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洗涤混合血小板的质量和部分体外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混合白膜层(BC)法制备的洗涤混合血小板(洗涤混合BC-PC)的质量和体外功能,为临床应用提供质量依据。方法400ml/袋新鲜全血在4~6h内分离出的BC在22℃静置过夜,6袋同血型的BCs混合、制备成BC-PC,用生理盐水洗涤,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该洗涤混合BC-PC的血小板含量和红细胞残留量、用Nageotte白细胞计数板测定白细胞残留量、用比浊法测定最大聚集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CD4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并测定该制品的pH值和血浆蛋白清除率。结果血小板含量≥2.5×1011/袋,白细胞的残留量达到106/袋,血浆蛋白清除率≥98%,胶原蛋白诱导的最大聚集率>90%,CD62p阳性表达率平均为19.52%。结论生理盐水洗涤混合BP-PCs的质量符合单采血小板和洗涤红细胞的标准,具有较好的聚集功能,洗涤并未加强血小板的活化,可以用于临床输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汇集白膜层(BC)法制备的洗涤汇集血小板(洗涤汇集BC—PC)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400ml/袋新鲜全血在4~6h内分离出的BC在22℃静置过夜,6袋同血型的BCs混合制备的混合BC—PC再用生理盐水洗涤,制备的洗涤混合BC—PC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含量和红细胞残留量、用Nageotte白细胞计数板测定白细胞残留量,用比浊法测定最大聚集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CD4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同时检测洗涤产品的pH值和血浆蛋白清除率;通过测定输注洗涤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值(CCI)来确定血小板的输注效果,针对有输血性过敏反应史或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输注洗涤血小板后是否发生输血性不良反应来确定纠正输血性不良反应的效果。结果患者输注洗涤血小板后1h CCI〉10占87.5%,没有发生输血性不良反应。结论患者输注洗涤汇集血小板能够达到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和纠正、预防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性过敏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他输血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汇集白膜层方法制备的血小板保养液悬浮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保存期间的抗低渗休克(HSR)能力。方法用汇集白膜层(BC)方法制备的、用血小板保养液(第3代改良型血小板添加液,PAS-ⅢM)和部分血浆悬浮的汇集血小板(PAS-ⅢM汇集BC-PC),分别在22℃和4℃条件下延时保存21d(试验组),同一样本分别用蒸馏水和血浆按1∶1.5比例稀释,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贮存条件、不同贮存时段的PAS-ⅢM汇集BC-PC透光率。通过公式(TMAX-T10)/(TMAX-TP)×100%计算HSR恢复率。测定结果与血浆悬浮单采血小板(对照组)的HSR恢复率相比对。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天的测定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两种贮存条件的PAS-ⅢM汇集BC-PC每天的HSR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均低于对照组对应的3—7d、高于对照组对应的10—21d的测定结果;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R逐渐减弱,在1—10d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R恢复率在40%—70%。结论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HSR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PAS-ⅢM汇集BC-PC在两种贮存条件下保存10d仍具有较好的抗低渗能力。  相似文献   

4.
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对比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差异。将15袋(2单位/袋,400ml全血制备)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和15单位单供者机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在制备后1小时检测血小板浓度、体积、白细胞残留量、红细胞残留量;分别在血小板保存的0、1、2、3、4、5天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pH值、乳酸浓度、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结果显示:二组的血小板得率、红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残留量都分别达到相应的国家质量标准,但在达到相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下,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的红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残留量明显高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二组的乳酸、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二组间比较,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CD62p表达率在保存0-5天均高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二组的pH值、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二组间比较,2-5天白膜法组pH值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0-5天白膜法组CD62p再表达率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在0-5天无明显变化,而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保存1-5天时均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结论: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质量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质量,其制备工艺有待改进和优化,以降低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和活化血小板水平,提高其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5.
