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322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同术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其中联合脐正中襞修补168例(A组),未联合154例(B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对侧隐匿疝A组21例,B组16例,均同期处理。2组在手术时间[(26.9±7.6)min vs.(25.9±8.1)min,t=1.097,P=0.273],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6±8.0)分vs.(22.4±8.0)分,t=0.179,P=0.858],术后住院时间[(2.9±1.3)d vs.(2.8±1.6)d,t=0.502,P=0.61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4/168)vs.4.5%(7/154),χ~2=1.141,P=0.285]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1年,A组未见复发,B组8例术侧复发,A组复发率低于B组[0(0/168)vs.5.2%(8/154),P=0.002]。结论腹腔镜加脐正中襞自体组织修补手术能有效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154例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资料,评估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71例(46.1%),双侧腹股沟斜疝6例(3.8%),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77例(50%),单侧腹股沟斜疝平均手术时间(32.7±10.1)min,双侧腹股沟斜疝平均手术时间(33.4±10.9)min。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现复发、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及脐疝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确切,术后瘢痕小,术后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家属的意愿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腹腔镜组(62例)和传统手术组(38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后切口下出血和线结反应、皮下气肿、阴囊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24.3±6.5)min,与腹腔镜组(21.4±7.5)min无明显差异(t=1.972,P=0.051)。腹腔镜组出血量(6.8±2.7)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13.2±4.6)ml(t=8.777,P=0.000);住院时间(4.5±0.8)d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6.9±1.2)d(t=12.002,P=0.000)。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2%(2/62)vs.7.9%(3/38),χ~2=0.322,P=0.57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体现出微创技术的优势,在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与传统手术差别不大,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3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单通道腹腔镜组178例,双通道腹腔镜组182例).单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上缘纵行切开10-15 mm,直视下放置10 mm trocar,经trocar置入10 mm单孔带操作孔道的腹腔镜,自操作孔道置入专用加长5 mm腹腔镜持针器,经腹壁穿入腹腔-2-0带针丝线,荷包缝合未闭合内环口1周.双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纵行切开10-15 mm,蚊式钳游离切口上、下极皮下组织,于上极直视下置入5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下极钝性穿刺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置入常规操作器械,荷包缝合内环口.结果 3岁以上的患儿双通道腹腔镜组术后脐部疼痛发生率高[46.3%(19/41) vs.23.7%(9/38),χ^2=4.425,P=0.035],但2组手术时间[(25.9±5.7)min vs.(25.0±5.4) min,t=1.538,P=0 125],术后住院时间[(1.8±0.8)d vs.(1.9±0.7)d,t=-1.263,P=0.207],住院费用[(3473.6±165.4)元 vs.(3478.2±131.4),t=-0.293,P=0 770]均无明显差异.单、双通道腹腔镜组分别随访172、168例,术后6个月无斜疝复发,无脐疝、睾丸萎缩及睾丸下降不全等并发症,脐部未见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相当,腹壁不留瘢痕,但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无须特殊器械,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介绍“一针法”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探讨其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的优越性。方法将136例小儿疝气分为3组:传统手术组共54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常规腹腔镜组共38例,采用常用的双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单孔“一针法”组共44例,采用改进的单孔腹腔镜“一针法”手术治疗。比较3组在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组相比较,两种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术后主诉疼痛及阴囊肿胀的例数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或P〈0.01),且疝复发及对侧新发疝发生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而“一针法”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和减轻疼痛方面更优于常规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易恢复、瘢痕细微的优点。而腹腔镜下“一针法”疝囊高位结扎术更是在微创概念上更近一步,操作简易,手术时间更短,且易于推广,腹壁无可见疤痕,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更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治疗学龄前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分析2013~2014年收治的84例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41例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手术(观察组),43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17.35±2.11)min vs.(21.45±3.74)min]、术中出血量[(5.5±2.5)ml vs.(10.5±3.5)ml]、住院时间[(2.3±1.0)d vs.(3.3±1.8)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中1例对侧发生新发疝;对照组7例患儿出现对侧新发疝,两组均无复发疝。结论: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治疗学龄前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6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纳入常规手术组(30例)与腹腔镜组(30例),常规手术组采用常规手术(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TAPP治疗,手术均采用标准术式,对比2组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长、出血量、下床时长、住院时长)、并发症(切口感染、疼痛、尿潴留、血清肿)、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长(60.37±9.07)min长于常规手术组(41.80±8.25)min,出血量、下床时长、住院时长[(19.89±4.70)mL、(25.86±7.25)h、(2.32±0.67)d)]少于常规手术组(42.76±6.96 mL、43.43±10.02 h、4.40±0.83 d),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手术组(26.67%),P<0.05;腹腔镜组的复发率(3.33%)低于常规手术组(16.67%),患者满意度(100.00%)高于常规手术组(90.00%),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分别采用微型腹腔镜及传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微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微型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的方法 ,传统术式组采用经腹股沟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微型腹腔镜术手组较传统术式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并且疗效确切.结论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1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1例,女7例,平均年龄(4.9±0.2)岁。单侧腹股沟斜疝114例,双侧腹股沟斜疝24例;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8例,对侧鞘状突未闭6例。全部患儿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均经过术后随访5—8个月,复发患儿再行腹腔镜手术。结果全部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1min,住院时间3~5d。随访结果发现术后1个月2例出现复发,再次腹腔镜手术后治愈。结论经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膀股沟斜疝是一种专伞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锕、创伤小、恢每懊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12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72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手术组),50例行传统手术高位结扎(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儿平均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长、恢复自主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10.3±2.9)个月。