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孕期丧失胎儿妇女的真实感受与体验,旨在为护理人员更好地实施围产期照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对13名妇女开展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孕期丧失胎儿妇女情感体验的3个主题,即交织着的复杂的悲伤体验、母亲与胎儿间的亲子联结、丧失胎儿对妇女的影响.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肢体丧失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2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38例外伤性肢体丧失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自我概念改变、不确定感、社会适应力改变等心理。结论: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对疾病的转归和愈合、早日回归并适应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影像学手段分析种植义齿颈部牙槽骨丧失情况。方法观察27例患者共38颗种植体植入时、修复时和修复后3、6、12个月时的根尖片。结果种植体颈部牙槽骨于修复时平均丧失0.35mm,修复后3、6、12个月分别丧失0.57mm、0.67mm和1.01mm。上、下颌之间,埋植式和非埋植式之间,牙槽骨丧失量无显著性差异;修复时和修复后3个月ITI种植体牙槽骨丧失小于Replace Select种植体(P〈0.01),修复后6、12个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系统的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ITI系统种植体颈部骨丧失小于Replace Select系统。埋植式或非埋植式对骨丧失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丧失不仅会造成父母情绪和心理上困扰,还可能增加女性的产科风险。作为创伤性事件,围产期丧失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和自尊心降低等心理问题。因此,提供有效的围产期丧失悲伤支持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围产期丧失的现状、围产期丧失悲伤及围产期丧失悲伤支持评估工具、围产期丧失悲伤支持方式进行综述。为构建基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围产期丧失家庭悲伤支持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210例唐山大地震(1976年)时受到脊髓损伤而后继发下肢感觉更新换代性疼痛的患者,在1991 ̄1993年间(损伤15 ̄17年)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和治疗。其中弛缓型瘫痪占71%,痉挛型占29%。65%的患者在发病一年内出现疼痛、疼痛的部位在脊髓损伤面以下,多发于两大腿、腹股沟以下及足部。疼痛区感觉完全丧失,但仍有灼痛和刀割样痛发生,因此称之为感觉丧失性疼痛。应用了中医、西医的13种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围产期丧失是指在怀孕第22周(或胎儿体重超过500g)和出生后7d之间发生的婴儿死亡[1]。随着医学的进步,围产期丧失发生率已经下降,但仍有10~15%妇女会经历围产期流产[2]。据报道[3],大约20%经历围产期丧失的女性会出现抑郁或创伤后应激症状。因此,在围产期丧失孩子已经被定义为一种复杂且潜在的威胁性生活经历,且这种经历在某些情况下会进一步发展为复杂的悲伤反应,其特征比正常悲伤更具有破坏性和普遍性[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产期丧失妇女社会支持现状及其与悲伤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56名围产期丧失妇女,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围产期悲伤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56名围产期丧失妇女社会支持呈中等水平,为(41.51±6.33)分,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围产期丧失妇女悲伤反应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14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独生子女及有无子女是围产期丧失妇女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围产期丧失妇女社会支持相对缺乏,社会支持水平越低,悲伤反应越强烈。医护人员有必要协助围产期丧失妇女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多样化社会支持来源,引导其正确认识悲伤、承认悲伤并表达悲伤,建构新的人生意义与目标,促进丧失胎儿妇女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护士对围生期丧失产妇人文关怀培训的体验。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某三甲妇产专科医院15名接受围生期丧失产妇人文关怀培训的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归纳出3个主题: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护士职业素质的提高、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结论 人文关怀对围生期丧失产妇的身心恢复至关重要,人文关怀培训不仅可以深化护理内涵,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还可以改善围生期丧失产妇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国内助产士围产期哀伤辅导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9-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116所医院的425名助产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围产期哀伤辅导能力量表、围产期哀伤辅导组织支持及培训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助产士围产期哀伤辅导能力得分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88.00(13...  相似文献   