保存期内单采血小板体外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存期间不同含量和纯度的单采血小板体外特性的变化。方法根据血小板的含量和纯度,将单采血小板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22±2)℃震荡条件下,100%血浆保存7 d,分别于d 0、d 1、d 5、d 7取样检测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形态、pH、葡萄糖、乳酸含量、CD62p、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和细菌培养等指标。结果血小板保存到d 7时,各组乳酸生成量、MPV、CD62p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H、PAgT显著降低(P<0.05),但Ⅱ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程度比Ⅰ、Ⅲ组低,且pH仍>6.7;与d 5相比,Ⅱ组血小板的新陈代谢指标、形态学、活化与体外功能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亦未见细菌生长。结论在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确实存在保存损伤,不同含量和纯度的血小板制品损伤程度不一,只要将每袋血小板计数控制在(1.0—5.0)×1011,白细胞污染率控制在1.0×106以下,可以将保存时间由目前的d 5延长到d 7。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机采血小板常温保存过程中代谢及体外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对15U保存0~9d机采血小板的血气指标、葡萄糖、乳酸、乳酸脱氢酶、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水平、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进行系统监测,分析机采血小板体外保存过程中代谢指标与体外功能的关系。结果 血小板在体外保存9d的过程中,乳酸与H^+逐渐堆积,pH值随之下降;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在7d时开始明显下降;CD62p表达率随保存天数增加而逐渐增高,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逐步下降;血气、葡萄糖、乳酸等代谢指标与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CD62p的表达率及再表达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代谢指标的监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体外功能的变化,从而对血小板保存质量作出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脂(TG)对机采血小板保存的影响。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MCS+)采集浓缩血小板(PC)24份,用高浓度TG贫血小板同种异体血浆(PPP)制备血小板悬浮于高TG血浆的模型,调整每份PC的TG终浓度分别为正常人群中值(2.3 mmol/L)的1倍、2倍和3倍,用低浓度PPP调整PC的TG使其终浓度为正常人群中值的0.7倍作为对照。样本于22℃保存,并分别于d 0、1、2、3、4、5测定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膜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各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呈下趋势;相同保存时间内,TG含量越高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越明显;在保存的d 1—5,高T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在保存的d 0—5,高TG组的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对照组。结论悬浮于高甘油三脂血浆的血小板体外保存研究表明,高含量TG不利血小板的保存质量,可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和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提高机采血小板血浆中的含氧量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将机采血小板样品分为实验和对照2组。实验组在无菌条件下提高机采血小板血浆中含氧量(溶解氧)后,两组同时放置(22±2)℃水平振荡的血小板振荡仪器中保存。分别在血小板保存0、1、2、3、4、5天检测血小板量数量、血小板聚集反应功能、血小板液乳酸含量和血小板CD62p表达量。结果显示2组的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反应功能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2组间比较,血小板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反应功能实验组在保存2-3天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组的血小板乳酸含量、血小板CD62p表达量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2组间比较,实验组的血小板乳酸含量和血小板CD62p表达量在保存1-3天时低于对照组(P<0.05);机采血小板的含氧量在0天时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高血小板血浆中的含氧量(溶解氧)可弥补保存袋中血小板代谢的供氧不足,提高血小板的有氧代谢和血小板的保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保养液与血浆混合保存血小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保养液与不同比例血浆混合保存单采血小板的效果。方法选用枸橼酸钠、醋酸钠、磷酸钠和氯化钠等组成血小板保养液,(22±2)℃振荡条件下保存单采血小板7d;按保养液与血浆混合比例,实验组分为实验Ⅰ组(50%保养液+50%血浆)和实验Ⅱ组(80%保养液+20%血浆),分别于1、3、5、7d取样检测血小板数(Plt)、pH值、葡萄糖消耗量、乳酸产生量和血小板膜CD62p的表达情况,并与100%血浆保存的血小板(对照组)比较。结果血小板保存到5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pH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pH仍>6.0;实验组血小板膜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和36%,比对照组的28%略高(P<0.05)。血小板保存到第7天时,Plt、pH和血小板膜CD62p阳性表达率,实验各组较对照组为差(P<0.05);1—7d葡萄糖平均消耗量实验Ⅱ组比对照组和实验Ⅰ组为高(P<0.05),而乳酸平均产生量则实验各组较对照组明显为高(P<0.05)。结论采用血小板保养液与20%或50%比例的血浆混合,短期(5d)保存单采血小板的pH值和血小板数量与用100%血浆保存单采血小板的效果基本相同,但保存在保养液与血浆混合液中的血小板更易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国产和同类进口产品保存血小板保存袋对机采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机采血小板无菌加入到2种血小板保存袋于22℃保存,分别在0、3、5和7 d取样品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膜蛋白CD62p、血小板代谢功能、pH、浓度、MPV、PDW、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HSR)及细菌培养。