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13例:阴囊水肿6例(12.0%),腹胀4例(8.0%),鞘膜积液3例(6.0%);复发2例(4.0%);腹腔镜组仅1例患儿阴囊轻微水肿,1周后自愈,无内环口过紧结扎、精索受损、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几乎没有疤痕,且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微创,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不易复发等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与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240例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性疝修补术(开腹疝修补组)148例,腹腔镜疝修补术(腔镜疝修补组)9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术后慢性疼痛、术后阴囊积液及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 结果 开腹疝修补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少于腔镜疝修补(P均<0.01);开腹疝修补组术后复发(3例)、术后慢性疼痛(11例)、术后阴囊积液(2例)及术后感染(1例)等总并发症高于腔镜疝修补组(P<0.05);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镜组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较少的术后并发症,但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腹膜外(TEP)与经腹腹膜前(TAPP)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TEP疝修补术(TEP组)和腹腔镜TAPP疝修补术(TAPP组)的9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比较TEP组和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TEP组与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16)min比(68±17)mini、术中出血量[(7.0±1.2)mL比(8.0±1.4)mL3、术后疼痛分数[(2.0±1.1)分比(1.8±1.1)分]、术后住院时间((3.1±1.4)d比(3.3±1.2)d]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4.2±1.0)d比(4.5±1.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TEP组和TAPP组的手术费用分别为(8033+536)元和(9632+643)元,TAPP组较高(P=O.007)。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6.3%,6/95),2组各3例,包括阴囊血(清)肿3例、暂时性感觉神经障碍1例,尿潴留2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1.000)。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35个月、(20.0±10.2)个月,无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结论TEP与TAPP疝修补术均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术式,各有其优缺点,两者在手术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采用钳式穿刺针一步法腹壁穿刺(一步法)与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二步法腹壁穿刺(二步法)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身高≤120 cm、疝囊颈前后直径≤1.5 cm的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147例临床资料,64例患儿为二步法组,83例患儿为一步法组,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1年复发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步法组与二步法组相比,手术时间分别为(11.8±3.2) min和(12.4±2.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1.3) ml和(1.9±1.3) ml,发现对侧隐匿性疝例数分别为10例(12.0%)和8例(12.5%),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2±0.6)分和(1.3±0.5)分,发生阴囊(阴唇)肿胀分别为0例和1例(1.6%),住院时间分别为(2.1±1.1) d和(2.2±1.1) d,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2.4%(2/83)和3.1%(2/64),上述7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对身高≤120 cm、疝囊颈前后直径≤1.5 cm的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无论采用一步法或是二步法腹壁穿刺,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难复性腹股沟嵌顿疝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为13例患儿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选取同组医师完成的13例传统嵌顿疝松解术作为对照组。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5~60 min,平均(35.0±13.5)min;术中2例见疝出肠管坏死,扩大脐部切口提出后行肠吻合,再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第1天仅2例发生轻度阴囊水肿,术后住院2~3 d;随访至术后1年,无复发及继发性睾丸萎缩。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阴囊水肿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难复性腹股沟嵌顿疝安全、有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复位快、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横纹小切口与传统手术对儿童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400例腹股沟疝患儿,随机分为改进组201例,传统组199例。改进组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术,传统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比较二组的手术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改进组的手术时间为(24±5)min,切口长度为(2.1±0.2)cm,术中出血量为(5.3±2.5)ml,平均住院时间为(3±1)d;传统组的手术时间为(46±10)min,切口长度为(3.6±0.3)em,术中出血量为(14.1±3.6)ml,平均住院时间为(7±1)d,以上指标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0、1.984、2.347、2.813,P=0.011、0.049、0.019、0.005)。改进组患儿的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为(3.2±0.4)d,无阴囊血肿,疝复发1例(0.5%);传统组患儿的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为(8.7±1.6)d,阴囊血肿9例(4.5%),疝复发6例(3.0%)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3,r=6.617、5.012,P=0.027、0.011、0.026)。结论腹横纹小切口术在儿童腹股沟疝的治疗上取得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在单切口双通道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06间应用硬膜外穿刺针在单切口双通道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143例的临床资料,对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有无复发等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14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单侧(8±3)min,双侧(14±3)min,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32例,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利用硬膜外穿刺针经脐单切口双通道腹腔镜下治疗小儿斜疝,无需使用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效果确切,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的疗效以及卫生资源利用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47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1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的临床资料,其中TAPP组27例(33侧),TEP组20例(29侧)。比较2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直接医疗成本、间接成本、成本效果比等指标。结果与TAPP组相比,TEP组麻醉费高[1061元(850—1267元)vs.918元(730~1180元),Z=-2.153,P=0.031],材料费用低[2897元(901~3956元)vs.3213元(2556~9559元),Z=-2.109,P=0.035],成本一效果比低[8932.16元vs.9754.34元]。2组术后住院时间[(3.4±1.0)dvs.(3.2±0.8)d,t=0.736,P=0.465]、并发症发生率[0vs.5%(1/20),P=0.426]、复发率[3.7%(1/27)VS.5%(1/20),P=0.67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检查费用、药品费用、手术费用、床位费用、护理诊疗费用、间接成本、总成本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PP与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相同;与TAPP相比,TEP通过减少材料费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7-07~2009-07行腹腔镜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和伞腹膜外补片植入(totally extrperitoneal,TEP)共36例,其中腹股沟斜疝28例,腹股沟直疝5例,复合疝3例.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自固定补片与普通平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143例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患者应用自固定补片(观察组),72例应用普通平片(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1年,两组均无术后复发、感染病例。观察组发生血清肿2例、阴囊气肿1例,对照组发生血清肿4例、阴囊气肿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手术区慢性疼痛,对照组发生慢性疼痛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固定补片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不会增加术后疝复发等并发症的风险,且具有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低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