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利  朱海杭  徐永居 《胃肠病学》2007,12(12):756-757
背景:血清总胆汁酸(TBA)以及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U1)、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水平可判断肝硬化程度,但国内外研究关于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关系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TBA含量以及PCⅢ、C-Ⅳ、LN、HA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4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酶法测定血清TBA含量,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空腹血清PCⅢ、C.IV、LN、HA水平。结果:血清TBA含量随Child.Pugh分级增高而升高,不同分级间有显著差异(P〈0.01)。肝功能C级患者血清PCU1水平显著高于A级患者(P〈0.05),各级肝功能患者间血清C-Ⅳ水平均无显著差异,肝功能C级患者血清LN水平显著高于A级和B级患者(P〈0.01,P〈0.05),肝功能B级和C级患者血清HA水平均显著高于A级患者(P〈0.01)。结论:血清TBA含量能灵敏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对指导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PCU1、LN、HA对指导肝功能的分级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相关检查确诊的肝硬化患者125例。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B级、C级3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分析其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1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并结合肝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功能Child-Pugh B级组患者血清FT3、FT4水平显著低于A级组患者(P〈0.05),肝功能Child-PushC级组患者血清FF3、FT4水平显著低于B级组患者(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胆囊结石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附402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病种、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不同性别肝病患者胆囊结石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肝病患者胆囊结石阳性率:血吸虫性肝硬化(26.4%)与脂肪肝组(28.7%)明显高于非肝脏疾病组(14.6%)(P<0.01),非血吸虫性肝硬化(16.2%)、肝囊性病变(18.9%)及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组(14.7%)与非肝脏疾病组无显著差异(P>0.05);Child-PughA级(15.0%)、B级(22.5%)及C级(31.3%)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22.5%)与女性(23.4%)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吸虫性肝硬化与脂肪肝患者为胆囊结石患病的高危人群;肝病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肝病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程度动态变化的关系,并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作对照分析。方法 对47例慢性肝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6例,肝硬化41例(其中ChildA级14例,ChildB级12例;ChildC级15例)]及1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不同的b值及b值差计算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灌注加权成像(PWI)测量肝脏强化参数:到达灌注峰值时间(TP)、血容量分布及肝脏强化曲线最大上升斜率(MSI)。相位对比法(PC)测门静脉血流速度、每分钟流量。所有入选者同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结果 (1)DWI:Child C级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ADC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 A、B级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之间ADC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和Child C级肝硬化组间ADC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WI:Child A、B、C级肝硬化较对照组TP明显延长(P值均〈0.01)。肝脏MSI比较,对照组明显大于Child A、B、C级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Child A、B、C级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流速度较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Child A、B、C级肝硬化组HA较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hild A、B.C级肝硬化组LN也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P值均〈0.01;Child A,B、C级肝硬化组PCⅢ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结论 功能磁共振成像指标能反映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动态变化,对肝硬化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后导致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加重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肝硬化患者施行EVL前后PHG的加重程度。结果43例有门奇静脉断流术史伴H.pylori阳性者,EVL前后患者重度PHG的总构成比分别为51.16%和74.42%(P〈0.05);按肝功能Child—Pugh(A+B)级、C级分组,各组患者EVL前后的重度PHG构成比分别为30.77%、38.46%(P〉0.05)和60.00%、90.00%(P〈0.05)。33例有门奇静脉断流术史H.pylori阴性者,EVL前后的重度PHG总构成比分别为21.21%和36.36%(P〈0.05)。按肝功能Child—Pugh(A+B)级、C级分组,各组患者EVL前后的重度PHG总构成比为14.29%、21.43%(P〉0.05)和26.32%、47.37%(P〈0.05)。15例无门奇脉断流术史H.pylori阳性者,EVL前后的重度PHG的总构成比分别为20.00%和40.00%(P〈0.05);按肝功能Child—Pugh(A+B)级、c级分组,各组患者EVL前后的重度PHG构成比分别为16.67%、16.67%(P〈0.01)和22.22%(1/6)、55.56%(P〈0.01)。46例无门奇脉断流术史鼠pylori阴性者,EVL前后重度PHG的总构成比分别为17.39%和23.91%(P〉0.05);按肝功能Child—Pugh(A+B)级和c级分组,各组患者EVL前后的重度PHG构成比分别为14.29%、19.05%(P〉0.05)和20.00%、28.00%(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EVL前后的重度PHG构成比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明显正相关;门奇静脉断流术、H.pylori感染均为肝硬化患者EVL后引起PHG程度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探讨其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男性健康受试者28名,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和血脂。对血清瘦素、血脂与肝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各组乙型肝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患者与对照组比,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CHO和LDL水平显著降低(P〈0.01),按Child分级由A到C级各组CHO和LDL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腹水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及Fat%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不能作为评价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肝功能减退的指标。