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四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率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年以来,我国在冬春季连续开展了4次8轮的全国强化免疫活动,据可供分析数据统计,全国4岁以下儿童累积接种52亿人次,有效地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我国第4次局部范围的强化免疫活动(SNIDs)分别有2682(第1轮)和2659(第2轮)个县(区、市、旗,下同)开展了强化免疫活动,分别占全国县数的945%和937%。据部分开展全省范围强化免疫省份的免疫儿童队列分析,每年强化免疫均有一定比例的漏种儿童,各出生队列的漏种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出生队列脱漏率随经历强化免疫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因此,持续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可不断提高漏种儿童的免疫机会,降低脱漏率。  相似文献   

2.
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针对脊灰高危地区和工作薄弱地区,辽宁省于2002年12月5-6日和2003年1月5~6日在全省局部范围开展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强化免疫工作。现将实施效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3.
口服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 (OPV)强化免疫是消灭脊灰的重要策略之一。 1993年以来 ,辽宁省在冬春季连续开展了全省范围的 5次 10轮的强化免疫日(NIDs)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脊灰高危地区和工作薄弱地区开展了 1998~ 1999年度全省局部范围的强化免疫日 (SNIDs)活动 ,有效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在我省的传播 ,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 ,消除免疫空白和易感人群 ,充分保障了我省实现消灭脊灰目标的工作进程。本文通过对既住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的分析 ,为全省消灭脊灰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强化免疫活动的技术措施。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已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灰状态行动计划》,根据湖北省卫生厅统一部署,黄冈市于2004年12月5~6日和2005年1月5~6日组织开展了0~47月龄儿童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目标 ,在抓好常规免疫基础上 ,从 1 990年起按照省卫生厅统一部署 ,对局部地区开展了强化免疫活动 ,1 993年以后按照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 ,每年 1 2月 5~ 6日及次年 1月 5~ 6日进行两轮强化免疫工作 ,至 2 0 0 0年 ,全市共进行了 1 0次 1 9轮的强化免疫活动 ,有效地巩固了我市连续 1 1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工作成绩 ,为总结经验 ,指导今后防治工作 ,现将 1 0次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作一评价。1 材料与方法1 .1 实施方法1 990~ 1 992年 3次免疫活动均按照省卫生厅下发的有关文件组织…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卫生部统一安排布置,我市已连续开展了四次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日(NIDs)活动,0~47月龄儿童免疫盖率均在98%以上,控制了零剂次免疫儿童有持续累积,有效阻断了脊髓灰质病毒在我市的传播,4次NIDs活动零剂次免疫儿童迅速减少其分布趋势集中于〈1岁儿童。出生队列分析表明,免疫接种率前3次逐提高,但第4次较产有下降,继续提高免疫接种率,加强0~岁的常规免疫,苡固强化免疫的效果是我们今后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1~2006年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01~2006年连续开展了6次12轮OPV强化免疫活动,共投入OPV 1 505.4万人份,服苗10 754 932人次,每个年龄组每轮报告服苗率均>98%;为355 019名零剂次免疫儿童进行了接种,对建立免疫屏障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通过OPV强化免疫活动,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维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8.
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于1993年12月~1996年1月开展了3次6轮强化免疫日(NIDs)活动。3次NIDs活动的登记儿童数均多于县统计局提供的儿童数,也多于同年龄组建卡儿童数。零剂次免疫儿童数分别占登记总数的6.66%、5.21%和4.95%。3次6轮NIDs活动的报告接种率都在97%以上。抽样调查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相符。同一短时期内的高接种率,消除了常规免疫滑坡形成的空白。今后只要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和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工作,对高危地区继续实施强化免疫,消灭脊髓灰质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分别在1993~l996年冬春季,连续开展了3次6轮全国强化免疫日(NIDs)活动,有效地控制了零剂次免疫儿童的持续累积,显著提高了免疫覆盖率,及时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在我国的传播。目前,我国零剂次免疫儿童数迅速减少,其分布趋势集中于<1岁儿童。在历次NIDs活动中,<l岁儿童均为主要的漏种人群,持续开展NIDs活动可不断提高漏种儿童的免疫机会,尤其可显著提高<l岁漏种儿童的免疫率。因此,今后重点加强和提高<l岁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一次及第二次强化免疫日活动实施情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强化免疫日(NID)活动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了儿童零剂次免疫状态的持续累积,免疫人群覆盖率显著提高,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显著下降,基本控制了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区域性暴发或流行,表明强化免疫措施对于在短期内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效果显著。据免疫人群出生队列分析,我国多数省份的第二次强化免疫儿童接种数明显较第一次强化免疫提高,全国1—3岁组儿童接种数平均增加了7.9%(第一轮)和4.3%(第二轮),其中主要含有第一次强化免疫0岁组漏服儿童,而且零剂次儿童总数比第一次强化免疫减少了59.3%。零剂次儿童集中分布于0岁组,其百分构成从第一次强化免疫的66.3%升至第二次强化免疫的82.9%,表明加强和提高0岁组儿童免疫水平是保障我国强化免疫效果的有效途径。此外,在第二次全国强化免疫活动实施过程中,第二轮接种人数明显减少的具有468个,占18%,应种儿童数低于登记儿童数的县占37%,并有19%的县接种人数低于常规免疫建卡数,应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地区在开展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与在常规免疫基础上辅以强化免疫两个阶段,脊灰发病率明显不同。将免疫接种率与发病率两变量关系以曲线配合,前阶段曲线降而后升,后阶段曲线稳步下降。