结果 2种血小板保存袋常温条件下保存的血小板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品保存血小板保存袋相比,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保存袋保存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浓缩血小板混合后在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贮存袋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方法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从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10-12 U(1 U约30 mL)ABO血型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混合并滤除白细胞后,注入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贮存袋振荡保存,共完成10例(袋);分别于滤除白细胞前、后以及保存d1、d3、d5、d7观察涡流现象,检测pH值、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低渗休克(HSR)、血小板形变能力(ESC),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ATP含量、葡萄糖和乳酸含量等指标。结果 1个成人治疗剂量的混合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血小板回收率(86.7±1.6)%,HSR(3.87±12.75)%,剩余白细胞数(0.15±0.15)×106个,滤除白血病前、后血小板pH值、HSR(%)和CD62p阳性率(%)分别为7.00±0.17 vs 7.06±0.16、66.96±12.35 vs 63.22±8.26、28.94±14.25 vs 31.60±16.77,花生四烯酸诱导时的聚集率(%)106.2±23.5 vs 106.5±20.1,ADP+肾上腺素诱导时的聚集率(%)104.8±19.0 vs 106.5±18.6(P0.05)。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各项指标绝对值发生变化:保存d1及d5(有效保存期末)的pH值、HSR(%)、CD62p(%)及ESC(%)分别为7.27±0.12 vs 7.13±0.21、62.28±6.93 vs 65.53±8.23、30.27±9.06 vs 34.45±14.23、14.28±2.01 vs 8.55±4.12,花生四烯酸诱导时的聚集率(%)92.2±6.1 vs 86.3±23.1,ADP+肾上腺素诱导时的聚集率(%)为93.2±6.7 vs 44.5±41.6。ATP(μmol/1011个血小板)、乳酸(mmol/L)、葡萄糖(mmol/L)分别为5.40±1.66 vs 4.97±1.01、8.35±2.94 vs 13.87±2.97、24.55±1.53vs 20.75±2.04。结论浓缩血小板经混合、滤除白细胞后放入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贮存袋中保存,保存过程中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作为临床单采血小板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改良血小板添加液低温液态保存血小板的形态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使用改良的血小板添加液替代70%自体血浆在低温(10℃)液态条件下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采集6名供者单采血小板,每一名供者单采血小板平均分为3组,A组(常规保存组)加入100%血浆、22℃保存:B组(添加液10℃保存组)加入70%PAS—ⅢM/30%血浆、10℃保存;C组(冰冻保存组)加入100%血浆和海藻糖、-85℃保存;另设D组(血浆4℃保存组)加入100%血浆、4℃保存,作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照组。A、B组在第1、5、7、9天取样,C组在20天后复苏取样,分别检测CD62p、HSR、PAgT、LDH的变化。血浆常温组、添加液低温组于保存后第3、9天取样扫描电镜观察,血浆低温组于保存后第3天取样观察.冰冻组在20天后复苏取样观察,同时使用新鲜血小板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保存期内随保存时间延长,A组和B组CD62p表达增加,HSR和最大聚集率降低;A组的LDH释放、CD62p表达、HS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B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组LDH释放明显较其他两组增多,但CD62p表达较少(P〈0.05)。A、B组血小板形态保持较好,C组血小板形态保持差。结论:改良的PAS—ⅢM保存液能够替代血浆用于血小板的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能够很好地保护血小板的功能,保存效果优于血浆常温保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冰冻血小板收缩功能与血浆及血小板表达P-选择素(CD62P)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血小板止血功能及机制。方法用1%、2%、5%等不同浓度的DMSO作保护剂,对血小板进行冰冻,对冰冻后的样本检测其聚集功能、粘附功能,并对样本血浆中的CD62P含量和冰冻后血小板表达CD62P的百分比进行检测,观察血浆凝固时间、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与血浆中及血小板表达CD62P的含量的关系。结果随着血浆中CD62P含量的增高和冰冻后血小板表达CD62P百分比的增加,血小板聚集功能逐渐减弱,血浆凝固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随着冰冻保护剂浓度的降低,血小板破环增加,表达CD62P的百分比增加,聚集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血当天分离的白膜(BC)在不同时间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的质量,为手工制备PC提供参考。方法将80袋400 mL全血于采集6 h内分离出BC,将5袋同血型BC由无菌接驳机对接合并成1袋(1个治疗量)后,再均分在3个血小板保存袋内,1袋即刻(0 h组)轻离心分离制备PC,另2袋在22℃血小板保存箱分别振摇4 h(4 h组)和16 h(16 h组)后再分离PC。对所有标本留样进行血小板质量检测,包括Plt、血小板回收率、CD62P、聚集率、RBC混入量、WBC混入量、FHb含量。结果 3组PC制剂RBC混入量、Plt、血小板回收率、CD62P、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混入量:0 h(6.76±1.29)和4 h组变化不明显,16 h(3.78±0.45)组降低明显(P<0.05);FHb含量:随BC处理时间延长有增高趋势,16 h(65.62±11.11)与0 h(33.45±6.95)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BC放置时间延长对制备PC制剂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一氧化氮(NO)机制。方法 对球囊损伤动脉内膜犬行ILIB,观察ILIB对血小板CD41、CD62p表达和血浆NO含量的影响。结果 ILIB可显著抑制血小板CD41、CD62P的表达(P<0.01),提升血浆NO含量(P<0.01)。