瘦素可能参与了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90例血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钢丁 《内科》2009,4(1):48-4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脂,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预后、不同类型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Child—pushB级、C级患者血脂水平低于A级患者(P〈0.05);死亡病例组血脂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硬化病人的CHOL、TG、LDL—C与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指标,对评价肝功能及预后有一定价值,不同类型的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有所不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硬化Child-Putgh分级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简称肝硬化)患者和29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GF—β、PDGF和IFN-γ水平。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分成A、B、c3级。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清TGF-β1和PD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ChildB级和ChildC级患者TGF—β1和PDGF水平明显高于ChildA级(P〈0.05);IFN.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ChildB级和ChildC级IFN-γ水平明显低于ChildA级(P〈0.05)。结论:血清TGF—β1、PDGF和IFN-γ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利于临床上对该类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性(IP)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及肠道去污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76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3组,并选择3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患者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L/M);给予76例肝硬化患者选择性肠道去污剂,比较用药前后各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肠黏膜通透性。结果肝硬化患者尿乳果N/甘露醇排出比明显高于对照组(0.208±0.025vs0.057±0.019),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各组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肝功能Child—Pu巾评分与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呈正相关(r=0.658,P〈0.05);给予肠道去污药物2周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各组患者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各组Child—Pugh评分均有改善。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即肠道通透性随肝功能下降而升高,肠黏膜通透性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7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肝功能及病毒复制状况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按改良Child肝功能分级法对7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接受手术治疗者作术前肝功能评估,并对术后并发症、肝炎再活动、1年和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肝功能分级与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5年生存率依次为A级〉B级〉C级;活动性肝硬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静止期肝硬化(P〈0.01);急症手术者术后死亡率显著高于择期手术者(P〈0.01);术前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术后半年内肝炎活动率显著高于病毒复制指标阴性者(P〈0.01)。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与术前肝功能贮备密切相关,急症手术的风险较之择期手术的风险为大。  相似文献   

11.
杨宁  徐援  张冬磊 《山东医药》2010,50(37):10-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47例,C级43例。检测其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FPG)和TM,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与Child-Pugh分级A、B级肝硬化患者比较,C级患者的血清FINS、TM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P均〈0.01)。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与FINS、TM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3、0.372,P均〈0.01),与ISI呈负相关(r=-0.536,P〈0.01);TM水平与FINS呈正相关(r=0.298,P〈0.01),与ISI呈负相关(r=-0.272,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IR及TM升高,其血清FINS、ISI、TM均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检测以上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郑盛  刘海  王玉波 《肝脏》2009,14(2):111-1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Q-Tc间期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检测125例肝硬化患者与50例非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钾、血清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组间比较Q—Tc的变化及肝功能、不同Child分级间Q-Tc异常率,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探讨Q-Tc与各项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Q-Tc为(440±15)ms,非肝硬化组为(405±13)ms,两组比较P〈O.001;以Q-Tc≥440ms为异常,肝硬化组异常率为37.90%(47/125),非肝硬化组为12.00%(6/50),两组比较P〈0.001。肝硬化组中ChildC级的Q-Tc异常率为72.50%(25/34),B级为41.50%(19/45),A级为28.37%(13/46);A级与C级比较P〈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c与Child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1(P〈0.01);与腹水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4(P〈0.05);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3(P〈0.05)。结论肝硬化存在Q-Tc异常延长,病因是多因素性的,随肝硬化病情加重,Q-Tc异常率升高。Q-Tc延长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可能也是肝硬化患者出现猝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60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200例肝硬化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分析用秩和检验。结果肝癌组的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值明显高于肝硬化组(t=5.019、5.017,P均=0.000),MPV/PLT值明显低于肝硬化组(t=5.877,P=0.000),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942,P=0.347;t=-1.040,P=0.298)。PLT、PCT、MPV/PLT诊断肝硬化后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36,0.633,0.639。PLT、PCT值减少与HCV感染密切相关。PLT、PCT值Child A级患者大于B级、C级(P0.01),肿瘤≥5 cm患者大于肿瘤≤2 cm和2~5cm者(P0.01)。MPV/PLT值Child A级患者小于B级、C级(P0.01),肿瘤≥5 cm患者小于肿瘤≤2 cm和2~5 cm者(P0.01)。结论 PLT、PCT、MPV/PLT可用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辅助诊断,其值主要受HCV、Child分级和肿瘤大小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入院后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纯的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及肝脏Child-Pugh评分,血清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及Child-Pugh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Ab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拉米夫定治疗,能有效增加抗病毒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评价肝硬化患者脑代谢物的异常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对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20例、Child B级14例、Child C级18例)及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计算脑代谢物Cho(胆碱)、mI(肌醇)、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Cr(肌酸)和GLX6(谷氨酰胺复合物)峰下面积、脑代谢物峰下面积与Cr比值(NAA/Cr、Cho/Cr、ml/Cr、Glx6/ml)。