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心内射频消融中应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作为影像学引导电极导管到位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10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和1例房扑患者以TTE作为影像学指导电极导管置放、靶点标测。结果TTE对10例患者成功引导了房室结阻断术并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对1例患者成功实现了房扑消融。结论TTE可成功作为影像学指导,部分或全部替代X线透视引导心内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室起搏电极导管植入的定位和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技术对33例需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进行起搏电极导管的植入和定位,分别取剑下上腔静脉切面、剑下或心尖四腔切面、左侧位心尖四腔和胸骨旁四腔切面和剑下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反复确认电极导管尖端经上腔静脉、右房、三尖瓣定于右室心尖部并测定电极各参数。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电极导管定位指标及参数均较满意。随访6月~76月,除1例电极导管脱位重新定位外,无其他并发症,起搏系统工作正常。结论超声引导下实施心脏起搏可作为X线透视下永久起搏术的替代和补充,采用多切面、动态观察电极导管尖端走向是定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例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心力衰竭患者,经充分内科治疗疗效不明显,反复多次住院,经射频消融房室结加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心脏明显缩小。结论:射频消融房室结加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心房颤动伴快室率性心动过速心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房室结消融加上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了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房室结消融后,植入双心室起搏器的治疗效果。方法 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房颤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4岁,平均左心室内径(68.5±6.3)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0±0.03,所有患者均伴有室内阻滞,平均QRS宽度(157.1±22.3)ms。患者先进行射频导管消融阻断房室结(希氏束),然后进行双心室起搏器植入术。在冠状静脉窦造影术后,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至一根心脏静脉,通常是心脏后侧静脉或心脏后静脉内。右心室起搏导线置于右心室心尖部,然后与双心室起搏器连接。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地消融房室结,植入双心室起搏器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LVEF从术前的0.30提高至0.38(P<0.05),二尖瓣返流较术前明显减少,患者临床上心慌、气短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平均改善Ⅰ级。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提示,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双心室同步起搏同样可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报告2例先天性复杂心脏畸形伴房室结双径路患者在心脏直视手术前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例1为先心病紫绀型、法乐氏四联症伴无肺动脉瓣综合征,慢径消融靶点在希氏束上1cm。例2为先心病紫绀型、三尖瓣闭锁、单心房,慢径消融靶点在冠状窦口和希氏束电极之间中下1/3处。消融术后安全渡过了心脏手术和围术期,随访4~12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本文探讨了消融终点判定,复杂畸形的房室结定位和心脏直视手术前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0岁。主因阵发性心悸1年入院。患者外院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胸片、心脏彩超提示镜像右位心。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 Navx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7.
随着超声导管探头的不断更新,使心仙导管超声显像对心脏解剖更精确定位,引导心内心电定位射频消融治疗,从而为电生理诊治疾病提供了高质量的显像监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例左侧隐匿性旁路患者,右心室起搏的冲动只经房室结逆传。为此,在消融电极导管的第3、4极起搏左心室的同时,采用消融电极导管的1、2极标测靶点,并消融成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于2001年3月5日入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局部麻醉下经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高位右心房、希氏束、右心室电极。室上速发作时冠状静脉窦远端A波明显提前,诊断为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路参与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用不同频率行右心室起搏,均为希氏束处A波领先,提示冲动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方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36例,年龄7~15岁,平均为6.7±5.3岁,男21例,女15例;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入电生理标测电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确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性质,然后经股静脉或股动脉置入大头消融导管,标测到有效消融靶点进行放电消融.