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早期诊断与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的治疗效果,提高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本组8例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病例中,胫骨上段骨折合并腘动脉断裂4例,合并腘静脉断裂1例,合并腘动静脉挫伤1例、就诊时间为伤后2~4小时,伤后24小时就诊者2例为合并腘动脉部分断裂。4例行动脉吻合术,1例行腘静脉吻合术,1例行腘血管探查松解术,2例行截肢术。结果本组6例经手术给予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血管损伤治疗后下肢功能完全恢复,血管吻合术后肢体存活率为100%,2例行截肢术。结论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后,应仔细检查,避免漏诊,尽快血管探查,才能避免截肢等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2.
肢体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肢体主要血管损伤是创伤外科的急症之一。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常常关系到病人安危、肢体的存活及功能的康复。我院自 1985年 2月~ 1995年 12月共收治肢体主要血管损伤病人 48例 (包括主要静脉 6 8条血管 )除 2例月国动、静脉损伤 ,1例股动、静脉损伤病人 ,因肢体缺血时间过长 (超过 2 0小时 )截肢 ;2例股动、静脉损伤死于其它并发症外 ,余获成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8例 ,男 39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32岁 (6~ 5 4岁 ) ,损伤部位、数目、原因分别见表 1、表 2 ,受伤距手术时间 ,最短 1小时 ,最长 19小时。表 1 血管损伤的部位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腘动脉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7例18肢,入院后直接截肢3例4肢,均为缺血时间过长,伴严重软组织损伤及骨质缺损者;血管修复14例,术后感染2例,其中1例感染难以控制而截肢,总截肢率27.78%。存活13例13肢,基本恢复日常活动,成活率72.22%。结论: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是减少截肢的关键,术后感染也是截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腘血管位于腘窝部且紧贴骨面,其解剖部位特殊,手术处理时较为困难,易发生诊治失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科自1979年3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腘血管损伤28例,抢救成功24例(85.7%)、截肢3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组28例,其中男26例,女2例。年龄21 ̄59岁,平均3  相似文献   

5.
四肢血管的损伤能否及时的诊断、处理 ,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伤肢的存活及其功能。近年来随着血管外科的迅速发展 ,国内、外截肢率已降至 10 %左右。我院 1990~ 1999年间共治疗 42例 ,截肢率为 7 1%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42例 ,男 38例 ,女 4例 ;年龄 8~ 5 8岁 ,平均 2 2 5岁。受伤原因 :撞击伤 2 2例 ,切割伤 14例 ,枪伤 6例。其中开放性损伤 2 3例 ,闭合性损伤 19例。肢体缺血时间 0 .5~2 6 .0h ,平均 6 3h ;其中 <6h者 6例 ,6~ 12h者 12例 ,>12h者 4例。损伤部位 :腋动脉 3例 ,肱动脉 14例 ,股动脉 1…  相似文献   

6.
1971年~ 1999年间本院共收治四肢动脉外伤 4 5例 ,腘动脉伤 2 1例 ,截肢的 8例中全部为腘动脉伤 ,由此可见 ,腘动损伤对肢体的威胁最大。就四肢动脉伤作一临床分析 ,并着重讨论腘动脉伤截肢的各种因素 ,以提示对腘动脉伤的早期发现 ,及时处理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1.1 年龄性别 最小年龄 6岁 ,最大 6 8岁 ,平均 30岁 ,男 37例 ,女 8例。1.2 受伤原因 机器伤 5例 ,重物拆压 7例 ,车轮压伤 14例 ,锐器伤 14例 ,火器伤 4例 ,坠落伤 1例。1.3 损伤部位 上肢 12例 ,下肢 33例 ,开放性损伤38例 ,闭合性损伤 7例。  股动脉 6例 ,腘动脉 2 …  相似文献   