结论 ILIB可提升血浆NO含量,并通过NO抑制血小板CD41、CD62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剂(PC)保存期质量变化。方法对86例(份)(400 m L/份)新鲜全血采用白膜法制备PC,按相同血型汇集,汇集后血小板数2.7×1011个/治疗量,并经白细胞滤器系统(含混合PC保存袋)过滤,于滤后0、3、5 d观察血小板存活率、p H、PO2、PCO2、GLU、Lac、HSR、聚集率及CD62p表达率。结果 13份混合PC保存0和5 d的血小板计数(×1011个)为2.88±0.28 vs 2.66±0.27(P0.05),保存5 d的PC血小板存活率达89.46%;0和3 d的GLU(mmol/L)为18.75±0.47 vs 17.52±0.54,Lac(mmol/L)为4.30±0.46 vs 7.59±1.22,CD62p(%)为10.90±5.93 vs 32.74±8.12和AGG(%)为91.38±3.10 vs 52.42±21.68(P0.01);0和5 d的p H为7.01±0.13 vs 6.90±0.13(P0.05);3和5 d的AGG(%)为52.42±21.68 vs 36.29±27.46(P0.05)。结论混合PC保存袋保存的混合PC质量在保存期存在下降趋势,但在保存5 d仍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供临床输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以400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7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测定过滤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pH值、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的抗低渗休克反应(hypotonicshock response,HSR)等指标.结果 血小板去白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为(87.46士3.56)%,白细胞去除率(98.61±1.03)%.CD62p+过滤前后分别为(9.63±3.86)%和(9.72士3.91)%(P>0.05),最大聚集过滤前后分别为(57.44±12.58)%和(59.28±15.23)% (P>0.05),HSR过滤前后分别为(75.83±8.67)%和(73.42±7.24)%(P>0.05).结论 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浓缩血小板未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低渗休克能力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血小板聚集实验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两种方法,观察比较正常人口服氯吡格雷后抑制血小板功能情况,寻求简便、经济、可靠、合理的氯吡格雷剂量监测方法。方法:①选取2006-03/05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0名/组:第1组一次性服用75mg氯吡格雷;第2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连服3d停药;第3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连服7d停药;第4组一次性服用300mg氯吡格雷。②各组分别于服药前、停药后1,2,4,6,8,10d这7个时间点取样;此外,第2组另于服药3d后取样一次,第3组另于服药7d后取样一次,第4组另于服药后2h和8h各取样一次。③于给药前后各时间点,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及CD62p活性,各指标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0名健康志愿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活性检测:CD62p变化幅度最大且不易恢复至服药前水平,PAC-1变化幅度最小且容易恢复至服药前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幅度介于PAC-1和CD62p之间。②各组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活性的相关分析:服药前后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均成正相关(r最大=0.666,P<0.01;r最大=0.755,P<0.05);PAC-1与CD62p亦呈正相关(r最大=0.728,P<0.01)。结论:口服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活性这3个血小板功能指标变化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提示血小板聚集试验为氯吡格雷剂量监测简捷、实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冷冻干燥保存血小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冷冻干燥保存血小板的方法,以获得可长期冻干保存的血小板制品,使之能在常温条件下保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便于长距离运输,能够满足突发事件和战伤救治的需要。在冷冻干燥保存过程中添加血小板可逆性激活抑制剂、DMSO和海藻糖等低温保护剂,进行预处理、冷冻、一级干燥、二级干燥,再水化,并同时测定血小板回收率,凝血酶聚集反应,促凝血功能,CD62p表达率和PAC-1表达率等。结果表明:血小板回收率为56.29%,其对凝血酶的聚集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ADP和丙基没食子酸诱导的聚集反应较对照组分别降低49.34%和26.25%,促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冻干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42.36%,PAC-1表达率为2.12%,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为50.88%,PAC-1再表达率为54.55%。结论:添加血小板可逆性激活抑制剂,海藻糖和DMSO后的冻干血小板,其聚集活性和促凝血功能与新鲜血小板无明显差异,血小板可逆性激活抑制剂降低了冻干血小板的CD62p表达,增强了冻干血小板的生存能力,因而延长了其生存时间,因此可以该冻干方法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冻干保存血小板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配方洗涤液对浓缩血小板的洗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不同配方洗涤液对洗涤血小板后体外质量和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洗涤液分B组:ACD-A溶液、C组:PAS-ⅢM;D组:COMPOSOL,对汇集浓缩血小板进行洗涤,比较洗涤后血小板含量,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HSR,CD62p阳性率等体外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血小板与洗涤液比例为1:20,PAS-ⅢM组洗涤血小板的方法效率和洗涤后血小板质量高于其他组别。结论不同洗涤液和洗涤液容量比例对血小板洗涤后的形态以及激活和自发聚集状态有显著影响,本文中各组制备出的洗涤血小板均符合临床应用血小板的质量标准,但优化制备方法后洗涤血小板质量和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