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38例疗效分析。方法:将76例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西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3.6%,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3.6%,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5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痹一号[1]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方法:将92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心痹一号方加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91.30%,对照组均为75.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59%,对照组为57.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缓解、中医证候改善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痹一号方加味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70例给予综合干预治疗(西药+红花注射液),对照组70例单纯给予西药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的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14天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92.86%、85.71%;对照组治疗14天的有效率88.57%、82.86%,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红花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佳,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高宪玺  史红逸 《陕西中医》2011,32(6):654-654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并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方药加减,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1%;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9%;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0%,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7%。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疗程30天.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63.33%;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D-D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及心电图,降低Hs-CRP及D-D水平,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郑祥  黄伟剑 《新中医》2015,47(8):15-17
目的:观察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脉饮治疗,观察2组症状评分及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情况,评估患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结果:绞痛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78%,对照组为6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观察组为63.04%,对照组为4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胸痛、胸闷、不寐、心悸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生脉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星  陈刚 《陕西中医》2009,30(10):1276-127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配合西药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八珍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八珍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3%、对照组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八珍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症状,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麟童 《中医药导报》2006,12(12):26-2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寒凝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2例本病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9.6%、硝酸甘油减停率90.7%;对照组分别为70.8%、50.0%、45.8%。两组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寒凝气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为优。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引贤  赵奉义 《陕西中医》2005,26(7):621-623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成胶囊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血液流变学、血脂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提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改善血液动力学,有效地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2.
肖智  许亮 《中医药导报》2012,18(2):51-53
目的:观察理气袪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理气袪瘀方,两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变情况及血清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3.3%;心电图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为44.4%,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ET、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ET、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袪瘀方可有效地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缓解心绞痛症状,并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60例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mg静脉滴注并联合血府逐瘀汤内服。两组疗程均为15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63.33%,对照组总有效率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4.
舒血宁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舒血宁和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舒血宁联合曲美他嗪。4周为1个疗程。结果:症状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总有效率98.33%(P<0.05);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宣肺通腑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宣痹降浊汤口服,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血脂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肺通腑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浊内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临床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进行临床症状,心电图疗效及副作用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在胸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耗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总ST段,总T波压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加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对照组只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次数、程度及心电图均有改善。结论:西药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丹桂通痹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桂通痹汤;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及中医症候疗效、心电图变化、心脏射血EF值、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气化酶(SO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3.33%、中医症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EF、SOD水平明显升高,ET-1水平显著下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桂通痹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增强心功能及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治疗上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对UA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和有效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指标改善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中医辩证属虚、瘀范畴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3%、85.50%和76.1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