7.
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贤  李军 《当代医学》2009,15(28):65-66
目的探讨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手术治疗的相对问题。方法128例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均采用半环型外固定支架固定,以及联合血管神经修复术并对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相应的修复。结果4例患者进行了截肢,124例患者保肢成功。结论对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术前应认真检查,对伤情进行评估。选择半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并对血管损伤进行修复,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治疗满意。  相似文献   

8.
腘动脉损伤修复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报告腘动脉损伤25例治疗修复的体会。方法对23例腘动脉损伤患者采用端端吻合或大隐静脉移植Ⅰ期重建血液循环,2例无法修复者予以截肢。结果20例成功重建血液循环,功能恢复良好,3例由于缺血时间较长,出现肌肉坏死,但成功保肢。结论腘动脉损伤保肢及功能恢复取决于肢体缺血时间、合并伤的严重程度、修复的技术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5年9月~2009年8月23例肢体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损伤部位:桡动脉及胫后动脉各1例;肱动脉3例;腘动脉4例;股深动脉2例;股动脉9例;髂动脉3例。21例病人行开放手术治疗,2例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结果:1例截肢,22例保肢成功;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3例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股动脉结扎创面换药处理,伤口逐渐愈合。开放手术组中随访13例保肢者3~24个月,1例股动脉结扎术后3个月出现间歇跛行;1例腘动脉闭合性损伤合并骨折术后1年患肢功能障碍未恢复;余11例效果满意。腔内治疗2例效果良好,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2个月。结论:了解受伤情况,综合分析,是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动脉重建是恢复肢体功能、避免伤残的重要手段。腔内治疗修复周围动脉损伤具有微创、安全和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血管吻合技术不断完善 ,四肢血管损伤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但仍有一部分病人因种种原因而截肢。作者收集了从 1995年 1月~ 1999年 6月本院治疗和外院会诊的四肢血管损伤 70例 ,对其损伤的特点和失败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5 8例 ,女性 12例。其中儿童 4例 ,年龄 5~ 10岁 ;成年人 6 6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1岁。受伤原因 :车祸伤 2 5例 ,机器绞轧伤 12例 ,刀刺或玻璃切割伤 12例 ,重物压伤 9例 ,枪弹伤 2例 ,高坠伤 2例 ,记录不详 8例。血管损伤部位 :上肢血管损伤 2 8例 ,其中肱动脉损伤 2 1例 2 2条 (1例为双侧 )…  相似文献   

11.
急性四肢血管损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血管损伤手术后的通畅率达100%,死亡率为2.08%,无截肢病例。结论手术探查是诊治急性血管损伤的主要手段,尽早修复重建是保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合理诊治流程。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7例腘动脉损伤患者诊治情况,归纳预后的影响因素,制定诊疗流程。结果 17例患者中出现肌肉坏死6例,其中4例保肢成功,2例截肢。术后并发症:感染4例,急性肾衰竭1例。结论影响腘动脉损伤预后的因素包括检查方案、监测方案、手术方案、术后监测方案等。可据此制定腘动脉损伤的合理诊治流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能量外伤致膝关节周围闭合性骨折伴股(腘)动脉损伤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本组37例病人分别系膝关节周围如股骨髁上、股骨髁间、胫骨近端骨折伴胭动脉损伤,分别于不同时间探查吻合血管,部分血管缺损2cm以上者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修复血管。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6例外伤后超过48小时再探查吻合血管者截肢;5例外伤后超过24小时再探查吻合血管者患肢功能大部丧失,其中1例足部坏死行截趾;24例外伤后8小时以内吻合血管者功能恢复良好;2例虽在8小时以内吻合血管,但均系多发伤昏迷患者,继发骨筋膜室挤压综合征导致缺血性肌挛缩,其中1例二期截肢。结论:高能量外伤所致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应高度警惕股(腘)动、静脉损伤,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是挽救肢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1989—1993年,对28例结肠损伤患者急诊行一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17-59岁。撞击伤18例,坠落伤3例,锐器伤4例,枪弹伤2例,医源性损伤(纤维结肠镜检)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20小时,平均37.3小时。受伤部位升结肠8例,横结肠7例,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5例。单纯损伤20例,合并其它脏器伤8例。损伤  相似文献   