结果 Child-Pugh A级患者与对照组mI、GLX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 B级与Child-Pugh A级Cho、mI、GLX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 C级与Child-Pugh B级Cho、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hild-Pugh A级与对照组ml/Cr、Glx6/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 B级与Child-Pugh A级Cho/Cr、ml/Cr、Glx6/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hild-Pugh C级与Child-Pugh B级Cho/Cr、ml/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陛脑病与无肝性脑病患者脑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Cho/Cr、ml/Cr、G1x6/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分级与Glx6/Cr呈正相关,与Cho/Cr、ml/Cr呈负相关;肝硬化患者TBIL、PT与Cho/Cr、ml/Cr呈负相关,与Glx6/Cr呈正相关。ALB与Cho/Cr、ml/Cr呈正相关,与Glx6/Cr呈负相关。AIJT与NAMCr、Cho/Cr、ml/Cr、Glx6/C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及肝性脑病患者存在脑代谢物浓度异常改变,它可作为肝硬化和肝性脑病早期诊断及程度评价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探讨它们水平变化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3月纳入11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0例,和健康志愿者20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7-H3和IL-18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与IL-18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 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水平为(62.29±22.17) ng/ml,显著高于33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32.27±10.29) ng/ml(P<0.05)或20例健康人的(11.35±4.48) ng/ml(P<0.05),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水平为(585.63±121.28) pg/ml,显著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396.29±86.91) pg/ml(P<0.05)或健康人的(155.31±76.93) pg/ml(P<0.05),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水平与IL-18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11,P<0.01);26例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B7-H3水平为(76.53±22.76) ng/ml,显著高于33例Child-Pugh A级患者的(23.27±9.84) ng/ml或54例Child-Pugh B级患者的(52.21±13.94) ng/ml(P<0.05),Child-Pugh C患者IL-18水平为(594.13±112.21) pg/ml,显著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的(408.06±92.41) pg/ml或Child-Pugh A级患者的(243.82±57.03) pg/ml(P<0.05),Child-Pugh B级患者血清IL-18水平也显著高于Child-Pugh A级(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和IL-18水平升高,两者呈正相关,提示B7-H3可能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一个预后不良因子,通过与IL-18的协同作用,引起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加重了肝细胞损伤,从而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血清胆碱酯酶和补体C3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血清胆碱酯酶(CHE)和补体C3由肝细胞合成,在肝硬化时其合成受到影响。因此血清CHE和补体C3有可能成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的辅助指标。目的:探讨血清CHE、补体C3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262例肝硬化患者和92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HE、补体C3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血清CHE、补体C3水平显著降低(R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血清CHE、补体C3水平在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HE、补体C3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由A级至C级变化而逐渐降低。结论:血清CHE和补体C,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相关,结合Child-Pugh分级可更好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并有利于帮助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铁(SI)、铁蛋白(FE)水平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6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采用比色法检测SI,放射免疫法检测FE,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I、FE、MDA水平依Child-Pugh分级而呈上升趋势,而SOD水平则依次降低;SI和FE水平与MDA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2,P〈0.01;r=0.535,P〈0.01),与SOD水平均呈负相关(r=-0.429,P〈0.01;r=-0.422,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相关性,过重铁负荷加重了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纳入1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因素的不同分类,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赋值,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获得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符合纳入条件的1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例(38.3%)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其中粘膜炎症性糜烂出血41例(32.0%),溃疡性出血8例(6.3%);胃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比例为60.0%,显著高于胃部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30.1%,P<0.05),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比例为54.8%,显著高于无HP感染的患者(33.0%,P<0.05),存在腹水的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比例为46.3%,显著高于无腹水的患者(23.9%,P<0.05),Child-Pugh C级、B级和A级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比例分别为58.3%、41.5%和15.4%(P<0.05),重度、中度和轻度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比例分别为51.8%、41.9%和6.9%(P<0.05),抗病毒治疗不规律的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比例为55.6%,显著高于抗病毒治疗规律的患者(31.5%,P<0.05),门静脉内径>14 mm的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比例为48.3%,显著高于门静脉内径≤14 mm的患者(30.0%,P<0.05),脾静脉内径>9 mm的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比例为48.4%,显著高于脾静脉内径≤9 mm的(28.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胃部存在基础疾病、Child-Pugh 分级差、EV程度高和门静脉内径宽为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存在出血风险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风险控制,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