结果36例患儿消融前均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确定旁路27例,其中左侧旁路12例,消融成功12例;右侧旁路15例,消融成功14例;房室结双径路9例,消融成功9例.复发4例,再次消融成功,本组手术总成功率97%.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无消融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心外膜房室旁路(AP)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及结果.方法 36例心外膜AP患者,男性17例,年龄9~74岁,均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有1~3次导管消融失败病史,经心内膜途径标测无理想消融靶点和/或经导管消融失败后,分别经冠状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无冠窦、右心耳、右侧游离壁标测到理想AP电位或AV(VA)相对最近或融合处,应用普通射频导管或换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分别于上述部位消融.结果 36例中,在心脏静脉系统内消融成功28例,其中25例在心中静脉内或其口部附近消融成功;无冠窦内消融成功1例;右心耳内消融成功2例,其中1例复发后再次消融失败,最终经心外科手术成功;5例右侧游离壁心外膜AP,经沿三尖瓣环心房侧线性消融成功电隔离AP 4例,失败1例.结论 心外膜AP的发生率为1.9%,多数(78%)位于心脏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内,部分位于右侧游离壁,心耳内或无冠窦内罕见.术前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预激波极性可预测多数伴显性预激的心脏静脉系统心外膜旁路,在经心内膜标测和/或导管消融AP过程中如有疑问时应注意排除心外膜AP.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可能有助于提高心外膜AP的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的方法控制7例特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人的快速心室率。5例持续性房颤在房颤时消融,2例阵发性房颤在窦性心律时消融,平均放电6±4次,6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的病例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示静息时房颤的平均最大心室率和平均心室率分别从术前的165±11和136±10bpm下降到111±14和88±11bpm(P均<0.001)。平均随访5±4月患者无明显症状,不服药静息心室率均低于110bpm,有1例阵发性房颤发作显著减少。结果提示: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快速房颤的病例,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是控制心室率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有关机理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难治性房扑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临时起搏器保护下,对一例阵发性房扑房颤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房室结并植入永久起搏器;观察其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该患者手术成功,未发生与射频相关性猝死;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结论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可作为多种治疗无效的房扑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的适当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异常患者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应龙  陈漠水等 《心脏杂志》2001,13(3):193-194,197
目的 :探讨心动过速并发心血管异常时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11例心动过速并发心血管异常的患者 ,做好充分的围术期准备 ,采取合理的治疗策略 ,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阻断房室旁路、改良房室结慢径和消除异位起源点分别根治房室折返、房室结折返和房性心动过速。结果 :11例患者 (4例并发血管畸形 ,2例并发凤湿性心脏病 ,3例并发冠心病 ,1例并发尿毒症性心肌病 ,1例为扩张型心肌病妊娠晚期 )消融均获成功 ,无 1例并发症。结论 :只要治疗策略正确 ,手术准备充分 ,对于心血管显著异常的心动过速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同样具有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非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电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非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肺静脉电位(PV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需经房间隔穿刺行射频消融术的左侧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普通射频消融术后,根据肺静脉逆行造影显示的肺静脉大小、位置,放置环状标测导管(Lasso肺静脉标测电极),依次记录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右上肺静脉(RSPV)、右下肺静脉(RIPV)的双极电图,并与体表心电图、冠状静脉窦电图同步记录。结果共标测肺静脉49根,PVP表现为单一、规律的电活动,呈现PVP-A(心房远场电位)或A-PVP传导,但PVP落后于冠状静脉窦电极标测的心房波。结论非房颤患者PVP的存在也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右侧壁房室旁道再次射频消融成功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右侧壁是右侧房室旁道导管射频消融(RFCA)较困难区域。