15.
自 1996年 3月 ,我们采用AF系统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4例。年龄 2 3~ 49岁 ,平均 32岁。受伤后至就诊时间 5~ 2 4小时 ,平均 8小时。受伤原因 :坠落物砸压伤 18例 ,高处坠落伤 8例 ,其它伤 4例。损伤节段 :T12 4例 ,L18例 ,L2 12例 ,L36例。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 :A级 13例 ,B级 6例 ,C级 4例 ,D级 5例 ,E级 2例。均在入院后 6小时内行手术治疗。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 ,患者俯卧位 ,胸部及双髋部垫高 ,使腰部后伸…  相似文献   

16.
非医源性肝门部胆管、血管损伤可由腹部钝挫伤、刀刺伤、交通意外等引起 ,临床处理常很棘手。现就 1 997~ 2 0 0 2年经治的非医源性肝门区胆管、血管损伤 1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1例 (男 1 0例 ,女 1例 ) ;年龄 1 1~ 68(平均 31 )岁。 8例为腹部钝挫伤 ,3例为穿通伤 (1例枪伤 ,2例刀刺伤 ) ;4例由外院转入。全组均有腹痛和腹膜炎 ,8例伴有休克 ,7例腹腔穿刺阳性 ,受伤至初次手术时间为 2~ 1 1(平均 7.6)h。1 .2 损伤部位、治疗方法与结果 见表 1。表 1  1 1例非医源性肝门部胆管和血管损伤部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资料与方法 1998年6月~2007年9月采用内外侧切口多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0例,年龄4~26岁,平均16岁。男18例,女12例,伤后手术时间5小时~10天,平均6天。骨折类型:屈曲型8例,伸直型22例。均无血管及神经损伤。除常规术前检查外,主要是手术区域准备。本组有8例因在伤后反复复位夹板外固定后,患肢肿胀明显,大量水疱形成,皮肤糜烂。因此术区准备主要是针对局部水疱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回顾我科收治的10例骨盆骨折伴髂股血管损伤的急救策略及治疗,探讨如何提高此类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效果。10例骨盆骨折伴股动脉损伤患者经抗休克及止血处理均抢救成功,其中4例保肢成功;4例初期保肢成功,此后由于出现肾衰竭或肢体坏死等并发症,行髋关节离断术;2例由于伤肢毁损严重,急症截肢。对伴有股血管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接诊后应该及时评估伤情,积极抗休克治疗,尽早修复损伤的股血管。股血管修复适用于血管壁无明显挫伤者,对直接修复困难者加以血管移植。对血管严重损伤患者,可应用血管移植或重建术。如果患者双下肢均有股血管损伤,一条下肢毁损严重需要截肢,可以取截肢侧的血管修复保肢侧损伤的股血管。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2006年4月本院共收治20例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均已进入静息痛期,无足背动脉搏动.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40~49岁1例,50~59岁9例,70岁以上1例,平均年龄61岁.患者中25%伴有糖尿病,患肢均为下肢,股动脉12例,腘动脉8例.发病时间1~8个月,平均2.5月.其中4例经外院药物治疗无效转入本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叶虹 《广西医学》2003,25(3):490-492
血管危象是断指再植手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严重而持久的血管危象直接威胁到再植指体的成活。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 72小时内 ,其中以术后 2 4小时内为多见。手术后勤观察、早发现、及时正确的处理是预防血管危象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 5月成功的为 70例断指患者施行了再植手术 ,术后通过我们仔细地观察、及时正确的处理 ,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零 ,现将有关护理及观察要点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70例 ,男 4 2例 ,女 2 8例。年龄 5~ 4 4岁 ,平均年龄 32 7岁。受伤时间 2~ 8小时 ,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