例,3个抗原错配者56例,4个抗原错配者2例,5个抗原错配者1例,HLA完全错配者10例.供、受者ABO血型相同者85例,相容者9例.受者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查均为阴性,供、受者术前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均小于10%.结果:所有供者术后恢复良好.6例夫妻间供肾中,1例移植后第3天发生加速排斥反应,HLA配型为完全错配,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后逆转但发生肾功能恢复延迟,于术后第5周恢复正常.8例于移植后7~90 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4例为父母供给子女供肾,HLA配型均为3个抗原错配;3例为兄弟姐妹间供肾,HLA配型1例为全相合,1例为2个抗原错配,1例为3个抗原错配;1例为夫妻间供肾,完全错配.7例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1例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后逆转.移植后随访6个月~10年,所有供者肾功能正常;94例受者中,死亡2例,1例移植后2年死于呼吸衰竭,1例移植后7年死于心力衰竭;2例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好,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其中以血缘亲属供肾移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作为尿毒症的根治疗法 ,已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由于肾源不足和肾移植长期存活问题的困扰 ,使亲属供肾肾移植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将我院亲属供肾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3月共行亲属供肾肾移植 9例。供体 9例中 6例为受者母亲 ,1例为受者父亲 ,1例为受者哥哥 ,1例为受者妹妹 ,年龄 2 1~ 51岁 ,平均年龄 39 7岁。受体 8例为男性 ,1例女性。年龄 19~ 38岁 ,平均年龄 2 6 6岁 ,组织配型 :供受者均为血型相同同型血。HLA Ⅰ类、Ⅱ类配型 ,5个位点相配 2例 ,4个位点相配 1例 ,3个位点相…  相似文献   

3.
《中国临床康复》2011,(5):834-834
5亲属活体供肾与同期尸体肾移植40例比较 推荐理由:近年亲属活体间肾移植数量明显增加,供肾者的安全性及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质量受到日益重视。在广泛开展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今天,如何提高供者受者的长期存活率至关重要。本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08—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结果证明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4.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亲属活体取肾肾脏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肾脏来源分别有尸体肾、亲属活体肾、非亲属活体肾[1]。其中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有术前等待时间短,术前准备充分,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发生率低的优点[2],尤其是近几年微创技术在取肾中的应用,使得供肾切口小,缩短供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止痛药(麻醉药)的使用,使供者能够更早地康复,使供受肾者更容易接受[3]。2004年9月~2006年9月,我们对我院施行的32例后腹腔镜取肾的活体亲属肾移植供受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9月~2006年9月,在我院实施…  相似文献   

5.
背景:通过诱导移植受体产生供-受体嵌合体或免疫耐受以利于受体长期存活,一直是器官移植的研究热点,并且在实验动物模型中获得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和知识。在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结婚多年的夫妻,丈夫-妻子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小,具有比其他的亲属器官移植有更多的优点。目的:回顾性分析无血缘关系的活体供肾移植—丈夫对妻子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例夫供妻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32~58岁,受者年龄31~56岁,双方婚龄在5~36年。供、受者ABO血型完全相同者4例,O-B1例,O-A1例,A-AB型1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阴性。HLA配型情况:1个抗原错配1例,2个抗原错配2例,3个抗原错配3例,4抗原错配1例。开放手术取肾,6例左肾,1例右肾。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A/他克莫司+麦考酚酸吗乙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7对供受者随访3~70个月。结果与结论: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供者血压、尿常规及肾功正常,受者及移植肾全部存活。验证了虽然移植前组织配型结果较差,但由于夫妻间长期生活在一起产生的免疫耐受,使夫供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小、移植效果理想,具有比其他的亲属肾移植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的选择标准和取肾方法。[方法]对87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7例供者中术后发生伤口脂肪液化4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无严重并发症,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供受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严格掌握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的选择标准是保证供者的术中安全及术后肾功能恢复的关键,第12肋卞腹膜外途径是一种对供者影响较小、较为安全的取肾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亲属活体问肾移植数量明显增加,供肾者的安全性及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质量受到日益重视.目的:总结40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08-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回顾分析供、受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尸肾移植40例,将亲属活体间肾移植受者与尸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所有供者手术时间仅1.0~2.0 h,供肾热缺血时间15 S左右,冷缺血时间1.0~2.0 h,围手术期间未发生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快,前3 d尿量500~1 000 mL/h,1周左右血肌酐水平均可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活体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尸肾移植.开放切取供肾手术时间短、热缺血时间短,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在一些国家的肾移植中占有相当比例,如欧美为30%以上[1],且亲属活体供肾的效果优于尸体供肾移植,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手术在我国施行很少[2].我院自1999年6~8月间进行5例亲属肾移植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随着肾移植中肾供体的短缺,"边缘"供肾提供了一条缓解途径.目的:观察高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36~64个月的7例≥65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供、受者移植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受者1周内移植肾功能正常、供者肾功能较术前略有增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排斥反应发生.5例人/肾正常存活36~64个月;2例移植后≥1年死亡.供者均正常存活,无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提示≥65岁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应经过严格筛选,部分可为临床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10.