对6例RFCA失败和(或)复发的右侧壁房室旁道再次消融成功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消融的方法学。选用8F加硬大头或温控导管,部分病例使用Swartz鞘辅助操作,均经静脉途径于三尖瓣环上进行消融。6例患者术中均成功阻断旁道,有效放电11次、射频电流功率平均43±6(30~50)W、放电时间平均379±81(270~480)s,与50例右侧其它部位旁道消融功率(平均36±4W)和时间(平均240±23s)分别相比,P均<0.05。5例患者随访期间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动过速发作;1例术后16h再次复发。体会:采用高功率、长时间放电可取得一定疗效;常规选用加硬导管,部分使用温控导管,辅以适当的Swartz鞘管和提高导管操作技巧等有助于提高右侧壁旁道RFCA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术中房室结快慢径前传不应期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 2 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病人射频消融术 (RFCA)中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变化的意义 ,应用心房程序刺激法测定放电前后房室结快慢径前传ERP并据此指导治疗。结果 :2 7例AVNRT病人房室结ERP对射频电流呈 4种反应 :①快径前传ERP缩短 10例。其中 6例表现为引起跳跃的S2 间期缩短 ,无心房回波 ,异丙肾上腺素可诱发AVNRT ,继续寻找并消融慢径 ,跳跃现象消失。 4例前传ERP由 36 0± 15ms缩至 170± 8ms,跳跃消失 ,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AVNRT ,不再消融。②快径前传ERP延长 6例 ,由 36 0± 10ms增至 430± 12ms。延长S2 与S1耦联间期行心房程序刺激 ,跳跃再现 ,继续寻找并消融慢径至跳跃消失。③慢径前传ERP缩短 5例。术中AVNRT频率由 170± 14次 /分增至 2 30± 11次 /分。继续消融慢径 ,跳跃消失。④慢径前传ERP延长 6例 ,表现为AVNRT的频率减慢 ,继续消融慢径获成功。上述病人经 3.3± 0 .8( 2 .0~ 4.5 )年的随访 ,未见房室阻滞 (AVB)发生 ,亦无AVNRT复发。结论 :对于少数AVNRT病人 ,借助术中房室结前传ERP的变化指导消融 ,可望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复发机率、避免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经导管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慢、快径区域对大和人心房颤动时心室率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4条,体重11±1.2kg.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7例,年龄29~65岁.阵发性房颤患者4例,年龄62~70岁,其中2例为短P-R间期综合征.均先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区域后,若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或房颤时平均R-R间期无明显变化,则加行“快径”区域消融.房颤诱发采用猝发脉冲电刺激(人)或静滴氯化乙酰胆碱后猝发脉冲电刺激(犬).结果 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5例经下位法射频消融阻断慢径,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及诱发房颤时平均R-R间期明显延长(222±33ms vs 285±42ms和539±44ms vs 656±53ms P<0.01),无并发症.4条大及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均无房室结双径路表现,选择性消融“慢径区域”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房颤时平均R—R间期无明显变化,加行“快径区域”消融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房颤时平均R—R间期明显延长(犬145±16ms vs 185±22ms和305±13ms vs 403±17ms P<0.01,人220ms vs 490ms和367ms vs 690msP<0.01),1例房颤患者术后3天出现Ⅲ°AVB,2周后恢复为Ⅰ°AVB.本文还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消融快径区域时,房侧靶点(A/V>1)较室侧靶点(A/V<1)更易于造成Ⅲ°AVB.结论 选择性射频消融慢径区域对减?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22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结果,3例消融未成功,占1.3%。其中1例消融房室结造成Ⅲ度房室阻滞后仍有心动过速发作,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下部共同通道的存在。消融不成功的原因可能为慢径不是一组纤维,且在解剖上快、慢径极为邻近,易同时受损。提示在遇到消融极为困难的病例,应酌情放弃消融,考虑更恰当的治疗方式,以避免因刻意追求消融成功而导致永久性房室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探讨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学。 7例快 慢型AVNRT患者 ,在心动过速发作时 ,寻找慢径最早心房出口作为靶点行射频消融治疗。6例消融成功。与冠状静脉窦口 (CSp)相比 ,成功靶点A波提前程度平均为 9.8± 1.3ms。手术时间 87± 2 4min ,X线曝光时间 2 7± 12min ,无并发症 ,随访无 1例复发。结论 :激动标测寻找最早心房出口点作为消融靶点 ,是射频消融治疗快 慢型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1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室折返性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并与8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的首次成功率为90.9%,无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和X线爆光时间长.结论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仍安全有效,术前明确其解剖学改变和心功能状态,对于选择射频消融途径、增加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及减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