10.
我院遇1例由纵隔巨大肿瘤造成一侧肺无功能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琴  周霜  巨婷  傅静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1):988-991
综述围产期丧失妇女悲伤相关概念及临床表现,介绍围产期悲伤的测评工具并阐述其干预措施,提出应扩宽评估对象、不间断评估悲伤水平并构建本土化干预模式,以期改善围产期丧失妇女的悲伤水平,帮助其积极投入下一次生命孕育。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女,26岁。因头痛2个月,加重3 d入院。2个月前因头痛住院传染科,腰穿检查结果示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300 mmH2O,微混,细胞数0.2×109/L,单核细胞70%,蛋白定量0.8 g/L,糖定量1.5 mmol/L,氯化物100 mmol/L。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予抗结核治疗后头痛症状缓解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入院前  相似文献   

13.
检索相关文献,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围产期丧失女性的需求以及针对各层次需求相应的措施进行综述,满足围产期丧失患者的需求,为实现针对患者需求的个性化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特比萘芬为第二代丙烯胺类杀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隐球菌和霉菌等多种真菌起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致味觉丧失,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模糊适应对近视者与正视者眼模糊敏感性和LandoltC视力(100%和10%对比度)的影响以及近视者与正视者模糊敏感性和对比度视力(contrast Visual acuity,CVA)之间的差异。方法在双眼调节麻痹的情况下,通过远距屈光全矫基础上引入+2.00DS进行模糊适应30分钟。在模糊适应前后,采用Badal系统,通过5mm人工瞳孔控制瞳孔大小,分别测量20名近视者和15名正视者右眼的模糊敏感阈值、模糊分辨阈值;在模糊适应的过程中,每隔10分钟对高、低CVA进行一次测量。结果模糊适应后,近视者和正视者的高、低CVA均有显著性提高(P=0.000);近视者远模糊敏感阈值显著减小(t=2.282,P=0.034),正视者近模糊敏感阈值显著增加(t=2.703,P=0.019),主观焦深没有显著变化;近视组与正视组相比,近视组的远模糊敏感阈值、主观焦深和模糊分辨阈值均小于正视眼的各测量值(t=3.594,P=0.001;t=2.879,P=0.007;t=2.216,P=0.034)。结论人眼在离焦状态下适应一段时间后,近视者和正视者的高、低CVA均有显著提高;近视者较正视者对模糊察觉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整合男性对配偶围产期丧失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制订相关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PsychINFO、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及数据平台中有关男性对配偶围产期丧失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因工矿意外、交通事故等导致的脊髓损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 ,外伤性截瘫的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同时 ,对截瘫患者下肢感觉丧失性疼痛的防治 ,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科收治的截瘫患者 6 4例 ,其中男性 6 0例、女性 4例 ,年龄2 0— 6 0岁 ,平均 36 .9岁 (2 0— 2 9岁 7例、30— 39岁 36例、4 0— 4 9岁 19例、5 0— 6 0岁 2例 ) ;瘫痪类型 :完全性弛缓型 12例、不完全性弛缓型 4例、完全性痉挛型32例、不完全性痉挛型 16例 ;脊髓损…  相似文献   

18.
对围产期丧失的现状、围产期丧失悲伤对家庭的不利影响、围产期悲伤的评估、围产期丧失悲伤支持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综述。建议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围产期丧失问题,在准确评估家庭悲伤体验、了解悲伤进程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支持和帮助,允许悲伤表达,帮助个体提高应对技能,正确面对并接受丧失现实,最终实现家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孟艳亭  顾惠凤  金鑫  聂敏 《护理学报》2024,31(13):50-55
目的 全面检索与评价孕期丧失胎儿家庭丧亲管理相关证据,并提取、翻译、汇总、分类与整合最佳证据,为建立孕期丧失胎儿家庭丧亲管理实践标准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和相关网站有关孕期丧失胎儿家庭丧亲管理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专家意见,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的提取总结。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2篇专家共识指南、5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共提取出17条最佳证据,包括组建丧亲关怀与照护多学科团队,孕期丧失胎儿诊断管理,流产、引产或分娩期间管理,孕期丧失胎儿后管理及丧亲管理的工作人员支持5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孕期丧失胎儿家庭丧亲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开展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临床工作中,牙周病中上下个别牙缺失伴有槽骨丧失的患者较多。现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修复方法,对于个别上下前牙缺失,同时伴有牙槽骨严重破坏吸收、余留牙临床冠变长的患者疗效满意,临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