背景:通过诱导移植受体产生供-受体嵌合体或免疫耐受以利于受体长期存活,一直是器官移植的研究热点,并且在实验动物模型中获得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和知识.在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结婚多年的夫妻,丈夫-妻子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小,具有比其他的亲属器官移植有更多的优点.目的:回顾性分析无血缘关系的活体供肾移植-丈夫对妻子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例夫供妻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 32~58岁,受者年龄 31~56岁,双方婚龄在5~36年.供、受者 ABO血型完全相同者 4例,O-B 1例,O-A 1例,A-AB型 1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阴性.HLA配型情况:1个抗原错配 1例,2个抗原错配 2例,3个抗原错配3例,4抗原错配 1例.开放手术取肾,6例左肾,1例右肾.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A/他克莫司+麦考酚酸吗乙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7对供受者随访3~70个月.结果与结论: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供者血压、尿常规及肾功正常,受者及移植肾全部存活.验证了虽然移植前组织配型结果较差,但由于夫妻间长期生活在一起产生的免疫耐受,使夫供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小、移植效果理想,具有比其他的亲属肾移植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1994年6月和11月,本院成功地为2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进行了兄弟间活体肾移植[1],至今已5年,目前移植肾与受者情况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例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分别为41岁和31岁,血型为B型和A型。供肾为同父同母间非同卵孪生兄弟,年龄分别为32岁和34岁,血型与受者相同;淋巴细胞毒试验均为0.5%(对照组96%~98%);供肾热缺血时间<6min,冷缺血时间30min[1]。1.2 肾移植近期效果 患者术后第一个24h尿量分别为36500ml和400ml,第2天为20000ml和3600ml。手术后第6天血肌酐降至正常。排尿功能正常时,血肌…  相似文献   

12.