分析导致两种免疫手段的流行病学效果差异,社会干预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为保持无脊髓灰质炎实施的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河北省2000~2004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强化免疫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卫生部要求,河北省于2000~2004年开展了4次全省范围的OPV强化免疫,对结果应用EPIinfo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PV零剂次免疫以<1岁儿童为主,流动儿童未免疫率高于本地儿童。全省OPV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98.37%)、调查接种率(82.93%~100.0%)、评估接种率(≥92.42%)都达较高水平。结论河北省2000~2004年实施的OP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且稳定,建议适时调整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于2000年3、4月,在全省开展了两轮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扫荡"式免疫,接种对象为199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两轮各接种了2331312人和2365016人,其中包括"零"剂次免疫儿童63883人和40415人,分别占服苗人数的2.72%和1.68%.与1999/2000年度强化免疫相比较,"扫荡"式免疫同年龄组服苗人数的增幅均>8%."扫荡"式免疫两轮报告接种率为99.11%和99.19%;快速调查接种率为97.85%和98.58%.快速调查发现不同居住形式、不同服苗场所目标儿童服苗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1997/1998年度强化免疫活动服苗率快速评估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以来,云南省已连续开展了全省性和省内局部地区强化免疫活动17轮次,累计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人数达3590.318万人。1997年12月及1998年1月,按卫生部要求再次组织开展了2轮强化免疫活动。本地儿童和外地儿童报告服苗率均在95%以上。两轮服苗工作结束后,云南省和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中国控制脊灰项目有关专家,应用服苗率快速评估的方法,对云南省昆明等7个地区(州、市)部分县的服苗率进行了评估,共调查909人。通过评估,调查服苗率与报告服苗率有较大差距,外地流动儿童服苗率比本地儿童低,在外地流动儿童中,“零”剂次免疫儿童仍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1996/1997年强化免疫活动中对流动人口免疫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流动人口的状况及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情况,我们在1996/1997年强化免疫活动中,组织全省对流动人口进行了登记、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全省0~3岁流动儿童的登记数占全省应种儿童登记数的3.52%,用统计局人口资料推算,全省0~3岁流动儿童约为14.29万。以城市市区流动儿童所占比例最高(14.52%),且流动儿童零剂次免疫比例也最高(41.72%)。全省3岁零剂次免疫儿童95.82%为流动儿童。提示流动儿童仍是今后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的重点人群之一。流动儿童构成显示,我省流动儿童53.5%是本县、区内的流动,16.20%的流动儿童是来自外省,说明我省各地流动儿童以本省来源为主  相似文献   

16.
This report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vaccine coverage survey that was performed in the Tyrol (Austria) in 1997. The major finding is that pockets of children susceptible to poliomyelitis currently exist in the area, because of delayed immunisation. The cause for the delay is the practice of interrupting 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 (OPV) administration during summer month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泰州市各市(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方法应用批质量保证抽样(LQAS)方法确定每个乡(镇、街道)调查42名2~3岁儿童,随机抽取适龄儿童开展入户调查。描述性分析、定性评价全市各市(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情况。结果共抽查到7个市(区)的7个乡(镇、街道)35个行政村294名2~3岁适龄儿童,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率100%,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率100%。泰兴市黄桥42名2~3岁适龄儿童的乙脑疫苗第2剂次、甲肝疫苗第1和第2剂次接种率90%,其余6个乡(镇、街道)2~3岁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均≥90%。海陵区城东、高新区寺巷、兴化市顾庄、靖江市新桥4个乡(镇、街道)麻风疫苗及时率90%,高港区胡庄、兴化市顾庄、泰兴市黄桥3个乡(镇、街道)麻腮风疫苗及时率90%,接种证疫苗接种日期和信息系统疫苗接种日期一致率仅高新区寺巷、姜堰区溱潼2个乡(镇、街道)达到100%。结论泰州市大部分地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接种率不达标的地区依然存在,免疫规划基础管理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疫苗相关的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浅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对北京市近年发生的疫苗相关的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病例进行了综合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VAPP主要为接受第1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后的2~3月龄男婴,其临床症状典型,少数患儿可完全恢复;本市近年未发现接触服苗的间接相关病例。本文提示:我市服菌病例主要与Ⅲ型疫苗病毒有关;且VAPP在第1剂服苗儿童中的危险性高达13.3/100万,高于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本文系国内首次报道VAPP免疫功能检测资料,对探明VAPP发病原因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河北省根据麻疹的发病和人力、物力、财力的现状,经专家论证,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具体实施策略定为"分地区轮流进行,用4年时间完成MV初始强化免疫,然后进行分地区后续强化免疫的循环".1998~2001年在全省完成了MV初始强化免疫,登记8个月~14岁应种儿童12915033人,接种11920936人,接种率92.30%.11个市报告接种率为84.85%~97.11%.89.6%的县(区、市,下同)报告接种率≥90%,仅10个县报告接种率<80%.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强化免疫后1个月,麻疹IgG抗体无论阳转率、几何平均滴度,还是预防显性感染抗体比例,都达高水平;免疫后1~2年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析其实施的直接效果主要有消除了麻疹爆发和流行,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人群免疫力,消除了易感人群累积,有利于阻断麻疹野病毒传播,也有利于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的开展.其取得的间接效果主要有广泛的社会宣传动员取得了强大的社会效应,儿童家长/监护人预防麻疹知识水平提高;同时对学龄儿童在校外进行大规模接种的尝试,为其它疫苗的接种提供了经验;MV初始强化免疫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