活体肾移植多尿期补液监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液体量的动态平衡是肾移植术后护理的重要一环[1] 。我们对 8例活体亲属肾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补液加强了监控 ,采用“量化模式”[2 ] 补液 ,有效控制了电解质紊乱及严重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手术后移植肾和患者的存活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8例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18~ 31岁 ,供肾均为母体 ,供肾者年龄 5 2~ 5 9岁。肾移植患者均为慢性肾衰尿毒症 ,术前一月透析 3次 周 ,血电解质检查在正常范围。术后多尿期尿量 2 4h平均 2 4 2 0 0ml ,4 8h平均172 0 0ml ;72h平均 172 0 0ml;术后多尿期峰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活体供肾肾移植关系到供受者双方的生命,要求手术确保供受者安全,手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为保证供者的安全,如何选择供肾的切取方式十分关键.目的:总结 37 例经背腰十二肋切口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 2007-06/2008-08 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 40 例,其中 37 例采用经背腰十二肋小切口术式切取亲属活体供肾,回顾分析供、受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尸肾移植 40 例,将亲属活体间肾移植受者与尸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37 例手术均成功,供肾切取手术时间仅1.0~2.0 h,供肾热缺血时间约 15 s,冷缺血时间 1.0~2.0 h,术中出血不多,围手术期间未发生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快,1 周左右血肌酐水平均可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活体.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尸肾移植.提示经背腰十二肋切口开放切取供肾手术除了有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短等优点外,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质量高,术后人/肾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14.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要点,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01/2008-07亲属活体肾移植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38例;ABO血型相同38例,相容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4例,2位点错配者20例,1位点错配者16例;37例取供者左肾,3例取供者右肾.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醋酸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39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17±1.91)d,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肺部感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术后恢复顺利,于7~10d内出院,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提示移植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对供、受者手术前后特殊情况及时观察、及时处理是亲属活体肾移植预后的关键,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已公认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手段。由于肾源的不足及活体亲属供肾的优点,使得亲属供肾移植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2001~2007年共实施活体亲属肾移植16例,通过对16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实施活体亲属肾移植1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17~42岁,平均年龄28.4岁。所有受者原发病除1例为肾病综合征,其他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术前均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护理资料,6例均开放性手术获取供肾,将供肾移植在受者右髂窝内。结果:6例受者移植肾恢复血循环后立即泌尿,血肌酐3~5d内降至正常。供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外科并发症,术后1~7个月复查肾功能正常。结论:活体亲属肾移植是解决供肾缺乏的重要途径;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供体和受体准备,重视供者安全,术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健康教育,以促进活体肾移植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肾移植中肾供体的短缺,"边缘"供肾提供了一条缓解途径。目的:观察高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36~64个月的7例≥65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供、受者移植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受者1周内移植肾功能正常、供者肾功能较术前略有增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排斥反应发生。5例人/肾正常存活36~64个月;2例移植后≥1年死亡。供者均正常存活,无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提示≥65岁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应经过严格筛选,部分可为临床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国内活体肾移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大宗样本的临床资料,为此国内移植专家达成了中国活体供肾移植博鳌会议共识,使活体肾脏移植规范化.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方法:2006-01/2008-03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69例亲属肾移植受者,其中父母捐赠给孩子39例,孩子捐赠给父母1例,兄弟姐妹间捐赠19例,三代旁系皿清7例,夫妻间捐赠3例;ABO血型相同66例,相容3例;HLA无错配5例,2位点错配者31例,1位点错配者32例,4位点错配者1例;取供者左肾66例,取供者右肾3例,均经开放于术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硫唑嘌呤+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与结论:69例受者中,均未发生移植肾失功,1年肾存活率达100%;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56±1.42)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45.12±25.34)min,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5.6±7.0)d.肾移植后3个月内出现排斥反应9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肾动脉狭窄1例,骨髓抑制2例,脑梗死1例,尿瘘1例.提示随着活体肾移植供体严格、全面的评估,活体供肾移植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排斥发生率低等优势,是目前尿毒症患者家庭自救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外科技术、新型免疫抑制剂等不断发展,近年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率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受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移植肾失功或者丢失,需要再次肾移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再次移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最佳选择[1],但再次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又高于同期首次肾移植[2].此外,首次和第2次肾移植均为活体亲属供肾比较少见,受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围术期的护理问题比较突出.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受者平稳度过围术期.2009年5月我院对1例活体亲属肾移植后移植肾失功的受者进行了二次活体亲属肾移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不同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实施的40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效果,其中夫妻间供肾3例,丈夫给妻子1例,妻子给丈夫2例;父母给子女21例;兄弟姐妹间供肾16例。结果:所有供者术后7d内出院.随访2~48个月。供者肾功能均正常;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恢复后出院,其中夫妻间供肾肾移植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3d发生加速排斥反应;父母给子女的21例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中2例肾移植术后7d左右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恢复;兄弟姐妹间供肾的16例肾移植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至第4周恢复正常。结论: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同期尸体供肾移植.其中父母给子女供肾或兄弟间供肾肾移植效果较好,夫妻间供肾效果相对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